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描寫的作用:
1.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烘托人物心情
2.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地點)
3.渲染氣氛
4.推動情節發展
5.突出文章中心
格式:描寫手法+表達作用(內容)+結構(為下文做鋪墊)
關於環境描寫的句子並賞析 賞析賞析賞析
那時候,在南京,剛剛開始記得一些零碎的事,畫麵裏常常出現一片美麗的郊野,我悄悄地從大人身邊走開,獨自坐在草地上,梧桐葉子開始簌簌地落著,簌簌地落著,把許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進我的心裏來了。
我忽然迷亂起來,小小的心靈簡直不能承受這種興奮。
我就那樣迷亂地撿起一片落葉。
葉子是黃褐色的,彎曲的,像一隻載著夢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長期著兩粒美麗的梧桐子。
每起一陣風我就在落葉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
必有一兩顆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發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聽到遙遠的西風,以及風裏簌簌的落葉。
我仍能看見那些載著夢的船,航行在草原裏,航行在一粒種子的希望裏。
——張曉風《秋天 秋天》【賞析】這段文字用優美的筆觸表達了對梧桐葉子的喜愛。
“簌簌”的象聲詞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讓讀者也能猜到那種場景。
“神秘的美感”寫出了秋日梧桐的特點,神秘的,優美的,梧桐葉子在作者眼中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和美好,極富有感染力。
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梧桐葉子的形態。
作者從顏色、形狀等各方麵做了描寫,同時將葉子比作小船,穿上還有船舷,船舷上是梧桐子,讓每個讀到的人都心馳神往,也想看一看這優美的梧桐樹。
作者想象力豐富,將秋天的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麵,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
臨水一麵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
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
——沈從文《邊城》 【賞析】好的寫景就該是簡潔而富有刻畫力的,在沈從文筆下找不到華麗的辭藻,但你卻可以清晰得從這樣的筆觸中感受到景物的輪廓,“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說不出的滋味,和文章淡淡的氣氛相得益彰。
●現在,太陽升上來,霧漸漸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綠,看起來綿軟軟地,讓我覺得即使我不小心,從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會擦傷一塊皮的,頂多被彈兩下,沾上一襪子洗不掉的綠罷了。
還有那條繞著山腳的小河,也泛出綠色,那是另外一種綠,明晃晃的,像是攙了油似的,至於山,仍是綠色,卻是一堆濃鬱鬱的黛綠,讓人覺得,無論從哪裏下手,都不能拔開一道縫兒的,讓人覺得,即使刨開它兩層下來,它的綠仍然不會減色的。
此外,我的紗窗也是綠的,極淺極淺的綠,被太陽一照,當真就像古美人的紗裙一樣飄緲了。
你們想,我在這樣一個染滿了綠意的早晨和你們寫信,我的心裏又焉能不充溢著生氣勃勃的綠呢?——張曉風《初雪》【賞析】作者充分調動了視覺與觸覺,寫活了春天的綠色。
多處采用比喻,形象生動。
喜歡這段話,因為看了就很溫暖。
這種溫暖是從哪裏表現出來的呢,我想,就是從那些溫暖的字眼裏流動出來的,“明晃晃”、“濃鬱鬱”、“生氣勃勃”,因為寫給孩子,所以更加詩化和優美。
作者筆下的綠色仿佛是活著的,流動的,仿佛在信中就像出現在眼前一樣。
我也喜歡綠,也喜歡作者筆下的這片綠。
它們的生機讓人感覺到快樂和希望。
●在低低的呼喚聲傳過之後,整個世界就覆蓋在雪白的花蔭下了。
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
仿佛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約前來,在這刹那裏,在透明如醇蜜的陽光下,同時歡呼,同時飛旋,同時幻化成無數遊離浮動的光點。
——席慕容《桐花》 賞析:這段話運用生動優美的筆觸描繪了桐花盛開的美景,視覺與聽覺相結合,動靜結合,充滿了生機和動感。
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把繁華盛開的場景比作流動的江河,把陽光比作醇蜜,將這幅景象刻畫得美不勝收。
最後的排比句,語勢加強,讓人感受到桐花盛開時噴發的生命力,仿佛整個山坡都被桐花覆蓋了,生命的張力無限延伸。
●像一個巴掌,鮮紅、鮮紅;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開的鮮花,永不凋謝!——《秋葉》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秋葉的顏色形狀和姿態,表現了秋葉和秋色的美好。
●這時,一個鳥兒是一片樹葉,一片樹葉是一個鳴叫的音符,在寂寞的冬天裏,老槐樹就是一首歌。
賞析:該句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將停在樹枝上的小鳥比作樹葉,將鳥鳴比作音符,將老槐樹比作一首歌,生動形象的表現出冬天老槐樹的熱鬧、充滿生機的景象。
描寫環境的句子加賞析有哪些?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麵,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麵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賞析】好的寫景就該是簡潔而富有刻畫力的,在沈從文筆下找不到華麗的辭藻,但你卻可以清晰得從這樣的筆觸中感受到景物的輪廓,“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說不出的滋味,和文章淡淡的氣氛相得益彰.在低低的呼喚聲傳過之後,整個世界就覆蓋在雪白的花蔭下了.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仿佛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約前來,在這刹那裏,在透明如醇蜜的陽光下,同時歡呼,同時飛旋,同時幻化成無數遊離浮動的光點.【賞析】這段話運用生動優美的筆觸描繪了桐花盛開的美景,視覺與聽覺相結合,動靜結合,充滿了生機和動感.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把繁華盛開的場景比作流動的江河,把陽光比作醇蜜,將這幅景象刻畫得美不勝收.最後的排比句,語勢加強,讓人感受到桐花盛開時噴發的生命力,仿佛整個山坡都被桐花覆蓋了,生命的張力無限延伸.像一個巴掌,鮮紅、鮮紅;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開的鮮花,永不凋謝!【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秋葉的顏色形狀和姿態,表現了秋葉和秋色的美好.這時,一個鳥兒是一片樹葉,一片樹葉是一個鳴叫的音符,在寂寞的冬天裏,老槐樹就是一首歌.【賞析】該句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將停在樹枝上的小鳥比作樹葉,將鳥鳴比作音符,將老槐樹比作一首歌,生動形象的表現出冬天老槐樹的熱鬧、充滿生機的景象.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豔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寫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環境描寫的句子及賞析 有沒有
1、“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仿佛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
“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麵絢爛生動。
2、《孔乙己》“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 ”一句屬環境描寫,除了交代季節外,還作為人物出場的背景,反襯了孔乙己被丁舉人打折腿後,四肢著地,渾身是泥,身穿破夾襖那種痛苦不堪的淒涼景象。
這樣,景為情驅、受命於中心,構成了文章的有機整體。
除此之外,在古詩《秋思》、《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雪歌頌武判官歸經》等,現代文《草地夜行》、《老山界》、七根火柴》、《我的叔叔於勒》、《小桔燈》等文章中,都有環境描寫的句子或片段,都值得去賞析的。
羚羊木雕 請找出文中環境描寫的句子,並分析它的作用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是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所,它對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達人物心情,渲染氣氛都有重要作用。
總的來說,以上兩種環境的描寫的作用具有以下八點: 1、交代事情發生的地點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實性; 2、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烘托人物心情; 4、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5、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質; 6、推動情節的發展,為下文做鋪墊; 7、深化作品主題; 8、象征暗示。
舉個例子好了,我們高中語文有一篇課文《變色龍》,裏麵開頭就是環境描寫句子: “警官奧楚美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手裏拿著個小包,穿過市集的廣場。
四下裏一片寂靜。
……廣場上連人影也沒有。
小鋪和酒店敞開大門,無精打采地麵對著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像是一張張饑餓的嘴巴。
店門附近連一個乞丐都沒有。
” 那麼,這個環境主要描寫的就是社會環境,交代事情發生的地點或背景。
壓抑的社會環境是軍警憲兵當道的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社會的寫照,交代了狗咬人案子發生的社會背景。
...
關於環境描寫的句子,可以有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加賞析
關於環境描寫的句子: 1、圓月逐漸升高,她那銀盤似的臉,流露著柔軟的笑臉。
2、在秋風中,蘆葦醉了;我散步其間,也被陶醉了。
3、月亮逐漸升高,她身著白色的紗衣,嫻靜而慈祥,溫順而大方。
她那銀盤似的臉,透過柳梢,留下溫文的笑臉。
4、山,矗立在麵前,草木蔥蔥鬱鬱,山花絲絲簇簇。
綿綿細雨引發漫山雲霧,山峰在嫋嫋雲煙中若有若無,更顯得宏偉險惡,讓人覺得它奧秘而秀麗,狷介而冷傲。
5、萬裏晴空,陽光燦爛。
春姑娘曬得都眯縫起眼睛來了。
那嫩綠的新葉,那田野的薄霧輕煙,象她的衣衫。
隨著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簡直要頂著腳站出來啦。
6、夜幕降臨,幽藍幽藍的天空中點綴著很多的小星星,一眨一眨地,似乎在約請大家到寬廣的太空中去漫遊。
7、群山都落在腳下,顯得空闊高遠,高得可以同月牙兒拉手,同太陽親臉。
8、他不像染,秀麗可卻粗曠。
他美的不野,文靜鎮定的姿態始終是他給人的影響。
9、遠處有一輛小轎車,在高的矮的、黃的綠的莊稼中心,赤色的托泥和車腳一閃一閃。
兩個烏頭大騾子,在正午炎熱的太陽光裏,甩著尾巴跑著。
10、非常尖利。
看那姿態,像個喝醉了的大將軍,揮著大刀,躊躇滿誌地晃了出來。
11、每逢有霧的時分,遠遠望去,大山就像一位位秀麗的姑娘,要去參與舞會,披上了輕柔秀麗的紗裙;每逢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為群山抹上了淡淡的紅暈,又像一個個嬌羞的新娘,讓人一再回憶,不忍脫離。
12、門外西邊的林梢,掛著的上弦月現已變成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一條彎彎的眉毛。
13、一片源源不斷的平原,在天空下擴展,沒有山丘,像驚濤駭浪的日子裏的海相同安靜。
14、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宏偉山峰,有的像偉人,有的似駱駝,有的如快馬,形狀各異,險惡陡立。
15、月亮是那麼亮堂,把大地照得一片雪青,樹木、房子、大街都像鍍上了一層水銀似的。
16、那霏霏的雨絲,宛如一片模糊的煙霧,諱飾了連綿千裏的淮河平原。
17、將圓未圓的明月,漸漸升到高空。
一片透明的灰雲,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麵,仿佛籠起一片輕煙,股股脫脫,如同墜人夢境。
18、在這煙波浩渺的大海之中,屹立著一座山峰,它的形狀很像筆架,所以叫它“筆架山”。
19、泰山拔地而起,直衝雲霄,恰如一個偉人,矗立在萬山之中,正厚意地仰望著大地。
20、清晨,殘月像一塊失去了光澤的鵝卵石,拋在天邊。
21、雨後的草原,野花競放,像一塊剛浸過水的花頭巾,連露珠兒也都是五顏六色的了! 22、銀裝素裹的群山,登高遠望,就像是大海被暴風卷起的雪浪,彎曲崎嶇,一望無際。
23、春雨呀!原來你跟著春姑娘一起來到大地,使大地生機勃勃,散發著清新的氣息,你靈巧的手,拔動著人們的心弦,拔動著人們美好的希望。
24、高矗雲霄的博格達峰上,長年累月戴著白雪的“頭巾”,披著白雪的“鬥篷”,不論春夏秋冬,它總是一身皎白。
25、河兩岸已由嫩綠色變為深綠的河柳,拂動著重生的柔軟的枝條,(www.lz13.cn)倒映在河麵上,使河水也染上綠色,似乎一河翡翠向東奔騰。
26、她們頭頂的樹葉文風不動,知了叫的煩躁尖銳,沙沙的粘蟲屎,掉到地上上來。
27、南方的八月間,驕陽似火。
中午時分,太陽把樹葉都曬得卷縮起來。
知了扯著長聲聒個不停,給悶熱的天氣更添上一層煩燥。
28、夜晚,滿月升起來了,一片安靜跟著銀霧般的月光灑在大地上。
29、夜,靜極了,玉盤似的滿月在雲中穿行,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
30、初冬的月亮,又清又冷,從西麵瀉下冰相同的銀輝。
31、高原的氣候,真叫人無從捉摸。
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風滿天,忽而安靜得文風不動。
32、秋末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野上被日光蒸發起的水氣消散。
太陽就落進了西山。
33、月亮睜大眼睛,和藹地望著村落和郊野,極像一隻被擦亮的銅盤。
34、小草兒也傲立起頭,冒出針尖似的小腦袋,在春雨的潤澤下,透著心愛的綠,重生的綠。
35、春天來了,萬物複蘇,柳樹抽出了她那柔嫩而纖弱的枝條。
今天又下起了毛毛細雨,飄飄灑灑的,玄武湖畔一排排柳樹隱沒在茫茫的細雨之中,漸漸地消失在霧裏。
36、東湖岩壁千姿百態,無奇不有。
真可謂怪石嶙峋,形狀萬千。
山岩累累,危峰兀立。
抬眼上望,山峰像是用綠色染過似的,處處蒼翠欲滴。
還有氣勢壯麗的峻峭石壁,像是那樣的高,那樣的陡,昂首仰視,真使人感慨萬千。
37、冷月高掛枝梢,北風把光溜溜的樹枝,吹得呼呼直叫。
38、月亮,圓圓的,像紡車,紡著她浪漫的遐思。
39、一枚新月如同一朵白色梨花,安靜地開放在淺藍色的天空中。
40、滿月像個黃黃的燈籠,從東方天邊挑起在天空。
41、似乎天女散花,無窮無盡的雪花從蒼穹深處飄落,如同窈窕的仙女穿戴白色的裙子,用優美的舞姿向所有的生物問候,然後輕柔地掩蓋在房頂上、草尖上、樹葉上,霎時,萬物的本來麵目被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悄悄地掩蓋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層薄薄的積雪,一眨眼時間,雪花用天然皎白似的圓月,現已被遠方藍藍的高山托上天空。
42、十五的圓月像一隻雪球,鑲嵌在墨藍墨藍的夜空上,顯得分外皎白。
43、高...
描寫環境的段落和賞析
一 這時候,我的腦裏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麵是海邊的沙地,都種一望無邊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握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魯迅《故鄉》) 賞析 這幅畫是少年閏土月夜瓜地刺猹圖。
通過“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及“一望無邊的的碧綠的西瓜”的景物描寫烘托出一個英俊、活潑的少年閏土。
二 在無邊的暗夜裏,一簇簇的篝火燒起來了。
在風雨,在爛泥裏跌滾了幾天的戰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濕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層霧氣,洋瓷碗裏的野菜“嗞—嗞”地響著…… (王願堅《七根火柴》) 賞析 這段環境描寫很好地烘托紅軍戰士生起篝火後的歡樂情緒,說明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下來的七根火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部隊給同誌們帶來了溫暖和力量,從而讚頌了無名戰士的革命品質,突出了全篇的中心意思。
三 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麵前。
四圍的山把這山穀包圍得像一口井。
上邊和下邊有幾堆火沒有熄,凍醒了的同誌們圍著火堆小聲地談著話。
除此以外,就是寂靜。
耳朵裏以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也是極近的,極洪大的也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
(陸定一《老山界》) 賞析 先寫所見,三種景物都作了比喻,星星比作“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山峰比作“巨人一樣矗立在麵前”,山穀比作“一口井”。
接著寫所聞,聲響難以模寫,用比喻才顯得形象直覺:“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
奇特的高山景色,多美啊!目的是什麼呢?為了烘托出紅軍戰士的樂觀主義精神。
四 走過木橋,越過避兵洞,迎麵而來的是群猴觀景峰。
四周奇峰似姿態各異的猴子,或憨或頑,或刁或怒,似在歡迎遠來的遊客。
他們是大自然凝固的音韻,遮陽山原始情趣的哲學遺稿。
——據載,張三豐隱居後在此度過。
張三豐可謂道教之仙,在此有許多遺跡。
如他在絕壁上飛身用手指鏤刻下的詩句,青石上踩過的腳印以及升仙之所。
——退出藏經洞,穿過茫茫林海,抬頭仰望,遠處一線天依稀可見,不禁使人懷疑天外是否還有天。
(任寶劍《遮陽山紀行》) 賞析 作者以景點轉移為線索,以遊蹤為序,把遮陽山的佳景古跡串連起來,對眾多景點進行恰當的詳略取舍,有的濃墨重彩,有的一筆帶過。
並加入傳說,增添情趣。
五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的到很高很高碧綠的天色,聽的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自然而然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鬱達夫《故都的秋》) 賞析 這好似一幅風景畫。
最突出特點就是作者把握住了故都秋天具有特征的景物和景物所具有的特征。
無論細描“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還是詳繪“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都形象鮮明,逼真如畫,渲染了寂靜的氣氛,達到一種微妙的意境。
六 遠望天山,美麗多姿,那長年的積雪高插雲霄群峰,像集體起舞時的維吾爾少女的珠冠,銀光閃閃;那富於色彩的連綿不斷的山巒,像孔雀開屏,豔麗迷人。
(碧野《天山景物記》) 賞析 這是一幅遠看圖。
作者用“珠冠”“孔雀開屏”兩個比喻從色彩和形狀上點明了天山的特點。
在加上“銀光閃閃”“豔麗迷人”等詞語的形容,整個畫麵洋溢著幸福安祥的氣氛。
七 北麵,是重重疊疊的燕山山脈——南麵,則是蒼茫無垠的渤海,萬裏長城從燕山支脈的角山上直衝下來,一頭紮進了渤海岸邊。
(峻青《雄關賦》) 賞析 作者由北向南、由遠而近從地勢和氣勢上寫了山海關的雄偉險要,表達了自己登關眺望時的感受。
八 站在亭台上,向南望去,隻見那正陽門兩側,如同春筍般地拔地而起的幾十幢大廈,給這古城增添了嶄新氣派;向東望去,一切在陽光裏更顯得柔和透明;向西望去,那瓊島上的白塔,經曆了地球震動的一場小小劫難,又昂首藍天,而且素潔如玉;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樓和它身後的鍾樓,如今雖默默據守在那裏,卻難免讓人聯想到幾百年間那晨鍾暮鼓是怎樣標誌著孤獨每天的生活節奏的;而鍾鼓樓背後,那橫臥天際的燕山餘脈,藍瑩瑩的,宛如這古城的一帶屏障。
(韓少華《萬春亭遠眺》) 賞析 作者立足於萬春亭,向四方的觀察方位的轉換,十分清楚,其中用“望”“看”很有分寸地表示景物的遠近。
此外寫鍾鼓樓背後的燕山餘脈,由遠而近,景物的組合錯落有致,層次清晰。
九 雨落大了,粗重的點子打在三把紅油紙傘上,發出的熱鬧的繁密的脆響,跟小溪裏、越口裏的流水的嘩聲相應和。
從傘下望,雨裏的山邊,映山紅開得正旺,在青翠的茅草裏,翠綠的小樹邊,這一叢叢茂盛的野花紅得象火焰,背著北風的秧田裏,稠密的秧苗象一鋪編織均勻的深綠的絨毯,風一刮,把嫩秧子往一邊翻倒,秧田又變成了淺綠色的顫顫波波的綢子了...
描寫景物的句子,並賞析。
五句
1、世上再也沒有比時鍾更加冷漠的東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盡情地摘取青春幻夢的花朵的時刻,它都是同樣分秒不差地滴答著。
——高爾基《時鍾》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象征擬人等手法,寫出了時鍾的無情,提醒我們珍惜時間。
2、人行秋色之中,腳下踩的,發上戴的,肩上似有意無意飄墜的,莫非明豔的金黃與黃金。
——餘光中《左手的掌紋》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葉比作黃金,生動形象。
3、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
——餘光中《聽聽那冷雨》賞析:這句話運用疊字,展現了文字的音韻美,表現了雪的冷豔與淒麗。
4、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豔奪目,如同一隻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
——張抗抗《牡丹的拒絕》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現了牡丹卓越的風姿。
5、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豔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
——張愛玲《秋雨》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寫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賞析的方法:1.詞語的使用是否準確、生動;2.運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如襯托、諷刺、欲揚先抑、前後照應等;3.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複、設問、反問等;4.使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如記敘中的議論、抒情、描寫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如何賞析環境描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