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語句翻譯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光讀書學習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卻不去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譯: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卻不感覺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幾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消逝的時光像這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
7.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譯: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8.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譯:這裏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9.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譯: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樂,自由自在。
10.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譯: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譯:青苔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
1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
1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譯: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汙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汙染,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14.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愛好,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15.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譯:三峽七百裏中,兩岸山連著山,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足以遮擋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16.雖乘禦風不以疾也:
譯: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長風,也沒有這樣快。
1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庭院的地麵上月光滿地,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裏麵有藻、荇等水草交錯,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18.閑靜少言 ,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
譯:他喜歡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鑽牛角尖。
19.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譯:親友請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氣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後就走,不和別人虛情客套。
20.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
譯:簡陋的居室裏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裏經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譯: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
22.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
譯:北方有人欺負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殺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譯: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並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
24.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譯: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淩雲誌向呢!
25.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譯: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
26.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
譯: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有千裏馬。千裏馬經常有,可是伯樂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隻是辱沒在仆役的馬夫的手裏,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的裏麵,不因為日行千裏而出名。
27.馬之千裏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裏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
譯:日行千裏的馬,吃一頓有時吃完糧食一石。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裏,而沒有喂養。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裏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點不能從外麵表現。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麼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裏呢?
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譯:駕馭它不采用正確的方法,喂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千裏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隻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裏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裏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裏馬啊!
29.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譯: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異形態的,都為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30.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譯:心神無窮無盡地與天地間的大氣融合,沒有誰知道它們的邊界;無邊無際,與大自然遊玩,不知道它們的盡頭。
31.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譯:心神凝住了,形體消散了,與萬物暗暗地融合為一體。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譯: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它在心裏,並寄托它在酒上。
3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怎麼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中所動搖,安穩得像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破漏,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3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3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譯: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37.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38.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譯:在一個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常導致滅亡。
39.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這就可以說明,憂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4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譯: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
41.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譯: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嶽陽樓的雄偉的景象。
42.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譯:這時登上這嶽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43.嗟夫!予嚐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譯: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麵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麼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裏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
44.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譯:天下人的憂愁之前就憂愁,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45.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隻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
46.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譯:這實在是形勢危急決定存亡的關鍵時刻啊。
47.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防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譯:宮廷中的官員和丞相府的官員,都是一個整體,獎善罰惡,不應該不一樣。如果有邪惡不正、觸犯法令的人和盡忠行善的人,應當交付主管官評判他們應得的懲罰和獎賞,來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應當出於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內廷外府法度不一。
48.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譯:君王接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落到衰敗的原因。
49.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譯:隻希望亂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諸侯裏聞名,飛黃騰達。
50.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
譯:先帝並不認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聞,卻讓自己降低身份,在駕相顧。
51.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譯:在兵敗的時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難的關頭我奉行使命。
52.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譯:希望陛下把完成討伐奸賊,複興漢朝王業的任務交給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懲處我的罪過,來上告先帝的英靈。
53.陛下亦宜自謀,以谘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譯:陛下也應當自己謀劃,征詢治國的好辦法,明察並采納正確的話,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詔訓示。
54.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譯:有人對優厚的俸祿卻不區別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它。那優厚的俸祿對於我有什麼好處呢?
55.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譯:有權勢的人目光短淺,缺少見識,不能深謀遠慮。
56.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譯:輕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詳審,但一定依據實情處理。
57.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作戰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振作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低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竭盡了。
58.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譯:河邊蘆葦青蒼蒼,白露已經結成霜,心中懷念這個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求語文中考課內文言文(16篇)重點語句
重點語句翻譯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譯: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光讀書學習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卻不去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譯: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卻不感覺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譯:幾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譯:消逝的時光像這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
7.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譯: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8.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譯:這裏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9.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譯: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樂,自由自在。
10.寒暑易節,始一返焉:譯: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譯:青苔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
1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
1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譯: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汙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汙染,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14.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譯: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
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愛好,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15.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譯:三峽七百裏中,兩岸山連著山,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足以遮擋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16.雖乘禦風不以疾也:譯: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長風,也沒有這樣快。
1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譯:庭院的地麵上月光滿地,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裏麵有藻、荇等水草交錯,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18.閑靜少言 ,不慕榮利。
好讀書,不求甚解:譯:他喜歡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
喜歡讀書,不鑽牛角尖。
19.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譯:親友請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氣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後就走,不和別人虛情客套。
20.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譯:簡陋的居室裏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裏經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譯: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
22.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譯:北方有人欺負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殺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譯: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並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
24.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譯: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淩雲誌向呢!25.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譯: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26.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譯: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有千裏馬。
千裏馬經常有,可是伯樂不會經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隻是辱沒在仆役的馬夫的手裏,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的裏麵,不因為日行千裏而出名。
27.馬之千裏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
是馬也,雖有千裏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譯:日行千裏的馬,吃一頓有時吃完糧食一石。
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裏,而沒有喂養。
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裏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點不能從外麵表現。
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麼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裏呢?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譯:駕馭它不采用正確的方法,喂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千裏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隻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裏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裏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裏馬啊!29.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譯: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異形態的,都為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30.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譯:心神無窮無盡地與天地間的大氣融合,沒有誰知道它們的邊界;無邊無際,與大自然遊玩,不知道它們的盡頭。
31.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譯:心神凝住了,形體消散了,與萬物暗暗地融合為一體。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譯: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
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重點句子和翻譯,有哪些?
1.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釋義:主意還沒有拿定,(趙王想要)尋找可以出使回複秦國的人,(但是)沒有找到。
2.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
”王授璧。
釋義:藺相如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來換璧。
可是璧已落到別人手裏,怎麼才能拿回來呢?他急中生智,上前對秦昭襄王說:“這塊璧雖說挺名貴,可是也有點小毛病,不容易瞧出來,讓我來指給大王看。
” 3.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釋義:我實在很擔心被你秦王欺騙,因而辜負了趙國,所以派人帶著和氏璧回去了,(他)從小路已經回到趙國了。
4. 秦王怒,不許。
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秦王不肯擊缶。
5.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6.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7. 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
匈奴以為神。
8. 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máo)盡落。
9. 臣事君,猶子事父也。
子為父死亡所恨。
願勿複再言。
10. 遂通五經,貫六藝。
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
翻譯課內文言文句子。
(1)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
《勸學》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多智,並且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
借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但是可以到達千裏之外。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並不是會遊泳,但是可以橫渡江河。
4、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隻是君子善於借助外物罷了。
5、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那麼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聖人的心境由此具備。
6、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裏之外;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彙成江河大海。
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麼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8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塵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是因為心誌專一啊。
《師說》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
2、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有了疑惑卻不跟隨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
3、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我學習道理,哪裏要了解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4、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道理本來比我早。
5、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 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因此無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無論年紀大的還是年紀小的,(隻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6、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聖人成為聖人的原因,愚人成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吧?7、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讀書來幫助他們斷句的,尚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
8、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以地位低的人為師,那是很使人丟臉的事,以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於諂媚。
”
翻譯下列課內文言文中的句子。
(4分)(1)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1)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2分)譯:我聽說漢王用黃金千斤,萬戶封邑懸賞我的腦袋,我就把這份好處送給你吧(或我送你個人情吧)。
(2)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2分)譯:後世的人如果隻是為它哀歎而不引以為鑒,那麼又要再讓後世的人為後世哀歎了。
試題分析:注意得分點:(1)萬戶邑,定語後置要譯出來;購,懸賞;若,你;德,好處,恩惠。
(2)哀之,為動用法;鑒之,意動用法。
點評:翻譯一般要求直譯,每個詞語是什麼意思,都要有所體現,還要考慮句式的特點,有的還要調整語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有的語氣要體現出來,翻譯出來的句子要簡明通順。
《張衡傳》文言文中重點句子,常考翻譯的有哪些?
重點句子及翻譯:1,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
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翻譯:雖然才華高於世人,卻並不驕傲自大。
(他)總是舉止穩重、神態淡泊、寧靜,不喜歡與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2,衡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曆算。
(翻譯:張衡善於器械製造方麵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氣象和曆法的推算等方麵很用心。
)3,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翻譯:張衡不趨附當時的那些達官顯貴,他所擔任的官職,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4,嚐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征。
(翻譯:曾有一次,一條龍的機關發動了,可是洛陽並沒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學者都怪它這次沒有應驗。
)5,時政事漸損,權移於下,衡因上疏陳事。
(翻譯:當時政治昏暗,中央權力向下轉移,張衡於是給皇帝上書陳述這些事。
)6,宦官懼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
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
(翻譯:宦官害怕張衡說出他們,都給他使眼色,張衡於是沒對皇帝說實話出來了。
但那些宦黨終究害怕張衡成為禍患,於是一起詆毀他。
)次重點句子補充: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翻譯:大將軍鄧騭認為他是奇才,屢次征召他,他也不去應召。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翻譯:漢安帝常聽說他擅長術數方麵的學問,命公車特地征召他,任命他為郎中。
兩次遷升為太史令。
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翻譯:樣子像個大酒尊。
外麵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
其牙機巧製,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
翻譯:儀器的樞紐和機件製造得很精巧,都隱藏在酒尊形的儀器中,覆蓋嚴密得沒有一點縫隙。
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
翻譯:銅丸震擊的聲音清脆響亮,守候機器的人因此得知發生地震的消息。
文言文的考察要點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六至九年級的學生,對於淺易的文言文,要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要能背誦優秀詩文80篇。
也就是說,初中生要通過四年的學習,具備獨立閱讀一篇文言文的能力,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在平時要注意積累一些優美句段,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識,了解常見文言句式,準確理解常用實詞、虛詞的含義,把握文言文閱讀的習慣和特點,從整體上感知文章主旨。
不難看出,這些內容無疑就是中考文言文命題的“綱”,中考時要想在文言文閱讀上拿到高分,就必須圍繞以上知識點狠下功夫。
歸納近年來中考文言文閱讀板塊的考題,其常見考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考點一:重點字詞 這類題目主要圍繞文言文中的重點實詞、虛詞設計考題,要求考生準確進行解釋。
【例題】解釋下列加點字。
(1)同舍生皆被綺繡( ) (2)主人日再食( ) (3)右備容臭( ) (4)縕袍敞衣( ) 【技巧點撥】文言文字詞的考查,一般都遵循“考題在課外、考點在課內、知識在課本”的原則,因此要注意平時積累。
一是要積累重點文言實詞、虛詞,譬如“今亡亦死”中的“亡”,就是一個常見實詞。
二是積累通假字,譬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說”,就通“悅”。
三是積累詞類活用,譬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中的“船”就是名詞用作狀語,當“用船”講。
四是積累古今異義,譬如“犧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犧牲”,此句中就當“祭祀用的牛羊”講,與今天“為正義而死”的意思根本不同。
五是積累一詞多義,譬如“之”,在古漢語中就有“的”、“到”、“位”等多種意思。
有了廣泛的積累,大多數文言字詞都能給出意思。
對於少數未學到過的文言字詞,同學們可先整體理解該字詞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後再回過頭來猜測相關字詞的意思,選擇一個最貼切的意思將其寫出來。
【參考答案】(1)通“披”,這裏是穿的意思(2)每天(3)氣味,這裏指香氣(4)破舊 考點二:文言句式 這類題目主要是圍繞常見的文言文句式設計考題,或填空,或判斷,或翻譯。
【例題】將下麵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微斯人,吾誰與歸? 【技巧點撥】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以下五種:一是判斷句,即對某一事物作出判斷。
二是被動句,即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
三是疑問句,表達某種疑問。
四是倒裝句,主要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介賓結構四種情況。
五是省略句,即句子中的某一成分出現了省略。
在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對給出的文言句子作出準確判斷,然後再依據各種句式的特點進行解題。
【參考答案】(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考點三:句子翻譯 這類題目就是要求對文言句子進行翻譯。
【例題】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技巧點撥】翻譯文言句子,首先要掌握五種文言特殊句式,同時要了解借代、互文、委婉、諱飾等文言文修飾方法,在此基礎上,還要熟練掌握通假、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常識,最後,還要掌握文言文語句翻譯的基本技巧。
文言文翻譯技巧一般可以概括為八個字:“留”、“補”、“刪”、“換”、“調”、“選”、“固”、“意”。
①留。
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器具等,可照錄不翻譯。
例如,“景公使使者至”,就可譯為“景公派使者到了”。
(《晏子辭千金》) ②補。
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略成分。
例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在翻譯時應將“再”、“三”後麵的“鼓”補出來。
(《曹劌論戰》) ③刪。
刪去不譯的詞。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在翻譯時應將無意思的“之”刪掉。
(《愚公移山》) ④換。
在翻譯時應把文言文中的代詞換成現代漢語的人稱代詞。
例如“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在翻譯時應把“吾”換成“我”。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調。
在翻譯時,有些句子的詞序需要調整。
(謂語前置、定語後置、賓語前置、介賓結構後置等)。
例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可調換成“我與城北徐公孰美”的形式。
(《鄒忌諷齊王納諫》) ⑥選。
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
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情況常見,因此選用恰當的詞義進行翻譯,已成文言文翻譯的難點。
例如“顧野有麥場”中的“顧”是一個多義詞,它的義項共七條:a.回頭看;b.看;c.探問;d.拜訪;e.顧惜、顧念;f.考慮;g.但、隻是;h.反而、卻。
在這個句子中用b項最恰當。
(《狼》) ⑦固。
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
例如“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得無……乎?”譯為“恐怕……吧”“莫非……吧”。
(《嶽陽樓記》) ⑧意。
即意譯。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義,直譯會不明確,應用意譯。
在此基礎上,再對不懂的詞語進行揣測,大致推斷出它的意思,這樣,一個文言句子就能夠很輕鬆地翻譯出來。
【參考答案】因為這件事,(我)非常感激,於是答應先帝(為他)奔走效勞。
考點四:理解文章內容 概括文章中心 這類題目就是要求考生在讀懂文言文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一般以問答題的形式出現。
【...
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重點句子和翻譯,有哪些?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釋義:主意還沒有拿定,(趙王想要)尋找可以出使回複秦國的人,(但是)沒有找到。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
”王授璧。
釋義:藺相如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來換璧。
可是璧已落到別人手裏,怎麼才能拿回來呢?他急中生智,上前對秦昭襄王說:“這塊璧雖說挺名貴,可是也有點小毛病,不容易瞧出來,讓我來指給大王看。
”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釋義:我實在很擔心被你秦王欺騙,因而辜負了趙國,所以派人帶著和氏璧回去了,(他)從小路已經回到趙國了。
秦王怒,不許。
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秦王不肯擊缶。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
匈奴以為神。
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máo)盡落。
臣事君,猶子事父也。
子為父死亡所恨。
願勿複再言。
遂通五經,貫六藝。
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
...
初三文言文的重點句和翻譯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生字 簞(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惡(wù) 二、重點詞解釋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禍患,災難 3、辟:通“避”,躲避 4、簞:竹筐 5、蹴:用腳踐踏 6、得:通“德”,恩惠,這裏是“感激”的意思 7、鄉:通“向”,從前 8、何加,好處。
9、惡:厭惡。
10、辯:通“辨”,辨別。
11、義:正義或仁義。
12、勿喪:不丟掉,不遺失。
喪:遺失 13、萬鍾:萬鍾的俸祿,形容位高祿厚。
14、賢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隻為求利益,不擇手段。
三、重點句子翻譯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
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信念,而且人人都有,隻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喪失罷了。
2、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與我何加焉。
對於優厚的俸祿如果不問他合不合禮義,就接受它,那麼優厚的俸祿對我來說有什麼益處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就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了。
4、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以前寧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卻為了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們追求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麼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題 1、本文出自《孟子
翻譯下列課內文言文中的句子。
(6分)14.(1)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3...
(1)誰能料到你突然離開我而死去啊!(“遽”“去”“歿”各1分,語句不通順扣1分。
)(2)項脊軒一共遭過四次火災,能夠不被焚毀,大概是有神靈在保護著它吧。
(“凡”“殆”和被動句各1分,語句不通順扣1分。
) 試題分析:這兩句是課文中的句子,難度不大,翻譯時要規範些。
應順一下這兩句的大意,然後抓住兩句的語言現象:關注句式,第二句是被動句;關注關鍵詞語:遽,立即,馬上,突然;去,離開;歿,死;凡,共,總共;殆,大概。
...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求語文中考課內文言文(16篇)重點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