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無錫必遊太湖,遊太湖必至黿頭。黿頭渚是橫臥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黿頭渚風景區始建於1916年,現麵積達539公頃。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雲山莊、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貌。黿頭風光,山清水秀,天然渾成,為太湖風景的精華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當代大詩人郭沫若“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句讚譽,更使黿頭渚風韻流揚境內海外。黿頭渚門樓在充山腳下,呈牌樓狀,上蓋桔黃色琉璃瓦,老門樓位於犢山村,飛甍重簷,琉璃瓦頂,正麵有“黿頭渚”三個鎏金大字;背麵書“山輝川媚”。入門左側為“太湖別墅”門樓,順大路向前,走過300米的杜鵑坡,有通往太湖仙島的輪渡碼頭,此處露出太湖一片水域,被中犢山、小箕山(錦園)、大箕山諸峰環抱。
湖水廣闊處,可見若沉若浮形如大龜的三山。“太湖佳絕處”牌坊原為“橫雲山莊”門樓,始建於1931年,結構古典,北式風格,鬥拱連接,琉璃頂、飛簷翹角。1975年根據郭沫若詩句並集其手跡製額。牌坊右側,有磚徹拱門,正反麵有磚刻“利涉”、“問津”。1934年前的黿頭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稱“利涉”。渡船將遊人送到這裏,不知“桃花源”在何處,就得“問津”。進牌坊,立以照壁,飾以鳳穿牡丹。壁後臨水而築“涵萬軒”水榭,軒內懸掛“湖山罨畫”一額,係乾隆手筆。長春橋位於涵萬軒和絳雪軒的一泓水池中,橋的前後築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橋呈拱形,仿佛頤和園中的玉帶橋,橋洞映日成渾圓形。湖堤上引種日本野生大山櫻,已有60多年曆史。
長春橋向前,有古建築半露水麵,題額“絳雪軒”,與涵萬軒對景。“具區勝境”牌坊屹立於長春橋畔船塢處,麵臨太湖,鬥拱飛簷,古樸清雅。背額“橫雲山莊”。具區,是太湖古稱;橫雲山莊則是公園的原名。牌坊前正中,湖石聳立,狀如作揖迎客。前行還有王蔭之的“到此忘機”刻,以示遊人到此凡念頓消,超然世外。藕花深處建於1931年,得名於女詞人李清照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句。在大片湖水的輝映下,蜿蜒小溪,曲橋清流,別有情趣。前有方亭,位於荷花叢中,因而亭上懸“藕花深處”匾額。亭北是清芬嶼。四麵環水,上有宮殿式祠宇五間,原
描寫黿頭渚景色的作文
黿頭渚是橫臥太湖西北的一個半島,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是神龜,所以昂首得名“黿頭渚”。
4月4日我們來到這個風景如畫的地方。
一到黿頭渚我們便乘船去欣賞湖麵風光。
“嘟——”開船了,我一上船就被湖麵景色吸引了。
碧綠的湖水就像一個無瑕的翡翠,金色的陽光灑在湖麵上,波光萬道,微風吹過,湖麵蕩漾起一層又一層的漣漪,一圈一圈,一波一波向湖邊蕩去。
從高處往下看,多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啊!一群白鷺在我們頭頂盤旋,飛翔。
它們時而高,時而低,時而快,時而慢。
有的從天空中俯衝下來,在離湖麵很近時,又揚起翅膀往空中飛去;有的把自己沉進水裏,捕捉小魚;有的一直在我們身邊盤旋,好像在說:“把美食分我們一點吧,分我們一點吧!”來太湖怎能不來櫻花穀?這不我們便來到了櫻花穀。
這櫻花開得正盛,這些櫻花粉中帶白,白中透粉好看極了。
有的櫻花一團團,一簇簇緊緊抱在一起好像永不分開的姐妹一樣;有的花瓣半開,好像小姑娘含笑的容顏;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好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樣。
櫻花的香味沒有玫瑰那麼濃烈,但比桂花要清淡。
一陣陣花香吸入鼻中,讓人心曠神怡,把所有煩惱都跑到九霄於外去了。
帶著花香的微風吹過,花瓣紛紛落下,花瓣落入河中,隨著流水飄動。
我在黿頭渚找到了春天的身影,在長春橋找到了它的足跡,也在櫻花穀中找到了它偏偏起舞的舞姿。
形容山美景美的句子
1、山浪峰濤,層層疊疊。
2、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浮山。
漓江水平的有如鏡麵,應出山峰的優美倒影,有的朦朧,有的清晰。
船行江麵,從山峰倒影的畫麵上駛過,就像從一幅典型的中國水墨畫中穿行一般。
怪不得有古人雲:“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呢! 3、山最樸素的品質是石頭,而石頭從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總和。
山的身體潛藏無數的財富,金銀銅鐵,錫鋁鎳鉻,鮮花美玉,礦泉溫泉,鑽石石墨,木材草藥,珍禽異獸,隻要你善於發掘,決不會寶山空回。
即使普通如石頭,也有許許多多的品格。
山身上還有人類至今尚未發現的資源。
珍貴出於山,平凡出於山,山的身上凝聚著人類物質和精神的豐厚成果。
4、大山黑蒼蒼沒邊沒沿,刀削斧砍般的崖頭頂天立地。
5、峰巒疊嶂,碧水如鏡,青山浮水,倒影翩翩,兩岸景色猶如百裏畫廊。
6、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
桂林建城在山中,翠綠的群山與夢幻的漓江小心的嗬護著懷中的桂林城。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中是城,城中是山”這話一點兒不假,正所謂“無山不奇,無水不秀”。
...
描寫湖景色的句子
1、西湖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麵。
當一陣陣清爽的微風拂來,湖麵泛起一層層漣漪,石堤上的垂柳也婆娑起舞,炫耀它那嫵媚多嬌的英姿。
雖然楊柳已過了最生機勃勃的春季,不如以前的嫩綠,可亭亭玉立中卻透著淡淡的成熟,嬌嫩的柳兒變得更有一番風味。
細長的柳條劃過清澈的湖麵,掛滿了晶瑩剔透的水珠,柳條兒倒映在湖麵上,使湖水也染成了綠色,仿佛一湖翡翠向東奔流。
2、陽春三月,春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笑盈盈地走來了。
湖畔的小草探出頭來,用那淡淡的青色給人們傳遞春的信息;杜鵑也用它那圓潤、甜美的嗓音唱著“春之歌”,那聲音動人心弦;一支支蓮也從河底的淤泥裏破土而出,長出嫩綠色的荷葉芽,遠遠望去,就像尖尖的小羊角;桃樹也不甘示弱,露出了笑靨;小燕也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空氣中彌漫著潮濕泥土的馨香------習習春風,蒙蒙細雨,使洪湖變得活躍起來。
野鴨在湖上追逐玩耍,魚兒在水裏暢遊生長------、一條長長的白線映入了我的眼簾。
隨著汽車的靠近,白線漸漸變寬,顏色也開始變成綠色、淺藍色,最後,一大片純藍色的湖水出現在了我的麵前。
我終於見到了美麗的青海湖。
3、鵝湖望去無邊無際,浩闊的水麵波瀾壯闊,發出“嘩嘩”的水聲,溫柔恬靜,不受風大的影響而變得凶惡了,且這種聲音不絕於耳,或許這是湖水在大風的日子裏,唱的一首雄壯的歌兒吧! 4、第一次來太湖時,天上下起了春雨,這雨似乎總喜歡在江南一帶湊熱鬧,這麼一鬧,倒給太湖增添了神秘,此時此刻,那雨滴和橋上的木板接觸的靈巧的聲音也能把人吸引住。
5、站在船頭,整個湖麵籠罩在濛濛秋雨之中,放眼望去,碧波萬頃,千島競秀,群山疊翠,若隱若現,朦朦朧朧。
那湖水的藍,群山的綠,融為一體,不是藍,不是綠,又恰似藍,恰似綠,好一個“春來江水綠如藍”,你的心胸便也被蕩滌的如這藍綠的山水一樣清澈。
難怪800年前的南宋大哲學家朱熹就發出如此感慨“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話水來”。
6、遊太湖時,方愛坐船。
當看著艄公緩緩地搖著櫓,聽著櫓拍打水麵的聲音就覺得一切都是那麼靜謐美好。
那船槳激起漣漪,搖晃到不遠的地方,也悄悄消失,湖麵一抹而平。
漁船數隻,本來已是秀美不過,還有那青山重重疊疊,近山如簪,遠山如煙。
遠處,不時飛來幾隻鸕鶿,它們的抓魚動作似乎也成為太湖中一道優美的風景線。
7、西湖是柔美的,是妖嬈的,有些不出格的狂野,時而也是寧靜的。
沒有起風的時候,無聲的西湖“靜如處子”,淡雅,柔情似水,朦朧中,平靜的湖麵,更像一麵不曾打磨的鏡子,顯得那麼和諧。
碧藍的湖水與天空渾然一體,使我似乎感覺不出誰是天,誰是湖。
在陽光照耀下,湖麵有些金光閃閃,像是粘上了白娘子。
飄揚的裙子上的金粉,是那麼細滑,那麼閃爍,釋放出耀眼的光芒。
9、蕩舟在那煙波浩渺、波光粼粼的湖麵上,使人感到一種世外桃源般的感受。
我陶醉在這沒有粉飾的質樸聖潔的美中,想放聲高歌,又怕破壞了這和諧的氣氛。
於是索性支起雙槳,躺在小船上,任湖風輕拂我的臉頰,任碧波拍打船弦,任大腦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
我曾經領略過西湖的嫵媚,東湖的清麗,南湖的遼闊,以及鄱陽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槳聲,昆明湖的笑語。
10、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這如畫的景色中,他們都是做著一個朦朧的“江南夢”。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從來不著萬斛船,一葦漁舟恣奔快。
”太湖的美景像一杯綠茶,自然清新;太湖的美景像一段絲綢,絢麗光潔:太湖的美景像一幅畫卷,描繪出她的幽靜,描繪出江南的別致……
黿頭渚的主要景點
黿門樓在充山腳下,呈牌樓狀,上蓋桔黃色琉璃瓦,建於1986年。
由此前行3.5公裏直通老門樓。
入園有高架電動列車代步,全程3800米,越五裏湖水麵,穿鹿頂山隧道,直通老門樓。
老門樓位於犢山村,建於1972年,飛甍重簷,琉璃瓦頂,正麵有“黿頭渚”三個鎏金大字;背麵書“山輝川媚”。
入門左側為“太湖別墅”門樓,穿月洞門、循齊眉路可登七十二峰山館;順大路向前,走過300米的杜鵑坡,有通往太湖仙島的輪渡碼頭,此處露出太湖一片水域,被中犢山、小箕山(錦園)、大箕山諸峰環抱。
湖水廣闊處,可見若沉若浮形如大龜的三山。
湖堤上風光明媚,著名旅美畫家楊令,1935年回國時,為黿頭渚寫下“翠微嶂”三字,勒於湖堤山岩上。
“太湖佳絕處”牌坊原為“橫雲山莊”門樓,始建於1931年,結構古典,北式風格,鬥拱連接,琉璃頂、飛簷翹角。
1975年根據郭沫若詩句並集其手跡製額。
牌坊右側,有磚徹拱門,正反麵有磚刻“利涉”、“問津”。
1934年前的黿頭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稱“利涉”。
渡船將遊人送到這裏,不知“桃花源”在何處,就得“問津”。
進牌坊,立以照壁,飾以鳳穿牡丹。
壁後臨水而築“涵萬軒”水榭,軒內懸掛“湖山罨畫”一額,係乾隆手筆。
1934年,園主得之於北京地安門外煙袋斜街,據說還是圓明園中故物。
長春橋1936年建,位於涵萬軒和絳雪軒的一泓水池中,橋的前後築湖堤同太湖水分隔。
橋呈拱形,仿佛頤和園中的玉帶橋,橋洞映日成渾圓形。
湖堤上引種日本野生大山櫻,已有60多年曆史。
每年4月,花開如雲,淡紅粉白相間,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嬈,稱“長春櫻花”。
長春橋向前,有古建築半露水麵,題額“絳雪軒”,與涵萬軒對景。
絳雪軒旁為雲逗樓,園主為紀念先祖楊度汪而建,上有蔡元培的題額。
上坡,有花神廟,建於1931年,中供“花神女夷”像,高髻雲裳,姿態端麗。
“具區勝境”牌坊屹立於長春橋畔船塢處,麵臨太湖,鬥拱飛簷,古樸清雅。
背額“橫雲山莊”。
具區,是太湖古稱;橫雲山莊則是公園的原名。
牌坊前正中,湖石聳立,狀如作揖迎客。
前行還有王蔭之的“到此忘機”刻,以示遊人到此凡念頓消,超然世外。
藕花深處建於1931年,得名於女詞人李清照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句。
在大片湖水的輝映下,蜿蜒小溪,曲橋清流,別有情趣。
前有方亭,位於荷花叢中,因而亭上懸“藕花深處”匾額。
亭北是清芬嶼。
四麵環水,上有宮殿式祠宇五間,原為楊家祠堂。
堂額“清芬”,為李苦禪重書。
兩旁有安徽賴少其所書的“湖闊魚龍躍;山陰草木香”楹聯。
堂懸張正宇的“湖山春深”一額。
兩旁武中奇書孫保圻的聯句:鷗侶無猜,四麵雲水誰作主;鴟夷安在,五湖煙雨獨忘機。
堂前水中立一湖石,亭亭玉立,若麵拂輕紗,身披蟬翼,翩翩有神。
對麵有“淨香水榭”和“牡丹塢”。
這裏建築疏密有致,濃淡相宜,遊人觀察了浩渺雄渾的太湖,又覓得如此幽靜的古典園林小區,頓覺怡然自得。
黿頭渚是縱觀太湖山水組合最佳處。
一脈青峰,從充山逶迤而下,伸入太湖洪濤之中。
那塊被神化了的渚頭巨石,三麵湖水擁抱,衝波兀立,顯示出一隻栩栩如生的神黿,昂首於碧水之中,雄姿英發。
登上黿頭,極目遠眺,浩渺湖水,滌盡人間的囂塵,遠山如黛,直舒胸臆。
明華雲吟有“瑤台倒映參差樹,玉鏡屏開遠近山”之句。
無錫狀元孫繼皋,吟道“天浮一黿出,山挾萬龍趨”。
黿頭渚有一燈塔,臨湖危立。
1860年,無錫紳士華題蓉,一次舟行夜歸,迷航誤入湖心,險遭覆舟,其後裔在渚上立杆懸燈導航。
1924年夏,錫湖輪船公司通船,地方人士集資建燈塔導航,以保航行安全。
1982年進行加固翻新,重簷琉璃頂,金山石貼麵,高度從原來的12.6米加高為13.1米,改變了原似“鐵釘”船的形象,既能導航又點綴了景色。
黿頭渚刻石,兀立於燈塔後,高2米餘。
正麵刻“黿頭渚”三字,為光緒間無錫舉人秦敦世所書。
背麵題刻“黿渚春濤”,原為清末狀元劉春霖所書,毀於“十年動亂”。
後集唐駝為“花神廟”所書聯句“春色鬥燕支,天教萬紫千紅,都歸主宰;濤聲吼黿渚,地勝十洲三島,合住神仙”中的“黿渚春濤”四字,補刻於石上。
黿頭渚上還建有“涵虛亭”,八角形,亭中懸有清代陳夔龍1919年書的匾額。
橫雲石壁 在涵虛亭下的一個天然大水灣裏。
這裏,湖灘崖上,石壁列陣,怪石眠空;下側湖水吞波吐濤,古人有“千金能買太湖石,難買斷岸此千尺”的讚譽。
明末,東林黨首領高攀龍,隱於蠡湖,常在這裏湖灘濯足,取“滄浪之水濁矣,可以濯吾足”之意。
抗戰勝利時,無錫人朱鬆黯書“明高忠憲公濯足處”八個隸字於石上,以示對東林黨人高風亮節的敬仰。
“橫雲”和“包孕吳越”摩崖石刻,為晚清無錫縣令廖綸所書。
1895年春,廖綸偕友泛舟至此,覺得這裏氣勢雄偉,欣然題書鐫於岩壁,以譽太湖似母親般地孕育著江浙兩省人民。
山坡上建有“霞綺亭”,方形,臨崖兀立,有楊壽楣的《霞綺亭記》刻石,林散之書於1990年的亭額。
澄瀾堂雄峙於充山半山腰,建成於1931年,建築仿宋、明宮殿式,麵闊五間,氣勢宏偉。
“澄瀾堂...
描寫黃鶴樓美麗景色的句子?
這兒山秀水奇,有些河活像調皮的小姑娘,突如其來地從地下岩混竄出來,蹦蹦跳跳。
閑蕩一陣神不知鬼不覺地又鑽進岩洞,遝無蹤影了。
夏天,小河緩緩流動著,到處是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
蟬鳴聲不絕於耳,各種鮮花在河邊生長著,一個亭亭玉立的姑娘站在河邊,輕輕捧著河水,一個又一個夏天過去了,她又開始變老了,小河鮮花看著她老去。
目力所及,隻見洪水滔滔,濁浪排空,卻不能望見北岸。
這條河像嵌在綠色帳幔間的一根銀弦,淙淙流淌,歡快跳躍,滋潤著萋萋芳草,催開了簇簇鮮花。
這條河在群山間盤繞糾曲、百轉千回在太陽的照耀下。
鱗波閃閃。
運河裏有悠然的流水、淺綠的水色、如絹的波光。
秋天,小河緩緩流淌著,到處是一片涼爽怡人的景象。
樹葉漸漸變黃,從樹上飄落,秋姑娘把火紅的衣服衣服披在了楓樹上。
涼爽的秋天顯然沒有夏天般炎熱,小河裏的水也會變得冰冷起來。
又起身把水放掉。
一個又一個秋天過去,她不在來了。
河水像幽靈一樣無聲無息地流過。
秋天,小河靜的像一麵鏡子,平穩而光滑;綠得像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當陽光照在河麵上是波光粼粼,不禁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水光斂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真是太美了。
這就是秋天的小河,安靜的小河。
黃河噴出霧一樣的冷氣,逼得人喘不上氣。
透進了骨縫,鑽進了血管。
姹紫嫣紅的花朵裝扮著城市的風景,綠意深深的葉子,掩映初夏的風情。
蚊蟲和小鳥,都在自己的世界裏享受著夏日美好的時光。
碧綠的湖水像一塊無瑕的翡翠,陽光照在湖麵上,波光粼粼。
真像宋代詩人蘇軾詩中的“水光瀲灩晴方好”;有時,湖麵上籠照著一層雨霧,又像蘇軾所說的“山色空蒙雨亦奇”,那景色真是美極了。
湖水之藍藍得晶瑩可愛,如“藍錦緞似的”。
鯉子湖碧綠的湖水像一塊無暇的翡翠,湖裏的鯉魚自由自在地遊動著,像一片彤雲飄來飄去染紅了湖水。
遠處,有幾隻魚船飄在湖麵上,一葉葉扁舟在湖麵上蕩漾。
突然,湖麵上傳來了 “轟隆隆”的聲音,有節奏地拍打著岸邊的台階,發出的響聲像優美的旋律,仿佛在為龍泉湖彈琴!遠處望去,隻看見白茫茫的一片湖水和天空合為一體,都分不清是水還是天。
寒冷的冬天來了,一場大雪過後,整個東方紅都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柳樹上掛滿了銀條,草坪也披上了銀裝。
...
有一句說黿頭渚的風景好的,“?,遊太湖必遊黿頭渚”的前一句是什...
遠處,水天相接的地方白帆點點,還不時傳來漁人捕魚的叫喊聲。
太湖的水也是千姿百態,時而像一隻搖籃搖搖晃晃;時而像一條遊龍正遊向遠方;時而像一隻溫馴的綿羊,平靜極了;時而像倆隻發威的老虎,正在勇猛地搏鬥。
陽光下的湖麵閃爍、耀眼,真像五彩的絲線飄蕩在水麵上。
形容"安順市龍宮洞優美洞內景色"的句子有哪些?
形容"安順市龍宮洞優美洞內景色"的句子:1、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水中有洞。
整個溶洞,洞套洞,洞連洞,洞中複有洞中洞。
輕舟飄入天然溶洞,猶如進到海底龍宮,撲朔迷離,千姿百態,光怪陸離。
龍宮洞以其雄、險、奇、秀、幽、妙、玄的溶洞風光而著稱於世;以其美侖美奐,晶瑩剔透的石雕藝術而引人入勝。
2、龍宮景區觀音洞,洞內殿堂非人工。
佛像三十零二尊,分布三廳四殿中.觀音像高十餘米,仰觀氣勢真恢宏。
洞外環繞七座山,形似蓮座懸半空。
3、這座獨特的喀斯特溶洞就被大自然逐漸溶塑成一座規模宏大、氣派非凡的地下藝術宮殿。
4、洞內四季恒溫18攝氏度,小橋流水,鍾乳倒懸,石筍擎天,姿態萬千讓人目不睱接,酷似古典小說《西遊記》中描繪的東海龍宮,令人歎為觀止。
龍宮洞簡介:龍宮洞位於彭澤縣城西南36公裏的烏龍山麓,是1978年新發現的山底溶洞。
因山洞酷似古典小說《西遊記》中所描述的東海龍宮,故名龍宮洞。
龍宮洞長達2700米,洞中有大量石鍾乳、石幔、石筍等。
主要遊覽點有前廳、甬道、東宮、西宮和正官。
前廳並列著3根石筍,好似三尊鬢須斑白的壽星老人。
東宮鍾乳石千姿百態,在霓虹燈照射下顯得絢麗奪目,令人眼花繚亂。
西宮一石筍和洞頂鍾乳石緊密銜接,頂天立地,如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下壓一石龜。
鼓樂廳的鍾乳石形同巨大瀑布,實由數百片鍾乳石組合而成。
正宮距人洞口約1100多米,長80米,寬70米,高60米。
宮頂石鍾乳下垂酷似宮燈,壁上花紋斑斑。
龍宮洞風景區是國家"AAA"級景區,整個景區青山環繞,綠水長流,鳥語花香,鹿影常現,是集山水、溶洞、佛教文化為一體的著名旅遊觀光、度假療養和避暑勝地。
參考資料 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5348665-558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