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河中石獸
清代:紀昀
滄州南一寺臨河幹,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裏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裏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譯文】
滄州的南麵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廟門倒塌在了河裏,兩隻石獸一起沉沒於此。經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便在河中尋找石獸,最後也沒找到。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遊了。於是劃著幾隻小船,拖著鐵鈀,(向下遊)尋找了十多裏,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泥沙的性質鬆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瘋狂了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家的觀點,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河的上遊尋找它。正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輕浮,水流不能衝走石頭,水流反衝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麵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像這樣再衝刷,石頭又會再次轉動,像這樣不停地轉動,於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遊去了。到河的下遊尋找石獸,本來就(顯得)很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瘋狂了嗎?”結果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遊的幾裏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隻知道表麵現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紀昀(1724.7.26-1805.3.14),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曆官左都禦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餘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文,經後人搜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
嘉慶十年(公元1805)二月,紀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禦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文達,鄉裏世稱文達公。
河中石獸的原文和翻譯
河中石獸原文及翻譯課文《河中石獸》是紀昀的一篇文章,很多同學在學習的時候被其文言文的句式難住了,今天,查字典語文小編給大家帶來河中石獸原文及翻譯。
一起來學習一下。
《河中石獸》這篇課文主要內容是河裏掉了石獸,因為水的衝力和石獸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獸要從石獸掉落的上遊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體考慮問題,不能想當然。
原文:滄州南,一寺臨河幹(gān),山門圮(pǐ)於河,二石獸並沉焉。
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
以為順流下矣,棹(zhào)數小舟,曳(yè)鐵鈀(pá),尋十餘裏,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yān)於沙上,漸沉漸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
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niè)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齧,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裏外。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yì)斷歟(yú)?譯文:滄州的南麵,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水裏,兩個石獸一起沉沒了。
經曆十多年,和尚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最終沒找到。
和尚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遊。
於是劃著幾隻小船,拉著鐵耙,尋找了十多裏,沒有任何石獸的蹤跡。
一位學者在寺廟裏設立了學館講學,聽了這件事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浮動,石獸埋沒於沙上,越沉越深罷了。
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顛倒錯亂了嗎?”大家都很佩服,認為是正確的結論。
一個年老的河兵聽說了這個觀點,又嘲笑說:“凡是丟失在河裏的石頭,都應當到河的上遊尋找。
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浮動,水流不能衝走石頭,河水的反衝力,一定在石頭下麵迎麵衝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衝越深,衝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穴裏。
像這樣又衝擊,石頭又會再次轉動,這樣不停地轉動,於是反而逆流而上。
到河的下遊尋找石獸,本來就顛倒錯亂了;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顛倒錯亂了嗎?”按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遊的幾裏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隻知道表麵現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難道可以根據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觀判斷嗎?注釋:1.滄州:滄州市臨:靠近。
河:指黃河。
幹:岸邊。
2.山門:寺廟的大門。
圮:倒塌。
3.閱:經曆。
歲:年。
餘:多。
4.棹:船槳。
這裏作動詞用,劃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沒。
7.顛(一本“傎”):顛倒、錯亂。
8.河兵:治河的士兵。
9.齧:本意是"咬".這裏是衝刷,衝擊的意思。
坎穴:洞坑。
10.臆斷:主觀判斷。
11已:停止。
12是非:這不是 是:這 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設帳:設立學管教學。
15.竟:最終。
16.並:一起。
17.臨:岸邊。
18.圮:倒塌。
19.曳:牽引,拖著。
20.鈀:通“耙”,整地的農具。
21.但:隻。
22.倒擲:傾倒。
23.蓋:原來(是)發語詞放在句首。
24.暴漲:凶猛的河水。
25.爾輩:你們。
26.幹:岸邊。
27.臨:麵對。
28.並:一起29.焉:相當於“於之”,在那裏。
30.求:尋找。
31.以為:認為。
32.蓋:因為。
33.溯:逆流而上。
34.物理:古義:事物的原理。
今義:一種學科。
寓意: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河中石獸原文及翻譯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持查字典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河中石獸翻譯
滄州南麵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大門倒塌在河中,兩個石獸一起沉入河底。
經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最終沒找到,以為它們順流而下了。
搖著幾隻小船,拉著鐵耙,尋找了十多裏,沒有痕跡。
一個講學者在寺廟裏教書,聽了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鬆又輕,埋在沙裏,越沉越深。
沿著河邊尋找它們,不也荒唐嗎?”大家信服它是正確的言論。
一個老河兵聽了這話,又嘲笑說:“凡河中落入石頭,應當從上遊尋找它們。
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鬆又輕,水衝不走石頭,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頭下麵迎麵衝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衝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頭必定倒在坑穴裏。
像這樣衝擊,石頭再轉移。
不停地轉移,於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遊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按照他的話,果然在幾裏外尋到了石獸。
那麼天下的事,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難道可以根據一個方麵的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25課河中石獸的翻譯?
翻譯:滄州南麵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大門倒塌在河中,兩個石獸一起沉入河底。
經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最終沒找到,以為它們順流而下了。
搖著幾隻小船,拉著鐵耙,尋找了十多裏,沒有痕跡。
一個講學者在寺廟裏教書,聽了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特點又硬又重,沙的特點又鬆又輕,埋在沙裏,越沉越深。
沿著河邊尋找它們,不也是瘋狂的嗎?”大家信服它是正確的言論。
一個老河兵聽了這話,又笑著說:“凡河中落入石頭,應當從上遊尋找它們。
石頭的特點又硬又重,沙的特點又鬆又輕,水衝不走石頭,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頭下麵迎麵衝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衝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頭必定倒在坑穴裏。
像這樣衝擊,石頭再轉移。
不停地轉移,於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遊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按照他的話,果然在幾裏外尋到了石獸。
那麼天下的事,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難道可以根據一個方麵的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 =求采納= = =
《河中石獸》翻譯
《河中石獸》是紀昀的一篇文章,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姑妄聽之》,主要內容是河裏掉了石獸,因為水的衝力和石獸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獸要從石獸掉落的上遊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體考慮問題,不能想當然。
沒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結論。
原文:河中石獸作者:紀昀滄州南一寺臨河幹(gān),山門圮(pǐ)於河,二石獸並沉焉。
作者紀昀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 竟不可得。
以為順流下矣,棹(zhào)數小舟,曳(yè)鐵鈀(pá),尋十餘裏,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yān)於沙上,漸沉漸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
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niè)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裏外。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yì)斷歟(yú)?(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譯文:滄州的南麵,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正門倒塌在了河水裏,門前的兩個石獸一起沉沒在這條河裏。
經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新修建寺廟,並在河中尋找石獸,到底還是沒有找到。
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漂到下遊。
於是劃著幾隻小船,拖著鐵鈀,往下遊尋找了十多裏,沒有石獸的任何蹤跡。
一位學者在寺廟裏教書,聽了這件事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應該是這石頭的特點堅硬沉重,沙的特點鬆軟浮動,石頭埋沒在沙中,越沉越深罷了。
順流而下去尋找兩隻石獸,不是很瘋狂的嗎?”大家都信服的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個巡河的老士兵聽說了這個觀點,又笑著說:“凡是丟失在河裏的大石頭,都應當到河的上遊尋找。
因為石頭的特點堅硬沉重,沙的特點鬆軟浮動,水流不能衝走石頭,(但是)水流反衝的力量,一定會在石頭下麵迎著水流的地方衝刷沙石形成坑洞。
越衝越深,衝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穴裏。
像這樣又衝擊,石頭又會再次向前翻轉,轉來轉去不停止,於是石獸石頭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遊尋找石獸,固然瘋狂;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瘋狂的嗎?”僧人們依照老士兵的話去做,果然在上遊的幾裏外找到了石獸。
天下的事情,隻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麵,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麵的情況太多了,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去主觀判斷嗎?本譯文摘自360問答。
河中石獸翻譯………………
滄州的南麵,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正門倒塌在了河水裏,門前的兩個石獸一起沉沒在這條河裏。
經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資金重新修建寺廟,並在河中尋找石獸,最終還是沒有找到。
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往下流去了。
於是劃著幾隻小船,拖著鐵鈀,尋找了十多裏,沒有任何蹤跡。
一位學者在寺廟裏教書,聽了這件事後嘲笑的說:“你們這些人不懂得推究事物的道理。
這又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暴漲的河水帶走呢?石頭本性堅硬而沉重,沙本性鬆軟而浮動,石頭埋沒在沙中,越來越深罷了。
順流而下去尋找兩隻石獸,不是很荒唐的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句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個巡河的老河兵聽說後,又笑著說:“凡是丟失在河裏的大石頭,都應當到河的上遊尋找。
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浮動,水流不能衝走石頭,(但是)水流反衝的力量,一定會在石頭下麵迎著水流的地方衝刷沙石形成坑洞。
越衝越深,衝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穴裏。
像這樣又衝擊,石頭又會再次向前翻轉。
轉來轉去不停止,於是石獸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遊尋找石獸,固然荒唐;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僧人們依照老河兵的話去做,果然在上遊的幾裏外找到了石獸。
那麼天下之事,隻知道事物的表麵,而不知道它的內在的道理的人很多,怎能根據某個道理就去主觀判斷呢?5
河中石獸的簡短譯文
滄州南麵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大門倒塌在河中,兩個石獸一起沉入河底.經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最終沒找到,以為它們順流而下了.搖著幾隻小船,拉著鐵耙,尋找了十多裏,沒有痕跡.具體課文字詞的釋義也可以看下101教育PPT的課件內容。
一個講學者在寺廟裏教書,聽了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鬆又輕,埋在沙裏,越沉越深.沿著河邊尋找它們,不也荒唐嗎?”大家信服它是正確的言論.一個老河兵聽了這話,又嘲笑說:“凡河中落入石頭,應當從上遊尋找它們.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鬆又輕,水衝不走石頭,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頭下麵迎麵衝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衝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頭必定倒在坑穴裏.像這樣衝擊,石頭再轉移.不停地轉移,於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遊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按照他的話,果然在幾裏外尋到了石獸.那麼天下的事,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難道可以根據一個方麵的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河中石獸的注釋譯文
1、滄州:地名,今河北省滄州市。
2、臨:靠近。
也有“麵對”之意。
3、河幹:河邊。
(河:指黃河,曆史上黃河曾流經滄州。
)幹,水邊,河岸。
4、山門:寺廟的大門。
5、圮:倒塌。
6、並:一起。
7、沉焉:沉沒在這條河裏。
焉,兼詞,於此,在那裏。
8、閱:過了,經過。
9、十餘歲:十多年。
歲:年。
10、棹:名詞作動詞,劃船。
11、求石獸於水中:在河中尋找石獸。
求,尋找。
12、竟:終於,到底。
13、曳:拖著,牽引。
14、鐵鈀:農具,用於除草、平土。
鈀,通“耙”。
15、設帳:講學,教書。
16、爾輩不能究物理: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爾輩,你們。
究,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規律。
17、是非木杮:這不是木片。
是,這。
杮,削下的木片。
18、豈能:怎麼能。
19、為:被。
20、暴漲:洪水。
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沒。
22、顛:通“癲”,瘋狂。
23、眾服為確論: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為:(認為)是。
24、河兵:指鎮守河防的兵。
清代設河道總督,轄有專門治河的兵營。
25、蓋:因為。
26、齧:本意是“咬”,這裏是侵蝕、衝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
已:停止。
29、倒擲:傾倒。
30、如是:像這樣。
31、遂:於是。
32、溯(sù)流:逆流。
33、固:固然。
34、如:依照,按照。
35、然則:既然這樣,那麼。
36、但:隻,僅僅。
37、據理臆斷: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
臆斷,主觀地判斷。
38、歟:表反問的句末語氣詞。
39、耳:罷了。
40、其一:表麵現象。
41、其二:根本道理。
滄州的南麵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廟門倒塌在了河裏,兩隻石獸一起沉沒於此。
經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便在河中尋找石獸,最後也沒找到。
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遊了。
於是劃著幾隻小船,拖著鐵鈀,(向下遊)尋找了十多裏,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這(石獸)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泥沙的性質鬆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
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瘋狂了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家的觀點,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河的上遊尋找它。
正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輕浮,水流不能衝走石頭,水流反衝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麵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
像這樣再衝刷,石頭又會再次轉動,像這樣不停地轉動,於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遊去了。
到河的下遊尋找石獸,本來就(顯得)很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瘋狂了嗎?”結果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遊的幾裏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隻知道表麵現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河中石獸的原文和翻譯
原文 河中石獸 作者:紀昀(yún) 滄州南,一寺臨河幹(gān),山門圮(pǐ)於河,二石獸並沉焉。
閱十作者紀昀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
以為順流下矣,棹(zhào)數小舟,曳(yè)鐵鈀(pá),尋十餘裏,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yān)於沙上,漸沉漸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
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niè)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齧,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於數裏外。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yì)斷歟(yù)?譯文 滄州南麵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大門倒塌在河中,兩個石獸一起沉入河底。
經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最終沒找到,認為它們順流而下了。
搖著幾隻小船,拉著鐵耙,尋找了十多裏,沒有痕跡。
一個講學者在寺廟裏教書,聽了這件事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鬆又輕,埋在沙裏,越沉越深。
沿著河邊尋找它們,不也荒唐嗎?”大家認為他的言論是正確的。
一個老河兵聽了這話,又嘲笑說:“凡河中落入石頭,應當從上遊尋找它們。
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鬆又輕,水衝不走石頭,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頭下麵迎麵衝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衝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頭必定倒在坑穴裏。
像這樣衝擊,石頭再轉移。
不停地轉移,於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遊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 按照他的話,果然在幾裏外尋到了石獸。
這樣那麼天下的事,隻知道表麵現象,不知道深層含義的例子很多,難道可以主觀臆斷嗎?...
河中石獸的原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幹,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
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
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裏,無跡。
一講學家設賬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遊。
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齧,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裏外。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譯文:滄州南麵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大門倒塌在河中,兩個石獸一起沉入河底。
過了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竟然沒找到,以為它們順流而下了。
劃著幾隻小船,拖著鐵耙,尋找了十多裏沒有石獸的蹤跡。
一個講學者在寺廟裏教書,聽了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輕浮,埋在沙裏,越沉越深。
沿著河尋找它們,不是顛倒錯亂了嗎?”大家信服,認為是正確的言論。
一個老巡河士兵聽了這話,又笑著說:“凡河中落入石頭,應當從上遊尋找它們。
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輕浮,水衝不走石頭,河水撞擊石頭返回的衝擊力,一定在石頭下麵迎麵衝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
越衝越深,到達石頭的一半時,石頭必定掉在坑穴裏。
像這樣衝擊,石頭再轉動。
不停地轉動,於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遊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照他的話,果然在幾裏外尋到了(石獸)。
那麼天下的事,隻知一方麵,不知另一方麵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據(一個方麵的)道理就主觀判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