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勝(“哀”是悲憤、悲壯之意,不可理解為悲痛、悲哀)
天下大亂,天下大治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與多難興邦意思相近的一個名句
文字太多啦!我在百度裏複製的!描寫李清照或蘇武等人的優美語段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6604495.html?si=2 林黛玉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
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一絲淒離一淚湧,一情相依一情濃。
一木一石一夢緣,一顰一笑一皆空。
李白 李白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可以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隻此一刻”我歌月徘徊,我舞影淩亂“,可以想象一下,天地萬物突然變得歡心而沸騰,那麼這樣一種心情你說有什麼苦難可以擊倒李白嗎,你會發現這個人的主觀能量實在太大了,它可以大到多大呢 李白想幹什麼他可以隨心所欲 他如果想去很遠的地方他可以說“狂我吹我心,西掛鹹陽樹”,他如果想上天 ,說”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他要高興,說”人生飄忽百年間,且須酣暢萬古情“,他要是發愁他說”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是一個悲也千古樂也千古的人,他如果形容朋友對他好可以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他如果要發愁可以說”白發三千丈,緣何似個長“,其實李白這一生,終其一生,可以說明朗、天真,他一生的性情就是他最大的驕傲,這個世界上真正自由的人必先精神獨立,也就是李賀說”不須浪飲丁督戶,世上英雄本無主“,真正的天地英雄是沒有君王的,李白這一生因為他不科舉,他不想當太大的官,他也不附庸,他倚賴的就是他的才情,所以他就成為一個無所羈絆的天地英雄 還是李白 紅塵青蓮——李謫仙 傳說,你是一支誤入紅塵的青蓮。
傳說,你潔淨如一支青蓮,如下凡的星光飄飄然至碎葉;傳說,你出塵如一支青蓮,挺直瘦弱的脊梁,不為權貴為尊嚴;傳說,你高雅如一支青蓮,用華美的詩篇,將生命綿延幾千年!幾千年,你一直被無數文人墨客頌讚。
他們說,大氣的你踏著黃河水從天上來;他們說,豪放的你淩波在大江之上去不還;他們說,傳奇的你挽著飛瀑落九天…… 他們說,重情的你捧起了桃花潭;他們說,重義的你欲喚回遠影的孤帆…… 他們說,憂國憂民的你有白發三千…… 紅塵喧囂,世俗灰暗。
你等了很久很久,等待有一天能夠才華盡現,抱負盡展。
或許,你真的不是擔負朝廷重任的人才,所以你隻能寂寞地在詩林徘徊。
你本欲出仕為官。
殊不知,唐皇寵幸楊玉環,高力士一手遮天,楊國忠掌了半壁江山——唐王朝已然光輝漸淡!即使你在那龍城鳳闕描摹“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但最終,你又怎能不被賜金放還,怎能不無奈歸山,怎能不愁腸百轉,怎能不滿腹心酸?!然而,你就是你。
你“昔在長安醉花柳”,“一醉累月輕王侯”,縱壯誌難酬,你依然不可一世地“鳳歌笑孔丘”。
你輕狂卻又心事重重,無人可為你解憂。
於是,你以月為友,相伴於酒。
花間一壺,當歌對酒,舉杯銷愁。
舉杯銷愁愁更愁。
可是樂觀的你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愁緒:“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 酒擺渡了你孤獨的靈魂。
杯中與你一樣孤獨的苦水嗬,承載了你多少喜樂悲歡?!舉頭一飲而盡,苦水化為無數篇章。
那華美的詩篇啊,哪部不是橫臥在時間岸邊的汗青史冊?而你依然滿腹惆悵,滿腹悲涼。
那苦澀的杯中酒,讓人幾乎不想再續上…… 命途坎坷,你一路漂泊。
流浪至當塗,你禁不住想去問那永恒的月:“為何,為何我所有美麗的夢都無法實現?”於是,於是你難過地抱月長眠…… 從此,三山五嶽為你默默哭泣,流嵐虹霓為你分崩離析。
你是亙古的獨一,你是不朽的傳奇!——喧囂紅塵中,你是墜入俗世的一支青蓮。
千丈東坡 世人崇敬地說,你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千丈高坡。
你“奮力有當世誌”,希望“卓然有所立”。
可是,總有些事情讓人無能為力,總有些東西讓人可望而不可及。
譬如生死,譬如別離,譬如你滿腔的報國情意被摧毀得破碎支離。
你辛辛苦苦躋身朝廷,希冀為國出力,卻被小人當作異己,在春風得意的大門外流離。
曠達如你,未曾痛哭流涕,未曾指天罵地。
你將所有歡樂悲喜凝聚成一支筆,留下傳奇的文詞詩集。
從此,我們讚歎你的文,如行雲流水,天馬行空——感情率真;感歎你的詞,如天地奇觀,風雨逼人——磅礴大氣;驚歎你的詩,如天馬脫羈,飛仙遊戲——才思橫溢。
朝廷容不下你,那麼,且許你一腔熱血灑疆場。
縱鬢微霜,又何妨?隻渴望持節雲中,會挽雕弓瀟灑射天狼。
然而你的熱血情長被小人的辭藻竄改成流放地的荒涼。
淡定如你,在忍與不忍中學會安逸生活,在順與不順中把握多舛命運。
於是,你懷著博愛的心描摹“水暖鴨先知”的春風和煦;描摹“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麗西子;描摹“村南村北響繅車”的閑適鄉居。
可是,平淡如水的生活總也要起一些波瀾才叫生活。
你身披一席蓑衣,曆經幾番風雨,白了人頭。
今宵且盡一杯酒,笑問蒼天,明月幾時有?中秋佳節,本當親人相守,而今卻隻能獨自對月兼懷子由…… 與兄弟分離已讓你憂傷,與愛妻的生死別離更是讓你痛斷腸嗬!明月下,短鬆岡,猶見妻子當窗正梳妝。
深情如你,唯有淚千行…… 春日嫋嫋...
文言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及魚我所欲也練習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課文說明反映孟子對個人修養、人生態度的代表作。
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境造就的,有了艱苦環境的磨煉,才能使人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
同時也順便談到了治理國家的問題。
二.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l、2段):說明人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先經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煉。
第一層(1段):舉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跡加以概括。
第二層(2段):從上述事實歸納出作者的觀點。
第二部分(3段):從正反兩麵論證經受磨煉的益處。
第三部分(4段):歸納全文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三. 問題討論① 本文的論證方式有什麼特點?本文將中心論點放在文末進行歸納。
全文先論證“生於憂患”,方法是先舉同類事例,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作者的觀點,然後從理論上加以說明。
再論證“死於安樂”,高度概括曆史上大量安樂亡國的事實加以說明。
論證“生於憂患”是全文的重點。
② 本文第一段 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本文列舉了六個曆史人物的事跡,用排比句式,每一個曆史人物的事跡隻用一句話概括,這樣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③ “發”與“舉”意義。
“發”與“舉”既表現了人物由低微向顯貴轉換的過程,又暗示了人物的身份。
“發”注重自身的才幹與努力的結果。
“舉注重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主要還取決於明主的知遇。
④ 這六位人物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這六個人出身都卑微,他們都是經過艱苦的磨練,顯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幹,後來都被委以重任,而且幹出了一番出色的事業。
⑤ 作者列舉這六個人有什麼作用?為下文“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這一論斷作鋪墊。
說明艱險的環境,給人以困苦、饑餓、貧困、疲乏、憂慮,然而,也正由於經受了這些磨難,堅定、振奮了人們的意誌,使他們在迎戰困難、謀求生存的過程中不斷增長了才幹。
⑥ 第三段主要闡述了作者的什麼觀點?論述了人常常處在困境,才能不斷奮發;國家常常沒有憂患,則往往會遭至滅亡。
在論證方法上則運用正反論證,一反一正,由個人到國家,為推斷出中心論點打下基礎。
⑦ 理解最後一段內容。
最後一段是全文的中心論點:常處憂患,多受磨難,可以促使人奮發圖強,從而得“生”,耽於安樂,庸庸碌碌,可以使人腐敗、墮落,從而得“死”。
人生是如此,國家的興盛衰敗亦是如此。
【典型例題】1. 對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翻譯最準確的一項是(D)A.在憂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樂中死去。
B.出生在憂傷和病痛的時候,卻死在安樂幸福之中。
C.生存在憂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樂之中。
D.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享受安樂使人萎靡死亡2.作者認為一個國家走向衰敗滅亡的原因是: 入則無法家拂士 , 出則無敵國外患 。
3.短文先從正麵論述 生於憂患 ,再列舉六位從卑微貧窮而成為聖君賢相的典型事例後,從理論上歸納了逆境對個人成才的重要性,接著又從反麵論述 死於安樂 ,並由個人的成才規律推及到國家的興亡,在基礎上顧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4.本文認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過艱苦生活的磨煉,請你根據自己的認識,用個實例驗證這個觀點。
答: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矢誌不移,終於打敗了吳國。
5.文章開頭列舉六個人物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從他們的事例中你獲什麼感悟?答:共同點見“問題討論4”。
感悟:苦難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練,我們隻有戰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
6.2008年5月23日,**總理為震後複學的北川學子題下“多難興邦”四個字,它與本文表達的什麼觀點相類似?答:生於憂患(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7.唐代名臣魏征認為:帝王心懷憂危,就能任賢受諫;心懷安樂,就會危及國家。
這印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8.《格言聯璧》中有一聯:“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
”文中“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一句表達的是上聯的意思還是下聯的意思?請用自己的話做簡單說明。
答:是下聯的意思。
微禍給人帶來內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讓人奮起有所作為,這正是“福人”之處。
9.文中“a.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b.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兩句分別從人們的心理狀態和麵部表情兩方麵來論述 人處困境能激發鬥誌 的道理,進而提出了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的論斷。
10.孟子認為造就人才的客觀條件是 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隻有這樣,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觀條件是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從而論證了生於憂患 ;然後用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論證了死於安樂,最後歸納出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1.下麵對所選文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作者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長才幹,必須先經受艱苦磨煉。
B.本文在論述造就人才問題時,強調了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麵的作用。
C.文章在闡述的思路上,先從國家再說到個人,這樣使文章論述層次顯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論點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2.對下麵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求關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話題作文的題目(不是命題作文)
解:生於憂患:憂患使人生存發展。
死於安樂:享受安樂使人萎靡死亡。
說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太史公說得好:昔西伯拘羑裏,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史記太史公 自序》)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他們身處逆境的憂患之中,心氣鬱結,奮發而起,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緣故。
至於死於安樂者,曆代昏庸之君,荒淫逸樂而身死國亡,其例更是不勝枚舉。
所以,對人的一生來說,逆境和憂患不一定是壞事。
生命說到底是一種體驗。
因此,對逆境和憂患的體驗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說:“一切都經曆過了,一切都過來了!”這樣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風順,沒有經過什麼磨難,沒有什麼特別體驗的人生要豐富得多,因而也有價值得多呢?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先秦:孟子及其弟子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斯人 一作:是人)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裏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裏奚被從奴隸市場裏贖買回來並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誌,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後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奮發;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你就會知道。
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
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關於孔子、孟子的成語
溫故知新既往不咎述而不作句子 盡善盡美:形容好到極點,毫無缺陷.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音樂[[韶]]. 謂其"盡善矣,又盡美也!"而後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對於音樂入迷的情況.後人卻借它來形容貧窮,真是怪哉. 侃侃而談:不慌不忙地談著在周代的等級製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於下大夫. 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家鄉,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於談論,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官員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不舍晝夜: 表示時間不停地流逝之意.孔子的時間觀念強,曾對著河流歎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光陰一去不複返啊!就如河水這樣晝夜不停地奔流吧!時間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為他懂得:時間就是財富啊!■道不拾遺:形容社會風氣道德良好.孔子在魯國當了幾任官,他在任之時,魯國政治有了極大改良:賣東西不討價還價;掉了東西不必驚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為已有.■登堂入室:表示已達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師專授指點.孔子的弟子子路,為人剛勇,一日在孔家彈瑟,瑟聲中帶有殺氣,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歡,又不便發作,就不滿道:"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能進入內室.他為何要在我家彈瑟啊? 無聊!" 孔子的眾弟子一聽老夫子對子路不滿,馬上就改變對子路的看法和態度,越來越鄙視他.兩個啟示:在別人家裏最好安份些;對於頭兒,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道聽途說: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塗同途)意為:從道路上聽來一些沒有根據的話,就在道路上不負責任地傳播,這種道德作風是要不得的.有很多類似的玩藝,被人一本正經地轉來轉去,實際上這些謠言裏漏洞百出,隻要自己稍微認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夠看出其中的謊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卻信以為真,樂此不疲。
是我們自己太脆弱太輕信還是網絡裏情緒的煽動太容易?要警惕啊!■發憤忘食:形容學習努力,工作勤奮.楚國某縣尹問孔子弟子,請他談談對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訥小心,一言不發,縣尹隻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後,很不高興,怨道:你為什麼不說:我的老師是個發憤忘食,樂而忘憂的好學者啊!弟子一聽馬上明白,愧道:"老師,是我糊塗啊,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今後若有人再問我,我必遵師囑答之." 孔子一聽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吹一把,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啊!■鳴鼓而攻:形容聲討犯罪的人.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幹活,準備試行新法,向孔子請教,孔子剛好是站在保守一邊,於是氣憤無比,把冉求罵個狗血淋頭,冉求一再堅持自已的改革,於是孔子對眾徒發出追殺令:冉求不是我的門徒,你們一起向他攻擊吧!"[[ 論語.先進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勝人少,以強淩弱的風格早已定型.你的社會關係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後台嗎?你的朋友多嗎? 如果沒有,可得小心行事,潔身自好呀!■以強淩弱:憑借強力欺負弱小.蹠,一奴隸起義首領,士大夫蔑稱起義者為盜.孔子想遊說盜蹠走入正途,於是鬥膽找了他,不料惹來盜蹠一陣亂罵,罵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臉色如土,滿懷感羞啊! 來,那些看著孔夫子就煩的人們有機會了,跟著盜蹠英雄一起罵:"你這死夫子,你不勞動卻吃得香,不紡織卻穿得好,整日搖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虛假做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之舉,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貴,你就天下最大的盜.堯,舜興起後,設立百臣,商流放國君,周武王殺死商紂,從此社會都是以強淩弱.你所說的那一套,是我所唾棄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鑽營,虛偽巧詐的東西.天下人為啥不叫你盜丘,而叫我盜蹠!你這個罪大惡極的人,趕快滾回去,不然,我將用你的肝拿來加菜配酒吃了哈!"■東家之丘:比喻不認識身邊著名人物.孔子名丘,老家山東,幾千年來幾乎無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時,並沒有如此名氣.[[孔子家語]]說:孔子的西鄰住著一老頭,卻不是鄰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會直呼其小名,說是俺東家之丘如何如何.誨人不倦、不恥下問、寓教於樂、有教無類、舉一反三、溫故知新、殺身成仁、察言觀色、欲速則不達三人行,必有我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與多難興邦意思相近的一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