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處,所以這裏的文化不僅僅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發達,還能找到當時西方文化和中華文明的交融,值得一去,非常推薦
“甘肅作為西部欠發達省份,在基礎設施、科技水平、人才儲備及人均產值、財政收入等方麵,與發達地區存在差距,短時間內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並非易事。”甘肅省文史館館長張正鋒13日對外表示,甘肅必須充分發掘文化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後發優勢,使文化成為甘肅經濟增長的"助推器"”。
當日,甘肅舉行了“建設甘肅文化大省論壇暨省政府文史研究館新聘研究員聘書頒發儀式”,會上共有11位專家進行交流探討,以“建設甘肅文化大省”為主題,圍繞建設文化大省的目的、意義、舉措和途徑,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和交流。
“甘肅擁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相當數量具有經濟意義的文化資源,發展文化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張正鋒說,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慶陽農耕文化、岐黃文化、絲路文化、軍事文化、黃河文化、藏傳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石窟文化等曆史文化資源富集,都需要保護傳承和大力弘揚。
據悉,此次論壇共收到論文50多篇,大部分內容都比較符合甘肅省文化建設的實際。甘肅行政學院教授張巧豔提出甘肅文化的定位問題“甘肅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發源地”;研究員甦毅提出“甘肅文物保護現狀亟待改善的問題”。
此間,還有業內人士提出在甘肅建設“綜合性美術展覽館和美術創作基地”、籌建甘肅名俗文化藝術館、打造以“絲路花雨”為代表的隴劇品牌;加快甘肅優勢文化品牌的培育,重點支持敦煌文化、讀者、蘭州牛肉麵等地方特色品牌建設等獨到見解。
此外,新聘任的25位館員、研究員都是熟悉國情省情、熟悉文史工作、具有較高參政谘詢能力,其中有科研院校的專家教授,有文史研究方麵的著名學者,也有書畫藝術大家。
張正鋒表示,今後要充分發揮文史研究館的獨特優勢,在弘揚優秀文化、書畫藝術研究創作、文化交流、統戰聯誼上多做貢獻。
有關甘肅文化的作文
絲綢之路三千裏,華夏文明八千年。
敦煌莫高窟翩翩飛天,幾度踏夢而來;嘉峪雄關狼煙雖已散去,依然令人神往不已;大地灣文化、馬家窯文化,流光溢彩、如夢如幻,奏響了華夏文化壯美的序曲。
這裏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這裏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交彙地,這裏是紅色文化的重要奠基地,這裏是現代文化的重要創造地。
這裏,就是甘肅。
2013年1月,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獲得國務院批複,建設美好新甘肅的宏偉藍圖正式確立。
7月19日,“走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中央媒體采訪”活動在甘肅蘭州啟動。
記者隨采訪團深入這片文化沃土,共同探尋這裏數千年文明發展的座座豐碑,共同見證這裏文化發展厚積薄發的勃勃生機,共同展望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美麗藍圖。
提及甘肅,你會想到什麼?是上古神話中的人文始祖伏羲,還是絲綢之路上的厚重敦煌,亦或是豪情萬丈的邊塞詩歌?當然,你也會想到這個西部省份經濟稍顯落後,人民善良而樸實。
曆史上的甘肅為人們留下了太多文化寶藏。
今年1月21日,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正式獲國務院批複,這個曆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的西部大省,迎來了它因文化而崛起的難得機遇。
7月19日,參加“走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中央媒體采訪”活動的18名記者在蘭州采訪了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連輯,在他的介紹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藍圖和建設步驟逐步清晰。
一劑全新、強勁的發展良藥 “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中,以文化建設為內容的國家級戰略平台隻有甘肅的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
”連輯說。
在推動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背景下,甘肅依托悠久厚重、豐富多樣的曆史文化資源和自然人文資源,贏得了全新的發展機會,這對經濟欠發達、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甘肅來說,無疑是一劑全新、強勁的發展良藥。
據連輯介紹,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工作布局簡稱“1313工程”,即圍繞“一帶”,建設“三區”,打造“十三板塊”。
在45.44萬平方公裏的狹長的甘肅地域內,沿著絲綢之路,可以看到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三區”覆蓋了甘肅的東、中、西部,而具體13個細化的板塊基本覆蓋了文化發展的各個方麵,甘肅全省的文化資源在這樣一個大的規劃中將被完全利用起來。
獲批複至今,甘肅省委、省政府已經基本完成了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頂層設計。
3月29日,甘肅省政府召開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工作會議,研究出台了《關於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及13個板塊的分方案,開始對甘肅文化資源進行首次最詳細的全麵普查,並對文化資源進行分類、定級以及價值評估,避免後續開發的盲目和無序。
“文化建設不能完全依靠公務員,所以我們啟動了文化智庫建設。
”連輯說,甘肅正在廣邀知名學者和專家,分別從13個板塊進行調查研究,搭建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的專業學術平台。
此外,甘肅現有的100多家大型民營文化企業將進入政府搭建的“綠色通道”,由政府幫助其解決實際問題。
據連輯透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已與多家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
從頂層到基層,甘肅文化建設跑步前行 “甘肅2013年上半年文化產業投資合同金額已達1290億元。
”連輯說,這個數字在2012年是600億元,2011年以前甘肅甚至沒有專門針對文化進行的投資。
這一切不僅歸因於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更歸功於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係統提出,從而讓投資者有了足夠的信心。
據了解,目前,甘肅文化產業投資額在100億元以上的項目就有5個。
2012年,甘肅全省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78.17億元,占全省GDP的1.4%,而按照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甘肅文化產業增加值將占全省GDP的3%以上。
不僅僅是文化產業,甘肅的文化事業也將和文化產業一起,借助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幹意見》的相關要求,2012年至2015年,編製出台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總體規劃,啟動實施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重點項目,到2015年,重點曆史文化遺產得到更好保護,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將基本建立。
據連輯介紹,在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布局上,甘肅目前重點發展的區域有敦煌、蘭州和天水。
作為中華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和希臘文明四大文明交彙地的敦煌,以其精美的佛教藝術和自然景觀以及“敦煌學”的全球流行,成為當之無愧的發展重點。
蘭州憑借日益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天水依靠伏羲文化等也贏得了許多關注。
提及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建設節奏,連輯說:“在頂層設計和謀篇布局之後,我們要把具體任務從省委、省政府交到社會各界和基層辦事部門手中,讓他們承接信息、承接責任,參與建設。
”從重點到全麵、從頂層到基層,甘肅正在以實際行動探索一條經濟欠發達但文化資源富集地區實現科學發展的路子。
甘肅話、普通話和外語都要講 “我們要敞開門戶進行交流,用全國的力量甚至世界的力量來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
”連輯頗有底氣地說。
曆史上,甘肅曾是各國文化、我國各民族文化交彙融合的重要地點,這...
關於文化的句子
科技進步了,社會發展了,東方衛視的“萊卡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兒”標誌著我們國家現在也進入男色時代了。
繼70年代末**同誌成功帶領我們實現了科學技術對於生產力的轉化之後,我們的媒體也成功帶領帥小夥們實現了生殖力對於升值力的轉化。
如今,長得帥不僅能當飯吃了,還能拉動內需促進國民經濟增長了。
但是我們也不能驕傲,相對於日本這種把牛郎事業發展成一國文化的國家來說,我們國家還太遜色,在這方麵對於帥小夥的開發還很不夠,還有很大進步空間,還需要繼續努力,迎頭趕上
形容河西走廊的句子是什麼?
1、有人說,敦煌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一個精神坐標,一處文化高地。
因為銘刻了太多的民族文化記憶,敦煌幾乎成了一種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
2、“很多人向往大海,但是我向往西域,那連綿的群山和流淌在絲綢之路上的文化血脈,經由河西走廊這個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千年走廊,空穀回響。
”3、“相約河西走廊吧,感受最純淨的美。
”4、河西走廊,是古時內地通往新疆的重要通道,也是絲綢之路的一部分。
5、河西走廊曾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厚厚的曆史典籍中記載了昔日的榮光。
6、大型曆史人文紀錄片《河西走廊》更是如春雷一般,將河西走廊厚重的曆史文化和美麗的風光呈現給了觀眾。
7、關河冷落,大漠孤煙,千百年來,穿過曆史的走廊,敦煌在肆虐的狂沙中站出了自己獨有的姿態,堅強,神秘,不嫵媚奔放,卻吸引著無數人想要靠近。
8、走近它,依稀能聽見輝煌與失落交織的文化音符,窺視到曆史與現實疊加的璀璨星空;循著它,便走進了一方靈魂與美學集結的心靈聖地,一處厚重與靈動交融的藝術殿堂,一個欲望與信仰輝映的精神家園,一場醉了千年也不願醒來的大夢。
9、河西走廊的起點並不在蘭州,而是在武威天祝。
不過,穿越河西走廊,蘭州是重要的出發地。
10、中國蘭州以西,過黃河、越烏鞘,那就是本文作者雲穀涵夢尋千裏的河西走廊。
那是一種屬於東方情愫的莫名呼喚,一種屬於東方情愫的古詩詞的莫名的牽引。
11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東西長約1,000公裏,主要城市有武威、張掖、嘉峪關、敦煌等曆史文化名城。
文化背景:1、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在此建都。
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
2、河西走廊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這裏漢時即設四郡,戍兵屯田,是漢朝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後來又因諸多山脈的天然阻隔,成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火的棲息場所。
3、河西是甘肅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位於祁連山以東,合黎山以西,烏鞘嶺以北,甘肅新疆邊界以南,長約1000公裏,寬數公裏至近二百公裏,為南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的地方,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
4、河西曆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輝煌從西漢開始一直延續到民國。
先秦時期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再到悠久的宗教融合,民族融合,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師雲集,大小乘佛教是通過河西傳入長安,古代四大譯經家有三位與河西有著深厚淵源,足見河西在中國佛教的地位。
民族民族有漢、蒙古、藏、裕固、哈薩克、回、滿等。
以漢族為主,主要在綠洲區從事農業。
藏族、裕固族、哈薩克族、蒙古族則從事牧業。
著名景點: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一座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一朵有1600餘年曆史的曠世奇葩。
至今仍有保存完整的洞窟492個,裏麵珍藏著曆史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還有唐宋木結構建築五座。
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
它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
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形容河西走廊的句子
【第1句】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東西長約1,000公裏,主要城市有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曆史文化名城,以及石油工業的搖籃——玉門市。
它自古就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要道。
漢唐時的“絲綢之路”經這裏通向中亞、西亞,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條黃金通道,不僅是昔日的古戰場,也是甘肅著名的糧倉。
【第2句】曆史上的敦煌,對於中原來說,是多麼遙遠的地方。
有人說,敦煌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一個精神坐標,一處文化高地。
因為銘刻了太多的民族文化記憶,敦煌幾乎成了一種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
【第3句】“很多人向往大海,但是我向往西域,那連綿的群山和流淌在絲綢之路上的文化血脈,經由河西走廊這個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千年走廊,空穀回響。
”剛生完寶寶,在黑龍江滿洲裏邊檢工作的劉曉,曾經在甘肅蘭州上過大學,“一直覺得甘肅除了敦煌,沒有什麼特別的美景,這次在紀錄片《河西走廊》裏,看到了不一樣的甘肅風貌,很後悔大學裏沒有去看看,今年計劃帶著老公和兒子,重回甘肅走走、看看。
”的確,對普通觀眾而言,最直觀的感受則是:“相約河西走廊吧,感受最純淨的美。
”【第4句】河西走廊,是古時內地通往新疆的重要通道,也是絲綢之路的一部分。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東西長約1,000公裏,主要城市有武威、張掖、嘉峪關、敦煌等曆史文化名城。
曾經,這一條線人聲鼎沸,繁極一時,留下了眾多故事等著被發現。
八九月,是去西部旅遊的最佳時期,如果你對逝去的繁華,古老的曆史有興趣,那不妨來一次河西走廊的穿越之旅。
【第5句】河西走廊曾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厚厚的曆史典籍中記載了昔日的榮光。
大型曆史人文紀錄片《河西走廊》更是如春雷一般,將河西走廊厚重的曆史文化和美麗的風光呈現給了觀眾。
隨著紀錄片的熱播,河西走廊再次成就了甘肅人內心的驕傲和榮耀,勾起了遊子的思鄉情懷,也成為國內外遊客們心目中極具誘惑的旅遊熱點。
【第6句】關河冷落,大漠孤煙,千百年來,穿過曆史的走廊,敦煌在肆虐的狂沙中站出了自己獨有的姿態,堅強,神秘,不嫵媚奔放,卻吸引著無數人想要靠近。
走近它,依稀能聽見輝煌與失落交織的文化音符,窺視到曆史與現實疊加的璀璨星空;循著它,便走進了一方靈魂與美學集結的心靈聖地,一處厚重與靈動交融的藝術殿堂,一個欲望與信仰輝映的精神家園,一場醉了千年也不願醒來的大夢。
【第7句】河西走廊的起點並不在蘭州,而是在武威天祝。
不過,穿越河西走廊,蘭州是重要的出發地。
或許離中原太遠,蘭州總是很容易被人忽視。
黃河水穿蘭州城而過,讓這座城市有著富庶的綠蔭,軟軟的柔情。
蘭州拉麵的美名確實遠播在外。
除了拉麵,蘭州也有不少其他的美食,大眾巷彙聚了蘭州的美食精華,何不去大快朵頤一番。
甘肅文化習俗有哪些?
甘肅特色文化1、河西走廊這裏是甘肅著名的糧倉,也是昔日鐵馬金戈的古戰場和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
聞名於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肅南裕固族風情、肅北蒙古族風情、阿克塞風俗、天祝藏區風情交相輝映,民間筵悅、駱駝隊等奇風異俗在這裏熠熠生輝。
2、甘肅東南部的天水市和隴南地區這裏是山川錦繡、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稱。
唐玄奘在天水的傳說,使佛公嬌、萬紫山、滲金寺等地,成為民俗旅遊的主要景點。
3、甘南、臨夏甘南、臨夏兩個自治州是藏、回、東鄉、保安、撒拉等少數民族的集聚地,有獨具一格的民情和風俗。
這裏的宗教民俗活動,獨特隆重,令人歎為觀止。
4、甘肅東部的慶陽、平涼地區這裏是具有悠久革命曆史的老區。
境內除有眾多的革命遺跡外,還有道家聖地崆峒山、王母宮山以及公劉廟、菩薩山等廟會,都成為民向文化的傳播陣地,特別是嗩呐、剪紙、社火、戲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5.敦煌文化——世界的敦煌,人類的敦煌敦煌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彙處,公元前111年設郡,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鎖鑰”和樞紐城市,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享譽全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被譽為“世界的敦煌”、“人類的敦煌”。
敦煌市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等世界四大文化體係的交彙地,是佛教東漸進入中原的第一站,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融彙之地。
敦煌是世界級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的城市,不僅擁有豐厚獨特的世界文化遺產,還擁有以“大漠奇觀”著稱於世的鳴沙山月牙泉等世界級自然奇觀。
敦煌莫高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寺遺址,是世界上曆史延續最悠久、保存較為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代表了公元4—14世紀中國佛教藝術的高度成就,是兩項符合世界文化遺產全部六項標準的文化遺存之一。
20世紀初以來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以及懸泉置漢代簡牘的考古發掘,由此發展出國際東方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敦煌學,是世界公認的國際顯學。
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著名旅遊勝地,是中國旅遊的一張標誌性名片。
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位於敦煌市城東南25公裏的鳴沙山下,保存著四世紀到十四世紀的700多個洞窟,有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唐宋窟簷木構建築5座,珍貴文物5.6萬件。
在我國四大石窟中,莫高窟是開鑿最早、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曆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
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每個洞窟裏麵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
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泥塑和壁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
1987年,敦煌莫高窟作為中國首批候選者獲得“世界文化遺產”認定。
在收入《世界遺產名錄》的981項遺產中,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遺產”6條標準的遺存僅有2個,敦煌莫高窟是其中之一。
世界文化遺產玉門關遺址現為敦煌陽關玉門關景區,位於敦煌西南70公裏處,始建於漢武帝時期,是絲綢之路上通往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
唐代詩人李白的名句“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王維的名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之渙的名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的陽關玉門關正是今天的敦煌陽關玉門關景區,也正是因為《陽關三疊》和《涼州詞》的絕世詠唱使陽關玉門關名垂千古。
陽關玉門關占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的險要地勢,現存的城垣完整。
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布,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
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您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悠然而生。
6.長城文化——邊關防衛的古戰場萬裏長城的西起點命先驅孫中山評論長城時說:“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裏長城也。
……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
”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在參觀了長城後說:“隻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
”在幾百年前,萬裏長城就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中古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約公元前7世紀楚國最早修築長城,長城修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自立、自強、自信、團結統一精神的象征。
“不到長城非好漢”,萬裏長城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旅遊觀光的勝地。
秦、漢、明三代修築的長城都以甘肅為起點,象一條巨龍,穿越戈壁,翻山越嶺,蜿蜒東行。
甘肅境內保存的長城總計超過3600公裏,占全國現存總量的60%以上,除陽關玉門關外,主要有“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關城、距嘉峪關關城2.5公裏的官園、距嘉峪關關城20公裏的橫溝屯莊、金塔縣漢長城、山丹縣漢明長城、民勤縣漢長城、永昌縣漢明長城、景泰縣明長城、臨洮縣秦長城、渭源縣秦長城、通渭縣秦長城、隴西縣秦長城、岷縣秦長城等遺址。
舉凡封建社會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麵的曆史事件,北方漢民族與遊牧民族的金戈鐵馬、逐鹿...
甘肅省的來曆
甘肅曆史悠久,建省約有700多年的曆史;縣的建製早於省的建製,從春秋時開始萌芽算起,迄今己達2200餘年。
北宋初期西夏統治河西時設有甘肅軍司(駐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
這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
但作為地方行政區劃名稱,元代才正式設置甘肅省。
省名的命名,係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張掖市)、肅州(今酒泉市)的第一個字合成。
簡稱甘。
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隴山(即六盤山)之西,故亦稱隴西、隴右,或簡稱隴。
1949年8 月甘肅省解放以後,即成立甘肅行政公署,下轄酒泉、張掖、武威、蘭州、定西、臨夏、慶陽、天水、平涼、武都11個分區(專區、市)、73縣(局)。
甘肅行署隸屬於西北軍政委員會(後改為西北行政委員會,1954年撤銷)。
1950年成立甘肅省人民政府,1954年根據內務部的通知精神,將撤銷的寧夏省合並於甘肅省。
1955年,甘肅省人民政府更名為“甘肅省人民委員會”。
以後,根據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決定,1958年劃3個專區(自治州)、19個縣市歸寧夏回族自治區管轄。
“**”中,省人民委員會更名為“甘肅省革命委員會”,1979年複改為甘肅省人民政府。
甘肅有多少曆史文化?
第一、天下第一大姓李氏家族。
盛唐帝國的創造者李世民世家,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李聃的中國哲學思想和對社會的巨大作用,在整個世界人文曆史當中都是及其璀璨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人民日報》對李氏家族已作報道,清楚的說明完整的李氏族譜保存在四川省雙流縣李德貴家。
--世界上東南亞、歐美等很多國家都有中國隴西李氏文化研究會,回國歸宗認祖和拜祠的國際人士越來越多。
據說隴西縣也有一個李氏文化研究會,隴西縣應當發揮他們的作用,對李氏家族作係統的發掘研究整理。
一個有著九千五百萬人的同姓家族,且家史輝煌,人才輩出,分布五大洲四大洋,這本身就是一個世界人文奇觀,從任何角度看,它的意義遠超過了秦兵馬俑。
四川能把一個小小的熊貓經常在國內外製造新聞,成為持續的宣傳熱點,使四川飲譽國內外。
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中,有時一個月看不到甘肅的一篇新聞報道,“審時度勢”甘肅的宣傳人員“要深思”。
從旅遊的角度看,設想國外有五分之一,國內有一半的李姓人一生中來隴西拜一次祖,再加其他遊客,這個旅遊的收入就十分可觀。
這不是空想,這是中國幾千年形成的心理定式,旅遊就是吸引人們存在的一種獵奇心理定勢,旅遊也要開發發展,現在的東西看過了,下一步又看什麼。
在其整個中國和世界範圍內,李氏家族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和整體人才群鏈不亞於孔氏家族,孔氏家族主要創立的是文化思想學說——中國儒學,而李氏家族創立的是中國道教、哲學體係,創立有一套完整的國家學說和民族學說。
對優秀文化的吸收有利於現代社會的建設發展,有利於中華民族未來的強盛,這是我們發掘民族文化的目的所在。
目前國內最大的道教場所四川成都的“青羊宮”是老子南下涵穀關的最後的落腳點。
中國乃至世界,隻有一個李白,全國紀念李白的建築不計其數,在‘隴西布衣’的真正故鄉隴西也隻能找到一方碑,甘肅能不能建一個“李白原故裏”,這些都是甘肅人的精神資產,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資源,這些需要甘肅人乃至於外省來甘肅工作的同仁們通過努力去發掘和建樹,為甘肅老百姓留下自己的政績。
屈原、司馬遷、王昭君等,他們的故鄉都建祠宣傳,以增強地方影響力。
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國的富饒是我們甘肅人李冰父子建造的,李冰父子的祖籍至今無確鑿的史料作定論,這個工作甘肅也應當做。
(李冰父子的有關史料傳說可派人到山西解州李國榮處了解,隴西、會寧等地家存李氏族譜的人也不少,實際全國各處都還有李氏族譜)。
甘肅人創造了陝西前期曆史的輝煌,陝西的重要名勝,主要出自秦時期和唐時期,而這些文物上並沒有標注“甘肅人”。
有利當地經濟建設,兩地爭曆史名人爭曆史名勝,這是正常現象,問題是甘肅人為什麼不想法自己宣傳。
當然陝甘在幾千年曆史中就本為一省。
在甘肅台未通前,我把陝西台當甘肅台看,但是,我不能忘掉家鄉,我們甘肅人為陝西創造了那麼多輝煌,但至今連個名份都沒有,我不能不為甘肅說句公道話。
(《新唐書》和各部史典均有李氏籍貫記載)
甘肅的風俗習慣
○姑娘追 在遼闊的阿克塞草原上,人們經常可以看到驃悍的小夥子在前麵飛馳,美麗的姑娘揚鞭策馬在後麵緊追不舍。
這就是哈薩克牧民特有的文化節目“姑娘追”。
“姑娘追”在哈薩克語中叫“克孜庫瓦爾”,是一種青年男女十分喜愛的娛樂活動。
舉行這項活動時,先由青年男女中的一方發出賽馬邀請,而後兩人雙雙騎馬向指定地點緩步並行。
途中小夥子可以向姑娘調笑逗趣,姑娘卻不能生氣。
但一到達指定地點,小夥子就迅速舉鞭策馬向回跑。
此時,為了“報複”小夥子的戲謔,姑娘亦揚鞭回馬,緊緊追趕小夥子,被追上的小夥要接受姑娘輕輕的鞭打。
這種活動,往往會促成青年男女的愛情。
甘肅的哈薩克族是本世紀30年代從新疆遷來的,現主要居住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
遊牧於祁連山下的哈薩克族保留了本民族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習俗風情。
“姑娘追”便是其中一項饒有風趣的文娛活動。
○花兒會 “花兒”是流傳在甘肅、青海、寧夏三省(區)廣大地區的民歌。
“花兒”又稱“少年”。
男青年唱的叫“少年”, 女青年唱的稱“花兒”。
據說,“花兒”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曆史了。
它內容豐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潑,語言生動形象,曲調高昂優美,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特色,深受回、漢、藏、東鄉、土、撒拉等民族的喜愛。
蓮花山位於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境內,素有“花兒故鄉”之稱。
這裏一年一度的“花兒”盛會,吸引著臨夏、定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成千上萬的男女歌手和群眾。
每年從農曆六月初一在蓮花山下的足古川聚會開始,經過遊山對歌進入高潮,再轉入王家溝門夜歌,到六月初六紫鬆山敬酒歌別,整整六天五夜。
這期間歌手們風餐露宿,相互賽歌,交流思想和感情,極一時之盛。
○臨夏穆斯林民俗 臨夏有回、東鄉、保安、撒拉等伊斯蘭民族,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
臨夏穆斯林的先民是唐宋時期來華互市並僑居中國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猶太人。
元初蒙古大軍西征時俘虜來的中亞、西亞穆斯林被安插在西北大地,臨夏穆斯林遂數量大增。
清政府鎮壓西北回民反清鬥爭,陝寧回民悉數入甘,幸免於難的河州地區遂成為西北地區的經堂教育中心,被譽為“中國小麥加”。
臨夏穆斯林基本上屬遜尼派,有著“信真主、信天仙、信經典、信聖人、信末日、信前定”六大信仰,“念、禮、齋、課、朝”五大功課。
清真寺是宗教和教育活動中心,通常由禮拜大殿、經堂和水堂三部分組成。
穆斯林民族有獨特的生活習慣。
男子戴白帽,留長須;婦女戴蓋頭為最典型的服飾特征。
臨夏穆斯林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義、教規,在生活、飲食方麵特別講究,喜食手抓羊肉、燴羊雜碎、炸油香、油茶、蓋碗茶。
開齋節、古爾邦節、阿述拉日為傳統的節日。
穆斯林擅長貿易,在臨夏市各大街,可看到生意興隆的農貿市場。
○藏傳佛教文化與藏族民間風情 甘南藏族自治州自古以來即為藏族聚居區,現為藏傳佛教文化發達,藏族民俗風情濃鬱,政治氛圍寬鬆,交通相對便捷的神秘的旅遊區。
藏傳佛教是佛教傳入中國後在藏區形成的主要宗教派別,為廣大虔誠的藏民所信奉。
主要有寧瑪派(紅派)、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格魯派(黃教)、噶當派等各教派,各有其教義思想、學習方法和修持重點。
現由格魯派執掌藏區政教大權,尊宗喀巴為開山祖師。
教義上大小兼容而以大乘為主,顯、密宗兼備,尤重密宗,形成“藏密”。
藏族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邊緣地區的古老民族,以遊牧業為主,逐水草而徙。
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苯教,現以藏傳佛教為主。
藏族穿藏袍,住帳篷,食物以牛羊肉、糌粑、青稞麵為主,交通方便的地方以大米、小麥為主食。
藏族藏傳佛教文化非常發達,其生活方式以佛教信仰為中心,樂善好施。
藏族人民熱情好客,豪邁粗放,有獨特的歌舞藝術。
甘南州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濃鬱的藏傳佛教文化氛圍,民俗風情魅力獨具。
○曬大佛 “曬大佛”是藏傳佛教寺院所舉行的傳統法事活動,流行於西藏自治區、甘肅、青海、四川等地農區。
各地活動日期不盡相同。
一般在藏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舉行。
甘肅拉卜楞寺的曬佛活動在每年一度的正月“毛蘭姆”祈願法會上舉行。
正月“毛蘭姆”祈願法會是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樣季麥旺吾時仿效拉薩祈願法會而興辦的,從正月初三晚開始,到十七日至。
其間舉行多項法事活動。
“曬大佛”在正月十三日,也稱“亮佛”。
拉卜楞寺曬佛為釋迦牟尼佛、彌勒佛、宗咯巴,佛像寬12丈,長30丈,將要曬的佛抬到河南蒙旗親王府前南山麓,舉行曬佛儀式,沿途誦經,虔誠莊重。
當佛像在曬佛台展開後,僧人信徒均念沐浴經,頌讚佛陀功德。
整個曬佛活動場麵宏大,給人一種震撼心靈的力量。
○隴東的民間藝術 慶陽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由於交通不便,更多的保留了古代原始古樸的傳統民間藝術。
慶陽民間工藝寶藏極為豐富,有剪紙、刺繡、皮影、石刻、臉譜、蠟雕、草編、粘貼藝術、燈彩、紙紮、民族服飾、藝術壁畫、農民畫等20多個種類。
其中尤以巧奪天工的剪紙、絢麗多彩的刺繡、古拙逼真的雕刻、千姿百態的麵塑並稱慶陽民間藝術四絕。
慶...
形容文化的句子有哪些?
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
——高爾基文化開啟了對美的感知。
——愛默生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勝利。
——愛獻生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
——**智慧是知識凝結的寶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異彩。
——印度文化不能從上向下壓,因為它應該是從下麵高漲起來的。
——裏德所謂文化,比起文明開化往往不過是掩蔽蒙昧無知的最後一層裱糊板。
——馬洛利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裏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
——雅各布 布克哈特道德文化有可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是認識到我們應該控製自己的思想。
——Charles Darwin人生來本是一個蠻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於禽獸。
——《世俗智慧的藝術》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
——阿諾德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經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垢政治和經濟。
——**文化雖然不像文明那樣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是,它相應地和各個國家的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具有更深刻的聯係。
——森穀正規文化的視野超越機械,文化仇恨著仇恨;文化有一個偉大的激情,追求和美與光明的激情。
——馬大安諾德在這富有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會,人類的文化應是多彩多姿的。
——黑塞...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關於甘肅華夏文明發源地讚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