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嶽陽樓(其一)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蒼波無限悲。
譯文
巍巍嶽陽樓矗立在洞庭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卷起,樓閣上的旌旗靜止,我登臨的地方,讓吳國和蜀國在這裏分開。我徘徊的時刻,使洞庭湖與君山籠罩在暮靄裏,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行程萬裏,今日登高遠望是什麼心緒?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讚同6|評論
登嶽陽樓(其一) 詩的最後兩句話,語意雙關,意味深長,請簡要分析...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首聯“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寫景,一“東”一“西”形象生動的說明了嶽陽樓的地理位置., “簾旌不動夕陽遲”由遠及近,從“簾旌”到“夕陽”,描繪出了一幅靜謐而慘淡的的夕陽入山圖.麵對這樣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詩人不由悲從心來.頷聯中,“ 登臨吳書蜀橫分地”從曆史角度介紹了嶽陽樓,此句仿杜詩中“吳楚東南” 意境雄偉, 讓人想起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懷古傷今,怎能不讓人惆悵。
“ 徙倚”在山水之間.在這樣美麗的嶽陽樓畔,詩人卻提不起半點觀賞山水的雅興,僅“徙倚”二字,便把詩人那滿腔愁緒表現的淋漓盡致.頸聯從杜甫“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脫胎而來,而又未生搬硬套“萬裏”“三年”說明了詩人逃難時遙遠的路途以及具體的時間,恰當的表現了自己背井離鄉,漂泊不定的生涯尾聯情景相生,“風霜”既指秋色濃重,又與自己的“白頭”相映襯,且暗示了當時政治局勢的嚴峻,“老木滄波”既指眼前實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飽經風霜的自我寫照.這樣的蒼涼氣韻,與杜詩中“無邊落木瀟瀟下”,“艱難苦恨繁霜鬢”相同.同樣的國破家亡,天涯淪落,此時此刻,杜甫成了詩人患難中的知己,因此,詩中自然有了杜詩中雄闊慷慨的風格。
登嶽陽樓中起點睛作用的詩句是哪一句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限悲。
其中: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限悲。
這兩句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登嶽陽樓》其一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