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段,寫客聽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後,轉悲為喜,開懷暢飲,“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照應開頭,極寫遊賞之樂,而至於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清代古文家方苞評論這篇文章說:“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閑地曠,胸無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如此適調而暢遂也。”蘇軾通過各種藝術手法表現自己坦蕩的胸襟,他隻有忘懷得失,胸襟坦蕩,才能撰寫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賦》來。
《赤壁賦》一文,作者的感情是怎樣由樂轉悲,又是怎樣由悲轉喜的?...
最開始的時候,作者與客人一同泛舟,因為風景秀麗,氣氛很好,所以作者的情懷是欣喜的。
在第二段(過渡段)作者聽到了憂傷的蕭聲,所以才有了疑問:為什麼如此美好的環境中會如此悲傷?客人的回答解決了他的疑惑(這個客人到底有沒有還有爭論,因為賦就是主客問答的文體),客人說到了美好的事物轉瞬即逝,連曹操這樣的大英雄也不知何方,何況我們這些小人物,如此,作者的心情又有些悲戚了。
而再後來,作者想通了天地總是在變化的,但很多事物卻始終沒有質的變化,每一種事物都有所屬,隻有大自然可以任所有人觀賞,如此,我們也不必羨慕永恒的事物,能擁有自然美景,也是很幸福的,最後情緒又轉為喜。
...
赤壁賦中兩句形容簫聲美妙 動聽的句子
《赤壁賦》中兩句形容簫聲美妙動聽的句子是:”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1、作品簡介 北宋大文豪蘇軾寫過兩篇《赤壁賦》,後人稱之為《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都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
蘇軾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後兩次遊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這兩篇賦。
這個時期,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麵,他對受到殘酷打擊感到憤懣、痛苦;另一方麵,時時想從老莊佛學求得解脫。
同時,在躬耕農事與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溫暖,增強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現實。
他的前後赤壁賦正反映了這時的思想情感。
2、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嚐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3、譯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氏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
清風陣陣拂來,水麵波瀾不起。
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讚美)明月的詩句,吟唱婉轉優美的樂曲。
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升起,盤桓在鬥宿與牛宿之間。
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麵,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
聽任小船飄流到各處,淩於蒼茫的萬頃江麵之上。
乘著輕風(在江麵上)無所不至,並不知到哪裏才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於是喝酒喝得高興起來,用手叩擊著船舷,應聲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嗬香蘭船槳,迎擊空明的粼波,逆著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懷悠遠,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同伴吹起洞簫,按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有如怨懟有如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訴,餘音在江上回蕩,絲絲縷縷繚繞不絕。
能使深穀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婦為之飲泣。
蘇氏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問道:“簫聲為什麼這樣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麼?(這裏)向東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鬱鬱蒼蒼。
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麼?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延綿千裏,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在江邊持酒而飲,橫轉矛槊吟詩作賦,委實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裏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的水渚上打漁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象滄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樣渺小。
(唉,)哀歎我們的一生隻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幕長江的沒有窮盡。
(想要)與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
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隻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 蘇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流逝的就象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象這月,終究又何嚐盈虧。
可見,從事物變易的一麵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麵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隻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
這是造物者(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大寶藏,你我盡可以一起享用。
” 於是同伴喜笑顏開,更換杯盞重新飲酒。
菜肴果品都被吃個精光,隻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淩亂。
(蘇子與同伴)在船裏互相枕著睡去,不知不覺天邊已經露出魚肚白。
蘇軾的《赤壁賦》“雖一毫而莫取”上一句是什
上一句: 苟非吾之所有《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寫的散文,分為《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
其中《前赤壁賦》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前赤壁賦》通篇以景貫穿全文,“風”和“月”是為主,“山”和“水”輔之,全文緊扣風、月來展開描寫與議論。
以風、月之景開卷,又於文中反複再現風、月形象。
表現了作者的心靈由矛盾、悲傷轉而獲得超越、升華的複雜過程。
而《後赤壁賦》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與前篇雖無二致,但是筆墨全不相同,以敘事寫景為主,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具有詩情畫意。
...
求《赤壁賦》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古今異義總結 ...
(一)通假字1、舉酒屬客 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 )2、浩浩乎如馮虛禦風 (馮,通“憑”乘)3、山川相繆 (繆,通“繚”連結、盤繞)4、杯盤狼籍 (籍,通“藉”,淩亂)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二)詞類活用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動 唱)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動 整理)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作狀 向南)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下、東:名作動,攻占,向東進軍、東下)7、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8、侶魚蝦而友麋鹿 (侶、友:意動用法 以……為伴、以……為友)(三)古今異義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2、淩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四)一詞多義1、望:七月之望(名詞,陰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 眺望,向遠處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詞)倚歌而和之(歌聲)3、如:縱一葦之所如(往)浩浩乎如馮虛禦風(像)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像)4、然: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像聲詞詞尾)何為其然也(這樣)5、長:抱明月而長終(永遠)而卒莫消長也(增長)6、於: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在)月出於東山之上(從)徘徊於鬥牛之間(在)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被)托遺響於悲風(給)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飾)倚歌而和之(表修飾)正襟危坐而問之(表修飾)侶魚蝦而友麋鹿(表並列)逝者如斯而未償往也(表轉折)耳得之而為聲(表因果)8、之:淩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助詞)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五)特殊句式1、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介賓短語後置)2、徘徊於鬥牛之間(介賓短語後置)3、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4、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被動句)6、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7、淩萬頃之茫然(定語後置)8、是造物之無盡藏也。
(判斷句)9、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
赤壁賦每段段意和鑒賞
前赤壁賦 鑒賞 第1段,寫夜遊赤壁的情景。
作者“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懷抱之中,盡情領略其間的清風、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
興之所至,信口吟誦《詩經·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把明月比喻成體態嬌好的美人,期盼著她的冉冉升起。
與《月出》詩相回應,“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並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雲:“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氣一貫。
“徘徊”二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柔和的月光似對遊人極為依戀和脈脈含情。
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霧氣籠罩江麵,天光、水色連成一片,正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遊人這時心胸開闊,舒暢,無拘無束,因而“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乘著一葉扁舟,在“水波不興”浩瀚無涯的江麵上,隨波飄蕩,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風飛行,悠悠忽忽地離開人世,超然獨立;又像長了翅膀飛升入仙境一樣。
浩瀚的江水與灑脫的胸懷,在作者的筆下騰躍而出,泛舟而遊之樂,溢於言表。
這是本文正麵描寫“泛舟”遊賞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
作者飲酒樂極,扣舷而歌,以抒發其思“美人”而不得見的悵惘、失意的胸懷。
這裏所說的“美人”實際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這段歌詞全是化用《楚辭·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恍兮浩歌”之意,並將上文“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的內容具體化了。
由於想望美人而不得見,已流露了失意和哀傷情緒,加之客吹洞簫,依其歌而和之,簫的音調悲涼、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竟引得潛藏在溝壑裏的蛟龍起舞,使獨處在孤舟中的寡婦悲泣。
一曲洞簫,淒切婉轉,其悲咽低回的音調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文章也因之波瀾起伏,文氣一振。
第3段,寫客人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歎。
此段由賦赤壁的自然景物,轉而賦赤壁的曆史古跡。
主人以“何為其然也”設問,客人以赤壁的曆史古跡作答,文理轉折自然。
但文章並不是直陳其事,而是連用了兩個問句。
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問道:“此非曹孟德之詩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勝問道:“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兩次發問使文章又泛起波瀾。
接著,追述了曹操破荊州、迫使劉琮投降的往事。
當年,浩浩蕩蕩的曹軍從江陵沿江而下,戰船千裏相連,戰旗遮天蔽日。
曹操誌得意滿,趾高氣揚,在船頭對江飲酒,橫槊賦詩,可謂“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裏呢?曹操這類英雄人物,也隻是顯赫一時,何況我輩!因而,如今隻能感歎自己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
但那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才把悲傷愁苦“托遺響於悲風”,通過簫聲傳達出來。
客的回答表現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個方麵。
第4段,是蘇軾針對客之人生無常的感慨陳述自己的見解,以寬解對方。
客曾“羨長江之無窮”,願“抱明月而長終”。
蘇軾即以江水、明月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嚐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認識。
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過是轉瞬之間;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又何必羨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須臾”了!這表現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讚成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並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
而後,作者又從天地間萬物各有其主、個人不能強求予以進一步的說明。
那麼什麼為我們所有呢?江上的清風有聲,山間的明月有色,江山無窮,風月長存,天地無私,聲色娛人,我們恰恰可以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
此情此景乃緣於李白的《襄陽歌》:“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進而深化之。
第5段,寫客聽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後,轉悲為喜,開懷暢飲,“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照應開頭,極寫遊賞之樂,而至於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清代古文家方苞評論這篇文章說:“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閑地曠,胸無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豈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如此適調而暢遂也。
”(引自《評注古文辭類纂》)蘇軾通過各種藝術手法表現自己坦蕩的胸襟,他隻有忘懷得失,胸襟坦蕩,才能撰寫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賦》來。
它的特點是 (1)駢散結合 本文既保留了傳統賦體的那種詩的特質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的對偶等方麵的束縛,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散文的筆勢筆調,使全篇文情鬱鬱頓挫,如“萬斛泉湧”噴薄而出。
與賦的講究對偶不同,它相對更為自由,如開頭的一段“壬戌之秋,...
在赤壁賦中,蘇軾從事物運動和變化的角度看待天地萬物存在的名句是...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作者: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嚐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赤壁賦全文翻譯: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氏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
清風陣陣拂來,水麵波瀾不起。
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讚美)明月的詩句,吟唱婉轉優美的樂曲。
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升起,盤桓在鬥宿與牛宿之間。
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麵,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
聽任小船飄流到各處,淩於蒼茫的萬頃江麵之上。
乘著輕風(在江麵上)無所不至,並不知到哪裏才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於是喝酒喝得高興起來,用手叩擊著船舷,應聲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嗬香蘭船槳,迎擊空明的粼波,逆著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懷悠遠,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同伴吹起洞簫,按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有如怨懟有如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訴,餘音在江上回蕩,絲絲縷縷繚繞不絕。
能使深穀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婦為之飲泣。
蘇氏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問道:“簫聲為什麼這樣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麼?(這裏)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鬱鬱蒼蒼。
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麼?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延綿千裏,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在江邊持酒而飲,橫轉矛槊吟詩作賦,委實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裏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的水渚上打漁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象滄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樣渺小。
(唉,)哀歎我們的一生隻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幕長江的沒有窮盡。
(想要)與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
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隻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 蘇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流逝的就象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象這月,終究又何嚐盈虧。
可見,從事物變易的一麵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麵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隻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
這是造物者(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大寶藏,你我盡可以一起享用。
” 於是同伴喜笑顏開,更換杯盞重新飲酒。
菜肴果品都被吃個精光,隻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淩亂。
(蘇子與同伴)在船裏互相枕著睡去,不知不覺天邊已經露出魚肚白。
文言文《赤壁賦》全文的翻譯
前赤壁賦 和 後赤壁賦 的翻譯賞析都在這裏前 赤 壁 賦譯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蕩著船兒,在赤壁下遊玩。
清風緩緩吹來,水麵波浪不興。
舉起酒杯,勸客人同飲,朗頌《月出》詩,吟唱"窈窕"一章。
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鬥宿、牛宿之間。
白蒙蒙的霧氣籠罩江麵,水光一片,與天相連。
任憑水船兒自由漂流,浮動在那茫茫無邊的江麵上。
江在曠遠啊,船兒象淩空駕風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到什麼地方;飄飄然,又象脫離塵世,無牽無掛,變成飛升仙果的神仙。
這時候,喝著酒兒,心裏十分快樂,便敲著船舷唱起歌來。
唱道:"桂木做的棹啊蘭木做的槳,拍擊著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動的江麵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邊遙遠的地方。
"客人中有會吹洞簫的,隨著歌聲吹簫伴奏,簫聲嗚咽,象含怨,象懷戀,象抽泣,象低訴。
吹完後,餘音悠長,象細長的絲縷延綿不斷。
這聲音,能使深淵裏潛藏的蛟龍起舞,使孤獨小船上的寡婦悲泣。
我有些憂傷,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問那客人說:"為什麼奏出這樣悲涼的聲音呢?"客人回答說:"'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隻隻烏鴉向南飛翔',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句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這兒山水環繞,草木茂盛蒼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敗的地方嗎?當他占取荊州,攻下江陵,順江東下的時候,戰船連接千裏,旌旗遮蔽天空,臨江飲酒,橫握著長矛吟詩,本是一時的豪傑,如今在哪裏呢?何況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駕著一隻小船,舉杯互相勸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暫生命在天地之間,渺小得象大海裏的一粒小米。
哀歎我們生命的短促,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
願與神仙相伴而遨遊,同明月一道永世長存。
知道這種願望是不能突然實現的,隻好把這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寄托於曲調之中,在悲涼的秋風中吹奏出來。
"我對客人說:"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嗎?水象這樣不斷流去,但它實際上不曾流去;月亮時圓缺,但它終於沒有消損和增長。
原來,要是從那變化的方麵去看它,那麼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時間都不曾保持過原狀;從容不那不變的方麵去看它,那麼事物和我們本身都沒有窮盡,我們又羨慕什麼呢?再說那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應有的東西,雖說是一絲一毫也不拿取。
隻有江上的清風,與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它,聽到的便是聲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沒有人禁止,享用它沒有竭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客人高興地笑了,洗淨酒杯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
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賞析無端受屈、含冤入獄的蘇軾,在"烏台詩案"結案後不久,就被貶謫為黃州團練副使,所幸的是黃州地方官吏欽慕他的為人與俊才,非但不加管束,還常常任他在管區內縱情遊山觀水,而情豪興逸的蘇東坡則每遊一地必有詩文紀盛,《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就是這一時期留下的不朽名篇。
賦是介乎韻文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從戰國時荀卿的《賦篇》創其名開始,先後出現了宏篇巨製的漢賦、駢偶講究的駢文。
這篇《前赤壁賦》是韻文,從頭至尾換了十二次韻;像漢賦一樣,采用主客答問的方式來闡述作者的思想、認識;又似駢賦和律賦,行文之中常使用排比與對偶,具備了"賦"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為"賦"這種文體所拘泥,多處運用散文筆法,句式有時長短、有時整齊,參差錯落,可以稱得上是散韻巧妙結合、詩文和諧統一的佳篇,對辭賦體的發展與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以往的遊記散文,大多以紀遊寫景或於紀遊中借景抒情為主,而東坡的不少散文,卻開創了一種新的寫法。
在這些文章中,作者並不著意寫景,而是以闡明哲理,發表議論為主。
借題發揮,借景立論的獨特風貌貫串於字裏行間。
《前赤壁賦》就是這種新型遊記的一篇代表作。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也就是蘇軾謫居黃州的第三年初秋,他與朋友駕一葉小舟,來到黃岡赤壁下的長江中賞月遊玩,明月一輪映於波平浪靜的江麵,送爽的清風徐徐吹來,茫茫白露布滿大江,水光山色與中天夜月相輝映,主客對酌於舟中,酒酣耳熱後和著淒愴的洞簫聲扣舷而歌,然後又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簫聲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傷和對人生如寄的慨歎,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發到哲理的暢達,進而以蘇子的對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來,"變"與"不變"的理論和"物各有主"的觀點好似一劑"愀然"的靈丹妙藥,使客人終於"喜而笑"。
《前赤壁賦》通篇以景來貫串,"風"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輔之,全文緊扣風、月來展開描寫與議論。
以風、月之景開卷,又於文中反複再現風、月形象。
歌中的"擊空明兮溯流光"則是由景入論的轉折。
客的傷感起於曹操的"月明星稀",終於"抱明月而長終"、"托遺響於悲風"的悲哀,仍然不離"風"、"月"二字。
蘇子的對答,亦從清風、明月入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
前赤壁賦原文
先理解白話意思,把課文讀順,了解脈絡。
一段段地背,頭腦中要有相應的景象靜下心來,不要想著快速搶記,背古文也是一種積累。
我就是教高中語文的,這篇文章非常重要,現在全國語文教材一共有六種,其中五種中都選了這篇文章。
一般考試以默寫形式出現,文中句子考到的幾率都非常大。
如果是實在記不來,你可以錄在MP3裏,像聽歌一樣聽,加深印象。
...
赤壁賦的全文應試翻譯以及要點分析!(高分奉上)
《赤壁賦》古漢語知識點整理一、虛詞1. 而(1)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連詞,表轉折) (2)倚歌而和之(連詞,表修飾)(3)侶魚蝦而友麋鹿(連詞,表並列 )(4)逝者如斯,而未嚐往也(連詞,表轉折 )2. 之(1)月出於東山之上(助詞,的) (2)淩萬頃之茫然( 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3)哀吾生之須臾(助詞,的) (4)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代詞,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 )(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代詞,它們) (8)吾與子之所共適(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 於(1)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介詞,在 ) (2)月出於東山之上( 介詞,從 )(3)徘徊於鬥牛之間( 介詞,在 ) (4)於是飲酒樂甚( 介詞,在 )(5)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介詞,被 ) (6)漁樵於江渚之上(介詞,在)(7)寄蜉蝣於天地( 介詞,在) (8)托遺響於悲風( 介詞,在 )4. 乎(1)浩浩乎如馮虛禦風( 形容詞詞尾) (2)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形容詞詞尾 )(3)鬱乎蒼蒼( 形容詞詞尾 ) (4)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語氣助詞,表示疑問)(5)而又何羨乎(語氣助詞,表示疑問 ) (6)相與枕藉乎舟中( 介詞,在 )二、實詞1. 通假字(1)浩浩乎如馮虛禦風(通“憑”,乘 )(2)山川相繆(通“繚”,環繞 )(3)舉酒屬客 ( 通“囑”,勸人飲酒 )2. 古今異義(1)徘徊於鬥牛之間古義:鬥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義:一種遊戲方式(2)白露橫江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3)淩萬頃之茫然古義:曠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3. 一詞多義(1)東 a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軍) b東望武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2)望 a七月既望(名詞,農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看)(3)下 a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占) b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名詞,下麵)(4)如 a縱一葦之所如 (動詞,往) b如怨如慕(副詞,像)4. 詞類活用(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詞用作狀語,向西,向東) (2)下江陵(名詞用作動詞,攻占)(3)順流而東也(名詞用作動詞,向東進軍) (4)舞幽壑之潛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婦(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詞用作動詞,整理 )(7)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名詞用作狀語,向南 ) (8)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名詞用作動詞,打魚砍柴 )(9)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侶,以……為友) (10)渺滄海之一粟(形容詞用作動詞,渺小的像 )(11)不知東方之既白(形容詞用作動詞,顯出白色 )三、文言句式1. 判斷句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2. 疑問句(1)何為其然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 (2)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乎”表反問語氣) (3)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4)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 (5)而又何羨乎(語氣詞“乎”,表反問語氣)3. 省略句(1)(其聲)如怨如慕,(其聲)如泣如訴 (2)(其聲)舞幽壑之潛蛟,(其聲)泣孤舟之嫠婦(3)(蘇子與客)相與枕藉乎舟中4. 特殊句式(1)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於赤壁之下泛舟遊,介賓短語後置) (2)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於東山之上出,於鬥牛之間徘徊,介賓短語後置) (3)淩萬頃之茫然(茫然萬頃,定語後置) (4)渺渺兮予懷(予懷渺渺,主謂倒置)(5)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於周郎困,介賓短語後置) (6)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於江渚之上漁樵,介賓短語後置) 四、重點語句翻譯1.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譯文: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鬥宿、牛宿之間。
2. 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譯文:任憑小船在茫茫無際的江麵上自由漂流,越過那浩蕩渺遠的江麵。
3.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譯文:多麼廣闊浩瀚啊,我們像淩空駕風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到什麼地方;飄飄然,我們像脫離塵世,無牽無掛,變成飛升仙界的神仙。
4.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譯文:哀歎我們生命的短促,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
5. 蓋其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譯文:原來,要是從那變化的方麵去看它,那麼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時間都不曾保持過原狀;從那不變的方麵去看它,那麼事物和我們本身都沒有窮盡。
譯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農曆),蘇軾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
清風緩緩吹來來,水麵波瀾不起。
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讚美)明月的詩句,吟唱婉轉優美的樂曲。
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升起,盤桓在鬥宿與牛宿之間。
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麵,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
任憑小船飄去,淩於蒼茫的萬頃江麵之上。
乘著輕風(在江麵上)無所不至,並不知到哪裏才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這時候喝酒喝得高興起來,用手叩擊著船舷,應聲高歌...
求蘇軾《前赤壁賦》的翻譯、注音及重點注釋
壬戌: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幹支。
既望:農曆每月十六。
赤壁:湖北黃岡赤壁,是一塊紅色的牆,蘇軾誤以為它是三國時期的赤壁。
屬(zhǔ):請,讓,說。
桂棹(zhào):蘭槳:船槳之美稱。
溯(sù):周溯,逆流而上。
嫋嫋(niǎo):細長,形容聲音婉轉悠長。
嫠(lí)婦:寡婦。
愀(qiǎo)然:不樂。
繆(liáo):連接,環繞。
舳(zhú):船尾; 艫(lú):船頭。
釃(shī):斟。
槊(shuò):長矛。
匏(páo)尊:用葫蘆製的酒杯。
須臾(yú):片刻。
藏(zàng):寶藏。
肴(yáo):葷菜。
枕藉:疊枕擠睡。
食:也作“適”,共同享用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軾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
清風陣陣拂來,水麵波瀾不起。
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明月”詩裏“窈窕”這一章。
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升起,盤桓在鬥宿與牛宿之間。
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麵,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
聽任小船漂流到各處,淩於蒼茫的萬頃江麵之上。
乘著輕風(在江麵上)無所不至,並不知到哪裏才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這時喝酒喝得高興起來,敲著船邊,打著節拍,應聲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嗬香蘭船槳,迎擊空明的粼波,逆著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懷悠遠,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同伴吹起洞簫,按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有如怨懟有如傾慕,既像啜泣也像低訴,餘音在江上回蕩,絲絲縷縷繚繞不絕。
能使深穀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
蘇軾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問道:“簫聲為什麼這樣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麼?這裏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鬱鬱蒼蒼。
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麼?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延綿千裏,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在江邊持酒而飲,橫轉矛槊吟詩作賦,委實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裏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的水渚上打漁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
唉,哀歎我們的一生隻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
(想要)與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
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隻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 蘇軾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流逝的就象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象這月,終究又何嚐盈虧。
可見,從事物變易的一麵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麵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隻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
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
”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淨酒杯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
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一、通假字 1、舉酒屬客 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 ) 2、浩浩乎如馮虛禦風 (馮,通“憑”乘) 注:在粵教版教材中,“馮”被改為“憑” 3、山川相繆 (繆,通“繚”連結、盤繞) 4、杯盤狼籍 (籍,通“藉”,淩亂) 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二、詞性活用 1、名作動 歌 唱 扣舷而歌之 下 攻下 下江陵 東 向東進軍 順流而東也 漁樵 捕魚砍柴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 白 顯出白色 不知東方之既白 2、名作狀 南 向南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西 向西 西望夏口 東 向東 東望武昌 匏 用葫蘆做 舉匏尊以相屬 桂 用桂樹做 桂棹兮蘭槳 蘭 用木蘭做 桂棹兮蘭槳 3、名詞作意動 侶 把...當做伴侶 侶魚蝦而友麋鹿 友 把...當做朋友 侶魚蝦而友麋鹿 4、使動用法 舞 使...舞動 舞幽壑之潛蛟 泣 使...哭泣 泣孤舟之嫠婦 危 使...端正 正襟危坐 5、形作動 正 整理 正襟危坐 盡 吃完 肴核既盡 橫 籠罩 白露橫江 適 享用 吾與子之所共適 三、古今異義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 2、淩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四、一詞多義 1、如 往 縱一葦之所如 像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 2、於 在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從 月出於東山之上 在 徘徊於鬥牛之間 被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給 托遺響於悲風 3、之 定語後置的標誌詞 淩萬頃之茫然 音節助詞,無義 扣舷而歌之 代詞,指“歌” 倚歌而和之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哀吾生之須臾 4、而 連詞,表承接 羽化而登仙 連詞,表修飾 扣舷而歌 連詞,表並列 侶魚蝦而友麋鹿 連詞,表轉折 逝者如斯,而未償往也 連詞,表因果 耳得之而為聲 5、然 ...的樣子 其聲嗚嗚然 這樣 何為其然也 6、乎 ……的樣子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 用在句末,表示疑問,嗎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助詞,無意 鬱乎蒼蒼 7、夫 無解 客亦知夫...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赤壁賦轉悲為喜,開懷暢飲忘懷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