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了,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等
這句話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話,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原文:出自《論語·學而》
有誌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很喜悅,高興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現在這句話經常被用以對遠道而來(有知識有文化、知心的人)的朋友表示歡迎,也表示老朋友見麵後很開心的樣子。
一個人有了原則(將心比心)站在朋友的立場想事情(關心自己的朋友),他自然就來了,不是會很快樂嗎?
論語中的經典名句
本人尤喜歡《論語》,曾輯錄經典語句百餘,現發布如下,願與您共同欣賞解讀,有誌者請參與,共同品味它的博大精深,綿遠意蘊。
本人尤厭惡儒學,以前無奈或無聊而學了一些,現批判如下,“道不同不相為謀”,請與我臭氣相投者分享。
1、弟子入則孝,出則悌(ti,敬重兄長),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這一條:弟子……,分明最對小孩子說的。
這一條教大家謹言慎行,切不能有開拓精神。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這條教大家當官,抬高自己的威信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是抬高自己的親信(實質也是抬高自己)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這條前半句是真理,但後半句是教被統治的人學會忍耐。
4、剛、毅、木(樸實)、訥(ne ,慎言),近仁。
這條教大家做一個良民。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條有道理。
6、當仁,不讓於師。
這條也有道理。
可惜後來被孔子自己否定了。
7、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8、曾子曰:“吾日三省(xi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條告訴大家反思,自我批評是有道理的。
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立身社會)也。
這條告訴大家有信用,有道理,但是不通俗,不如講一個“狼來了”的故事1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這條有意思,表麵上是告訴大家進步的道理,實質上又有“必須要看別人,和別人比”的不良傾向。
11、以約(隨時自律)失(錯誤)之者鮮矣。
這條也有道理,告訴大家“要記住怎麼做是錯誤的”,讓但是這也是一個大的方向錯誤,儒家始終也是這樣,告訴大家不能怎樣做,而從來不說應該怎麼做。
1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這條有道理。
13、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講求),聞義不能徙(xi ,遷移、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這條有道理,孔子批判了“學而無用”。
14、子絕四:毋(wu)意(猜測)、毋必(絕對肯定)、毋固、毋我。
這條更絕,每一句都有道理,但又相互矛盾,試想一下,照這條說的,沒有任何正確的想法,(就是什麼也不要想),換句話就是聽上級領導的而自己什麼也別想。
15、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哲理,好深啊16、言忠信,行篤(du全心全意)敬,雖蠻貊(mo,偏遠)之邦行矣。
17、躬自厚(嚴於律己)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這條是作人的道理,不過前麵的道理說得很對,最後的目標卻太世俗無聊了“則遠怨矣”,就是為了不挨罵麼1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這條是正確的,知錯了,能改就改。
19、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這條說得是孝道,不過太過份了,(幸虧孔子時代人的壽命短,死得早,要是像現在這麼長壽,子女就別幹什麼大事業了)20、不患(擔心)人之不己知(了解),患不知人也。
這條有一定道理,不過還是說“必須要看別人,和別人比”,別人的想法就那麼重要嗎?21、放於利(私利)而行,多怨。
這條有道理,告訴大家不要太貪22、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這條有道理,告訴大家不要因為現在自己能力不行而不努力進取。
23、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次於“生而知之”)。
這條告訴大家一個學習的方法就是“博學”24、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條有道理,心胸開闊些才好2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這條是屁話,就跟算命先生說得一樣,兩頭堵,總有一頭對26、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7、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這條有道理,少說多幹是對的。
28、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錯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這條所有的話都“有道理”,但再往後說,又有幾個人能做到“知者”呢?29、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這條對於有些人適用,即有“大德”“大謀”的人,本來就是平民百姓,沒有什麼大謀,就無所謂了。
30、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這條有道理,不能人雲亦雲,沒有實際根據就亂說31、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3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理解)而不慍(yun ,怨恨),不亦君子乎?這條有道理33、(君子)敏於事而慎於言。
真囉嗦,這條和第27條一樣3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浮飾)。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這條看似有道理,但我們能苛求所有人都是所謂的“君子”嗎?我看不如“野”“史”一點比較自在。
3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憂愁不安)。
這條說得就是我,小人嘛,沒有君子的胸懷,委委瑣瑣、每天發愁、走路靠邊、下棋占角,難當君子啊3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這條有道理,要促成他人幹好事,不過必須要搞清楚他幹的是不是真正的好事37、君子思不出其位。
這條也太過份了,要求行為循規蹈矩也就算了,想一想其它的也不行,真是管天管地啊38、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這條有道理,要有大仁大智大勇39、君子矜(jin 慎重)而不爭,群而不黨。
這條告訴讀書人,有了不滿也要忍著,更不能聚夥造反40、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不端)廢言。
這條有道理,說...
《論語》中的經典句子有哪些?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
”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父母在,不遠遊,有必有方。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與行。
” 子遊曰:“事君促,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智者動,仁者靜。
智者樂,仁者壽。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食不言,寢不語。
席不正,不坐。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 “君子有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起不能也。
”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
” “修己以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 “可與之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巧言亂德。
小不忍,則亂大謀。
”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 “君子謀道不謀食。
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
君子憂道不憂貧。
”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道不同,不相為謀。
”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 “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
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 “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之謂之瞽。
”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爺,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 “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恭、寬、信、敏、惠。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為立也;不知言,無以為知人也。
”
論語中經典的語句
1.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用你的公正,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說,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麵對有負於你的人和事。
不要以怨報怨也不要以德報怨。
2.子貢問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看到朋友做的不對的事,你要真心地勸告,善意地引導,如果他實在不聽就算了,別再說了,不要自取其辱。
與好朋友相處要有個度,不要什麼樣的事都大包大攬。
3.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你在什麼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的事。
4.言寡尤,行寡悔。
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讓自己少一點後悔。
論語中的經典名句有哪些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5.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6.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7.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8.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 9.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
” 10.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父母在,不遠遊,有必有方。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與行。
”...
論語裏經典的句子20條
誌士仁人。
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
本句出自《論語·衛靈公》翻譯:那些有誌向、有仁德的人,沒有為了謀求生存而損害仁德的,隻有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成就仁德的。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本句出自《論語·雍也》翻譯: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後才可以成為君子。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本句出自《論語·衛靈公》翻譯: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
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論語》和《孟子》中有什麼經典語句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勿憚改。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子路》子路問政。
子曰:“先之,勞之。
”請益。
曰:“無倦。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孟子》……太多了,自己看看吧,就在下麵那個網址裏就有。
論語中的經典名句為感悟,寫一篇文章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麵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麵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合並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範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複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對於學過的舊知識,你要常去溫習它,你將會有新的體會,新的發現。
你收獲的就會更多,你比別人懂得的就會更多,這樣在某方麵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了。
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句話都有它的多方麵。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也許你一時隻能理解其中的一點,當但你經曆多了,見識豐富了,你再去看時,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和體會。
生活就是這樣多方麵性的,當你對一句話不理解時,你是選擇遺棄它,還是深入的去思考?當你多次的去深究它的時候,你將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當我們忙完了一個階段的事情後,利用暫時的忙裏偷閑,回顧曾經的點點滴滴時,才發現我們不能變成工作的奴隸,我們要學會思考和總結,要讓我們的工作充滿堅持和成長才行。
...
論語中的句子問題
1、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出自論語)子路這裏也來問,怎樣才算一個士,孔子這裏和回答子貢的,有所不同了。
孔子拿四個字來形容,他說一個人“切切偲偲,怡怡如也。
”總是對人笑咪咪,不是假笑,是內心愉快,這就是士。
對朋友切切偲偲,很親切,有感情,當然這個感情並不是每天請吃牛肉麵,而是在朋友有困難時,伸出援手。
在兄弟之間,非常愉快,不是冤家,真如骨肉,這樣就是士。
這幾句話看起來好像教條,反省起來,我們每天對朋友、對同事、對兄弟都能愉快相處,和藹相親,就不易辦到,尤其對子路的個性正好下一針砭。
2、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出自論語)這一篇最後以曾子的話來作結論,也是講朋友之道;朋友的積極意義在什麼地方。
“君子以文會友”,這個“文”包括了文化思想。
結交誌同道合的朋友,目的在哪裏?在於彼此輔助,達到行仁的境界。
這篇書一開始,顏淵問的是仁。
到這裏最後的結論,提到曾子講的朋友之道,同時再度表明作人也就是仁的用。
所謂仁就是愛人;也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和自處的高度修養;也可以說是作人的藝術。
3、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出自禮記)如果隻是獨自一個人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討論,就會孤陋寡聞。
事實證明, 學習夥伴有益於學習的進步。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出自論語)曾子說,我這個人做學問很簡單,每天隻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
要注意的,他做的是什麼學問?“為人謀而不忠乎”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實?什麼是“忠”,古代與後世解釋的“忠”稍有不同,古代所謂的“忠”是指對事對人無不盡心的態度——對任何一件事要盡心地做,這叫做“忠”。
這個忠字在文字上看,是心在中間,有定見不轉移。
“為人謀而不忠乎”是我答應的事如果忘了,就是不忠,對人也不好,誤了人家的事。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與朋友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講了話都兌現?都做得到?第三點是老師教我如何去作人做事,我真正去實踐了沒有?曾子說,我隻有這三點。
我們表麵上看這三句話,官樣文章很簡單,如果每一個人拿了這三點來做,我認為一輩子都沒有做到,不過有時候振作一點而已。
5、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出自論語)這是我們中國人所熟悉的話,友直、友諒、友多聞,是有助益的朋友。
第一種“友直”,是講直話的朋友;第二種“友諒”。
是比較能原諒人,個性寬厚的朋友;第三種“友多聞”,知識淵博的朋友。
孔子將這三種人列為對個人有助益的朋友。
另外在朋友中,對自己有害外的三種,第一“友便辟”。
就是有怪癖脾氣的人,有特別的嗜好,或者也可說軟硬都不吃,使人對他覺得有動輒得昝之難的朋友。
第二“友善柔”。
就是個性非常軟弱,依賴性太重。
甚至,一味依循迎合於你,你要打牌,他也好,你要下棋,也不錯,你要犯法,他雖然感覺不對,也不反對,跟著照做不誤。
用現代語來說,等於是嬌妻型的朋友,可以說是成事不足,敗事也不足。
第三“友便佞”。
這種人更壞,可以說是專門逢迎湊合的拍馬屁能手,絕對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家夥,特別要當心。
6、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出自論語)可是有一點,思想目的不同,沒有辦法共同相謀。
但並沒有說一定要排斥。
沒有辦法互相討論計劃一件事,隻好各走各的路。
論語中做人之道的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忽? 2.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3.小人之心,豈能度君子之腹。
4.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5.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6.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7.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 8.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 9.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 10.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 11.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12.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 13.子遊曰:“事君數,斯辱矣。
朋友數,斯疏矣。
” 14.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
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 15.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16.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 17.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
”子曰:“何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 18.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 19.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思,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 20.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 21.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
後進於禮樂,君子也。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 22.司馬牛問君子。
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23.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吾獨亡。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 24.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
駟不及舌。
文,猶質也;質,猶文也。
虎豹之槨,猶犬羊之槨。
”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2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27.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28.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29.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 30.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悌焉。
”曰:“敢問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脛脛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屑之人,何足算也。
” 3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32.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說之不以其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難事而易說也。
說之雖不以道,說之;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 33.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 34.南宮適問於孔子曰:“羿善射,鏖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 35.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36.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 37.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 3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 39.衛靈公問陳於孔子。
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嚐聞之矣。
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明日遂行。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 40.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41.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42.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 43.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44.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45.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46.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論語中的話,什麼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