1、朱熹《勸學詩》: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2、明 楊繼盛《言誌詩》: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淩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
3、宋 劉過《書院》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4、漢樂府《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5、晉 陶淵明《雜詩》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6、唐 杜荀鶴《閑居書事》: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成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7、唐 王貞白《白鹿洞詩》: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8、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9、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10、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擴展資料:
1、勵誌不僅僅是要激活一個人的財富欲望,更要激活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喚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
2、勵誌便是讓一個人重新煥發起這種力量。並不是讓弱者取代另一個人成為強者,而是讓一個弱者能與強者比肩,擁有實力相當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惟有從內心深處展開的力量,用心靈體驗總結出的精華,才是一個人真正獲得尊嚴和自信的途徑。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勵誌
論語中的經典名句為感悟,寫一篇文章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麵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麵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合並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範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複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對於學過的舊知識,你要常去溫習它,你將會有新的體會,新的發現。
你收獲的就會更多,你比別人懂得的就會更多,這樣在某方麵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了。
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句話都有它的多方麵。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也許你一時隻能理解其中的一點,當但你經曆多了,見識豐富了,你再去看時,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和體會。
生活就是這樣多方麵性的,當你對一句話不理解時,你是選擇遺棄它,還是深入的去思考?當你多次的去深究它的時候,你將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當我們忙完了一個階段的事情後,利用暫時的忙裏偷閑,回顧曾經的點點滴滴時,才發現我們不能變成工作的奴隸,我們要學會思考和總結,要讓我們的工作充滿堅持和成長才行。
...
論語中形容先做事在玩的語句
《論語》中描寫孔子日常生活習慣的句子有: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閽闍如也。
君在,跛如也,與與如也。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躞如也。
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簷如也。
趨進,翼如也。
賓退,必複命日:“賓不顧矣。
”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
立不中門,行不履閾。
過位,色勃如也,足躞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沒階,趨進,翼如也。
複其位,跛如也。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
上如揖,下如授。
勃如戰色,足縮々如有循。
享禮,有容色。
私覿,愉愉如也。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食饋而餳,魚餒而肉敗,不食。
色惡,不食。
臭惡,不食。
失飪,不食。
不時,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醬,不食。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唯酒無量,不及亂。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薑食,不多食。
論語中有關於學習的句子並寫意思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而知新是指,能夠通過對已知事物的了解和掌握,去認識和判斷新的事物。
能夠溫故而知新,說明這個人是有思想、有方法的,做到了學而思、思而學。
“溫故”不是複讀或者複述已經學到的內容,而是對已學知識的思考,同時又在思考中探尋了解新的知識,思想認識不斷發展和提高所以才能“知新”。
這樣的人當然也會將自己的思想認識發揚出來,不論是否收徒當老師,都能起到老師的作用。
而對於那些能夠做到溫故知新的人,應當將其作為老師來對待,好好地向他們學習的。
當然如果自己能夠做到這點,那麼自己也可以發揮老師的作用。
能夠溫故而知新,說明這個人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而一個有思想、有方法,不斷回顧與思考,能夠將自己的思想認識發揚出來的人,其在品質方麵應當不是問題了。
論語中描繪理想社會的句子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2.,君王要清正聖明(《顏淵篇》:“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3.《子路篇》:“其身正,不令而行”、“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以德治國(《為政篇》:“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供之”),選賢與能(《為政篇》:“舉直錯諸往……舉善而教不能”)。
臣子當效忠國家,順從上級(《學而篇》:“事君,能致其身。
”),但也要有是非判斷能力(《先進》:“弑父與君,亦不從也。
4.,百姓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財富分配均衡(《季氏篇》:“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教育普遍實行。
5.:“克己複禮為仁。
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
”
論語中描述堅毅的品質的句子。
說到《論語》中描述堅毅的品質的句子,一般都會想到《子罕》篇中的,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但我更欣賞《雍也》中孔子稱讚顏回的一段話——“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在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顏回已經達到了樂之者的境界,所以才能夠“一簞食,一瓢飲。
在陋巷,不改其樂”。
這種安貧樂道的精神,境界遠在堅毅品質之上。
...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十句勤奮勵誌的話(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