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授命是成語,是指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生命。
成語出處:《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易混成語:臨危受命,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出師表中形容一個人臨危受命的句子是什麼
論語中目前仍然活躍在現代漢語中的成語:1 不亦樂乎 《學而》 2 犯上作亂 《學而》 3 一日三省 《學而》 4 節用愛人 《學而》 5 賢賢易色 《學而》 6 和為貴 《學而》 7 食無求飽 《學而》 8 居無求安 《學而》 9 安貧樂道 《學而》 10巧言令色 《學而》 11 告往知來 《學而》 12 就正有道 《學而》 13 貧而樂道 《學而》 14 慎終追遠 《學而》 15溫良恭儉讓 《學而》 16 小大由之 《學而》 17 學而時習之 《學而》 18 言而有信 《學而》 19 從心所欲 《為政》 20 當立之年 《為政》 21 而立之年 《為政》 22 見義勇為 《為政》 23 舉枉措直 《為政》 24 舉直措枉 《為政》 25 犬馬之養 《為政》 26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為政》 27 三十而立 《為政》 28 隨心所欲 《為政》 29 溫故知新 《為政》 30 言寡尤,行寡悔 《為政》 31 一言以蔽之 《為政》 32 異端邪說 《為政》 33 知命之年 《為政》 34 眾星拱北 《為政》 35 眾星捧月 《為政》 36 周而不比 《為政》 37 知命之年 《為政》 38 因材施教 《為政》 39 哀而不傷 《八佾》 40 愛禮存羊 《八佾》 41 不咎既往 《八佾》 42 成事不說 《八佾》 43 告朔餼羊 《八佾》 44 既往不咎 《八佾》 45 戒奢寧儉 《八佾》 46 盡善盡美 《八佾》 47 樂而不淫 《八佾》 48 了如指掌 《八佾》 49 杞宋無征 《八佾》 50 是可忍,孰不可忍 《八佾》 51 繪事後素 《八佾》 52 每事問 《八佾》 53 告朔之羊 《八佾》 54 朝聞夕死 《裏仁》 55 惡衣惡食 《裏仁》 56 觀過知仁 《裏仁》 57 見賢思齊 《裏仁》 58 訥言敏行 《裏仁》 59 無適無莫 《裏仁》 60 心有餘而力不足 《裏仁》 61 一以貫之 《裏仁》 62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裏仁》 63 遊必有方 《裏仁》 64 造次顛沛 《裏仁》 65 流離顛沛 《裏仁》 66 勞而不怨 《裏仁》 67 遊必有方 《裏仁》 68 安老懷少 《公冶長》 69 不恥下問 《公冶長》 70 不念舊惡 《公冶長》 71 斐然成章 《公冶長》 72 瑚璉之器 《公冶長》 73 計過自訟 《公冶長》 74 善與人交 《公冶長》 75 聽其言而觀其行 《公冶長》 76 聞一知二 《公冶長》 77 聞一知十 《公冶長》 78 朽木不雕 《公冶長》 79 朽木糞牆 《公冶長》 80 朽木糞土 《公冶長》 81 喜怒無形色 《公冶長》 82 三思而後行 《公冶長》 83 愚不可及 《公冶長》 84 巧言令色 《公冶長》 85 博施濟眾 《雍也》 86 博文約禮 《雍也》 87 不改其樂 《雍也》 88 不堪其憂 《雍也》 89 乘肥衣輕 《雍也》 90 從井救人 《雍也》 91 簞食瓢飲 《雍也》 92 肥馬輕裘 《雍也》 93 敬而遠之 《雍也》 94 樂山樂水 《雍也》 95 立人達人 《雍也》 96 陋巷簞瓢 《雍也》 97 能近取譬 《雍也》 98 遷怒於人 《雍也》 99 輕裘肥馬 《雍也》 100 裘馬輕肥 《雍也》 101 文質彬彬 《雍也》 102 先難後獲 《雍也》 103 行不由徑 《雍也》 104 一簞一瓢 《雍也》 105 衣輕乘肥 《雍也》 106 周貧濟乏 《雍也》 107 善為我辭 《雍也》 108 中道而廢 《雍也》 109 中庸之道 《雍也》 110 不悱不發 《述而》 111 不憤不啟 《述而》 112 不知肉味 《述而》 113 發憤忘食 《述而》 114 浮雲富貴 《述而》 115 富貴浮雲 《述而》 116 怪力亂神 《述而》 117 誨人不倦 《述而》 118 舉一反三 《述而》 119 樂以忘憂 《述而》 120 樂在其中 《述而》 121 臨事而懼 《述而》 122 求仁得仁 《述而》 123 三人行,必有我師 《述而》 124 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 125 生而知之 《述而》 126 述而不作 《述而》 127 死而無悔 《述而》 128 信而好古 《述而》 129 學而不厭 《述而》 130 一隅三反 《述而》 131 飲水曲肱 《述而》 132 用舍行藏 《述而》 133 用行舍藏 《述而》 134 擇善而從 《述而》 135 執鞭隨蹬 《述而》 136 暴虎馮河 《述而》 137 一隅之見 《述而》 138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泰伯》 139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泰伯》 140 大節不奪 《泰伯》 141 篤信好學 《泰伯》 142 犯而不校 《泰伯》 143 六尺之孤 《泰伯》 144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泰伯》 145 任重道遠 《泰伯》 146 死而後已 《泰伯》 147 一息尚存 《泰伯》 148 不敢問津 《泰伯》 149 戰戰兢兢 《泰伯》 150 如臨深淵 《泰伯》 151 如履薄冰 《泰伯》 152 而今而後 《泰伯》 153 為之動容 《泰伯》 154 學如不及 《泰伯》 155 不舍晝夜 《子罕》 156 待價而沽 《子罕》 157 後生可畏 《子罕》 158 空空如也 《子罕》 159 喟然長歎 《子罕》 160 苗而不秀 《子罕》 161 年富力強 《子罕》 162 善賈而沽 《子罕》 163 逝者如斯 《子罕》 164 斯文掃地 《子罕》 165 鬆柏後凋 《子罕》 166 歲寒知鬆柏 《子罕》 167 秀而不實 《子罕》 168 循循善誘 《子罕》 169 仰之彌高 《子罕》 170 勇者不懼 《子罕》 171 欲罷不能 《子罕》 172 韞櫝而藏 《子罕》 173 知過必改 《子罕》 174 鳳鳥不至 《子罕》 175 河不出圖 《子罕》 176 喟然而歎 《子罕》 177 博聞約禮 《子罕》 178 卓爾不凡 《子罕》 179 卓爾不群 《子罕》 180 各得其所 《子罕》 181 功虧一簣 《子罕》 182 衣蔽蘊袍 《子罕》 183 侃侃而談 《鄉黨》 184 斂容屏氣 《鄉黨》 185 屏氣凝神 《鄉黨》 186 屏聲息氣 《鄉黨》 187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鄉黨》 188 適可而止 《鄉黨》 189 魚餒肉...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稱述自己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
受任與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意思是"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難的時候接受奉命" 指的是任務重而艱巨,光榮而偉大.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譯: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險困難的時候接受奉命〔值〕遭逢。
〔傾覆〕傾倒覆沒,意為大敗。
指公元208年劉備在當陽長阪坡被曹操戰敗。
〔際〕時期。
〔危難(nàn)〕危險困難;“難”,禍難。
〔爾來〕自那時以來;“爾”,這,那。
〔有〕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
〔矣〕表示已然。
出師表 中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顧茅廬: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妄自菲薄: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危急存亡: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關係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頭。
臨危授命: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計日可待:出自諸葛亮《出師表》;可以數著日子等待,形容為時不遠。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麵。
水落石出: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來。
山肴野蔌: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轉: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形容山水名勝路徑曲折複雜。
觥籌交錯: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形容許多人聚會喝酒時的熱鬧場景。
舍生取義:出自《魚我所欲也》;舍棄生命為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思賢若渴:出自陳壽《隆中對》;比喻迫切地想延攬有才德的人。
心曠神怡:出自範仲淹《嶽陽樓記》;形容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氣象萬千:出自範仲淹《嶽陽樓記》;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黔驢技窮:出自柳宗元《黔之驢》;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用完了。
一鼓作氣:出自《曹劌論戰》;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不求甚解:出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隻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比肩繼踵:出自《晏子春秋》;肩挨著肩,腳跟著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頤《愛蓮說》;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
刮目相看:出自司馬光《孫權勸學》;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朝發夕至:出自酈道元《三峽》;早上出發晚上就能到達;形容路途不遠或交通方便。
世外桃源: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後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
1. 明察秋毫:意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鳥獸身上新生的細毛。
形容目光敏銳,觀察入微。
沈複《童趣》:“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源於《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2. 怡然自得:形容喜悅而滿足的樣子。
《童趣》:“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 3. 龐然大物:指形體大而笨重的東西,也指貌似強大而實則虛弱的東西。
《童趣》:“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源於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虎見之,龐然大物也……” 4. 溫故知新:複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認識;也指重溫曆史經驗,更好地認識現在。
源於《 十則》:“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5. 見賢思齊:看見品德好的人就想和他一樣,形容有好學向上之心。
源於《 十則》:“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6. 擇善而從:選擇好的向他學習,也指采納並實行正確意見。
源於《 十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7. 任重道遠:擔子沉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需要長期奮鬥。
源於《 十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8.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需要或不願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給別人。
源於《 十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9. 曆曆在目:一個一個清清楚楚地出現在眼前。
蒲鬆齡《山市》:“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曆曆在目,以億萬計。
” 10. 塞翁失馬:比喻壞事也可能變為好事。
源於《塞翁失馬》(選自《淮南子·人間訓》)。
11. 撲朔迷離:比喻事物錯綜複雜,不易看清真相。
源於《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 吳下阿蒙:比喻學識淺陋的人。
《孫權勸學》(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源於《三國誌·吳誌》。
13. 刮目相看:擦亮眼睛看待別人,指別人已經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
《孫權勸學》:“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4. 誇父追日:比喻決心很大或自不量力。
源於《誇父逐日》(選自《山海經·海外北經》)。
15.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幹擾的理想處所或與世隔絕的幻想世界。
源於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16.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小幽暗頓時變得寬敞明亮,也形容(經過別人的指點或自己的思考)突然明白和領悟。
源於《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
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 17. 怡然自樂:安適、愉快而又得意。
《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 18. 無人問津:無人過問,受到冷落。
源於《桃花源記》:“(劉子驥)聞之,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 19. 不蔓不枝:原指蓮莖挺直,不蔓生,也不分枝;後比喻說話或寫文章不拖泥帶水,不節外生枝。
源於北宋·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20. 山重水複:山巒重疊,流水環繞;形容風光優美。
源於宋·陸遊《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21. 柳暗花明:比喻在...
出自前出師表的四個成語
指為非作歹: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可以數著日子等待,形容為時不遠。
計日可待:出自諸葛亮《出師表》,觸犯法令。
危急存亡: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關係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頭。
臨危授命,一再邀請。
妄自菲薄。
作奸犯科:出自諸葛亮《出師表》: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比喻真心誠意三顧茅廬...
關於孔子、孟子的成語
溫故知新既往不咎: 《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咎:責備。
對已成過去的錯誤,不加責備追究。
(B)文質彬彬 《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彬彬:形容配合協調。
孔子提出做人的標準:禮樂是文,仁義是質,二者兼備,可謂君子。
後多形容舉止文雅,態度端莊從容。
(C)述而不作: 《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於老彭。
”後泛指隻闡述前人的成說,自己不創新。
(D)色厲內荏: 《陽貨》:“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荏,怯弱。
外表嚴厲內心怯弱。
(E)殺身成仁: 《衛靈公》:“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
後指維護正義事業而犧牲生命。
(F)當仁不讓: 《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
”當仁,麵臨仁義之事。
對於應做之事應勇於承當而不推讓。
(G)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食饐而竭,魚餒而肉敗,不食。
”厭,通“饜”,滿足。
膾,切細的魚、肉。
糧食舂得越細越好,魚肉切得越細越好。
形容極其講究。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犯上作亂 巧言令色 吾日三省吾身 言而有信 溫良恭儉讓 和為貴 一言以蔽之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從心所欲(隨心所欲) 溫故知新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義勇為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往不咎 盡善盡美 朝聞夕死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見賢思齊 父母在,不遠遊 朽木不可雕 聽其言,觀其行 無欲則剛 不恥下問 三思而後行 愚不可及 輕裘肥馬 文質彬彬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舉一反三 臨事而懼 三月不知肉味 生而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師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任重道遠 死而後已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空空如也 循循善誘 欲罷不能 逝者如斯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 過猶不及 克己複禮 非禮勿聽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四海之內皆兄弟 成人之美 察言觀色 以文會友 名正言順 一言興邦 欲速則不達 臨危授命(見危受命) 以德報怨 怨天尤人 仁人誌士 殺身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下不忍則亂大謀 當仁不讓 有教無類 道不同不相為謀 分崩離析 血氣方剛 殺雞焉用牛刀 色厲內荏 道聽途說 患得患失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學而優則仕 天下歸心(1)杯水車薪(《孟子·告子上》):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
比喻無濟於事。
(2)浩然正氣((孟子·公孫醜上》):正大剛直的精神。
(3)岌岌可危(《孟子·萬章上》):形容十分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
(4)拒人於千裏之外(《孟子·告子下》):形容態度傲慢,不願跟人接近。
(5)明察秋毫(《孟子·梁惠王上》):比喻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問題都看得很清楚。
(6)挾泰山以超北海(《孟子·梁惠王上》):夾著泰山跨過北海,比喻難以做到的事。
(7)揠苗助長(《孟子·公孫醜上》):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8)摩頂放踵(《孟子·盡心上》):從頭頂到腳跟都擦傷了。
形容不辭勞苦,舍生忘死。
多用來稱頌舍己為人的行為。
(9)簞食壺漿(《孟子·梁惠王下》):古時老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
後用來形容軍隊受歡迎的情況。
(10)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憂愁患害,使人奮鬥而得生存;安逸快樂,使人沉迷於享樂,反易致死亡。
(11)舍生取義((孟子)):指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維護正義
出師表中的所有成語(初一教科書中的啊)
三顧茅廬 釋 義 顧:拜訪;茅廬:草屋。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 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 妄自菲薄 釋 義 妄:胡亂的;菲薄:小看,輕視。
過分看輕自己。
形容自卑。
出 處 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 作奸犯科 釋 義 奸:壞事;科:法律條文。
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出 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 危急存亡 釋 義 危急:危險而緊急。
指關係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頭。
出 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兩項是()A.如果我們隻注重經...
A.正確,竭澤而漁:比喻取之不留餘地,隻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也形容發動派對人民的殘酷剝削.句中取第一個釋義,符合語境;B.正確,過眼雲煙: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符合語境;C.不合語境,臨危授命:指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生命.句中與“臨危受命”混淆,使用錯誤;D.正確,弦歌不綴:古人講究音樂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指代禮樂教化.“弦歌不綴”常用來表達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用在此句中恰當;E.對象錯誤,如花似錦:如同花朵,錦繡一般,形容風景絢麗或前程美好,多用其比喻義.句中描繪主題即為花,不能再說“如花”;故選: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