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
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
拜師:
美猴王一見,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口中隻道:“師父!師父!我弟子誌心朝禮!誌心朝禮!”祖師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說個鄉貫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裏修甚麼道果!”猴王慌忙磕頭不住道:“弟子是老實之言,決無虛詐。”祖師道:“你既老實,怎麼說東勝神洲?那去處到我這裏,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
取金箍棒
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鬥來粗,二丈有餘長。他盡力兩手撾過道:“忒粗忒長些!再短細些方可用。”說畢,那寶貝就短了幾尺,細了一圍。悟空又顛一顛道:“再細些更好!”那寶貝真個又細了幾分。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這寶貝如人意!”一邊走,一邊心思口念,手顛著道:“再短細些更妙!”拿出外麵,隻有二丈長短,碗口粗細。
銷死籍
悟空執著如意棒,徑登森羅殿上,正中間南麵坐上。十王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來查。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裏,捧出五六簿文書並十類簿子,逐一查看。裸蟲、毛蟲、羽蟲、昆蟲、鱗介之屬,俱無他名。又看到猴屬之類,原來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裸蟲,不居國界;似走獸,不伏麒麟管;似飛禽,不受鳳凰轄。另有個簿子,悟空親自檢閱,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乃天產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悟空道:“我也不記壽數幾何,且隻消了名字便罷!取筆過來!”那判官慌忙捧筆,飽掭濃墨。悟空拿過簿子,把猴屬之類,但有名者,一概勾之。捽下簿子道:“了帳!了帳!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
齊天大聖
話表齊天大聖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較俸祿高低,但隻注名便了。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隻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閑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隻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今日東遊,明日西蕩,雲去雲來,行蹤不定。
壓在五行山下
好大聖,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眾雷神與阿儺、迦葉,一個個合掌稱揚道:“善哉!善哉!
出山
三藏隻得依從,牽馬下山。行不數裏,隻見那石匣之間,果有一猴,露著頭,伸著手,亂招手道:“師父,你怎麼此時才來?來得好!來得好!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也!”這長老近前細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樣:
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藤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額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餘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挪。正是五百年前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
緊箍咒
行者去解開包袱,見有幾個粗麵燒餅,拿出來遞與師父。又見那光豔豔的一領錦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行者道:“這衣帽是東土帶來的?”三藏就順口地答應道:“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苦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行者道:“好師父,把與我穿戴了罷。”三藏道:“你若穿得,就穿了罷。”行者遂將錦市直裰穿上,把帽兒戴上。三藏見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幹糧,卻默默的念那緊箍咒一遍。行者叫道:“頭痛!頭痛!”
收八戒
行者見他賭咒發願,道:“既然如此,你點把火來燒了你這住處,我方帶你去。”那怪真個搬些蘆葦荊棘,點著一把火,將那雲棧洞燒得像個破瓦窯。對行者道:“我今已無掛礙了,你卻引我去罷。”行者道:“你把釘鈀與我拿著。”那怪就把鈀遞與行者。行者又拔了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變!”即變做一條三股麻繩,走過來,把手背綁剪了。那怪真個倒背著手,憑他怎麼綁縛。卻又揪著耳朵,拉著他,叫“快走!快走!”那怪道:“輕著些兒!你的手重,揪得我耳根子疼。”行者道:“輕不成,顧你不得,常言道:‘善豬惡拿。’隻等見了我師父,果有真心,方才放你。”他兩個半雲半霧的,徑轉高家莊來。有詩為證:
金性剛強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龍歸。
金從木順皆為一,木戀金仁總發揮。
一主一賓無間隔,三交三合有玄微。
性情並喜貞元聚,同證西方話不違。
被逐
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
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老孫去罷。”他將書折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塗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轉回身不睬,口裏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
大聖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後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麵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一拜。
再出山
那猴才跳下崖,撞入洞裏,脫了妖衣,整一整錦直裰,束一束虎皮裙,執了鐵
棒,徑出門來。慌得那群猴攔住道:“大聖爺爺,你往那裏去?帶挈我們耍子幾年也好。”行者道:“小的們,你說那裏話!我保唐僧的這樁事,天上地下,都曉得孫悟空是唐僧的徒弟。他倒不是趕我回來,倒是教我來家看看,送我來家自在耍子。如今隻因這件事,你們卻都要仔細看守家業,依時插柳栽鬆,毋得廢墜。待我還去保唐僧,取經回東土。功成之後,仍回來與你們共樂天真。”眾猴各各領命。
調扇
這大聖果然歡喜。古人雲“得勝的貓兒歡似虎”也,隻倚著強能,更不察來人
的意思。見是個八戒的模樣,便就叫道:“兄弟,你往那裏去?”牛魔王綽著經兒道:“師父見你許久不回,恐牛魔王手段大,你鬥他不過,難得他的寶貝,教我來迎你的。”行者笑道:“不必費心,我已得了手了。”牛王又問道:“你怎麼得的?”行者道:“那老牛與我戰經百十合,不分勝負。他就撇了我,去那亂石山碧波潭底,與一夥蛟精、龍精飲酒。是我暗跟他去,變作個螃蟹,偷了他所騎的辟水金睛獸,變了老牛的模樣,徑至芭蕉洞哄那羅刹女。那女子與老孫結了一場幹夫妻,是老孫設法騙將來的。”牛王道:“卻是生受了。哥哥勞碌太甚,可把扇子我拿。”孫大聖那知真假,也慮不及此,遂將扇子遞與他。
懸絲診脈
話表孫大聖同近侍宦官,到於皇宮內院,直至寢宮門外立定。將三條金線與宦
官拿入裏麵,吩咐:“教內宮妃後,或近侍太監,先係在聖躬左手腕下,按寸、關、尺三部上,卻將線頭從窗?兒穿出與我。”真個那宦官依此言,請國王坐在龍床,按寸、關、尺,以金線一頭係了,一頭理出窗外。
行者接了線頭,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著食指,看了寸脈;次將中指按大指,看了關脈;又將大指托定無名指,看了尺脈;調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氣、五鬱、七表、八裏、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虛實之端;又教解下左手,依前係在右手腕下部位。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從頭診視畢,卻將身抖了一抖,把金線收上身來。厲聲高呼道:“陛下左手寸脈強而緊,關脈澀而緩,尺脈芤且沉;右手寸脈浮而滑,關脈遲而結,尺脈數而牢。夫左寸強而緊者,中虛心痛也;關澀而緩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帶血也。右手寸脈浮而滑者,內結經閉也;關遲而結者,宿食留飲也;尺數而牢者,煩滿虛寒相持也。診此貴恙:是一個驚恐憂思,號為‘雙鳥失群’之證。”那國王在內聞言,滿心歡喜。打起精神,高聲應道:“指下明白!指下明白!果是此疾!請出外麵用藥來也。”
收徒
行者才教三個王子就於暴紗亭後,靜室之間,畫了罡鬥;教三人都俯伏在內,
一個個瞑目寧神。這裏卻暗暗念動真言,誦動咒語,將仙氣吹入他三人心腹之中,把元神收歸本舍,傳與口訣,各授得萬千之膂力,運添了火候,卻像個脫抬換骨之法。運遍了子午周天,那三個小王子,方才蘇醒,一齊爬將起來,抹抹臉,精神抖擻,一個個骨壯筋強:大王子就拿得金箍棒,二王子就輪得九齒鈀,三王子就舉得降妖杖。
真解
卻說唐僧四眾,餐風宿水,一路平寧,行有半個多月。忽一日,見座高山,唐
僧又悚懼道:“徒弟,那前麵山嶺峻峭,是必小心!”行者笑道:“這邊路上將近佛地,斷乎無甚妖邪。師父放懷勿慮。”唐僧道:“徒弟,雖然佛地不遠。但前日那寺僧說,到天竺國都下有二千裏,還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師父,你好是又把烏巢禪師《心經》忘記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經》是我隨身衣缽。自那烏巢禪師教後,那一日不念,那一時得忘?顛倒也念得來,怎會忘得!”行者道:“師父隻是念得,不曾求那師父解得。”三藏說:“猴頭,怎又說我不曾解得!你解得麼?”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聲。
旁邊笑倒一個八戒,喜壞一個沙僧,說道:“嘴巴!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裏禪和子,聽過講經,那裏應佛僧,也曾見過說法?弄虛頭,找架子,說甚麼‘曉得,解得’!怎麼就不作聲?聽講,請解!”沙僧說:“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長話,哄師父走路。他曉得弄棒罷了,他那裏曉得講經!”三藏道:“悟能、悟淨,休要亂說。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成佛
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為鬥戰勝佛。
孫悟空形象點評:
孫悟空在《西遊記》中,是個極富時代特征的形象,他集中而又複雜地體現著《西遊記》情理之爭的主題。人的情欲表現是多樣性的,此所謂七情六欲是也,這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是人類對社會生活的合理要求和正常欲望。程朱理學則把人的情欲歸其為邪惡,尤其是對人的好色好貨之大欲,更是深惡痛絕,以為放任之,必然要違犯封建倫理道德,所以才提出“存天理,滅人欲”,被朱明統治者奉為至寶圭臬,用以維護思想專製,維護封建秩序。明人為此深受其毒害。吳承恩無疑有著反傳統的叛逆精神,他和明代中後葉許多進步的思想家,文學家一樣,帶著打爛理學桎梏的同樣憤怒,塑造了孫悟空這個光輝的形象。
?孫悟空是個由一塊石頭造化出來的自然之子,作為猴子,他極端好動,永不安生;作為人,他“一生受不得氣”;作為神,他不願受任何束縛,一句話,孫悟空追求的是個性解放,任情隨欲。在程朱理學統治的天羅地網中,孫悟空莊嚴地宣布,他的本性不可扼殺,人的情欲不要戰勝。不受閻王束縛,不受天宮束縛,不受唐僧束縛,不受菩薩束縛,不受妖怪束縛,不受佛主束縛,可謂其主導性格。而且,隻要誰束縛他,他就反抗誰,反抗成為孫悟空性格的本質。把這種主導性格和性格本質放在明中葉以後的反理學社會新思潮中來看,他反映的是吳承恩不受理學束縛,而且立誌要打爛理學桎梏的反理學思想。這種思想,作者把它傾注在孫悟空的身上,並使他這種思想貫穿了全書始終。
?凡人一生下來,情欲就會自然而生,所以孫悟空一出世就要稱王,要過“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甚至不知足而異想天開地追求一種“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不要閻王老子暗中管著的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深有寓意情節,即人的情欲是自然滋生的,是一種本能天性,一旦受到束縛,必然要走向反抗。假如沒有“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的話,即假如沒有程朱理學束縛的話,孫悟空也許不用出海學道而安分守己,他反抗的本性完全是被逼上梁山的。這是理學的反動,它想束縛人性,卻使人們為求得個性解放而走向反抗,天理實際是無理的。
?孫悟空得道後的第一件大事,是在龍宮得到一根可隨人意而粗細短長的“如意金箍棒”。作者特意命其名為“如意”,決非閑來之筆,其寓意不言而喻。它是人之情欲的象征,孫悟空就是靠這根金棒,才大鬧龍宮地府,大敗天兵大將,後來又橫掃西天妖魔的。程朱理學為了維護天理尊嚴和思想專製,當然不會放任人欲橫流。為了束縛孫悟空的情欲,“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著他安心定誌,再勿胡為”,玉帝在齊天大聖府中分設“安靜司”和“寧神司”安靜寧神,不就是“滅人欲”的翻版嗎?程朱理學對孫悟空不受束縛的本性估計過低,猴子怎能安靜寧神呢?難怪做了佛徒之後,孫悟空還說他隻會翻江倒海擔山趕月而坐不了禪,區區安靜、寧神二司,豈能束縛住孫悟空極瑞好動,永不安生的性格本能呢?即使被押入八卦爐——八卦爐是程朱理學對一個任情縱欲的反抗者進行天理強化教育的象征,這和杜太守延師陳最良對杜麗娘進行閨範教育而適得其反有著同樣的意義。八卦爐不僅沒能使孫悟空收斂自己的情欲,反而煉就了他的火眼金睛,使他更看清天理的腐朽,虛偽和殘酷,促使他走向更強烈的反抗。一跳出八卦爐,即掙脫理學的牢籠,孫悟空便揮舞著金箍棒,大鬧霄壤天宮,甚至要玉帝讓出天宮,來一個徹底的天理人欲的翻覆。吳承恩在大鬧天宮盡情地表達他對束縛人性之天理的不滿,熱情地讚頌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一點靈光徹太虛,那條柱杖亦如之。或長或短隨人用,橫豎橫排任卷舒。”八卦爐在孫悟空的金箍棒下,被打得粉碎而終於破產。這是一曲人欲的讚歌,是明中葉以後大批進步思想家要求個性解放,打破理學束縛的理想寄托,也是程朱理學受到明中葉以後社會新思潮衝擊,不能維護封建思想專製之現實的形象寫照;而促使理學趨向解體的最好武器,正是象征著人之情欲的如意金箍棒。程朱理學對孫悟空的任情縱欲使盡了解數而不能扼殺其情欲,最後不得不把他打入一個天理的牢籠,把他壓在五行山下去受五百年煉獄的悔過。八卦爐之強化沒有束縛住孫悟空的本性,隻好壓在五行山下而武力鎮壓,恰恰說明封建統治者利用程朱理學束縛人們思想,扼殺人們情欲的破產,又正是明中葉以後社會思潮中情理鬥爭的一個現實反映。
?五百年煉獄的收效如何?孫悟空為了掙脫苦海,說他已知悔而做了佛教徒。這就是有些評論者所說的孫悟空投降了神佛,從造反英雄而做了護法弟子。宣言不等於行動。孫悟空一出五行山,馬上抽出如意金箍棒,興奮地說:“這寶貝,五百年不曾用著他,今日拿他出來掙件衣服穿穿。”遂一連打死一隻老虎和六個強盜。唐僧指責孫悟空違背佛戒之不殺生,他又如在天宮做馬夫似的,轉身就要重返花果山。唐僧說孫悟空不受“人氣”,孫悟空則說唐僧不識“人性”。人氣與人性之爭,實際上就是明中葉以後社會思潮中情與理的論爭。可見,雖然做了佛教徒,孫悟空仍未改悔而不受人氣,仍要任情縱欲追求個性解放。神無法,佛無法,師也無法束縛住孫悟空的情欲,隻好騙他戴上金箍兒,迫使他去做護法弟子。
?金箍兒和緊箍咒,這是封建統治者束縛孫悟空的又一個法寶,可以理解為程朱理學之“存天理,滅人欲”的倫理道德。按理說,孫悟空皈依佛門,首要是戒殺,聽從師父管束;如來佛也以為,孫悟空既然戴上金箍,是不敢有違佛門戒法的。程朱理學又一次低估了人之情欲的不可扼殺。西天一路,孫悟空衝破各種束縛和磨難,遇妖就鬥,逢怪就戰,大開殺戒,和在大鬧天空中一樣,仍然發揚了不受任何束縛的本性,和金箍兒做不了妥協的鬥爭。孫悟空在被戴上金箍後第一次見到菩薩時大叫:“你怎麼生法兒害我?”並以辭職相威脅,直到菩薩許他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又送他三根救命毫毛,孫悟空才答應繼續西行。在古代社會裏,明人是最會做買賣的。天地都要聽從的任意指揮,這對任情縱欲的孫悟空來說,實在是一場太合算的交易了。
?三打白骨精是孫悟空情欲不可抑製的集中體現。唐僧一再念緊箍咒,孫悟空也幾次發誓戒殺,但一遇妖魔,不論忍受多大痛苦,他也要發泄自己的好鬥本性。唐僧要趕他去,他出的價錢是隻要唐僧退下金箍兒,他就“快活相應了”。收紅孩兒時,菩薩要孫悟空留件東西做抵押,他指著頭上的金箍說:“情願退下,將此為當。”直到成了正果授了封號,孫悟空的第一個要求仍然是:“趁早念了鬆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麼菩薩再去捉弄他人。”孫悟空念念不忘的這個強烈願望,難道不能說明他仍然保持著不受任何束縛的反抗性格嗎?一方麵是拚命束縛,一方麵是拚命掙脫束縛,它具體形象地體現著情與理的鬥戰,也反映了明代不願忍受理學束縛的有識之士的共同願望。
?頗值諷刺和深思的是,孫悟空西天一路並未收斂自己的情欲而成為一名合格的佛門弟子,佛門戒殺對他沒有任何約束力,他多次調侃終身為父的唐僧師父,戲罵菩薩一世無夫,譏笑如來佛是妖精的外甥,最後還被封為“鬥戰勝佛”——這下可給孫悟空帶來了麻煩,一些評論者對這個結局大為不滿,孫悟空遭到和宋江一樣的命運,被指責為做了投降派,西天掃妖之功被說成是鎮壓了自己的同類。孫悟空前後性格由此被看作是矛盾的。《西遊記》前後主題矛盾或轉化而不能統一,關鍵就在這裏。如何認識這個結局呢?我以為:這個結局是合理的,它沒有影響孫悟空的性格和《西遊記》主題的統一。
?其一、孫悟空的封號是“鬥戰勝佛”。鬥戰,正是孫悟空反抗性格的具體化;鬥戰必勝,這是對孫悟空反抗理學束縛的肯定。如同程朱理學不能扼殺豬八戒的食欲而封他為淨壇使者一樣,神佛無奈於孫悟空的好鬥好戰反抗之情欲,也隻好封他為鬥戰勝佛。這是孫悟空的勝利,是人欲經過鬥戰終於戰勝天理,又迫使天理不得不承認人欲的合理性的勝利。
?其二、這個結局可以和《牡丹亭》做個比較,《牡丹亭》是典型的以情反理的作品。柳夢梅破墓,杜麗娘還魂,二人私自結合。對於封建婚姻來說,這是場既犯法律,又違禮教的婚姻,而且杜麗娘在金殿之上毫不把君父放在眼中,和柳夢梅緊緊站在一起。皇帝無奈,隻好賜柳杜團圓,杜父無法,隻好接受這場婚姻。難道我們能因為柳杜的婚書是皇帝恩準的,就否認柳杜愛情的社會意義嗎?類似的作品很多。《西廂記》、《牆頭馬上》、《拜月亭》等等,都是類似的結局。對這樣的結局如何看?張齊在《還魂之後有精華》一文中說:“最後依仗聖旨的力量,畢竟是湯氏階級的時代局限的反映,但主要還是杜麗娘、柳夢梅堅持鬥爭的結果。”這個評論可以移用對《西遊記》的評論:孫悟空終未改悔不受束縛的本性,最後還要成佛,又是曾經鎮壓過他的如來佛親自封號,封的又是符合他本性的鬥戰勝佛。這隻能說明程朱理學在人之情欲麵前的黔驢技窮和徹底失敗。
?其三、作為文學形象,孫悟空隻能選擇護法成佛之路。要不,如同張君瑞一樣,張君瑞不去趕考中舉,就不能和崔鶯鶯團圓;孫悟空不去護法,就隻能永遠被壓在五行山下“不能展掙”,幹不出西天掃妖的英雄業績。如此的話,孫悟空便成了名符其實的失敗英雄。人們是不願意看到孫悟空如此悲劇的。於是,吳承恩不負眾望,為孫悟空選擇了成佛的出路。吳承恩隻能為孫悟空選擇這樣的出路,這是明代社會的一個現實。明代許多文人,終身不改自己的本性,卻又不忘尋個出路,或舉業,或做幕僚——吳承恩就是這樣為自己選擇出路的。尋找人生出路,這大概是人生最大的欲望吧!
西遊記中描寫唐僧的段落(或句子),並且要有賞析!
http://www.guoxue.com/minqingstory/ss/syj_012.htm最後有描寫~~內容發不上來~~百度說是不和諧內容~~氣死我了~~~你自己再找找~~文中提到長老 長者的都是唐僧~~一般重大的劫難有較為細致的描寫~比如師徒反目,被妖精要破元陽什麼的~~一般隻被抓起來沒有描寫~~~
描寫鬥戰勝佛的句子
出世: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拜師:美猴王一見,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口中隻道:“師父!師父!我弟子誌心朝禮!誌心朝禮!”祖師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說個鄉貫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裏修甚麼道果!”猴王慌忙磕頭不住道:“弟子是老實之言,決無虛詐.”祖師道:“你既老實,怎麼說東勝神洲?那去處到我這裏,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 取金箍棒 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鬥來粗,二丈有餘長.他盡力兩手撾過道:“忒粗忒長些!再短細些方可用.”說畢,那寶貝就短了幾尺,細了一圍.悟空又顛一顛道:“再細些更好!”那寶貝真個又細了幾分.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這寶貝如人意!”一邊走,一邊心思口念,手顛著道:“再短細些更妙!”拿出外麵,隻有二丈長短,碗口粗細.銷死籍 悟空執著如意棒,徑登森羅殿上,正中間南麵坐上.十王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來查.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裏,捧出五六簿文書並十類簿子,逐一查看.裸蟲、毛蟲、羽蟲、昆蟲、鱗介之屬,俱無他名.又看到猴屬之類,原來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裸蟲,不居國界;似走獸,不伏麒麟管;似飛禽,不受鳳凰轄.另有個簿子,悟空親自檢閱,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乃天產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悟空道:“我也不記壽數幾何,且隻消了名字便罷!取筆過來!”那判官慌忙捧筆,飽掭濃墨.悟空拿過簿子,把猴屬之類,但有名者,一概勾之.捽下簿子道:“了帳!了帳!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齊天大聖 話表齊天大聖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較俸祿高低,但隻注名便了.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隻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閑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隻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今日東遊,明日西蕩,雲去雲來,行蹤不定.壓在五行山下 好大聖,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眾雷神與阿儺、迦葉,一個個合掌稱揚道:“善哉!善哉!出山 三藏隻得依從,牽馬下山.行不數裏,隻見那石匣之間,果有一猴,露著頭,伸著手,亂招手道:“師父,你怎麼此時才來?來得好!來得好!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也!”這長老近前細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樣: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藤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額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餘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挪.正是五百年前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緊箍咒 行者去解開包袱,見有幾個粗麵燒餅,拿出來遞與師父.又見那光豔豔的一領錦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行者道:“這衣帽是東土帶來的?”三藏就順口地答應道:“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苦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行者道:“好師父,把與我穿戴了罷.”三藏道:“你若穿得,就穿了罷.”行者遂將錦市直裰穿上,把帽兒戴上.三藏見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幹糧,卻默默的念那緊箍咒一遍.行者叫道:“頭痛!頭痛!” 收八戒 行者見他賭咒發願,道:“既然如此,你點把火來燒了你這住處,我方帶你去.”那怪真個搬些蘆葦荊棘,點著一把火,將那雲棧洞燒得像個破瓦窯.對行者道:“我今已無掛礙了,你卻引我去罷.”行者道:“你把釘鈀與我拿著.”那怪就把鈀遞與行者.行者又拔了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變!”即變做一條三股麻繩,走過來,把手背綁剪了.那怪真個倒背著手,憑他怎麼綁縛.卻又揪著耳朵,拉著他,叫“快走!快走!”那怪道:“輕著些兒!你的手重,揪得我耳根子疼.”行者道:“輕不成,顧你不得,常言道:‘善豬惡拿.’隻等見了我師父,果有真心,方才放你.”他兩個半雲半霧的,徑轉高家莊來.有詩為證:金性剛強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龍歸.金從木順皆為一,木戀金仁總發揮.一主一賓無間隔,三交三合有玄微.性情並喜貞元聚,同證西方話不違.被逐 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 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老孫去罷.”他將書折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塗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
形容孫悟空霸氣的句子
出世: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
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
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
拜師:美猴王一見,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口中隻道:“師父!師父!我弟子誌心朝禮!誌心朝禮!”祖師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說個鄉貫姓名明白,再拜。
”猴王道:“弟子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
”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裏修甚麼道果!”猴王慌忙磕頭不住道:“弟子是老實之言,決無虛詐。
”祖師道:“你既老實,怎麼說東勝神洲?那去處到我這裏,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
”取金箍棒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鬥來粗,二丈有餘長。
他盡力兩手撾過道:“忒粗忒長些!再短細些方可用。
”說畢,那寶貝就短了幾尺,細了一圍。
悟空又顛一顛道:“再細些更好!”那寶貝真個又細了幾分。
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
心中暗喜道:“想必這寶貝如人意!”一邊走,一邊心思口念,手顛著道:“再短細些更妙!”拿出外麵,隻有二丈長短,碗口粗細。
銷死籍悟空執著如意棒,徑登森羅殿上,正中間南麵坐上。
十王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來查。
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裏,捧出五六簿文書並十類簿子,逐一查看。
裸蟲、毛蟲、羽蟲、昆蟲、鱗介之屬,俱無他名。
又看到猴屬之類,原來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裸蟲,不居國界;似走獸,不伏麒麟管;似飛禽,不受鳳凰轄。
另有個簿子,悟空親自檢閱,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乃天產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
悟空道:“我也不記壽數幾何,且隻消了名字便罷!取筆過來!”那判官慌忙捧筆,飽掭濃墨。
悟空拿過簿子,把猴屬之類,但有名者,一概勾之。
捽下簿子道:“了帳!了帳!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
齊天大聖話表齊天大聖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較俸祿高低,但隻注名便了。
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隻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
閑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
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
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隻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
今日東遊,明日西蕩,雲去雲來,行蹤不定。
壓在五行山下好大聖,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
眾雷神與阿儺、迦葉,一個個合掌稱揚道:“善哉!善哉!出山三藏隻得依從,牽馬下山。
行不數裏,隻見那石匣之間,果有一猴,露著頭,伸著手,亂招手道:“師父,你怎麼此時才來?來得好!來得好!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也!”這長老近前細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樣: 尖嘴縮腮,金睛火眼。
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藤蘿。
鬢邊少發多青草,額下無須有綠莎。
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餘多。
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
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挪。
正是五百年前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
緊箍咒行者去解開包袱,見有幾個粗麵燒餅,拿出來遞與師父。
又見那光豔豔的一領錦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行者道:“這衣帽是東土帶來的?”三藏就順口地答應道:“是我小時穿戴的。
這帽子苦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
”行者道:“好師父,把與我穿戴了罷。
”三藏道:“你若穿得,就穿了罷。
”行者遂將錦市直裰穿上,把帽兒戴上。
三藏見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幹糧,卻默默的念那緊箍咒一遍。
行者叫道:“頭痛!頭痛!”收八戒行者見他賭咒發願,道:“既然如此,你點把火來燒了你這住處,我方帶你去。
”那怪真個搬些蘆葦荊棘,點著一把火,將那雲棧洞燒得像個破瓦窯。
對行者道:“我今已無掛礙了,你卻引我去罷。
”行者道:“你把釘鈀與我拿著。
”那怪就把鈀遞與行者。
行者又拔了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變!”即變做一條三股麻繩,走過來,把手背綁剪了。
那怪真個倒背著手,憑他怎麼綁縛。
卻又揪著耳朵,拉著他,叫“快走!快走!”那怪道:“輕著些兒!你的手重,揪得我耳根子疼。
”行者道:“輕不成,顧你不得,常言道:‘善豬惡拿。
’隻等見了我師父,果有真心,方才放你。
”他兩個半雲半霧的,徑轉高家莊來。
有詩為證:金性剛強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龍歸。
金從木順皆為一,木戀金仁總發揮。
一主一賓無間隔,三交三合有玄微。
性情並喜貞元聚,同證西方話不違。
被逐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老孫去罷。
”他將書折了,留在...
描寫唐僧外貌貌的句子
唐 僧:俗家姓陳,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們稱為唐僧。
西行取經時,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賜法名三藏。
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
後來被如來佛祖暗中選中去西天取經,並賜寶物三件,即袈裟、九環錫杖、金箍咒。
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
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癡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為弘揚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不忘他的曆史功績。
唐僧 本為如來座下二弟子 因為輕慢說法 不聽大道 被貶下凡 傳說是純陽之體 十世修行的好人 所以妖精都愛吃他 吃了好處多多長生不老 他人又長的方麵大耳滿臉福相 所以途中看上他的女性也不少(有人有妖) 虧他把持的住 到得西天 取了真經 最後成為旃檀功德佛 他這個人 十分迂腐 說是高僧又愛哭愛笑 其實是個婆婆媽媽的老家夥 估計取經時處於更年期 長達14年的更年期 令悟空等四眾吃盡苦頭 原文,【長老遂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侍立階前。
君臣個個欣然。
誠為如來佛子,你看他——凜凜威顏多雅秀,佛衣可體如裁就。
輝光豔豔滿乾坤,結彩紛紛凝宇宙。
朗朗明珠上下排,層層金線穿前後。
兜羅四麵錦沿邊,萬樣稀奇鋪綺繡。
八寶妝花縛鈕絲,金環束領攀絨扣。
佛天大小列高低,星象尊卑分左右。
玄奘法師大有緣,現前此物堪承受。
渾如極樂活羅漢,賽過西方真覺秀。
錫杖叮當鬥九環,毗盧帽映多豐厚。
誠為佛子不虛傳,勝似菩提無詐謬。
】
描寫唐僧師徒性格的句子,各兩句。
寒假作業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西遊記描寫孫悟空的句子(摘抄及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