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的詩:
1、《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
清川永路何極,落日孤舟解攜。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白雲千裏萬裏,明月前溪後溪。惆悵長沙謫去,江潭芳草萋萋。
2、《遊休禪師雙峰寺》
雙扉碧峰際,遙向夕陽開。飛錫方獨往,孤雲何事來。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相送東郊外,羞看驄馬回。
3、《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
萬裏辭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雲西。江春不肯留歸客,草色青青送馬蹄。
4、《洞庭驛逢郴州使還,寄李湯司馬》
洞庭秋水闊,南望過衡峰。遠客瀟湘裏,歸人何處逢。孤雲飛不定,落葉去無蹤。莫使滄浪叟,長歌笑爾容。
基本介紹: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禦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劉長卿的詩句大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聽彈琴》 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
劉長卿的詩句大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聽彈琴》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劉長卿有桂花的詩句
古代作家作品常識是中考語文中常考的內容,但是這一部分內容繁瑣,又散見於各冊教科書,不易檢索複習。
我們特意依據新課標和教科書推薦的優秀古詩文閱讀背誦篇目,篩選梳理出古代重要作家作品的相關常識,供大家在複習備考中使用。
1.《詩經》:又名“詩三百”,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被列為“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關雎》《蒹葭》《氓》《碩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戰國末期楚國人。
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辭形式寫成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古傳誦。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稱“聖人”,春秋時期魯國人。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私學創辦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在《論語》20篇中。
《論語》各取篇中開頭二字為篇名,是儒家經典“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之一。
4.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稱“亞聖”。
主要作品為《孟子》7篇,各篇取開頭幾字為篇名,該書記載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論,為“四書”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魚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墨子》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其中《兼愛》《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輸》即選自《墨子》。
6.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為《莊子》,道家經典之一,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遙遊》。
7.韓非子:戰國末期韓國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韓非子》一書。
《扁鵲見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鄰》等均出自此書。
8.司馬遷:西漢史學家,字子長,別稱太史公。
主要作品為《史記》,又名《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的曆史,全書130篇,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裁。
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陳涉世家》即選自《史記》。
9.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之首。
代表作有《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屬樂府歌辭。
開創“建安風骨”新風。
魯迅稱他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
10.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諡靖節,東晉著名詩人,我國第一位傑出的田園詩人。
代表作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飲酒》等。
1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一。
主要作品為《王子安集》。
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最有名。
是“初唐四傑”中成就最高的詩人。
12.孟浩然:唐代第一個大量寫山水詩的人,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
主要作品為《過故人莊》《春曉》《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等。
13.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故稱王右丞,唐朝詩人兼畫家。
與孟浩然同為盛唐田園山水派代表。
主要作品為《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竹裏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蘇軾稱讚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14.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
主要詩作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渡荊門送別》《峨眉山月歌》《行路難》《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等,結為《李太白集》。
其詩屬浪漫豪放派,是古典浪漫主義藝術的高峰。
韓愈稱讚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 15.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
與李白齊名,人稱“詩聖”,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望嶽》《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樓》《江南逢李龜年》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結為《杜工部集》。
其詩為現實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被稱為“詩史”。
16.岑參:唐朝邊塞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
17.韓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諡號文,世稱韓吏部、韓文公,郡望昌黎,又稱韓昌黎。
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之首。
與柳宗元並稱“韓柳”。
主要作品為《馬說》《師說》《進學解》《祭十二郎文》《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等,結為《昌黎先生集》。
18.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與柳宗元合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
主要作品有《陋室銘》《烏衣巷》《秋詞》《竹枝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等。
19.白居易:...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逢 宿 劉長卿 劉長卿 中國唐代詩人。
生卒年不詳。
字文房。
宣城(今安徽宣州)人,一作河間(今屬河北)人。
玄宗天寶進士。
肅宗至德間任監察禦史、長洲縣尉,貶嶺南南巴尉,後返,旅居江浙。
代宗時曆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被誣再貶睦州司馬。
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隨州(今屬湖北)刺史,世稱劉隨州。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亂後中原一帶荒涼凋敝的景象。
如《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筆調蒼涼沉鬱。
劉長卿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工五言。
五律簡練渾括,於深密中見清秀。
如《新年作》、《嶽陽館中望洞庭湖》、《碧澗別墅喜皇甫侍禦相訪》、《海鹽官舍早春》等。
七律也多秀句 ,如“細雨濕衣看不見 ,閑花落地聽無聲”(《別嚴士元》)、“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長沙過賈誼宅》)。
五絕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對月》、《送靈澈上人》,以白描取勝,饒有韻致。
但他的大部分詩內容單薄,境界狹窄,缺少變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新唐書·藝文誌》著錄其集10卷。
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劉隨州詩集》(10卷詩,1卷文),《全唐詩》編錄其詩5卷。
劉長卿(?~786或791年) 唐代詩人。
字文房。
宣城(今屬安徽)人,一作河間(今屬河北)人。
年輕時在嵩山讀書,玄宗天寶中登進士第。
肅宗至德年間任監察禦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得罪,貶為嶺南的南巴尉。
經過江西時,與詩人李白、李嘉□等有詩往還。
上元二年(761年)從南巴返回,旅居江浙。
這時江南剛經曆過劉展之亂,本來繁華富庶的吳郡一帶變得破敗蕭條。
劉長卿有詩紀其事:“空庭客至逢搖落,舊邑人稀經亂離。
”(《自江西歸至舊任官舍》)代宗大曆五年(770年)以後,曆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
因為性格剛強,得罪了鄂嶽觀察使吳仲孺,被誣為貪贓,再次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
在睦州時期,與當時居處浙江的詩人有廣泛的接觸,如李嘉□、皇甫冉、秦係、嚴維、章八元等都有詩酬答。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
世稱“劉隨州”。
興元元年(784年)和貞元元年(785年)間,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割據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劉長卿即在此時離開隨州。
劉長卿曾兩次遭到貶謫,旅居各地期間多次遭到戰亂,因此他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亂以後中原一帶荒涼凋敝的景象。
如“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鳥雀空城在,榛蕪舊路遷”(《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當苗稅充百官俸祿》),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筆調蒼涼沉鬱,內容具有時代特征。
劉長卿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工五言,自詡為“五言長城”(權德輿《秦征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集序》)。
五律簡練渾括,於深密中見清秀。
如《新年作》、《嶽陽館中望洞庭湖》、《碧澗別墅喜皇甫侍禦相訪》、《海鹽官舍早春》等,都是精工錘煉之作。
七律也多秀句,如“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別嚴士元》)、“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長沙過賈誼宅》),曆來傳誦人口。
絕句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對月》、《送靈澈上人》,則以白描取勝,饒有韻致。
宋張戒《歲寒堂詩話》說:“隨州詩韻度不能如韋蘇州之高簡,意味不能如王摩詰、孟浩然之勝絕,然其筆力豪贍,氣格老成……‘長城’之目,蓋不徒然。
”但他的大部分詩作內容單薄,境界狹窄,缺少變化,容易使人感到字句雷同。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評他的詩“大抵十首已上,語意稍同,於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大致近似。
《新唐書·藝文誌》著錄他的集子10卷,《郡齋讀書誌》、《直齋書錄解題》同。
據丁丙《善本書室藏書誌》,著錄有《唐劉隨州詩集》11卷,為明翻宋本,詩10卷,文1卷。
現在通行的如《畿輔叢書》本的《劉隨州集》,《四部叢刊》本的《劉隨州文集》,都為這種11卷本。
《全唐詩》編錄其詩為5卷。
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劉長卿與嚴士元 盡心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是劉長卿的七律《別嚴士元》的頷聯。
全詩是: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複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裏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劉長卿是由盛唐向中唐過渡時期的一位傑出詩人。
關於劉長卿的生平一直沒有確考,《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沒有他的傳,聞一多先生認為其生年為公元709年,傅璿琮先生認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還有其它的說法。
卒年一般認為是在789至791年之間;也就是說,劉長卿經曆了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劉長卿,字文房,因官至隨州刺史,也稱劉隨州。
他出生在洛陽,年輕時在嵩山讀書,屢試不中。
據說在開元十四載(755年)他可能登進士第,但是還沒有揭榜,安史之亂就爆發了。
次年,肅宗即位,劉長卿被任命到蘇州下屬的長洲縣當縣尉。
不久被誣入獄,遇大赦獲釋,至德三載(758年)正月攝(代理)海鹽令,上元元年(760年)春,...
詩人劉長卿的詳細資料
劉長卿(?~786至791),唐代詩人。
字文房。
宣城(今屬安徽)人,一作河間(今屬河北)人。
年輕時在嵩山讀書,玄宗天寶中登進士第。
肅宗至德年間任監察禦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得罪,貶為嶺南的南巴尉。
經過江西時,與詩人李白、李嘉□等有詩往還。
上元二年(761)從南巴返回,旅居江浙。
這時江南剛經曆過劉展之亂,本來繁華富庶的吳郡一帶變得破敗蕭條。
劉長卿有詩紀其事:“空庭客至逢搖落,舊邑人稀經亂離。
”(《自江西歸至舊任官舍》)代宗大曆五年(770)以後,曆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
因為性格剛強,得罪了鄂嶽觀察使吳仲孺,被誣為貪贓,再次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
在睦州時期,與當時居處浙江的詩人有廣泛的接觸,如李嘉□、皇甫冉、秦係、嚴維、章八元等都有詩酬答。
德宗建中二年(781),又受任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
世稱“劉隨州”。
興元元年(784)和貞元元年(785)間,淮西 節度使李希烈割據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劉長卿即在此時離開隨州。
《新唐書·藝文誌》著錄他的集子10卷,《郡齋讀書誌》、《直齋書錄解題》同。
據丁丙《善本書室藏書誌》,著錄有《唐劉隨州詩集》11卷,為明翻宋本,詩10卷,文 1卷。
現在通行的如《畿輔叢書》本的《劉隨州集》,《四部叢刊》本的《劉隨州文集》,都為這種11卷本。
《全唐詩》編錄其詩為 5卷
有關於劍的句子,越多越好。
口有蜜腹有劍。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 司馬光 《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
本句大意是:口頭上溫和親近得像蜜一樣甜,內心裏卻刁鑽歹毒得像劍一樣利。
這兩句是唐人對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
《資治通鑒·唐紀》載:“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已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擊之,尤忌文學之士。
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
世謂李林甫~。
”嘴巴像蜂蜜樣甜,心計像利劍樣狠,多麼形象地刻畫出陰謀家陰險奸詐的嘴臉。
從此“口蜜腹劍”成了形容陰謀家和嘴甜心毒之輩的專門用語,長用不衰。
倚天萬裏須長劍。
——南宋愛國詞人 辛棄疾 《水龍吟·舉頭西北浮雲》 劍名言劍是正義的仆人。
——英國作家 埃·斯賓塞提三尺劍以定四海。
——唐代史學家 吳兢草木竹石皆可為劍! ——武俠小說作家 金庸龍威虎振,劍拔弩張。
——南朝·梁書畫家 袁昂 《古今書評》 劍的名言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比喻三國時代書法家韋誕的剛健有力與飽滿峭拔的書法藝術。
劍老無芒,人老無剛。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 馮夢龍 《東周列國誌》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三十二回。
這兩句大意是:劍陳舊了就沒有鋒芒,人老了就失去了剛強。
兩句以“劍老無芒”作喻.說明人老了就會失去年青時鋒芒畢露的剛強,變得柔弱怯懦起來。
可用於表現老年人自謙,自嗟或歎老的感情。
傷人之語,劍戟之痛。
——東晉醫學家,道教學者,煉丹家 葛洪劍就是我們的雄辯家。
—— 馬格征人拔劍起,兒女牽衣泣。
——南朝梁詩人 何遜 《見征人分別詩》南朝·梁·何遜《見征人分別詩》。
這兩句大意是:應征者撥出寶劍,起身出發,兒女們牽衣哭泣,依依不舍。
《見征人分別詩》表現軍隊開赴前線時的送別場麵,應征者拔劍出發,表現出一種毅然的果決。
親人的牽衣哭泣與前句形成對比,從反麵襯托出英雄的氣魄。
~兩句與下四句“侯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
且當橫行去,誰論裹屍入”一起,塑造出一個充滿愛國主義熱忱的征人形象,呈現出一種壯烈的氣氛與偉岸崇高的美感。
詩歌化用漢樂府民歌《東門行》中“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的詩句,可以看出漢樂府對文入詩作的深遠影響。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唐代詩人 李白 《塞下曲六首》 劍名言見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樓蘭: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句注。
這裏泛指入侵敵軍的首領。
這兩句大意是:願用腰中所掛的寶劍,徑直去斬殺入侵的敵軍首領。
這兩句借用了西漢傅介子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的典故,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激情。
可化用以表現邊防戰士立誌抗擊入侵之敵,為國立功的豪邁氣魄。
讀書與磨劍,旦夕但忘疲。
——五代南唐詩人 李中 《勉同誌》五代·南唐·李中《勉同誌》。
磨:磨練。
但:隻。
這兩句大意是:讀書學習與習武練劍,從早到晚隻是樂此不疲。
學文練武是封建士大夫為求取功名而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此種追求以唐代為最,故此語出自唐人之口非常自然。
“旦夕但忘疲”一句,洋溢著一種自信、滿足的欣喜,反映出唐代尚文習武以求取功名的時代風尚。
讀書、習武本是十分緊張的事,而詩句寫得輕鬆、通脫,反映出一種積極用世的思想,充滿著熱情的精神力量。
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
——唐代詩人 王維 《送張判官赴河西》唐·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
這兩句大意是:你身靠長劍,情緒激昂,我為你高歌一曲.以壯行色。
這是作者送友人出征之作。
上句寫友人赴邊時的英姿,下句寫自己送行時的豪情。
這裏沒有叮嚀周至之語,也不見留戀顧盼之態,字裏行間充滿著慷慨報國的意氣和祝友成功的深情,在送別詩中別具一格。
慷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還陝述懷》唐·李世民《還陝述懷》慷然:意氣激昂貌.為人民大眾謀利益,不圖個人功名.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
——唐代詩人 李白 《臨江王節士歌》 劍的名言唐·李白《臨江王節士歌》。
倚天劍:想象中靠在天邊的長劍。
長鯨:大鯨魚.此喻惹事作亂的元凶。
這兩句大意是:哪裏能得到倚天的長劍,拿著它跨過海洋去斬殺那作亂的巨鯨。
原詩前兩句為“壯士憤,雄風生”,寫正直的壯士看到壞人興風作浪、禍國殃民時,義憤填膺,決心鏟除作亂的奸賊,平定天下。
可引用以表現正直之士立誌消滅入侵之敵或禍國殃民的奸賊,清除外患內亂的英雄氣概。
據鞍雄劍動,插筆羽書飛。
——唐代詩人 杜甫的祖父 杜審言 《贈蘇味道》唐·杜審言《贈蘇味道》。
蘇味道:初唐時人,曾居相位,後貶為刺史。
據鞍:騎在馬上。
雄劍:利劍。
插筆:擱筆。
羽書:軍事文書,插鳥羽以表示緊急。
這兩句大意是:在馬上揮舞著利劍殺敵立功,在案旁寫成的羽書飛傳軍中。
詩句讚揚蘇味道武能疆場殺敵,文能運籌帷幄,可化用以表現古時文武全才的人。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唐代文學家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五。
感時:有感於時事動亂。
蒿(hao)萊:指草野,比喻民間。
這兩句大意是:感念時事動亂,立誌報效國家,從民間拔劍而起。
常青說:“國家...
六言絕句的典範詩作
心事數徑白發,生涯一片青山。
空山有雪相待,野路無人自還。
——李煜《開元樂》山南結其蔽廬,林下返吾初服。
寧為五鬥折腰,何如一瓢滿腹。
——王維《自適》桃紅複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尤眠。
——王維《春眠》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王維《幽居》門對鶴溪流水,雲連雁宕仙家。
誰解幽人幽意,慣看山鳥山花。
——李白《春景》竹簟高人睡覺,水亭野客狂登。
簾外熏風燕語,庭前綠樹蟬鳴。
——李白《夏景》昨夜西風忽轉,驚看雁度平林。
詩興正當幽寂,推敲韻落寒幀。
——李白《秋景》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落前村。
——李白《冬景》白雲千裏萬裏,明月前溪後溪。
惆悵長沙謫去,江潭芳草萋萋。
——劉長卿《感懷》青草池邊草色,飛猿嶺上猿聲。
萬裏湘江客到,有風有雨人行。
——王建《江南》家住白雲山北,路迷碧水橋東。
短發瀟瀟暮雨,長襟落落秋風。
——杜牧《山行》聽月樓高太清,南山對戶分明。
昨夜姮娥現影,嫣然笑裏傳聲。
——王昌齡《望月》水落溪流淺淺,寺秋山靄蒼蒼。
樹色尤含殘雨,鍾聲遠帶斜陽。
——張仲素《山寺秋齋》夾岸人家臨鏡,孤村燈火懸星。
喬木千枝鷺下,深潭百尺龍吟。
——岑參《村居》煙雨湖光軟漾,空濛山色生奇。
憶自段家橋水,流連不覺遄飛。
——韋應物《煙雨》惠崇煙雨蘆雁,坐我瀟湘洞庭。
欲買扁舟歸去,故人雲是丹青。
——蘇軾《惠崇蘆雁》老去君空見畫,夢中我亦曾遊。
桃花縱落誰見?水到人間伏流。
——蘇軾《題王晉卿山水》行盡風林雪徑,依然水館山村。
卻是春風有腳,今朝先到柴門。
——朱熹《鉛山立春》山路隻通樵客,江村半是漁家。
秋水磯邊落雁,夕陽影裏飛鴉。
——徐有貞門外青山朵朵,窗前黃葉蕭蕭。
獨坐了無言說,回看妄想全消。
——憨山大師雪裏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飛來,正對寒燈獨坐,忽將鼻孔衝開。
——憨山大師雲散長空雨過,雪消寒穀春生。
但覺身如水洗,不知心似冰清。
——永明智覺禪師空穀諸塵盡謝,止留一片閑雲。
伴我鬆根揮塵,堪多麋鹿成群。
——永明智覺禪師文字眼中幻翳,禪那心中浮塵。
內外一齊拈卻,大千世界全身。
——永明智覺禪師靜夜鍾聲不住,石床夢想俱空。
開眼不知何處,但聽滿耳鬆風。
——永明智覺禪師清淨涵空寶鏡,春來水滿澎湖。
照徹廬山麵目,月如額上明珠。
——永明智覺禪師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
但見冰消澗底,不知春上花枝。
——永明智覺禪師入夜吟秋細雨,初晨憶夏和風。
惶惶不辨時日,醉酒羞花戲蟲。
——木文(現代)
有哪些關於孤獨的名言,句子或語錄
1.剔盡寒燈夢不成。
宋·朱淑真《減字木蘭花》[獨行獨坐]。
本句大意是:在淒冷的寒夜,把燈芯都剔盡了,依然無法入睡,因而連夢也無法作成。
由於孤獨寂寞,心事重重,所以抒情主人公白日黯然神傷,夜晚也無從入眠。
唐代白居易《長恨歌》有“孤燈挑盡未成眠”的句子,與此句意思相近。
可用來表現孤獨的生活處境,或表現內心的難以平靜。
2.驕慢者永遠孤獨。
孤獨名言Clarin 3.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晉·李密《陳情表》。
煢煢(dióng窮):孤獨的樣子。
孑(jié節)立:孤立無依。
吊:慰。
這兩句大意是:一個人孤孤獨獨,可以互相安慰的,隻有自己的形體和影子。
李密是一個極有辯才、以文學見稱的曆史人物。
父早死,母改嫁,自幼由祖母撫養,與祖母相依為命。
公元二六七年,晉武帝征召李密為太子洗馬。
李密以奉養祖母為由,寫了《陳情表》辭不應征,此即其中為人稱道的名句。
其寫作上的特點是以誇張手法表現一個人孤立無援的哀怨,感情真切、淒楚,而語句卻顯得優雅動人。
尤其後~句更為人們表現孤獨境遇時所喜用。
4.兩世一身,形單影隻。
見唐·韓愈《祭十二郎文》。
兩世:兩代。
一身:獨苗單傳。
這兩句大意是:子輩和孫輩兩代,都各剩下一個男子了;孤零零地一個人,一個影子,十分可憐。
《祭十二郎文》是韓愈一篇著名的抒情散文。
十二郎韓老成是韓愈的侄子。
二人名為叔侄,情如手足。
韓家子輩中剩下韓愈,孫輩中唯有十二郎,所以作者說:“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
寥寥幾筆,寫出作者與十二郎密切的關係,以及對十二郎去世的沉重心情。
本來便是形單影隻,現十二郎去世,豈不是更孤單、更可哀歎了嗎?以“形單影隻”形容孤獨無伴,十分形象。
5.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西晉·陳壽《三國誌》三國·阮籍《詠懷詩》孤鴻(天鵝)在野外哀號,飛翔盤旋著的鳥在北林鳴叫。
6.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宋·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怎生:怎麼。
這兩句大意是:獨自倚著窗兒,怎麼能捱到天黑!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此時,她國破家亡,無依無靠,隻身流落在江、浙一帶,晚景十分淒涼。
這首詞寫的就是她“冷冷清清”的處境和“淒淒慘慘戚戚”的心態。
在一個“乍暖還寒”、風急雨細的秋日,她獨處鬥室,百無聊賴。
先是“尋尋覓覓”,一無所得;繼則借酒澆愁,倍感淒涼。
她觀過雁而思故人,見秋菊而傷憔悴,在寂寞無告的愁苦中獨自倚著窗兒,隻覺得時間過得好慢好慢;她希望快點打發走這難熬的時光,卻怎麼也捱不到天黑。
~寫的就是這種愁苦欲絕的心境,詩句以口語化的語言傾吐作者的心聲,活畫出一個孤獨無靠的老人的形象,讀後令人心酸。
寫難以忍受的孤獨時可以借鑒。
7.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
宋·寇準《江南春》。
這兩句大意是:孤村遙遠,芳草萋萋,落日冉冉,杏花紛飛。
寇準此詩借春景表現“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的思婦情懷,淒楚愁怨,哀婉動人。
此兩句從形式上看似單純與景狀物,然而孤村、芳草、斜日、落花都有某種感情的寄托,從直覺上給人以孤獨哀傷的印象。
這種融情於景的寫作手法可資借鑒。
8.孤音訴明月,天高路漫漫。
宋·孔平仲《弧雁》。
這兩句大意是:天是那麼高遠,路是那麼漫長,一隻孤雁寂寞難抑,隻有向明月訴說自己孤獨的愁腸。
句緊扣“孤”字著筆。
首句以不能視聽的明月作為陪襯,極寫大雁的孤苦無訴;次句以天高路遠相襯托,更顯出失群征雁的孤單。
明月、高天、長路,都是為征雁之孤作渲染,從而流露了作都人世茫茫,孤獨無依的歎傷。
9.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見劉長卿《新年作》。
這兩句大意是:從早到晚同我作伴的隻有嶺上的猿猴,和我共同領略江上風光的隻有江邊的楊柳。
如果一個人說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單調,根寂寞,這話很抽象,虛而不實,不成為詩。
劉長卿這兩句詩通過嶺猿、旦暮、江柳、風煙等具體景物,用“同”、“共”兩個動詞聯係起來,就化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自然地從具體景物中透露出單調寂寞的感情來。
寫作上這種化實為虛的手法,今天仍可借鑒。
10.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見晉·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
無予和:無人與我相應和。
這兩句大意是:想交談卻無人與我應和,舉杯勸酒卻隻有身影與我相伴。
此名句用畫描筆法勾勒出詩人孤獨、寂寞的神態,形象鮮明突出,造型別致新穎,如特寫鏡頭令人難忘,這種畫麵清晰單純又傳情無限的素描手法,是今天寫作時的良好範例。
11.孤獨不求外物,反求諸己。
複旦大學教師 陳果 12.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
唐代詩人 崔塗 13.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
宋·朱淑真《減字木蘭花》[獨行獨坐]。
獨酬:自唱自答。
這兩句大意是:整日裏都是孤孤獨獨,走路是自己一個人,坐下來也是自己一個人,吟詩填詞也是自唱自答,夜裏睡覺仍是獨自一人。
兩句詞一連用了五個“獨”字,著意突出自己的孤獨寂寞。
可用來形容孤單的處境和寂寞的心情。
14.一行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隻堪哀]。
這兩句大意是:珠簾終日不卷,成天有誰到來!本詞寫李煜被俘後在汴京懷念南唐的一種哀痛心情。
上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