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類型的詩句
1.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類似於同樣的句子
1.《孟氏》唐.杜甫 孟氏好兄弟,養親唯小園.承顏胝手足,坐客強盤飧. 負米力葵外,讀書秋樹根.卜鄰慚近舍,訓子學誰門. 2.《傷情》唐.孟雲卿 為長心易憂,早孤意常傷.出門先躊躇,入戶亦彷徨. 此生一何苦,前事安可忘.兄弟先我沒,孤幼盈我傍. 舊居近東南,河水新為梁.鬆柏今在茲,安忍思故鄉. 四時與日月,萬物各有常.秋風已一起,草木無不霜. 行行當自勉,不忍再思量. 3.《感懷弟妹》唐.沈千運 今日春氣暖,東風杏花拆.筋力久不如,卻羨澗中石. 神仙杳難準,中壽稀滿百.近世多夭傷,喜見鬢發白. 杖藜竹樹間,宛宛舊行跡.豈知林園主,卻是林園客. 兄弟可存半,空為亡者惜.冥冥無再期,哀哀望鬆柏. 骨肉能幾人,年大自疏隔.性情誰免此,與我不相易. 唯念得爾輩,時看慰朝夕.平生茲已矣,此外盡非適. 4.《春日言懷》唐.鮑溶 湛湛琴前酒,期自賞青春.胡為緘笑語,深念不思身. 寂寂花舞多,嚶嚶鳥言頻.心悲兄弟遠,願見相似人. 江界田土卑,競來東作勤.歲寒虛盡力,家外無強親. 杳窅青雲望,無途同苦辛. 5.《憶舍弟》唐.於逖 衰門少兄弟,兄弟唯兩人.饑寒各流浪,感念傷我神. 夏期秋未來,安知無他因.不怨別天長,但願見爾身. 茫茫天地間,萬類各有親.安知汝與我,乖隔同胡秦. 何時對形影,憤懣當共陳. 6.月夜憶舍弟 嘩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迭,況乃未休兵。
7.初至京口示諸弟 【唐】錢起 還家百戰後,訪故幾人存。
兄弟得相見,榮枯何處論。
新詩添卷軸,舊業見兒孫。
點檢平生事,焉能出蓽門。
手足情深的古詩句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魯迅)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係辭上》)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懷念弟蘇轍)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壽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
-(宋)歐陽修 人生樂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明)馮夢龍 於患難風豪傑。
-(清)魏禧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
-(清)曹雪芹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宋)顧夏 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複鼓琴。
-《漢書》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鮑溶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
--張九齡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汪洙 歲寒知鬆柏,患難見真情。
--無名氏 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邢俊臣
關於夫妻感情的詩詞 ,類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樣的。
《贈曾誌》 ** 重上戰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雲端。
無情白發催寒暑,蒙垢餘生抑苦酸。
病馬也知嘶櫪晚,枯葵更覺怯霜殘。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七步詩》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詩經·小雅《棠棣》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每有良朋,況有永歎。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
雖有兄弟,不如肥生。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
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瑟。
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
是究是圖,亶其然乎!一紙書來隻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 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英《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原文: 《題三義塔》 魯迅 奔霆飛焰殲人子,敗井殘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作者: **: **(1908年1月16日-1969年11月30日),又名陶際華,號劍寒,化名陶磊,湖南祁陽人,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1926年考入廣州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央宣傳部部長,在中央政治局中位列第四,前三位分別是**、**和**。
於**初期遭迫害,後因膽癌病逝於安徽省合肥市,享年61歲。
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
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05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隻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麵貌。
張英: 張英(1637-1708年),字敦複,號樂圃,又號倦圃翁,安徽省桐城人,清朝大臣,張廷玉之父。
康熙六年進士,選庶吉士,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先後充任纂修《國史》、《一統誌》、《淵鑒類函》、《政治典訓》、《平定朔漠方略》總裁官。
康熙四十七年,卒,諡號文端。
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
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第四首詩的典故: 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的家人為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弄得不可開交,寫信讓張英利用職權擺平這件事。
張英提筆寫道:“一紙書來隻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收到信後,讓出了三尺宅基地。
鄰居見了,也主動讓出三尺。
結果形成了“六尺巷”,一時傳為佳話。
參考資料 360問答:http://wenda.so.com/q/1370744468068568?src=140
與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類似的詩句
魯迅的著名詩句“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全文為:魯迅<;題三義塔> (1933年) --三義塔者,中國上海閘北三義裏遺鳩埋骨之塔也,在日本,農人共建之。
奔霆飛焰殲人子,敗井殘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類似詩句:兄弟鬩於牆,抵禦外侮。
來信為爭三尺房,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類似於同樣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