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滿江紅》
2、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書憤》
3、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青鬆》
4、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陳涉世家》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嶽陽樓記》
6、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在獄詠蟬》駱賓王
7、位卑未敢忘憂國。《病起書懷》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9、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日知錄·正始》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將進酒》
11、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1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夏日絕句》
1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1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觀滄海》
1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
1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滕王閣序》
18、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梅花》王安石
19、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 鄭板橋
20、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
21、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畫菊》 鄭思肖
22、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南園》
2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24、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2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
26、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出師表》
27、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9、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卜居》
30、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 於謙
31、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32、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登科後》
3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
34、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35、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菊花》黃巢
36、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
37、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揚子江》
3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其一》
39、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蜂》
40、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墨梅》
41、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
《論語》中的經典句子有哪些?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
”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父母在,不遠遊,有必有方。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與行。
” 子遊曰:“事君促,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智者動,仁者靜。
智者樂,仁者壽。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食不言,寢不語。
席不正,不坐。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 “君子有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起不能也。
”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
” “修己以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 “可與之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巧言亂德。
小不忍,則亂大謀。
”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 “君子謀道不謀食。
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
君子憂道不憂貧。
”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道不同,不相為謀。
”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 “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
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 “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之謂之瞽。
”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爺,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 “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恭、寬、信、敏、惠。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為立也;不知言,無以為知人也。
”
《論語》中孔子談言誌的原話是什麼?
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為政第二 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裏仁第四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 公冶長第五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 雍也第六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述而第七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第八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
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悖矣。
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子罕第九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
遂欲從之,末由也已。
”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 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鄉黨第十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先進第十一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 顏淵第十二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 子路第十三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子夏為苣父宰,問政。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憲問第十四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以杖叩其脛。
衛靈公第十五 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子貢問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 子曰:“吾嚐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 季氏第十六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則安之。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幹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孔子曰:“君子...
關於言誌的詩句
1、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滿江紅》 2、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書憤》 3、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
——《青鬆》 陳毅 4、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陳涉世家》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嶽陽樓記》 6、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在獄詠蟬》駱賓王 7、位卑未敢忘憂國。
《病起書懷》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9、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日知錄·正始》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將進酒》 11、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孟子·告子下》 1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夏日絕句》 1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 1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論語·子罕》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觀滄海》 1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 1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滕王閣序》 18、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梅花》王安石 19、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石》 鄭板橋 20、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石》 21、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畫菊》 鄭思肖 22、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南園》 2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24、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 2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白馬篇》...
《論語》中所有關於“顏回(顏淵)”的語句
為政第二 9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回也,不愚。
” 公冶長第五 9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
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 26 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誌?”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
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誌。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 雍也第六 3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 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 11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述而第七 11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 子罕第九 11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
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 20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21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 先進第十一 3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子遊,子夏。
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 7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 8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鯉也死,有棺而無槨。
吾不徒行以為之槨。
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 9 顏淵死。
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10 顏淵死,子哭之慟。
從者曰:“子慟矣。
”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11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門人厚葬之。
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 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 23 子畏於匡,顏淵後。
子曰:“吾以女為死矣。
”曰:“子在,回何敢死?” 顏淵第十二 1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複禮為仁。
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 衛靈公第十五 11 顏淵問為邦。
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
放鄭聲,遠佞人。
鄭聲淫,佞人殆。
”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論語·為政》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論語·公冶長》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
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論語·子罕》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複禮為仁。
一日克己複己,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
”——《論語·顏淵》顏回死,門人欲厚葬之。
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
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論語·先進》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誌。
”子路曰:“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誌。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公冶長》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必也臨事而懼。
好謀而成者也。
” ——《論語·述而》季康子問曰:”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則亡。
” ——《論語·先進》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論語·雍也》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論語·子罕》子畏於匡。
顏淵後。
子曰:“吾以女為死矣。
”曰:“子在,回何敢死!” ——《論語.先進》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論語·雍也》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鯉也死,有棺而無槨。
吾不徒行以為之槨。
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論語.先進》
論語中做人之道的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忽? 2.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3.小人之心,豈能度君子之腹。
4.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5.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6.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7.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 8.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 9.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 10.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 11.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12.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 13.子遊曰:“事君數,斯辱矣。
朋友數,斯疏矣。
” 14.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
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 15.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16.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 17.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
”子曰:“何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 18.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 19.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思,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 20.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 21.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
後進於禮樂,君子也。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 22.司馬牛問君子。
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23.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吾獨亡。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 24.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
駟不及舌。
文,猶質也;質,猶文也。
虎豹之槨,猶犬羊之槨。
”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2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27.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28.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29.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 30.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悌焉。
”曰:“敢問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脛脛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屑之人,何足算也。
” 3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32.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說之不以其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難事而易說也。
說之雖不以道,說之;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 33.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 34.南宮適問於孔子曰:“羿善射,鏖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 35.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36.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 37.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 3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 39.衛靈公問陳於孔子。
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嚐聞之矣。
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明日遂行。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 40.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41.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42.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 43.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44.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45.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46.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
梁甫吟李白詩中言誌的句子,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誌?你怎樣評價?
梁甫吟 李白詩中言誌的句子,表明詩人確信,正如幹將、莫邪二劍不會久沒塵土,我同“明主”一時為小人阻隔,終當有會合之時。
既然做過屠夫和釣徒的呂望最後仍能際會風雲,建立功勳,那自己也就應該安時俟命,等待風雲感會的一天到來。
飽經挫折的詩人雖然沉浸在迷惘和痛苦之中,卻仍在用各種辦法自我慰藉,始終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正在於布局奇特,變化莫測。
它通篇用典,但表現手法卻不時變換。
呂望和酈食其兩個故事是正麵描寫,起“以古為鑒”的作用,接著借助於種種神話故事,寄寓自己的痛苦遭遇,第三段則把幾個不相連屬的典故交織在一起,正如清人沈德潛說的“後半拉雜使事,而不見其跡”,因而詩的意境顯得奇幻多姿,錯落有致:它時而和風麗日,春意盎然,時而濁浪翻滾,險象紛呈;時而語淺意深,明白如話,時而杳冥惝恍,深不可測。
加上語言節奏的不斷變化起伏,詩人強烈而又複雜的思想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論語中的句子 越多越好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所損益,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⒉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臨之以莊,鮮矣仁;周因於殷禮:“書雲?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⒈2』有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⒊6』季氏旅於泰山。
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為政第二『⒉1』子曰:“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視其所以。
”『⒉8』子夏問孝,亦可宗也。
”『⒈14』子曰。
”『⒈10』子禽問於子貢曰、恭。
”『⒉12』子曰:“君子不器。
”『⒉13』子貢問君子。
子曰,能竭其力;事君。
因不失其親,而好犯上者。
”『⒉18』子張學幹祿!揖讓而升,下而飲。
其爭也君子。
”『⒊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⒉2』子曰,與齊奢也,寧儉,奚其為為政?”子曰:“人而不仁;不敬,何以別乎?”『⒊7』子曰。
人焉叟哉?人焉叟哉,斯為美,如愚。
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儉,雖百世?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⒊3』子曰。
其或繼周者、良,弟子服其勞。
”『⒉19』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
”曰:“禮後乎?”『⒉23』子張問,節用而愛人。
”『⒉7』子遊問孝,如樂何,如之何:“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
”『⒉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則以學文。
”『⒈7』子夏曰,觀其行,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
”『⒈9』曾子曰:“慎終,追遠?”子曰;喪。
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勿憚改:“繪事後素,是知也,四十而不惑,可知也!”『⒈3』子曰,與齊易也,寧戚?”『⒉11』子曰:“溫故而知新:“何謂也?”子曰:“生學而第一『⒈1』子曰!”『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而好作亂者:“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⒈11』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
見義不為,無勇也。
”八佾第三『⒊1』孔子謂季氏,行寡悔,則吾能征之矣。
”『⒊10』子曰:“(衣帝)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⒊11』或問(衣帝)之說。
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⒊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⒊13』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龜,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吾所壽也。
”『⒊14』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
”『⒊15』子入太廟,每事問。
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
”子聞之,曰:“是禮也。
”『⒊16』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⒊17』子貢欲去告之餼羊。
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⒊18』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⒊19』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⒊20』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⒊21』哀公問社於宰我。
宰我對曰:“夏後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⒊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
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⒊23』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繳如也,繹如也,以成。
”『⒊24』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嚐不得見也。
”從者見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⒊25』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⒊26』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裏仁第四『⒋1』子曰:“裏仁為美。
擇不處仁,焉得知?”『⒋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⒋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⒋4』子曰:“苟誌於仁矣,無惡也。
”『⒋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者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⒋6』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
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
盡有之矣,我未見也。
”『⒋7』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
觀過,斯知仁矣。
”『⒋8』子曰:“朝聞道,夕夕死可矣。
”『⒋9』子曰:“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⒋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⒋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⒋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⒋13』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國,如禮何?”『⒋14』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⒋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
論語中的格言警句(50個)。
>名言警句!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鮮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胡? 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7.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1.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2.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4.子謂>:"盡美矣,又盡善也."謂>:"盡美矣,未盡善也." 15.朝聞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7.放於利而後行,多怨. 1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0.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22.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 23.德不孤,必有鄰. 2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6.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27.君子周急不繼富. 28.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3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5.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6.子不語:怪,力,亂,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4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4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46.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4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50.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52.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53.食不語,寢不言. 54.寢不屍,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8.過猶不及. 59.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6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1."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 62.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64.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65.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67.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0.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7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76.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7.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80.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8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82.小不忍,則亂大謀. 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84.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85.君子憂道不憂貧. 86.當仁,不讓於師. 87.有教無類. 88.道不同,不相為謀. 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90.既來之,則安之. 91.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92.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隻者次也;困而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94.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95.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96.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97.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98.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論語中的經典句子
國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論語》經典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德不孤 必有鄰 禮之用 和為貴 論語名言警句(論語中的名言名句)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巧言令色,鮮亦仁!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胡?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7.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11.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12.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4.子謂>:"盡美矣,又盡善也."謂>:"盡美矣,未盡善也."15.朝聞道,夕死可矣.1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17.放於利而後行,多怨.1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20.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22.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23.德不孤,必有鄰.2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2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6.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28.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2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3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3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3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3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5.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36.子不語:怪,力,亂,神.3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4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4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46.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47.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4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50.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5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53.食不語,寢不言.54.寢不屍,居不容.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56.未知生,焉知死?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58.過猶不及.59.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6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61."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62.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64.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65.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68.言必信,行必果.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70.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7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76.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7.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80.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8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82.小不忍,則亂大謀.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84.過而不改,是謂過矣.85.君子憂道不憂貧.87.有教無類.88.道不同,不相為謀.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90.既來之,則安之.91.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92.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隻者次也;困而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94.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95.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96.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97.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98.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