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分句子成分一、什麼是句子句子是由詞或詞組構成的,是具有一定語調並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運用單位。根據用途和語氣,句子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歎句。根據結構可分為單句和複句。 二、句子成分說明1、主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物”。例如:(1)中國人民誌氣高。(2)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事業。2、謂語 謂語是陳述主語的,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例如:(1)滿天烏雲頓時消散了。(2)樹葉黃了。(3)小王今年十六歲。(4)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5)明天星期日。(6)什麼書他都看。3、賓語 賓語在動語後麵,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問題。例如:(1)什麼叫信息?(2)門口圍著一群看熱鬧的。(3)馬克思認為知識是進行鬥爭和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服務的手段。4、定語 定語是名語前麵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狀態、數量、所屬等。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穀,象一壟壟(全黃)的珍珠。(2)(三杯)美酒敬親人。(3)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4)(中國)的曆史有(自己)的特點。5、狀語 狀語是動語或形容詞前麵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製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例如:(1)他[已經]走了。(2)咱們[北京]見。(3)歌聲[把王老師]帶入深沉的回憶。(4)科學[終於以偉大的不可抑製的力量]戰勝了神權。 副詞、形容詞經常作狀語,表時間、處所的名詞經常作狀語,一般名詞不作狀語。動詞中除助動詞外,一般動詞很少作狀語,介詞短語常作狀語。一般狀語緊連在中心高速的前邊,但表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或介詞短語作狀語時,可以放在主語的前邊,如,[在杭州]我們遊覽了西湖勝景。6、補語 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麵的連帶成分,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例如:(1)廣大人民幹得〈熱火朝天〉。(2)他寫的字比原來不是好〈一點〉,而是好得〈多〉。(3)他生〈於1918年〉。(4)他坐〈在桌子旁〉。(5)顏色是那麼濃,濃得〈好像要流下來似的〉。7、獨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與其他成分(主、謂、賓、定、狀、補)產生結構關係,但意義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種成分,用來表示稱謂呼叫,對事物原推測、估計、注釋、補充、感歎、摹擬語氣等。例如:(1)事情明擺著,你看,我們能不管嗎?(2)十分明顯,不大大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四個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3)啊,多麼使人心醉的絢麗燦爛的秋色!(4)砰,砰,一陣槍聲傳來…… 充當獨立成分的,有的是一個詞,有的是短語,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較靈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8、複指成分 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或短語指同一事物,作同一個句子成分。例如:(1)先生自己也要書。(2)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這已經成為。擋不住的曆史潮流。(3)這就是朝鮮戰場上一次最壯麗的戰鬥——鬆骨峰戰鬥。 狀——修飾全句的]+(定)主+[狀]謂<動補>+(定)賓+<賓補>。 [每當有外地人來],(好客的)天津人[總是][眉飛色舞地]談<起了>(天津的)小吃<有多麼地道> 區分參考: 其一,細推敲兩種概念,從回答問題入手。 賓語是動詞中心語的支配對象,補語是對動詞、形容詞中心詞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份,根據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知道賓語是動詞的連帶成分,它與動詞之間是被涉及與涉及的關係,回答的是“誰”或“什麼”一類的問題;而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邊的連帶成分,它與動詞、形容詞之間是補充和被補充,說明和被說明的關係,回答的“怎麼樣”的問題。例如:(1)他打球。(2)他打〈輸〉了。 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對象,回答“什麼”的問題,所以是賓語:例(2)中“輸”是補充說明“打”的結果,回答的是“怎麼樣”的問題,所以是補語。 從概念和回答不同問題兩個方麵進行比較是區分賓語和補語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詞性類別判定,細辨認數量結構。 用分辨詞性的辦法進行對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賓語作為動詞所涉及的對象,經常用名詞、代詞或其他名詞性短語來充當;而補語則經常用形容詞、動詞、介詞結構或其他動詞、形容詞性的詞語來充當。例如:(1)他看書。(2)他看〈完〉了。(3)他看什麼?(4)他看得〈很認真〉。(5)他去新華書店。(6)他來〈自南方〉。 以上(1)(3)(5)句子分別以名詞、代詞和名詞短語來充當賓語,而(2)(4)(6)句則以動詞、形容詞或介詞結構充當補語。 數量結構在句子中既可以充當賓語,也可以充當補語,這時我們就要從詞的意義上去區分。 例如:他寫了三篇;他唱了〈三遍〉。 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類的東西,是以定語代替中心詞,故而是賓語;而後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數,是補充說明“唱”這個動詞的,故而是補語。 又如:他浪費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 以上兩個句子都出現了“三天”這個“數詞+時間名詞”的結構,“三天”後麵顯然都省去了“時間”這個中心詞。 這時我們要看謂語動詞能否跟省略去的“時間”一詞進行搭配。能搭配成為動賓結構的,說明動詞後麵的是賓語;如果不能,則是補語。在前一句中“浪費”可與中心詞“時間”構成動賓關係,所以“三天時間”的“三天”是定語代替中心詞充當賓語。在後一句中,“休息”雖然可與“時間”搭配,但構成了偏正關係,而不是動賓關係,不合句意,故而這裏的“三天”是表示時段的補語。 再如:他買了二米,線長〈二米〉。 前者“二米”是“買”的對象,自然是賓語。後者“二米”是補充說明形容詞“長”的,形容詞具有不帶賓語的特點,故而這“二米”隻能是補語。此外,非動作動詞“有、等於、變成”等後麵所帶的數量結構都是這些詞所涉及的對象,所以不是補語,而是賓語。 例如:我有十個;一個變成了二個;三個加三個等於六個。這些句子中的數量結構都是賓語。 其三,用“得”、“這”二字檢驗,從“順序”“結構”分析。 我們知道,結構助詞“得”是補語的標誌。如: 他笑得〈非常天真〉; 這花香得〈很〉; 他說得〈怎麼樣〉? 但是,如果“得”字不作為結構助詞而作為獨立詞素出現時,我們就不能混為一談。如: 他懂得這事。 你值得學習。 這些句子中“得”字與其它詞素結合而成一個不可分割的詞,故而不是補語的標誌,它後麵的成份是賓語。 用代詞“這”可以判定“個”字的賓語和補語。“個”字是最常見的量詞,通常用在名詞前頭。例如:(1)吃個西瓜。(2)吃個〈痛快〉。 第(1)句中“西瓜”是“吃”對象,是賓語,且可以在“個”字前麵加“這”字;第(2)句中“痛快”是補充說明“吃”的,不可能在“個”字前邊加“這”字。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個”字前邊能加“這”字的是賓語,否則即為補語。 一般說,動詞後邊同時有賓語或補語時,是補在前、賓在後,所以賓語和補語在動詞後的位置有時也可以做為判定依據。如: 他打了〈三次〉球。 我織〈成〉一件毛衣。 但也有些情況卻恰恰相反,是賓在前、補在後。例:(1)他每天上山〈兩趟〉。 當補語是量詞結構時,這種順序較為常見。例:(2)你拿杯水〈來〉吧!他撕〈下〉一張紙〈來〉。 這兩個句子中前者補語是趨向動詞,置於賓語之後;後者補語是合成趨向動詞,兩個部份分別置於賓語前頭和後頭。有些介詞結構也可以放置在賓語之後作補語,如:這件事〈給人以巨大的鼓舞〉。 另外,有些形式相同的短語可以通過分析結構的方法來對比判定。 例如:他跑〈下大堤〉。他摘下眼鏡。這兩個句子中都有帶“下”字的詞組,前一句“下”與“大堤”構成動賓關係,做“跑”的補語,補充說明跑的結果是下了大堤,而不是“大堤”被“跑下”;後一句的“下”與“摘”搭配成詞,做謂語,“眼鏡”做“摘下”一詞的賓語“眼鏡”是被“摘下”;再如:我希望去一次;我去〈一次〉。這兩個句子中也都有形式相同的“去一次”,但根據結構分析,它在句子中充當的成份顯然不同。 總之,雖然賓語和補語有難以分辨的一麵,但隻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對待,多做對比、總結,經過反複訓練,總還是能夠達到預期目的的。 三、句子成分的名稱及符號名稱: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符號:主語 = 謂語 - 賓語 ~定語 ( ) 狀語 [ ] 補語 <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賓語。補充成分是:定 語、狀語、補語。②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之間可用‖劃開。 句子成分劃分口訣(一)主謂賓,定狀補,主幹枝葉分清楚。主幹成分主謂賓,枝葉成分定狀補。定語必在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後補。(二)看全句、抓中心,縮句先找主謂賓。主幹原句有歧義,恰當帶上狀補定。謂語前有狀形容,定語修飾主和賓。“的”“地”“得”要分清,定狀補、它標明。劃分句子的口訣:(1)句子成分要劃對, (2)縱觀全局找主謂。(3)主前定狀謂後補, (4)謂前隻有狀地位。(5)“的”定“地”狀“得”後補, (6)賓語隻受謂支配。 四、(1)劃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語、謂語、賓語。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物”。謂語:是陳述主語,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賓語:在動詞後麵,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問題。句子一般有兩種情況:寫人、寫物(寫事、寫物)。分析句子時,首先判斷是“寫人”還是“寫物”。①寫人 格式:“誰” + “幹 什麼”(主語) (謂語)( 賓語)例: 楊亞 ‖ 寫 字主 謂 賓注意:處理複雜的單句時,要抓主幹。例:一中的楊亞║在課桌上寫著毛筆字。主 謂 賓②寫物格式:“什麼事”或“什麼物”+“怎麼樣”( 主 語 ) (謂語、賓語) 例: 貓 ‖捉 魚主 謂 賓例:一隻小貓‖在盆邊捉了一條大魚主 謂 賓注意:“是”為典型的動詞,一般是“謂語”。例如: 他 ‖ 是學生主 謂 賓 (2)劃分句子成分,還要抓住枝幹(定語、狀語、補語)定語:在句子中起著修飾、限製主語或賓語中心語的作用。狀語:修飾、限製謂語中心語,一般在謂語中心語前麵,有的在句子最前麵,交待時間、地點、範圍、情況等。補語:對謂語中心語起補充說明作用,一般放在謂語中心語之後。 例: 畫眉 唱 歌這是一個把主語中心語、謂語中心語、賓語中心語單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兩隻美麗的畫眉高興地唱一首歌。”①(兩隻美麗的)畫眉 “兩隻美麗”是 “畫眉”——主語中心語的修飾部分,叫“定語”。②[高興]地唱謂語中心語“唱”前邊的修飾、限製成分——“高興”為“狀語”。③(一首)歌賓語中心語“歌”前的修飾、限製部分——“一首”為“定語”。④.歌唱得<好>修飾、限製謂語中心語“唱”,並放在它後麵的部分——“好”為“補語”。 示例及練習部分1、魯班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一位著名的建築工匠。答案:(魯班)主語(是)謂語(我國古代春秋時期一位著名的建築)定語(工匠)賓語。2、那個時候的社會生產力還十分落後。答案:(那個時候的)(社會)定語(生產力)主語(還)(十分)狀語(落後)謂語。3、魯班接受了一項大的建築工程任務。答案:(魯班)主語(接受)謂語(了)狀語(一項大的建築工程)定語(任務)賓語。4、魯班從中得到啟發。答案:(魯班)主語(從中)狀語(得到)謂語(啟發)賓語。5、蔡倫出生在一個貧苦的鐵匠家裏。 答案:(蔡倫)主語(出生)謂語(在一個貧苦的鐵匠家裏)補語。
''蔡倫出生在一個貧苦的鐵匠家裏‘’對這個句子進行成分分析(主...
我想這裏應該是指關於《平凡的世界》裏麵那個孫少平吧。
小說裏的孫少平是一個熱愛生活的熱血青年,是一個純樸而又倔強人。
就如同小說描寫的一樣,在他看來好象就沒有刻意平靜的事情和故事。
他一直在致力於改變自己的行動中,就像是小說寫的那樣“他慢慢懂得,人活著,就得隨時準備經受磨難。
”孫少萍就是這樣的一直在準備接受磨難和困苦。
理性的接受社會帶給他的現實,而不是茫無目標的去找尋那不屬於自己的伊甸園。
當有了困苦時才能夠提起自己的勇氣,勇敢的去麵對過錯,找尋那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後去努力改變。
這就是平凡的世界裏的平凡的表現。
普通的農村知識青年,締造了生活的勝利者 談到路遙《平凡的世界》裏的孫少平時,我們不得不將其與《人生》中的高加林作以對比。
《人生》中的高加林生活在一個能呼吸到城市文明之風卻又保留著古老落後習俗的城鎮交叉地帶的農村,他有年輕人的朝氣和理想,有年輕人的魄力和闖勁,他有一顆不安分的心,都想去外星球看看。
高加林作為有知識的農村青年,他也一樣不可能像父輩那樣麵朝黃土背朝天的過一輩子,鄭重宣言“你們有你們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我不願意再像你們一樣,在咱們高家村的土挖刨一生”,書中五彩斑斕的生活不斷地向他招手,城市文明之風時而不斷的滋潤著他,時代前進的步伐促使他前進。
但是,心高氣盛的他卻在生活的大海中連嗆苦水,屢受折磨。
他在追求新生活的過程中彌漫著濃烈的個人色彩,在高家村,他很難找到自己的知音,而不安份又使他不能腳踏實地的穩走穩幹,因而注定了他在順境時如魚得水,逆境時則頹敗消沉。
他疏遠了黃土地,在農村,他是弱者。
“一個感應著時代脈搏的當代青年,他的理想追求,無論有多大的意義和合理化,如果缺乏了對這種人民和人民真正生活的基本理解,他的行為就不能不是盲目的,輕率的,一個隻強烈要求社會大眾理解自己,而自己不理解或不準備理解社會大眾,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親人,就不能算作一個將理智和感情結合起來的真正的人,他的覺悟還不能作一個真正現代人的自覺。
”所以最終高加林成了“一個遺棄了故土又被城市所遺棄的人”。
而《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與高加林一樣都是有知識的現代青年,他們都屬於奮鬥型人物,有著可愛的執拗和頑強的拚搏精神,不滿足一輩子立於黃土地上,他們渴望呼吸城市的文明之風,渴望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展示自己,成就一番作為。
與高加林不同的是孫少平雖家境貧困,但從來不鄙視自己的家庭出身,他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我們出身於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孫少平是農民的兒子,是在苦難和饑餓中長大的,他不怕艱難困苦的社會現實,求學期間饑餓時時折磨著他,襤褸的衣裳使他在女生麵前不體麵,苦澀、淒楚,心中鬱積著難言的悲憤,但是他挺過來了,以清醒的思考,以男子漢的豁達平靜地接受著這一切。
但是擺脫狹隘的農民意識,追求具有人生價值的精神生活這種意念卻從來在他的心中沒有停止過。
當他回鄉之後,一個人獨處天老地荒的山溝裏時:“一種強烈的願望就不斷從內心升起,他不甘心在雙水村靜悄悄的生活一輩子,他老感覺到有一種東西在向他召喚,他在不間斷的做著遠行的夢。
”即使有吃有穿了,他還會煎熬的。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要去城市闖蕩人生,自覺地勇敢地挑戰困難。
他不貪圖和哥哥合辦磚窯得到可觀收入,離開溫馨的家庭,赤手空拳的闖入陌生城市,去開辟嶄新的空間。
孫少平在背石頭時所承受的牛馬般的勞動使人驚心動魄,“他的意識就處於半麻痹狀態,沉重的石頭幾乎要把他擠壓到土地裏去……兩條腿如同篩糠,隨時都有倒下去的危險……三天下來,他的脊背被壓爛啦,他無法目睹背上的慘狀,隻感到像帶刺的葛針條刷過一般……肉被石頭磨的像一層透明的紙,工地當小工,也不淪於一般的民工,超負荷的體力勞動之後,他不是沉沉的睡去,在最簡陋的工棚裏他還挑燈夜讀,汲取文化思想的乳汁,對生活進行觀察與思考,決不沉溺於世俗的欲望。
在隨時都會遭受生命危險的煤礦,他在那裏依然忘我地投入地下的艱辛的工作。
種種煉獄般的生活鍛造出了他堅韌的意誌和刻苦的精神,不但是主動承受苦難,而且勇於反抗苦難和超越苦難,從而使他的人格和操守在苦難的鐵砧上得到最堅實的考驗,獲得自豪與崇高的心理感受。
孫少平從一名高中畢業生成為一名煤礦工人,其間經曆了波瀾壯闊的人生曆程, 貫穿他的思想的主線是堅韌不拔,奮鬥不息的精神。
無論麵對何種挫折,從學生時代的食不裹腹,衣不蔽體,到攬工生活的顛沛流離,到愛情泯滅的悲痛欲絕,再到因工毀容後的埋頭痛苦,少平嚐盡生活的艱辛,飽受命運之苦難,然而,他卻從未屈服,從未放棄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默默承受,頑強的堅持。
正是這樣的苦難,給了他富足的精神家園,使他具有了最頑強最震撼的生命力,讓讀者深刻地體會到在一個平凡的世界裏的不平凡的人...
為什麼有的人生在富貴人家?有些人卻生在貧苦的人家?
我們先看人生的許多必然之處: 1、自我的誕生; 2、出生年月日時及出生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 3、性別、身高、長相、秉賦、種族; 4、先天性疾病; 5、配偶、同事、朋友; 6、衰老、壽命、死亡日期及方式; 7、做夢; 8、自己孩子的性別和數量; 9、職業; 10、殺人和坐牢; 11、錢財、名譽、地位; 12、生活中的轉折、奇遇; 13、桃花運; 14、吃喝拉撒睡; 15、享福、吃苦、受罪; 16、走什麼樣的路,成什麼樣的人; 17、順境、逆境; 18、死後去向。
以上18個方麵都是人自我無法管理的必然,讓我們一項一項進行分析。
1、自我的誕生 每個人的誕生是必然的,自我無法控製和選擇的,是有目的的,有意義的,是個人無能為力的。
在蜜蜂王國和螞蟻王國中,每批蜂、蟻誕生時,隻有幾個王,其餘的工蜂、工蟻、兵蜂、兵蟻一出生就確定好了。
人類社會一百年也隻有幾個偉人出現,每個人誕生後,是領袖、是科學家、是普通老百姓、還是盜賊、騙子,已經決定了,根本由不得自己,生活一步步會把你導向你應該走的路,個人看似有選擇的餘地,實際上無法選擇。
2、出生的年月日時,出生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 每個人的出生時間是必然的,任何個人的意誌對此無能為力,想把自己的出生日期推遲到下一世紀或提前到上一世紀,絕對不可能。
不僅時代、年月無法改變,就是分秒也更改不了。
每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無法選擇家庭經濟狀況及周圍環境,屬城市的必然在城市降生,屬農村的必然在農村出生,應在帝王之家的也無法生在百姓家裏,應在文盲家庭出生的無法生在知識分子家庭。
3、性別、身高、長相、秉賦及種族 是男是女,高矮胖瘦,長相是否英俊醜陋,性格是否柔弱剛強,是黑種人、黃種人、還是白種人等基因中早已確定,是必然的,每個人不得不接受,不能怨天尤人,怪罪父母。
4、先天性疾病 有些人天生就是神童,有些人天生愚鈍,有些人一生下來就有缺陷,有些人在胎兒期就有髒腑、血質、神經等方麵疾病隱患,剛出生時似乎一切正常,隨著生理的變化,就象天花一樣,到時自然會出現,個人無法控製,也無法使其提前或滯後。
5、配偶、同事、朋友 “千裏姻緣一線牽,”每個人將有什麼樣的配偶早已定格,由不得自己,他或她毫無疑問地會來到你的身邊,想躲躲不了,想推推不開。
在自由戀愛的今天,人們認為自己的愛人是自己選的,實際上選擇隻是一種表麵現象,最終起決定的因素仍是姻緣。
不信?你可以試試:你站在繁華的大街中,選好一個中意的人,然後走過去對他(她)說:“我選中了你,你必須做我的丈夫(妻子)。
”看他(她)反應如何,結果又將如何。
朋友可否由自己選擇呢?回答是:不能。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將會認識什麼人,什麼樣的人會成為你的朋友,是由時空、性格、誌向、身份、緣分等因素決定的。
不信?你可以試試:你寫信給布什總統,說:“布什總統,我要跟你交朋友,”或者寫信給任何一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或一位億萬富翁,或一位電影明星、歌星,說:“我要與你交朋友,”看看反應及結果如何。
同事能選擇嗎?一生中交往的人能選擇嗎?不能。
你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那是注定的,同事及交往的人是你不得不打交道的,他們是促使你走向自己既定目標(這個目標自己不清楚)的因素。
不信?你去交往試試:你到外交部隨便進入一個辦公室,告訴他們:“我要成為你們的同事,”或者到意大利西西裏島找最大的貿易公司,告訴他們:“我要與你們交往、打交道。
”看看結果如何。
6、衰老、壽命、死亡日期及方式 節選自生命禪院大學網《人生的18個不可管理》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即將畢業的大...
別讓傳統文化漸行漸遠不知何時,當我們聽到某些典故時竟覺耳生;不知何時,提筆忘字成為經常發生的事;不知何時,我們對於漢字的了解竟不如對外語的了解深刻……我想,這些現象的確是科技化和國際化時代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弊端。
然而,你是否想過,缺少對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其實是文化危機的開端,這會讓我們與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而丟失了自己傳統文化的民族如何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幸好,人們及時發現了這一問題。
舉辦“漢字聽寫大會”就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措施。
這一節目確實喚起了一些人對於母語的再度關注。
網上有許多人自省“許多字都無從下筆,水平還不如小學生”!更有人歎息“自己的漢字儲備量遠遠小於英語”。
我認為,這一活動及時為我們敲響了警鍾。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更是五千年的中華文化能一脈相承的重要原因。
試想,如果漢字的書寫被越來越少的人掌握,人們都隻會麻木地敲打鍵盤,那我們最終隻會被越來越大的電子科技黑洞吞噬。
缺少對文化的情感,隻是冰冷的機器人而已。
其實,作為高三生的我們是幸運的,每天都能與漢字打交道。
在每次書寫漢字的時候我都仿佛是在與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對話,更驚歎於它那精致的構造與無可比擬的協調。
比起打字,我更喜愛書寫,感覺它能給我帶來一種奇妙的體驗,這可能就是作為炎黃子孫骨子裏所流淌的中華民族的血液與中華文化產生的碰撞吧。
它能使我產生巨大的共鳴,更能讓我產生一種強烈的歸屬感。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與漢字、與傳統文化接觸的時光,更要肩負起新時代文化複興的重任。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短時間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但我卻不希望人們隻是因為一股新鮮勁兒才去關注。
如果是那樣,這個節目也隻會像那些綜藝節目一樣,隨時間流逝被人們逐漸淡忘。
我希望這個節目能真正引起大家對現存的文化危機的重視,少在電腦前緊盯屏幕和機械地敲打文字。
我們更需要的是拿起筆,靜下心來,找回書寫漢字帶給我們的感受,找回作為炎黃子孫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
文化的複興需要你我的努力,別讓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試題分析:校訓是學校精神的一種文化傳承。
校訓應該是一個學校的靈魂,代表著校園的文化和理念,是學校曆史和文化的積澱。
校訓對激勵全校師生弘揚傳統,增強榮譽感、責任感,繼續奮發向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字不在多,華而不實無法讓人記憶深刻。
每個漢字都有內涵,學生應該重視校訓。
校訓作為一個標尺,意義在於激勵和勸勉在校的教師和學子們,即使是離開學校多年的人也會將校訓時刻銘記在心。
因此可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校訓的重要性等角度立意。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小明在看書的主謂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