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
大喬娉婷小喬媚,秋水並蒂開芙蓉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小時候,最大的快樂就是聽單田芳的評書《三國演義》,對其中的曆史掌故和風雲人物知之甚多;後來又讀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更是對其中的人物推崇備至。遺憾的是,時至今日,與其相關的遺址和景觀,我基本上沒有涉足;出乎意料的是,今年春末夏初登嶽陽樓,竟在樓的一隅發現了小喬墓。
大小二喬出生在湖北潛山縣的梅城鎮,後人有詩句形容她們:“大喬娉婷小喬媚,秋水並蒂開芙蓉。”《三國演義》中關於二喬的文字記錄隻有寥寥幾句:“江東喬公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大喬好文,小喬好武。大喬乃孫策之夫人,小喬乃周瑜之妻也。”至於她們的芳名、生卒年代,始終沒有留下片言隻語。小喬竟然如此有幸,能得名樓為侶而眠,能與墨客為伴而憩;而我對眼前寂寥的墓地卻產生了懷疑,這裏真的收藏著那絕色美女的嬌軀嗎?
據明隆慶年間《嶽州府誌》載:“三國吳二喬墓在府治北。吳孫策攻皖,得喬公二女,自納大喬,而以小喬配周瑜,後卒葬於此。”這應是關於小喬墓最早的記載了,而後來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小喬墓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清朝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知府沈廷英築小喬墓,小喬再次直麵於塵世,此時的小喬已逝千年有餘;光緒十年(公元1881年),督學陸保宗重建墓地,將碑文改為“小喬之墓”,並於南側增建一墓廬,廳內塑小喬像,這應是現存小喬墓最直接的淵源了。抗日戰爭時期,小喬墓在炮火硝煙中被夷為平地,僅一塊刻有“小喬之墓”的墓廬碑刻尚存。1992年,嶽陽市政府重建小喬墓,遷至嶽陽樓公園。
小喬墓地的周圍既無翁仲,也無石獸,甚至連護欄也沒有。墓碑由白色大理石製成,背麵刻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詞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此外再沒有其他。
英雄美女,一代佳話。
那時代賦予小喬的不是她本身所具備的似水柔情,她承受的曆史責任,遠遠超過了尋常女子,因此,我更希望這種安排是一種自然。
周瑜吐血而亡對小喬的打擊一定是致命的,琴瑟和諧的身影難覓,英姿勃發的豪情難見,一切榮華富貴消散殆盡,真正到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地步。經曆了這樣的大喜大悲之後,小喬也許真的能夠心如止水,像一名普普通通的鄉野村姑,在異鄉無怨無悔地廝守著她的夫君吧!
曾見過不少皇家陵寢和官宦陵墓,總感覺它們華麗有餘而樸素不足,仿佛一位富有而矜持的老嫗,讓人難以接近;也曾見過丘岡上長滿荒草的尋常人的低矮墳塋,它們則像一個個極度絕望的老人,一片淒涼景色。眼前的小喬墓則樸素中不乏莊重,安靜裏不顯冷清,猶如一位活生生的女子,微笑著站在那裏,讓你想同她親近。她向你述說著往昔紛亂的戰事,向你傾吐著心中所有的煩惱。我把手輕輕地搭在墓碑上,亙古的魂靈排斥著塵世喧囂的心,又敦促著我立刻將手抽了回來,一個凡夫俗子,何必去打擾高貴者的安寧呢?於是,我就在墓前靜靜地佇立一會,算是對一位尊貴的女人的敬重和仰慕吧。
“也信美人終作古,猶吊遺蹤一泫然”,曆經千年,小喬真正的埋香之所在哪並不重要;憑吊小喬,憑吊的不是她嬌貴的軀體,而是憑吊那一個美麗的傳奇和那一段厚重的曆史。
描述小喬的句子
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 大喬娉婷小喬媚,秋水並蒂開芙蓉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小時候,最大的快樂就是聽單田芳的評書《三國演義》,對其中的曆史掌故和風雲人物知之甚多;後來又讀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更是對其中的人物推崇備至。
遺憾的是,時至今日,與其相關的遺址和景觀,我基本上沒有涉足;出乎意料的是,今年春末夏初登嶽陽樓,竟在樓的一隅發現了小喬墓。
大小二喬出生在湖北潛山縣的梅城鎮,後人有詩句形容她們:“大喬娉婷小喬媚,秋水並蒂開芙蓉。
”《三國演義》中關於二喬的文字記錄隻有寥寥幾句:“江東喬公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
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大喬好文,小喬好武。
大喬乃孫策之夫人,小喬乃周瑜之妻也。
”至於她們的芳名、生卒年代,始終沒有留下片言隻語。
小喬竟然如此有幸,能得名樓為侶而眠,能與墨客為伴而憩;而我對眼前寂寥的墓地卻產生了懷疑,這裏真的收藏著那絕色美女的嬌軀嗎? 據明隆慶年間《嶽州府誌》載:“三國吳二喬墓在府治北。
吳孫策攻皖,得喬公二女,自納大喬,而以小喬配周瑜,後卒葬於此。
”這應是關於小喬墓最早的記載了,而後來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小喬墓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清朝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知府沈廷英築小喬墓,小喬再次直麵於塵世,此時的小喬已逝千年有餘;光緒十年(公元1881年),督學陸保宗重建墓地,將碑文改為“小喬之墓”,並於南側增建一墓廬,廳內塑小喬像,這應是現存小喬墓最直接的淵源了。
抗日戰爭時期,小喬墓在炮火硝煙中被夷為平地,僅一塊刻有“小喬之墓”的墓廬碑刻尚存。
1992年,嶽陽市政府重建小喬墓,遷至嶽陽樓公園。
小喬墓地的周圍既無翁仲,也無石獸,甚至連護欄也沒有。
墓碑由白色大理石製成,背麵刻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詞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此外再沒有其他。
英雄美女,一代佳話。
那時代賦予小喬的不是她本身所具備的似水柔情,她承受的曆史責任,遠遠超過了尋常女子,因此,我更希望這種安排是一種自然。
周瑜吐血而亡對小喬的打擊一定是致命的,琴瑟和諧的身影難覓,英姿勃發的豪情難見,一切榮華富貴消散殆盡,真正到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地步。
經曆了這樣的大喜大悲之後,小喬也許真的能夠心如止水,像一名普普通通的鄉野村姑,在異鄉無怨無悔地廝守著她的夫君吧! 曾見過不少皇家陵寢和官宦陵墓,總感覺它們華麗有餘而樸素不足,仿佛一位富有而矜持的老嫗,讓人難以接近;也曾見過丘岡上長滿荒草的尋常人的低矮墳塋,它們則像一個個極度絕望的老人,一片淒涼景色。
眼前的小喬墓則樸素中不乏莊重,安靜裏不顯冷清,猶如一位活生生的女子,微笑著站在那裏,讓你想同她親近。
她向你述說著往昔紛亂的戰事,向你傾吐著心中所有的煩惱。
我把手輕輕地搭在墓碑上,亙古的魂靈排斥著塵世喧囂的心,又敦促著我立刻將手抽了回來,一個凡夫俗子,何必去打擾高貴者的安寧呢?於是,我就在墓前靜靜地佇立一會,算是對一位尊貴的女人的敬重和仰慕吧。
“也信美人終作古,猶吊遺蹤一泫然”,曆經千年,小喬真正的埋香之所在哪並不重要;憑吊小喬,憑吊的不是她嬌貴的軀體,而是憑吊那一個美麗的傳奇和那一段厚重的曆史。
關於描寫大喬、小喬的詩句有哪些?
1、為大喬、能撥春風,小喬妙移箏,雁啼秋水。
——薑夔《解連環》2、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釋義: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
3、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赤壁》釋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4、要試周郎顧。
醉裏客魂消。
春風大小喬。
——辛稼軒 《菩薩蠻》 5、二喬雖嫁猶知節,日共詩書自怡悅。
——高啟《過二喬宅》6、玄都觀裏何曾見? 浩蕩東風沐二喬。
——《一剪寒梅.七絕.賞雙色桃 》7、修眉細細寫春山,疏竹冷冷響佩環,霸氣江東久消歇,空留初地在人間。
——王士禎《二喬宅 》8、一名大喬二小喬, 三寸金蓮四寸腰。
——李調元《詠美女 》 9、蝶粉蜂黃大小喬。
中庭寒盡雪微銷。
——吳文英《浣溪沙》釋義:蠟梅花外黃而芯粉紅,香氣撲鼻,婷婷而立又好像三國時聞名東吳的絕色佳人“大小二喬”。
言慧日寺的庭院中雖因日照而已有暖意,但四周牆角還殘留著積雪10、因備置吳功蓋世,小橋風月屬詩翁。
——《詠史 》
形容三國小喬的詞句有哪些?
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 大喬娉婷小喬媚,秋水並蒂開芙蓉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小時候,最大的快樂就是聽單田芳的評書《三國演義》,對其中的曆史掌故和風雲人物知之甚多;後來又讀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更是對其中的人物推崇備至。
遺憾的是,時至今日,與其相關的遺址和景觀,我基本上沒有涉足;出乎意料的是,今年春末夏初登嶽陽樓,竟在樓的一隅發現了小喬墓。
大小二喬出生在湖北潛山縣的梅城鎮,後人有詩句形容她們:“大喬娉婷小喬媚,秋水並蒂開芙蓉。
”《三國演義》中關於二喬的文字記錄隻有寥寥幾句:“江東喬公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
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大喬好文,小喬好武。
大喬乃孫策之夫人,小喬乃周瑜之妻也。
”至於她們的芳名、生卒年代,始終沒有留下片言隻語。
小喬竟然如此有幸,能得名樓為侶而眠,能與墨客為伴而憩;而我對眼前寂寥的墓地卻產生了懷疑,這裏真的收藏著那絕色美女的嬌軀嗎? 據明隆慶年間《嶽州府誌》載:“三國吳二喬墓在府治北。
吳孫策攻皖,得喬公二女,自納大喬,而以小喬配周瑜,後卒葬於此。
”這應是關於小喬墓最早的記載了,而後來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小喬墓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清朝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知府沈廷英築小喬墓,小喬再次直麵於塵世,此時的小喬已逝千年有餘;光緒十年(公元1881年),督學陸保宗重建墓地,將碑文改為“小喬之墓”,並於南側增建一墓廬,廳內塑小喬像,這應是現存小喬墓最直接的淵源了。
抗日戰爭時期,小喬墓在炮火硝煙中被夷為平地,僅一塊刻有“小喬之墓”的墓廬碑刻尚存。
1992年,嶽陽市政府重建小喬墓,遷至嶽陽樓公園。
小喬墓地的周圍既無翁仲,也無石獸,甚至連護欄也沒有。
墓碑由白色大理石製成,背麵刻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詞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此外再沒有其他。
英雄美女,一代佳話。
那時代賦予小喬的不是她本身所具備的似水柔情,她承受的曆史責任,遠遠超過了尋常女子,因此,我更希望這種安排是一種自然。
周瑜吐血而亡對小喬的打擊一定是致命的,琴瑟和諧的身影難覓,英姿勃發的豪情難見,一切榮華富貴消散殆盡,真正到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地步。
經曆了這樣的大喜大悲之後,小喬也許真的能夠心如止水,像一名普普通通的鄉野村姑,在異鄉無怨無悔地廝守著她的夫君吧! 曾見過不少皇家陵寢和官宦陵墓,總感覺它們華麗有餘而樸素不足,仿佛一位富有而矜持的老嫗,讓人難以接近;也曾見過丘岡上長滿荒草的尋常人的低矮墳塋,它們則像一個個極度絕望的老人,一片淒涼景色。
眼前的小喬墓則樸素中不乏莊重,安靜裏不顯冷清,猶如一位活生生的女子,微笑著站在那裏,讓你想同她親近。
她向你述說著往昔紛亂的戰事,向你傾吐著心中所有的煩惱。
我把手輕輕地搭在墓碑上,亙古的魂靈排斥著塵世喧囂的心,又敦促著我立刻將手抽了回來,一個凡夫俗子,何必去打擾高貴者的安寧呢?於是,我就在墓前靜靜地佇立一會,算是對一位尊貴的女人的敬重和仰慕吧。
“也信美人終作古,猶吊遺蹤一泫然”,曆經千年,小喬真正的埋香之所在哪並不重要;憑吊小喬,憑吊的不是她嬌貴的軀體,而是憑吊那一個美麗的傳奇和那一段厚重的曆史。
關於描寫大喬小喬的詩句
在喬公故宅的後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
相傳二喬姐妹常在梳妝打扮,可謂“修眉細細寫春山,鬆竹簫佩環。
”(清?王士楨《二喬宅》)每次妝罷,她倆便將殘脂剩粉丟棄井中,長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作胭脂香了。
於是,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稱。
關於“胭脂井”,民間還流傳著另一說法。
二喬婚姻並非自願,孫策、周瑜逼婚時,兩位美女欲投井自盡,又念及老父,便坐在井旁,相對而泣,滴滴血淚,落入井中,染紅了井水。
正如“天柱老人”烏以風所雲:“雙雙佳女會王侯,傾國定憐漢鼎休,誰識深閨殘井水,至今似有淚痕流。
” 大喬: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 ( 公元 200 年 ) ,孫策於打獵時遇刺受重傷,大喬日夜和衣陪伴,不眠不休,不食不飲,全心照顧,然孫策仍藥石罔效逝世。
大喬傷痛欲絕,數度昏厥,並欲投江殉夫。
但想到孫策臨終前曾拉著她的手,要她照顧幼弟孫權 (18 歲 ) ,助他接掌大權,並除奸討逆,使大喬隻好打消原來念頭。
後來孫權對皇嫂仍萬般尊重,也在大喬與眾臣如張昭周瑜魯肅等人的輔佐下,很快地團結江東各股勢力,建立威望,進而重新掌控大局了。
據說大喬在孫權稱帝 ( 公元 229 年 ) 之後,即不再過問俗事,深居簡出,青燈古佛,寧靜詳和,安享天年矣! 二喬:周瑜、小喬故事的傳流,除其兩人具有本身的因素而外,還與明·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裏,圍繞銅雀台故事對他倆的精心編排與渲染有關。
《演義》第三十四回敘曹操平定遼東後,心情大暢,欲建銅雀台以娛晚年。
少子曹植進言:“若建層台,必立三座。
”中間名銅雀,左為玉龍,右為金鳳。
“更作兩條飛橋,橫空而上,乃為壯觀。
”操喜,留曹植、曹丕在鄴郡建台。
這是建台之緣起,與周瑜、小喬一字無關。
第四十二回敘曹操得荊州後,欲領兵百萬南下,約孫權“共擒”劉備。
一時孫吳主戰、主和,沸沸揚揚,難以主張。
第四十三回敘:經魯肅與劉備、孔明的合謀,孔明願隨魯肅赴柴桑(故城在江西九江縣西南二十裏)親見孫權,以陳利害,堅定孫權聯合抗曹。
從二喬方麵來說,一對姐妹花,同時嫁給兩個天下英傑,一個是雄略過人、威震江東的孫郎,一個是風流倜儻、文武雙全的周郎,堪稱美滿姻緣了。
郎才女貌,諧成伉儷,當然兩情相愜,恩愛纏綿。
然而,二喬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實大喬的命是很苦的。
孫策娶大喬的那年是二十歲,大喬是十八歲,可惜天妒良緣,兩年後正當曹操與袁紹大戰官渡,孫策正準備陰襲許昌以迎漢獻帝,從曹操手中接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柄時,孫策被許貢的家客所刺殺,死時年僅二十六歲。
大喬和孫策僅過了三年的夫妻生活。
當時,大喬充其量二十出頭,青春守寡,身邊隻有繈褓中的兒子孫紹,真是何其淒惶!從此以後,她隻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撫育遺孤。
歲月悠悠,紅顏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時凋零!小喬的處境比姐姐好一些,她與周瑜琴瑟相諧,恩愛相處了十二年。
周瑜容貌俊秀,精於音律,至今還流傳著“曲有誤,周郎顧”的民諺。
小喬和周瑜情深恩愛,生活在一起,隨軍東征西戰,並參加過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戰後二年,“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歲”。
在這十二年中,周瑜作為東吳的統兵大將,江夏擊黃祖,赤壁破曹操,功勳赫赫,名揚天下;可惜年壽不永,在準備攻取益州時病死於巴丘,年僅三十六歲。
這時,小喬也不過三十歲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見。
美人命薄,二喬在如詩如畫的江南,過著寂寞生活。
吳黃武二年小喬病逝,終年四十七歲。
明人曾有詩曰:“淒淒兩塚依城廓,一為周郎一小喬。
”小喬墓有封無表,平地起墳,漢磚砌成。
到1914年,嶽陽小喬墓上還有墓廬。
現在尚有刻著隸書“小喬墓廬”的石碑。
二喬究竟有多美?《三國誌》沒有寫,杜牧沒有寫,羅貫中也沒有寫,這種美實在太模糊了。
可是,千百年來,這“模糊美”一直動人心魄。
上海博物館藏清代吳之fán竹雕《二喬並讀圖筆筒》、王世襄《竹刻鑒賞》一書有照片及拓本,說刻的是“兩婦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幾上書卷,似在對語。
榻上陳置古尊,插牡丹一枝,旁有籠、篋、壚、硯、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
筆筒背刻陽文七絕一首:“雀台賦好重江東,車載才人拜下風。
更有金閨雙俊眼,齊稱子建是英雄。
”作為豔名傾動一時的美女,江東二喬很自然地成了文學藝術的對象。
古代女人美不美全靠曆代筆墨渲染而定,未必可靠。
明代高啟的《過二喬宅》雲:“孫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結君臣義。
奇姿聯璧煩江東,都與喬家做佳婿。
喬公雖在流離中,門楣喜溢雙乘龍。
大喬娉婷小喬媚,秋水並蒂開芙蓉。
二喬雖嫁猶知節,日共詩書自怡悅。
不學分香歌舞兒,銅台夜泣西陵月。
”可歎曹操有生之年未能取江東,不然二喬或許就在銅雀台裏度過餘生了。
關於大喬小喬的詩句
1、這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中等身材,四方臉龐,由於長年在地裏幹活,臉上的皮膚顯得很粗糙。
好像好幾夜沒睡上安穩覺,他兩隻眼睛深深地陷了進去。
2、李阿姨快四十歲了,長年的辛勞,給她眼角留下淺淺的魚尾印跡。
不過,她那濃密油亮的短發,仍是那麼烏黑。
眼睛雖是單眼皮,但秀氣、明亮。
那高高的鼻梁下經常有力地緊抿著的嘴唇,顯示著青零星的活力。
3、他年紀約摸三十五六歲了,鬢角的頭發略微禿進去一些,眉毛濃黑而整齊,一雙眼睛閃閃有神采。
他看人時,十分注意;微笑時,露出一口整齊微白的牙齒;手指粗大,指甲縫裏夾著黑泥巴,穿一件舊青布棉襖,腰上束條藍布圍裙。
4、蕭長春三十歲左右,中等個子,穿著一條藍布便褲,腰間紮著一條很寬的牛皮帶;上身光著,發達的肌肉,在肩膀和兩臂棱棱地突起;肩頭上被粗麻繩勒了幾道紅印子,更增可了他那強悍的氣魄;沒有留頭發,發茬又粗又黑;圓臉盤上,寬寬的濃眉下邊,閃動著一對精明、深沉的眼睛;特別在他說話的時候,露出滿口潔白的牙齒,很引人注目——整個看法,他是個健壯、英俊莊稼人。
5朦朧中,我發現房間裏還亮著燈。
爸爸瘦弱的身影正伏在桌上定書。
啊!爸爸又工作到這麼晚。
天氣又悶又熱,我渾身上下都被汗水浸濕了。
我輕輕地跳下床,去拿毛由擦汗,順便也給爸爸擦擦汗。
走近一看,隻見他臉上、背上都浸著一顆顆豆大的汗珠,汗衫與濕透了,幾隻蚊子叮在爸爸肩膀上吸血。
我連忙一巴掌打過去,把爸爸嚇了一跳。
我把毛巾遞給爸爸,他不在意地擦了一下,又埋頭工作起來。
當我重新上床時,隻聽時鍾“當當當……”地敲了12下。
我們這些小淘氣會不顧家長的再三忠告,三五成群來到小石灣,脫下褲頭,赤條條地鑽進水裏。
又是紮猛子,又是豎蜻蜓,又是打水仗,翻江倒海,一個個像小泥鰍似的,在水裏追來逐去,又喊又叫,玩耍嬉戲,真有說不出的愜意。
7、回到了家裏,我悶悶不樂地看著爸爸,他高高的個子,寬寬的肩膀,穿著褪了色的軍衣,古銅色的臉上嵌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
額角上已經有好幾道皺紋了。
這時,爸爸可能發現我在注視他了,就親切地問:“卿卿,你在想什麼呀?”我不高興地說:“爸爸,你怎麼當過解放軍還回鄉種田呢?別人問我你做什麼工作,我都不敢說。
”爸爸聽了一怔,閃動了一下大眼睛,忽而眉尖一挑,說:“卿卿,盧不到你也有這種思想,連爸爸也看不起了,沒有我們農民辛勤勞動,你們吃的白米飯碗、蔬菜、水果……從哪裏來的?” 姐姐十八九歲。
由於奔跑和焦急,圓圓的臉上滲出了汗珠兒,仿佛一個沾著露水的熟透的蘋果。
她的兩隻眼睛像黑寶石一樣,亮晶晶的,閃耀著聰敏、慧巧、活潑和剛毅的光芒;秀長的睫毛,好像清清的湖水旁邊的密密的樹林,給人一種深邃而又神秘的感覺。
烏黑的長發,即柔軟又纖細,隨著河風在腦後飄拂著。
她的臉上有一雙帶著稚氣的、被長長的睫毛裝飾起來的美麗的眼睛,就像兩顆水晶葡萄。
這孩子黑虎頭似的臉上,生著一對銅鈴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時而緊緊地皺起,眉宇間形成一個問號;時而愉快地舒展,像個感歎號。
他那紅嘟嘟地臉蛋閃著光亮,像九月裏熟透地蘋果一樣。
他的耳朵白裏透紅,耳輪分明,外圈和裏圈很勻稱,像是一件雕刻出來地藝術品。
她那張小嘴巴蘊藏著豐富的表情:高興時,撇撇嘴,扮個鬼臉;生氣時,撅起的小嘴能掛住一把小油壺。
從這張嘴巴說出的話,有時能讓人氣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時卻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師有一頭漂亮得頭發,烏黑油亮,又濃又密,她站在陽光下,輕輕地一搖頭,那頭發就會閃出五顏六色地光環
形容心累了的詩句
貂蟬: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描寫貂蟬的借用詩詞:1. 原是昭陽宮裏人,驚鴻宛轉掌中身,隻疑飛過洞庭春。
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嫋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2. 紅牙摧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
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
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她還有閉月之稱。
三國演義中大喬小喬並未登場,因此並沒有關於她們的詩詞,隻是介紹了她們的存在,這裏有一首關於大小喬的詩詞,不過不是三國中有的。
菩薩蠻辛棄疾畫樓影蘸清溪水。
歌聲響徹行雲裏。
簾幕燕雙雙。
綠楊低映窗。
曲中特地誤。
要試周郎顧。
醉裏客魂消。
春風大小喬。
...
三國中的小喬的人物分析
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 大喬娉婷小喬媚,秋水並蒂開芙蓉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小時候,最大的快樂就是聽單田芳的評書《三國演義》,對其中的曆史掌故和風雲人物知之甚多;後來又讀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更是對其中的人物推崇備至。
遺憾的是,時至今日,與其相關的遺址和景觀,我基本上沒有涉足;出乎意料的是,今年春末夏初登嶽陽樓,竟在樓的一隅發現了小喬墓。
大小二喬出生在湖北潛山縣的梅城鎮,後人有詩句形容她們:“大喬娉婷小喬媚,秋水並蒂開芙蓉。
”《三國演義》中關於二喬的文字記錄隻有寥寥幾句:“江東喬公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
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大喬好文,小喬好武。
大喬乃孫策之夫人,小喬乃周瑜之妻也。
”至於她們的芳名、生卒年代,始終沒有留下片言隻語。
小喬竟然如此有幸,能得名樓為侶而眠,能與墨客為伴而憩;而我對眼前寂寥的墓地卻產生了懷疑,這裏真的收藏著那絕色美女的嬌軀嗎? 據明隆慶年間《嶽州府誌》載:“三國吳二喬墓在府治北。
吳孫策攻皖,得喬公二女,自納大喬,而以小喬配周瑜,後卒葬於此。
”這應是關於小喬墓最早的記載了,而後來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小喬墓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清朝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知府沈廷英築小喬墓,小喬再次直麵於塵世,此時的小喬已逝千年有餘;光緒十年(公元1881年),督學陸保宗重建墓地,將碑文改為“小喬之墓”,並於南側增建一墓廬,廳內塑小喬像,這應是現存小喬墓最直接的淵源了。
抗日戰爭時期,小喬墓在炮火硝煙中被夷為平地,僅一塊刻有“小喬之墓”的墓廬碑刻尚存。
1992年,嶽陽市政府重建小喬墓,遷至嶽陽樓公園。
小喬墓地的周圍既無翁仲,也無石獸,甚至連護欄也沒有。
墓碑由白色大理石製成,背麵刻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詞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此外再沒有其他。
英雄美女,一代佳話。
那時代賦予小喬的不是她本身所具備的似水柔情,她承受的曆史責任,遠遠超過了尋常女子,因此,我更希望這種安排是一種自然。
周瑜吐血而亡對小喬的打擊一定是致命的,琴瑟和諧的身影難覓,英姿勃發的豪情難見,一切榮華富貴消散殆盡,真正到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地步。
經曆了這樣的大喜大悲之後,小喬也許真的能夠心如止水,像一名普普通通的鄉野村姑,在異鄉無怨無悔地廝守著她的夫君吧! 曾見過不少皇家陵寢和官宦陵墓,總感覺它們華麗有餘而樸素不足,仿佛一位富有而矜持的老嫗,讓人難以接近;也曾見過丘岡上長滿荒草的尋常人的低矮墳塋,它們則像一個個極度絕望的老人,一片淒涼景色。
眼前的小喬墓則樸素中不乏莊重,安靜裏不顯冷清,猶如一位活生生的女子,微笑著站在那裏,讓你想同她親近。
她向你述說著往昔紛亂的戰事,向你傾吐著心中所有的煩惱。
我把手輕輕地搭在墓碑上,亙古的魂靈排斥著塵世喧囂的心,又敦促著我立刻將手抽了回來,一個凡夫俗子,何必去打擾高貴者的安寧呢?於是,我就在墓前靜靜地佇立一會,算是對一位尊貴的女人的敬重和仰慕吧。
“也信美人終作古,猶吊遺蹤一泫然”,曆經千年,小喬真正的埋香之所在哪並不重要;憑吊小喬,憑吊的不是她嬌貴的軀體,而是憑吊那一個美麗的傳奇和那一段厚重的曆史。
誰知道曹操有一首詩,其中是關於大喬小喬的?
《銅雀台賦》,三國時期曹植在鄴城銅雀台落成時所作,為漢賦中的經典作品,文辭華美。
建安十五年,曹操擊敗袁紹及其三子,並北征烏桓,平定北方。
於是在鄴建都,於漳河畔大興土木修建銅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遠,中間各架飛橋相連。
銅雀台建成後曹操召集文武在台前舉行比武大會,又命自己的幾個兒子登台作賦。
其中曹植下筆成章,做出這部作品。
曹操聽後大為讚賞,封其為平原侯,並勉勵說:“吾昔為頓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當時所行,無愧於今。
今汝已長成,可不勉哉!”《三國誌·魏書十九·任城陳蕭王傳》中收錄的《銅雀台賦》: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台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
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王 孔明用計激周瑜時把銅雀台賦中的‘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
’改成了‘攬二橋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以此激怒周瑜,堅定他作戰的決心。
在原詩中,蝃蝀就是虹,二橋指從銅雀台出發鏈接金虎台和玉龍台的兩座橋。
古代‘喬’和‘橋’是一回事。
剛好周瑜和孫策的妻子姓橋。
所以很容易產生錯覺。
但是,周瑜老早就下定決心一戰了,豈是諸葛亮激出來的?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中的《銅雀台賦》:從明後以嬉遊兮,登層台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
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
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雲天亙其既立兮,家願得乎雙逞。
揚仁化於宇宙兮,盡肅恭於上京。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輝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君壽於東皇。
禦龍旗以遨遊兮,回鸞駕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願斯台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 跟《三國誌》中的《銅雀台賦》相比,《三國演義》中的《銅雀台賦》有很多內容為後人自行添加,如“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