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納蘭容若
人生若隻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
比翼連枝當日願。【中的雨霖鈴為詞牌名,用的是當年楊玉環被賜死後,皇上以表哀思作《雨霖鈴》以念之的典故。而宋詞裏的詞牌大都來源於西域等地論緣由難在漢族詩中找到。】
給出一個詞牌名,如何來寫詞,要注意那幾點
學習填詞,首先要準備工具書:1、詞譜。
詞學界用的最多的有三種:《白香詞譜》、《欽定詞譜》和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
選用一種即可。
這幾個詞譜存在一些差別,需要有所了解。
2、韻書。
填詞使用的韻書主要是《詞林正韻》。
如用新韻,可使用《中華新韻》,但新韻沒有入聲,而有些詞牌慣用入聲韻。
凡是用新韻的作品,需要注明是新韻(做詩也一樣),以防誤解。
那麼,給出一個詞牌名,如何來寫詞呢?以《沁園春》為例,分步介紹如下。
第一步查詞譜。
以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為例,詞譜如下: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韻)。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平平(增韻)中仄平平(韻),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此格共一百十四字,分上下片,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
其中,“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
標有“韻”的是韻腳字,必須按韻書的韻部選字(包括通押的韻部);下片第二字“增韻”是暗韻,可押可不押。
“『』”裏的句子要對仗。
譜子中的加粗斜體字是“領格字”,上下片各兩處,每片第一個領四句,第二個領兩句,領格字用去聲。
補充解釋“領格字”。
按現代漢語語法,領格字相當於一個謂語中心詞,同時支配它所領屬的詞句,相關詞句是它的賓語。
例如“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其中“看”是領格字,而“驚弦雁避,駭浪船回”是“看”的賓語。
第二步立意構思。
得到題並弄清詞譜後,需要立意和構思。
詞和詩一樣,用來“言誌”,表達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
要表達什麼就是立意。
“意”是通過言辭、意象等手段表達的,該怎樣來寫,寫些什麼?這就是構思。
以**的《沁園春·雪》為例。
詩人的立意在於“當今時代英雄輩出”。
如何表達?作者以“雪”為意象,上片極盡鋪排,將祖國大地渲染為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瑰麗江山。
下片筆鋒一轉,曆數這片土地上古往今來的英雄,並檢討他們在文治武功方麵的偏頗。
最後突然語氣一頓:“俱往矣(都成了過往人物了)”!至此,如百川歸海,自然引出作者的“意”: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闋詞作是否成功,立意與構思極為重要。
剛學填詞時,沒必要過高追求,做點“小品”更好,關鍵在於使用的手法要讓作品可讀,甚而引發讀者共鳴。
第三步填詞。
之所以叫“填詞”,就是指詞譜不可違拗,不能“離譜”。
那麼,平仄、句子字數、句式、對仗那麼嚴格,怎樣才能寫出通暢的內容呢?先不忙著寫,找些前人的作品來玩味。
讀著讀著,很容易聯發詞情,冒出自己想要的句子。
這些想象中的句子很可能不合譜,沒關係,作為“建築材料”記下來再說。
材料豐富了,就可以按事先設計建主體,讓自己的“作品”初具規模。
第四步對譜。
有了草稿,隻是萬裏征程的開始,要讓它“合譜”更不容易。
這裏將問題中“要注意哪幾點”一並解說。
1、平仄要按照韻書逐字對照,除了標為“中”的以外,不得有不對的情況。
假如詞中某個字確實無法替代,需要在“序”或“跋”中交待。
2、凡對仗的句子,需要把握的原則是:句子結構和組詞方式要相同,詞或詞組的性質要相同。
例如:“圍腰帶剩,點鬢霜新”圍腰帶剩:圍腰的帶子長出來了,主謂結構;其中,“圍腰帶”是定中詞組,作“剩”的主語,“剩”是形容詞性謂語。
點鬢霜新:點染鬢發的霜是新添的,主謂結構;其中,“點鬢霜”是定中詞組,作“新”的主語,“新”是形容詞性謂語。
對比它們的特點,就會發現其共同性。
3、句子的節奏雖然一般沒有要求,也應參照典範來處理。
4、合譜的常見方法。
要做到合譜,需要修改詞句,行話說“調”(調整的意思)。
調的方法大致有:a.用近義詞替代。
某個字的平仄不對,又不能完全改掉,可用平仄相反的近義詞替代。
b.改變語序。
某個詞組或短語的平仄反了,有時可以改變語序。
例如“瑟瑟秋風”,讀音仄仄平平,可以反過來為“秋風瑟瑟”,讀音平平仄仄。
c.用借代詞代替。
古人認為,詩是改出來的。
詞也是一樣。
除了一些大文豪能出口成章,多數的詩詞作者都需要反複磨練。
這個“磨練”就是不斷地修改。
詞牌名又叫調名,不同的調名形成了
宋詞有很多詞牌,每個詞牌有相應的詞譜,寫宋詞必須按照詞譜寫。
詞譜規定了整首詞的句子結構組成,比如:一首詞分為幾段,每段多少句,每一句幾個字,什麼地方押韻,什麼地方不押韻,每個字所在的位置應該是平聲還是仄聲,等等。
看起來很複雜,因為宋詞最開始是配樂演唱的,按照某一詞牌寫宋詞就相當於按照一個譜好的曲子填入歌詞,哪個地方應該是升調,那個地方是降調,哪個地方停頓,那個地方轉折,都是有講究的,不能隨便填。
否則的話,就違背了詞牌的原意,算不得正宗的填詞。
而且,詞牌的平仄排列表現出的先天的韻律上就有一種隱約的情感傾向,如果你的詞能夠和詞牌本身的情感傾向相符合,做到聲意相諧,就算是很好的符合了填詞的本意。
附錄,【臨江仙詞譜】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韻)。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小樓西角斷虹明。
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闌幹倚處,待得月華生。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韻)。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涼波不動簟紋平。
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一剪梅詞譜】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紅藕香殘玉簟秋。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韻)。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韻)。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韻)。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韻)。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寫詞有什麼格式?宋詞的詞牌格式怎麼運用?
宋詞有很多詞牌,每個詞牌有相應的詞譜,寫宋詞必須按照詞譜寫。
詞譜規定了整首詞的句子結構組成,比如:一首詞分為幾段,每段多少句,每一句幾個字,什麼地方押韻,什麼地方不押韻,每個字所在的位置應該是平聲還是仄聲,等等。
看起來很複雜,因為宋詞最開始是配樂演唱的,按照某一詞牌寫宋詞就相當於按照一個譜好的曲子填入歌詞,哪個地方應該是升調,那個地方是降調,哪個地方停頓,那個地方轉折,都是有講究的,不能隨便填。
否則的話,就違背了詞牌的原意,算不得正宗的填詞。
而且,詞牌的平仄排列表現出的先天的韻律上就有一種隱約的情感傾向,如果你的詞能夠和詞牌本身的情感傾向相符合,做到聲意相諧,就算是很好的符合了填詞的本意。
詞牌的由來
詞牌是填詞時用的曲調的名稱,它規定某一詞牌的字數、句數、平仄和韻腳。
詞的曲調大約有一千多個,因此,詞牌的名稱很多,僅中學語文課本中就有幾十個。
其由來,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原來就是詞的題目 例如《浪淘沙》是詠淘金人的勞動生活的,《踏歌詞》是一種合著腳步歌唱的曲調,《拋球樂》說的是拋繡球等。
又如《憶江南》原來就是抒發回憶江南之情的詞,《漁歌子》本來就是吟唱漁夫生活的詞。
它們後來都成了詞牌。
(二)本來是樂曲的名稱 例如,漢代樂府有《采桑曲》,唐代教坊有《采桑》,於是後來有《采桑子》的詞牌。
在安史之亂中,唐明皇顛沛流離,苦不堪言。
他曾在蜀地棧道中遇雨聞鈴聲,百感交集,他悼念貴妃,不由悲從心來,痛不欲生,因而作了《雨霖鈴》曲。
後來《雨霖鈴》成了詞牌。
(三)截取名詩詞句中的幾個字而得名 如《憶秦娥》,李白用這個格式寫出了一首詞,詞中有“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的句子,詞牌《憶秦娥》由此得名。
又如,李白《蘇台覽古》詩中有“隻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的句子,因而有《西江月》這個詞牌。
(四)直接用詞的字數來命名 例如,詞《念奴嬌》共有 100 個字,因而又名《百字令》。
《蒼梧謠》共有 16 個字,故又名《十六字令》。
(五)取大曲中的一段而得名 例如,《水調歌頭》就是唐代大曲《水調歌頭》中開頭的一段。
(六)以人名、事物名或故事為背景來作詞牌 如《沁園春》,據說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有座園林,美輪美奐,金碧輝煌,名為“沁園”,後來被外戚竇憲仗勢奪去,有人作詞詠此事,詞牌《沁園春》也就產生了。
《念奴嬌》因唐明皇有個歌女名念奴而得名。
《浣溪沙》亦作《浣溪紗》,以春秋時西施浣紗的故事為背景而得名。
由此可見,初期的詞,它的曲調與內容每每是一致的,如,白居易的《憶江南》三首。
到了後來,曲調、內容才分開,詞牌隻標明曲調,不再作為題目。
展開...
有什麼曲牌名和詞牌名? 盡量詳細 完全
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曲牌是曲的調子的名稱。
其相同處:①曲和詞都是句式不等長短句。
②曲有曲牌,詞有詞牌,有些曲牌詞牌相同或相近。
③曲和詞都重視平仄,韻腳、定格等也都講究。
不同處:①曲有襯字,某些曲牌還可增減字句;詞的字數有一定,這是曲與詞最重要的區別。
②北曲無入聲,入聲已入派“三聲”,以平、上、去、分平仄,有些曲牌不僅要分平仄,還要分“上、去”聲;詞以“平、上、去、入”分平仄個別詞牌如《滿江紅》隻能用入聲押韻。
③曲的韻腳密,甚至句句押韻,平仄互押常見,且一韻到底;詞的韻腳疏,僅少數詞牌可轉韻或平仄互押。
④曲牌可疊用,不同的曲牌還可連用,如“帶過曲”“套曲”;詞牌隻能單用。
⑤從語言上看,曲十分口語化,通俗清新,甚至曲牌的名稱都非常俗;詞比較典雅莊重。
詞牌名的由來詞,又稱“詩餘”、“長短句”、“倚聲”、“填詞” ,是詩歌的一種形式,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以兩宋成就最高。
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這是依字數多少來劃分的。
小令的字數在 58個字以內,59—90個字為中調,而長調是91個字以上。
詞的標題和詞牌有著嚴格區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
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
例如《沁園春雪》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詞的標題。
《卜算子詠梅》這首詞,“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詞的標題。
剛剛接觸詞的時候很多朋友非常困惑,為什麼一首詞的標題通常由兩部分組成?比如**的《沁園春雪》,前麵的一部分“沁園春”被稱為詞牌名,從字麵上幾乎看不出和詞的內容有什麼聯係,而後一部分“雪”才和詞的主旨有一定的關聯。
那麼詞的標題的前後兩部分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大致搞清楚什麼是詞以及什麼是詞牌名。
曲牌是曲的調子的名稱。
如《點絳唇》、《山坡羊》、《掛枝兒》等,名色多至幾千個。
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調、唱法、字數、句法、平仄,可據以填寫詞。
曲牌大都來自民間,一部分由詞發展而來,故曲牌名也有與詞牌名相同的。
有的曲牌有調無詞,隻供演奏。
曲調音節,古代都寫在牌子上,故稱為曲牌。
詞萌芽於隋唐之際,興於晚唐五代而極盛於宋。
最初,詞又被稱為曲子、曲子詞、琴趣、詩餘、長短句等等。
從詞的許多別名可以窺見詞與詩及音樂的不解之緣。
事實上,對於詞的具體來源各家學說解釋不盡相同,有人認為詞是樂府民歌的變種,有人認為詞是唐代律詩、絕句的後裔。
無論學界如何爭論,詞由俗到雅,由民間步入文壇的發展曆程是不可否認的。
這就可以肯定,在詞的發展過程中,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民間歌謠及當時盛極一時的律詩、絕句的影響。
就如詩最初是合樂而歌一樣,詞在發展初期也是配樂演唱的。
填詞一般是按照某種曲調的樂譜填製歌詞。
而曲調的名稱如《沁園春》、《菩薩蠻》、《念奴嬌》等就叫做“詞牌”,也叫“詞調”。
在唐宋時代,詞牌名有許多來源,有的來自西域音樂,有的是樂工歌妓或詞人自創的。
例如《菩薩蠻》詞調的由來,傳說是由於唐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了一些個美貌的女子,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象菩薩,因此教坊譜成了《菩薩蠻曲》。
後人依這個曲子填的詞很多,如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等。
既然填詞須合音律,可以想見,唐宋時期,填詞的文人大都精通音律,像我們熟悉的柳永,李清照等人,不僅文采飛揚,而且曾經自創了許多婉而動聽的曲調,難怪他們的詞作至今讀來猶有回腸蕩氣,餘音繞梁的音樂美。
隨著時間的推移,詞的格律逐步成熟,格式也逐漸固定下來,各個詞調都是“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並且各不相同。
依據各詞調的字數多少,前人將詞分為“小令”、“中調”或“長調”。
有人主張以58字以內為小令,59字到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有人主張62字以內為小令,以外稱“慢詞”,都未成定論。
詞調中除少數小令不分段稱為“單調”外,大部分詞調分成兩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別稱為“雙調”“三疊”“四疊”。
段的詞學術語為“片”或“闋”。
“片”即“遍”,指樂曲奏過一遍。
“闋”原是樂終的意思。
一首詞的兩段分別稱上、下片或上、下闋,這和我們今人的歌曲分幾段來唱有點相似,不過古人填詞時更加靈活罷了。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
關於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麵的三種情況: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
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
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
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
《西江月》、《風入鬆》、《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
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
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④,又叫《秦樓月》。
《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
哪些詞牌第一句是三個字,第二句四個字,第三句六個字
長調《定風波》柳永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隻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八六子》秦觀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
形容“青山綠水,心情好”的句子有哪些?
1、山間小水慢悠悠,碧波微微愁對愁,小杯一抖潤入口,家鄉一醉誰解憂。
2、山,好似讓眾人擁戴的偉人,仁厚是它的本色。
它默默獻出了喜馬拉雅的皚皚白雪,獻出了黃山的溫泉、雲海、奇鬆、怪石山,相信沉默是金,它無語、無悔、無懼。
然而冥冥之中,卻永不停息地為世人演繹著動人的神話,最美的風景。
3、智者愛水,仁者愛山。
我不是智者,我也不是仁者,但我卻偏愛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青山綠水、名山大川中找尋最美的風景。
終於,我明白了,最美的風景不是靈動的水,亦不是沉穩的山,隻有山水的融合才能交織出世間最美的景色!4、你不知道吧?這群紅領巾還幫我清理了垃圾,從樹上取下了一個個塑料袋,並告誡人們少用“白色汙染”。
在紅領巾的帶動下,那些缺德的公民也漸漸地正直起來了。
以前垃圾箱旁蚊蠅亂飛的情景消失了,街道兩旁的樹灰塵不見了。
我的生活亮麗斑瀾了!5、我陶醉了:滿山蒼翠,一水碧波,芳草茵茵,鳥語花香……這才是原來的我呀!感謝孩子們還我青山綠水,還我多姿風采,我將賜予子孫們無盡的寶藏和永恒的幸福……6、山水山水,讓山與水交融,讓靈動與沉穩結合,讓智者與仁者相輔相成7、山因水而巍峨,水因山而秀美;山有狀而水無形,山有頭而水無盡。
山是靜止的,水則奔騰不息;水是永恒的蔚藍,山則色彩絢爛。
山水相依便有了大自然的明麗。
8、王維在這裏所創造的意境,生於象外,是一種詩境與禪境的合一體,它具有極大的暗示性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能取得這種藝術成就,不能不說是得利於他對佛學的鑽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9、山和水的融合,是靜和動的搭配,單調與精彩的結合,也就組成了最美的風景。
在青山間探索,在綠水間泛舟多麼美妙!10、曆代多少文人墨客,寫盡了水的魅力,水的靈動,水的深邃,水的神韻。
那以水為畫、以水為歌、以水為詩、以水為曲的作品,不勝枚舉。
水調歌頭 的詞牌,演繹出多少耐讀的詩篇; 高山流水 之琴音,傾倒了無數天下知音。
11、讚頌山的詩句,抒寫山的散文,描繪山的畫卷也不在少數。
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廬山之瀑布,衡山之煙雲讓多少仁人誌士傾倒,在青山之間留戀忘返。
12、水山水,有山有水才是好風光。
水有水的飄逸靈動,但始終保持著一種單調的蔚藍色;山有山的沉穩厚重,但一年四季卻能以不同的色彩、風光展示山的美麗。
活潑的有單調的一麵,安靜的有變換的。
13、水,那麼靈動清麗,令人神往遐思;水,那麼雄渾澎湃,充滿了無限激一情。
有時人稱柔情似水,有時又說咆哮奔騰,這就是水的個性。
瀑布的壯麗,波濤的洶湧,泉水的叮咚,小河的潺一潺,全都日夜永恒。
14、山,綿延綿亙;山,險峻挺拔;山,巍峨挺一立山,氣勢磅礴,讓人想起五嶽;山,新奇秀麗,令人憶起娥眉山,猶如令萬人敬仰的聖賢,沉穩是他的天性,不露聲色地詮釋著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肅穆,生命的莊嚴。
15、於是那些名勝古跡,那些青山綠水也因有了英語的陪伴而更加的活力四射,光彩照人!16、每天,居民們觀看關於福島的頭條新聞,以前的內容是“青山綠水加溫泉稻田”,而現在則是“為什麼不要核能”,諸如此類。
17、往往在青山綠水之間閃爍著金碧輝煌。
18、倘若你這個時候出遠門,便會發現人們不再盲目得追求時尚、追求速度,青山綠水,詩情畫意,成了每一個都市人的追求。
19、它被海水環繞著,群山起伏,青山綠水,遠看山峰像被一層薄紗披蓋著,猶如仙境。
20、自然界的青山綠水在文學藝術作品中被視為“第二自然”,是經過作者再創造後呈現的藝術形象,它已成為表現人的主觀情意的藝術載體。
漁歌子的詞牌名
漁歌子 開放分類: 文學、詞彙、生活 漁歌子,詞牌名 漁歌子①?【唐】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② 桃花流水鱖魚肥。
③ 青箬笠,④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張誌和(約730-約810),字子同,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
少年有才學,擅長音樂和書畫,很受唐肅宗重視,後隱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作品多寫閑散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
唐朝肅宗時待詔翰林。
後因事貶官,赦還,不複仕進,居江湖,自號煙波釣叟。
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詩》錄其九首詩詞。
漁歌子,詞調名,又名漁父歌。
本為唐朝教坊曲。
分單雙調兩種,單調27字,五句,四平韻;雙調50字,仄聲。
張誌和《漁歌子》共有五首,全是單調。
【釋詞】 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吳興縣西南。
鱖魚:即民間所說桂魚,細鱗,淡黃帶褐色斑紋,味道鮮美。
箬:鬥笠。
用竹片和竹葉編製的帽子,用來擋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編製的防雨衣服。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
分單調、雙調二體。
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
雙調,五十字,仄韻。
《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
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
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誌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
詞牌《漁歌子》即始於張誌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簡稱。
②西塞山:即道士磯,在湖北大冶縣長江邊。
③鱖(音貴)魚:俗稱“花魚”、“桂魚”。
④箬笠:用竹篾編成的鬥笠。
【意思】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
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的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願回家。
【品評】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
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征,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
這裏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
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
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
“斜風”指微風。
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
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
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此詞吟成後,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製而成。
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
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釣台、鬆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
當依陸遊《入蜀記》所說,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風’者。
”蘇軾謫居黃州時,曾遊其地,有雲:“元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其語以《浣溪沙》歌之。
”(徐俯《鷓鴣天》詞跋,見《樂府雅詞》卷中)蘇軾《浣溪沙》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
”散花洲即在長江之中,與西塞山相對。
徐俯《鷓鴣天》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钁魚肥。
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
”亦以西塞山在長江邊。
張誌和的《漁歌子》到日本 中日友好,早在唐代就形成高潮。
日本先後派往中國的“遣唐使”有十三次,曆盡艱辛險阻的中國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更屬美談,鑒真與日本的阿倍仲麻呂對中日邦交的貢獻,銘刻史冊,人所周知。
然而,為奠定中日友誼豐碑,立過“特殊”功勞的,尚有位不出國的使者,他便是唐代文學家,自稱“煙波釣徒”的張誌和。
張誌和的名詞《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清人劉熙戴的《藝概》曾將它譽為[風流千古]的佳作。
它不僅是中國唐詞的宗祖,而且也是日本詞學的開山。
張誌和的《漁歌子》宛如架於中日之間的一座彩虹之橋。
《日本填詞史學》中有所記載:大約在張誌和寫成《漁歌子》四十九年後(公元八百二十三年,即日本平安朝弘仁十四年)詞傳到日本。
當時的嵯峨天皇讀後備加讚賞,親自在賀茂神社開宴賦詩,其時皇親國戚、學者名流,皆隨嵯峨天皇和唱張誌和的《漁歌子》。
誠然,張誌和未曾赴宴詠和,實為憾事,但和者爭相仿效《漁歌子》而作,《漁歌子》撥響了中日人民的心弦。
近代老詞學家夏承燾,在詠嵯峨天皇絕句中曾雲:“一脈嵯峨孕霸才……桃花泛飄上...
誰能幫我解釋一下詞牌名、曲牌名的起源
詞牌名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
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隻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②(這些格式稱為詞譜)。
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
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幹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隻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詞牌來源詞牌名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
詞的格式和律詩不同,律詩隻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兩千多種格式(按欽定詞譜)。
詞的這些格式稱為詞譜。
關於詞牌的來源,大概有下麵三種情況: (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
如《菩薩蠻》、《西江月》、《風入鬆》、《蝶戀花》等 。
這些有的來自於民間,有的來自於宮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
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 最早一首詞的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叫《憶秦娥》,又叫 《秦樓月》。
《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因為白居易的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 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又叫《憶江南》。
《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由於 蘇軾一首《念奴嬌》的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的最 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
《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更漏子》詠夜,《拋球樂 》詠拋球,等等。
這是最普遍的。
凡是詞牌下麵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是 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
一般在詞牌 下麵或後麵注明詞題。
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沒有任何聯係。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
這樣,詞牌隻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
曲牌名 百科內容來自於: 俗稱“牌子”。
元明以來南北曲、小曲、時調等各種曲調名的泛稱。
各有專名,如[點絳唇]、[山坡羊]、[掛枝兒]、[轉調貨郎兒]、[疊落金錢]、[銀紐絲]等。
總數多至數千個。
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調、唱法,字數、句法、平仄等也都有基本定事,可據以填寫新曲詞。
曲牌大都來自民間,一部分由詞發展而來,故曲牌名也有與詞牌名相同的。
此外,亦有專供演奏的曲牌,大多隻有曲調而去曲詞。
曲牌名就是曲俗稱“牌子”。
和詞牌一樣,是曲的音樂譜式。
(就象一首很長的歌裏的部分小節的名字)注:古代的曲很長,所寫的曲牌都是一個很常的一首曲的部分小節的名字。
曲牌來源曲牌名其實和詞牌名是一樣的概念。
原先詩詞都是配樂吟唱的,都有相應的名字來命名。
後來曲調失傳或是別的什麼事,就隻用曲牌名來限定曲子的字數,格律,音韻等。
曲,是韻文文學的一種,同詞的體式相近,可以配樂歌唱。
(就象歌詞一樣)曲有曲牌和宮調,即指曲調的名稱和樂曲的調式,曲牌規定了曲子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格式。
(就象一首歌的音調。
曲調名 就象現在的G大調拉。
C調了等等)曲牌名就是曲俗稱“牌子”。
和詞牌一樣,是曲的音樂譜式。
(就象一首很長的歌裏的部分小節的名字)注:古代的曲很長,所寫的曲牌都是一個很常的一首曲的部分小節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