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記載孔子對於為人處事的內容有不少,其中最具核心指導意義的是孔子指出的,“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踏踏實實,不要企圖投機取巧,這是為人處事的根本。
論語中關於學習態度的句子
《論語》中的名句: 1.子①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②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論語?學而》。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①《論語》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說(yuè) ]通“悅”。
③[慍(yùn) ]惱恨。
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論語?學而》。
此話是孔子的學生子夏說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 出自《論語?學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①,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②。
” 出自《論語?為政》。
①[耳順]一聽見別人的言語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規矩。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出自《論語?為政》。
6.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①。
” 出自《論語?為政》。
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出自《論語?為政》。
8.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出自《論語?為政》。
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①也。
” 出自《論語?裏仁》。
①[自省(xǐng)]檢查自己。
10.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 出自《論語?公冶長》。
1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出自《論語?公冶長》。
12.子曰:“質勝文則野①,文勝質則史②。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出自《論語?雍也》。
①[野]粗野。
②[史]虛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出自《論語?雍也》。
14.子曰:“知①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 出自《論語?雍也》。
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識①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出自《論語?述而》。
①[識(zhì)]記住。
16.子曰:“不憤①不啟,不悱②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 出自《論語?述而》。
①[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說而說不出來。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出自《論語?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遠。
出自《論語?泰伯》。
這是孔子的學生曾子說的話。
①[弘毅)剛強而有毅力。
19.子絕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論語?子罕》。
①[絕四]沒有四種毛病。
②[毋意]不憑空揣測。
③[毋必]不全盤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執。
⑤[毋我]不自以為是。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 出自《論語?子罕》。
2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 出自《論語?子罕》。
22.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①也。
” 出自《論語?子罕》。
①[凋]凋謝。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出自《論語?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出自《論語?顏淵》。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 出自《論語?顏淵》。
26.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出自《論語?子路》。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出自《論語?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論語?子路》。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 出自《論語?憲問》。
①[不能]沒有能力。
30.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論語?衛靈公》。
32.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3.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4.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5.子曰:“有教無類①。
” 出自《論語?衛靈公》。
①[有教無類]任何人我都可以給他教育,沒有區別。
36.既來之,則安之。
出自《論語?季氏》。
求論語中有關為人處世的語句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白話)孔子說:能夠自我反省,責備自己重,而責人輕者,怨恨自然遠離了。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白話)孔子說:相處整天,言談從未論及仁義,好使小聰明,專弄一些投機取巧的事,這種人實在難以教化啊!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白話)孔子說:君子一切皆求之於自己,小人一切皆求之於他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白話)孔子說:君子莊敬自處而無所爭,與人和睦相處而不營私結黨。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白話)孔子說:君子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言論,就推薦他,也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行為有過失,就連他的言論也不理。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白話)子貢問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說:那就是“恕”這個字了,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加在別人身上。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白話)孔子說: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好言辭,但是話講得很好聽的人,不一定有德行。
一個仁人誌士必定很勇敢,但是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白話)孔子說:君子以他所說的話,超過他的行為為恥。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白話)孔子說:不要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應該憂慮自己沒有才能。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白話)有人問:以恩德報答仇恨,如何呢?孔子說:那將如何報答恩惠呢?不如以公正無私報答仇恨,以恩德報答恩德。
論語十則中求知態度 學習方法 修身做人的句子
1、關於學習的態度。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孔子讚揚的顏淵就有這種發憤好學的樂觀精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雍也》)其次,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述而》)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
第三,專心致誌,知難而進。
孔子曰:“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裏仁》)讀書的人要立誌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誌,不要為 世俗所累。
同時,他還認為追求學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敢於知難而進,“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雍也》)針對冉求在學習問題上認為自己能力不夠的思想,孔子認為所謂能力不夠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來,你現在以能力不夠劃地自限,實際上是沒有堅持到底的緣故。
在這裏孔子勉勵冉求要知難而進,隻有這樣才能得道。
事實上孔子自己就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述而》)。
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同時,孔子提倡和讚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裏仁》)體現了孔子嚴謹的治學態度。
2、關於學習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談中多處提及學習方法問題,最著名的莫過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於實踐。
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隻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隻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
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鑽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
另外,孔子還非常重視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對一知半解,淺嚐輒止。
《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麵的儒家經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鑒意義。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認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隻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隻是靠僥幸而避免了災禍。
按事物發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幸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鬥。
其二,做人要重視“仁德”。
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最多的問題之一。
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於第一位的。
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學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這說明隻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
孔子還認為,隻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裏仁》)“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
伯夷、叔齊餓死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
”(《季氏》)充分說明仁德的價值和力量。
那麼怎樣才能算仁呢?顏淵問仁,子曰:“克己複禮為仁。
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
”(《顏淵》)也就是說,隻有克製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讚許你為仁人了。
可見“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修身”、“克己”的結果。
當然孔子還提出仁德的外在標準,這就是“剛、毅、木、訥近仁。
”(《子路》)即剛強、果斷、質樸、語言謙虛的人接近於仁德。
同時他還提出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即:“恭、寬、信、敏、惠”(《陽貨》)。
即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
他說,對人恭謹就不會招致侮辱,待人寬厚就會得到大家擁護,交往信實別人就會信任,做事勤敏就會取得成功,給人慈惠就能夠很好使喚民眾。
孔子說能實行這五種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當然,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達到仁是極不容易的。
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顏淵》)即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
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助培養仁德。
而仁德的人應該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希望達到也幫助別人達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視修養的全麵發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溫習了呢?強調從自身出發修養品德的重要性。
在此基礎上,孔子強調做人還要重視全麵發展。
子曰:“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述而》)即:誌向在於道,根據在於德,憑籍在於仁,活動在於六藝(禮、樂、射、禦、書...
初一論語十二章關於為人處世的句子
《論語十二章》選取的每一段都可以作為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方法,但本人最欣賞的是“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一段話。
這段話追求的是恬淡、自在的精神生活,以及對於道德底線的堅守。
孔子的另一段話“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對這層意思的表達就更明白了。
論語中做人之道的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忽? 2.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3.小人之心,豈能度君子之腹。
4.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5.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6.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7.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 8.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 9.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 10.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 11.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12.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 13.子遊曰:“事君數,斯辱矣。
朋友數,斯疏矣。
” 14.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
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 15.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16.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 17.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
”子曰:“何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 18.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 19.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思,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 20.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 21.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
後進於禮樂,君子也。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 22.司馬牛問君子。
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23.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吾獨亡。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 24.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
駟不及舌。
文,猶質也;質,猶文也。
虎豹之槨,猶犬羊之槨。
”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2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27.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28.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29.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 30.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悌焉。
”曰:“敢問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脛脛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屑之人,何足算也。
” 3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32.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說之不以其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難事而易說也。
說之雖不以道,說之;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 33.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 34.南宮適問於孔子曰:“羿善射,鏖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 35.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36.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 37.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 3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 39.衛靈公問陳於孔子。
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嚐聞之矣。
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明日遂行。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 40.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41.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42.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 43.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44.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45.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46.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
論語中關於為人有禮的句子!5條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 子曰:興於詩。
立於禮。
成於樂。
子曰:麻冕,禮也。
今也純儉,吾從眾。
拜下,禮也。
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不知禮,無以立也。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子曰∶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鍾鼓雲乎哉!
論語中關於做人方麵和學習方麵的句子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其實論語你都該看看。
裏麵的東西都很有幫主。
不隻是做人和學習
論語十二章中為人處世之道的句子有
為你奉上四個,請你參考:1人不知而不慍。
2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德多麼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飯,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德多麼高尚啊!””3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譯:孔子說:三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會有我的老師.拿他們的優點來自己學習,拿他們的缺點來自己改過。
論語中關於學習態度的句子,最好再加翻譯!!!謝啦!!!
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我而篤誌,切問而近思。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孔子《論語》中有關為人處事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