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中提到道義與富貴問題的內容是選取自《述而》中的,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一段。但更明白地說明這個問題的是《論語.裏仁》中的一段——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論語中對待朋友不可頻繁的句子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呼?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第一) 譯:曾子說:“我每天都會幾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時是不是很誠實?有沒有溫習老師傳授的知識?” 2、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公冶長》第五) 譯:孔子說:“甜言蜜語、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心懷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 3、顏淵、季路待。
子曰:“盍各言爾誌?”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誌!”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公冶長》第五) 譯:顏淵、季路侍奉時。
孔子說:“為什麼不說說各人的願望呢?”子路說:“願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壞了也不遺憾。
”顏淵說:“但願能做到不誇耀優點、不宣揚功勞。
”子路說:“您的願望呢?”孔子說:“但願老人能享受安樂,少兒能得到關懷,朋友能夠信任我。
” 4、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罕》第九) 譯:孔子說:“一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 5、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季氏》第十六) 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
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麵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
論語中的句子問題
1、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出自論語)子路這裏也來問,怎樣才算一個士,孔子這裏和回答子貢的,有所不同了。
孔子拿四個字來形容,他說一個人“切切偲偲,怡怡如也。
”總是對人笑咪咪,不是假笑,是內心愉快,這就是士。
對朋友切切偲偲,很親切,有感情,當然這個感情並不是每天請吃牛肉麵,而是在朋友有困難時,伸出援手。
在兄弟之間,非常愉快,不是冤家,真如骨肉,這樣就是士。
這幾句話看起來好像教條,反省起來,我們每天對朋友、對同事、對兄弟都能愉快相處,和藹相親,就不易辦到,尤其對子路的個性正好下一針砭。
2、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出自論語)這一篇最後以曾子的話來作結論,也是講朋友之道;朋友的積極意義在什麼地方。
“君子以文會友”,這個“文”包括了文化思想。
結交誌同道合的朋友,目的在哪裏?在於彼此輔助,達到行仁的境界。
這篇書一開始,顏淵問的是仁。
到這裏最後的結論,提到曾子講的朋友之道,同時再度表明作人也就是仁的用。
所謂仁就是愛人;也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和自處的高度修養;也可以說是作人的藝術。
3、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出自禮記)如果隻是獨自一個人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討論,就會孤陋寡聞。
事實證明, 學習夥伴有益於學習的進步。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出自論語)曾子說,我這個人做學問很簡單,每天隻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
要注意的,他做的是什麼學問?“為人謀而不忠乎”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實?什麼是“忠”,古代與後世解釋的“忠”稍有不同,古代所謂的“忠”是指對事對人無不盡心的態度——對任何一件事要盡心地做,這叫做“忠”。
這個忠字在文字上看,是心在中間,有定見不轉移。
“為人謀而不忠乎”是我答應的事如果忘了,就是不忠,對人也不好,誤了人家的事。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與朋友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講了話都兌現?都做得到?第三點是老師教我如何去作人做事,我真正去實踐了沒有?曾子說,我隻有這三點。
我們表麵上看這三句話,官樣文章很簡單,如果每一個人拿了這三點來做,我認為一輩子都沒有做到,不過有時候振作一點而已。
5、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出自論語)這是我們中國人所熟悉的話,友直、友諒、友多聞,是有助益的朋友。
第一種“友直”,是講直話的朋友;第二種“友諒”。
是比較能原諒人,個性寬厚的朋友;第三種“友多聞”,知識淵博的朋友。
孔子將這三種人列為對個人有助益的朋友。
另外在朋友中,對自己有害外的三種,第一“友便辟”。
就是有怪癖脾氣的人,有特別的嗜好,或者也可說軟硬都不吃,使人對他覺得有動輒得昝之難的朋友。
第二“友善柔”。
就是個性非常軟弱,依賴性太重。
甚至,一味依循迎合於你,你要打牌,他也好,你要下棋,也不錯,你要犯法,他雖然感覺不對,也不反對,跟著照做不誤。
用現代語來說,等於是嬌妻型的朋友,可以說是成事不足,敗事也不足。
第三“友便佞”。
這種人更壞,可以說是專門逢迎湊合的拍馬屁能手,絕對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家夥,特別要當心。
6、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出自論語)可是有一點,思想目的不同,沒有辦法共同相謀。
但並沒有說一定要排斥。
沒有辦法互相討論計劃一件事,隻好各走各的路。
論語中的句子 越多越好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所損益,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⒉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臨之以莊,鮮矣仁;周因於殷禮:“書雲?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⒈2』有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⒊6』季氏旅於泰山。
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為政第二『⒉1』子曰:“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視其所以。
”『⒉8』子夏問孝,亦可宗也。
”『⒈14』子曰。
”『⒈10』子禽問於子貢曰、恭。
”『⒉12』子曰:“君子不器。
”『⒉13』子貢問君子。
子曰,能竭其力;事君。
因不失其親,而好犯上者。
”『⒉18』子張學幹祿!揖讓而升,下而飲。
其爭也君子。
”『⒊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⒉2』子曰,與齊奢也,寧儉,奚其為為政?”子曰:“人而不仁;不敬,何以別乎?”『⒊7』子曰。
人焉叟哉?人焉叟哉,斯為美,如愚。
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儉,雖百世?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⒊3』子曰。
其或繼周者、良,弟子服其勞。
”『⒉19』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
”曰:“禮後乎?”『⒉23』子張問,節用而愛人。
”『⒉7』子遊問孝,如樂何,如之何:“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
”『⒉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則以學文。
”『⒈7』子夏曰,觀其行,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
”『⒈9』曾子曰:“慎終,追遠?”子曰;喪。
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勿憚改:“繪事後素,是知也,四十而不惑,可知也!”『⒈3』子曰,與齊易也,寧戚?”『⒉11』子曰:“溫故而知新:“何謂也?”子曰:“生學而第一『⒈1』子曰!”『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而好作亂者:“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⒈11』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
見義不為,無勇也。
”八佾第三『⒊1』孔子謂季氏,行寡悔,則吾能征之矣。
”『⒊10』子曰:“(衣帝)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⒊11』或問(衣帝)之說。
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⒊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⒊13』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龜,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吾所壽也。
”『⒊14』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
”『⒊15』子入太廟,每事問。
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
”子聞之,曰:“是禮也。
”『⒊16』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⒊17』子貢欲去告之餼羊。
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⒊18』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⒊19』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⒊20』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⒊21』哀公問社於宰我。
宰我對曰:“夏後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⒊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
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⒊23』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繳如也,繹如也,以成。
”『⒊24』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嚐不得見也。
”從者見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⒊25』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⒊26』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裏仁第四『⒋1』子曰:“裏仁為美。
擇不處仁,焉得知?”『⒋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⒋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⒋4』子曰:“苟誌於仁矣,無惡也。
”『⒋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者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⒋6』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
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
盡有之矣,我未見也。
”『⒋7』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
觀過,斯知仁矣。
”『⒋8』子曰:“朝聞道,夕夕死可矣。
”『⒋9』子曰:“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⒋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⒋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⒋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⒋13』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國,如禮何?”『⒋14』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⒋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
論語中消極的句子,或者是與現代社會不太符合的句子
國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論語》經典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德不孤 必有鄰 禮之用 和為貴 論語名言警句(論語中的名言名句)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巧言令色,鮮亦仁!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胡?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7.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11.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12.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4.子謂>:"盡美矣,又盡善也."謂>:"盡美矣,未盡善也."15.朝聞道,夕死可矣.1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17.放於利而後行,多怨.1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20.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22.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23.德不孤,必有鄰.2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2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6.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28.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2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3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3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3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3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5.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36.子不語:怪,力,亂,神.3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4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4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46.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47.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4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50.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5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53.食不語,寢不言.54.寢不屍,居不容.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56.未知生,焉知死?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58.過猶不及.59.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6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61."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62.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64.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65.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68.言必信,行必果.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70.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7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76.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7.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80.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8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82.小不忍,則亂大謀.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84.過而不改,是謂過矣.85.君子憂道不憂貧.87.有教無類.88.道不同,不相為謀.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90.既來之,則安之.91.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92.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隻者次也;困而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94.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95.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96.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97.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98.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論語中做人之道的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忽? 2.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3.小人之心,豈能度君子之腹。
4.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5.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6.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7.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 8.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 9.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 10.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 11.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12.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 13.子遊曰:“事君數,斯辱矣。
朋友數,斯疏矣。
” 14.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
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 15.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16.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 17.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
”子曰:“何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 18.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 19.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思,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 20.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 21.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
後進於禮樂,君子也。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 22.司馬牛問君子。
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23.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吾獨亡。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 24.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
駟不及舌。
文,猶質也;質,猶文也。
虎豹之槨,猶犬羊之槨。
”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2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27.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28.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29.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 30.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悌焉。
”曰:“敢問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脛脛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屑之人,何足算也。
” 3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32.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說之不以其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難事而易說也。
說之雖不以道,說之;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 33.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 34.南宮適問於孔子曰:“羿善射,鏖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 35.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36.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 37.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 3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 39.衛靈公問陳於孔子。
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嚐聞之矣。
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明日遂行。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 40.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41.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42.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 43.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44.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45.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46.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
論語中經典且出名的句子(不要課本裏的)
誌士仁人。
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
本句出自《論語·衛靈公》翻譯:那些有誌向、有仁德的人,沒有為了謀求生存而損害仁德的,隻有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成就仁德的。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本句出自《論語·雍也》翻譯: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後才可以成為君子。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本句出自《論語·衛靈公》翻譯: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
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論語中的經典名句
多給些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 溫、良、恭、儉、讓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不學禮,無以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言必行,行必果 四海之內皆兄弟食不言,寢不語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小不忍則亂大謀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當仁不讓於師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道不同,不相為謀 與朋友交,嚴而有信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敏於事而慎於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訥於言而敏於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欲速,則不達禮之用,和為貴。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後生可畏君子成人之美
論語中有關和的句子
1、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第一》)(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裏.但不論大事小事隻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製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2、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論語·述而第七》)(譯文: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然後和他一起唱. )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第十三》)4、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論語·季氏第十六》)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與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勤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論語·子張第十九》)...
論語的好句子
幾句關於做人的語句 1.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 3.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 4.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5.子曰:“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
” 《論語八則》竇中亮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觀學後,時常練習,不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氣(惱怒),不是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練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譯文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沒有邪惡。
’” 7、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誌於學;三十歲時開始知道;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了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什麼都能聽得;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不會超過界線。
”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譯文 孔子說:“溫習舊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發現新知識,(就)可憑此做老師了。
”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
”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譯文 孔子說:“隻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隻空想卻不學習,就會勞神而無所得。
” 11、子曰:“由,誨汝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智慧啊!”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怎樣行駛呢?” 1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裏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一樣的過失)。
”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譯文 孔子說:“勤勉好學,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淺的人請教,看作是恥辱,所以稱他為‘文’。
” 2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 譯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動。
孔子聽說了,說:“兩次,就可以了。
”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裝做愚笨。
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
隻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譯文 孔子說:“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不如以它為快樂的人。
”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論語十二章中談不義之財,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