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你們好!歡迎來到“世界遺產”之北京故宮,我是來自遂昌的翁導遊,下麵我就帶大家去細細遊賞一番吧。
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地點位於北京城中心。開始建造與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現在說的1406年至1420年,後來經過多個朝代的勞動人民細心修改,變的非常的富麗堂皇,但仍保持著原來的布局和規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築群。最先的設計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詳、陸詳等,名字裏都有詳哦!
我們說完了北京故宮的曆史和人物建造,現在該說說外觀和排列順序了把!
這座城設四個門,南門正中麵是午門、北邊是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四門個建有重簷廡殿頂門樓。這座城的四個角都還布有一些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外麵的牆有10米多高呢!還有護城河寬52米,夠寬的吧!長3800米,整個建築群按南北中間的中軸線為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
聽完了一以上那些,你應該對北京故宮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還不知道把,連皇帝的住所都是那麼井井有條!
文化殿,武英殿是麵闊九間的但簷歇山頂建築。文化殿是皇帝聽大臣講書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飯、居住和召見大臣的地方。後三宮、東西六宮和乾清宮和坤寧宮通直禦花園。坤寧宮和乾清宮是內廷的正殿、正寢,是皇帝、太後和皇後的正式居住場所,平均麵積寬九間,為重簷廡殿頂。
前三殿是全宮最大的建築群,占地麵積有達8.5萬平方米,是宮城的12%,後三供則為前三殿的25%,期於宮殿依次遞減,主要突出前三殿、後三宮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過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世界遺產的導遊詞
各位朋友: 現在,我們來到了海神廟。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來,秦皇島、山海關沿海一帶的航海業、捕撈業就非常發達。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開國元勳徐達奉命主持修建長城。
為了調運各種軍需民用物資,在山海關石河口修建了碼頭。
船夫漁民出海作業,總是冒著很大的危險,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年代,人們隻好把生命托付給神靈。
為了乞求神靈的保護,乞求海上風平浪靜,平安無事,就在老龍頭的西側修建了海神廟、北海神廟、媽祖廟、龍王廟等四座廟宇。
1900年八國聯軍從老龍頭登陸,四座廟宇被毀掉了。
現在的海神廟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它綜合了原有四座廟宇的特點,重新構思設計,延伸入海124米,是旅遊觀光、臨風休憩的好去處。
這裏是牌樓,南北兩麵各有兩個大字:安瀾、伏波,——讓大海安靜,海不揚波,點明了整個海神廟的主題。
往前走就是山門。
海神廟和一般佛教廟宇的山門不同,它裏麵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天佑”、“天應”兩位大海中的神將。
“天佑”的意思就是老天保佑,“天應”就是指叫地地靈,叫天天應。
傳說這二位原來都是大海中的怪物,渾身的力氣沒處使,就專門興風作浪,玩惡作劇。
後來他們被天後娘娘——就是我們常說的媽祖收伏了,成了媽祖的得力助手。
現在我們來到了海神廟正殿前麵的庭院。
左右兩側有兩個吉祥物。
右邊的叫做“乘黃”,也叫“飛黃”。
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集《山海經》說:白民之國有乘黃。
長的樣子像狐狸,背上有角。
要是騎到它的身上,就能活到兩千歲。
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寫過這樣的詩句: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後來,人們就用飛黃騰達來比喻一個人的官職地位上升得非常快。
看來,乘黃的功能有兩條,長壽和升官。
可是,我們眼前的這個乘黃大家千萬不要騎,一是真要活到兩千歲,那可就太麻煩了;二是您真要騎了上去,可就要準備罰款了。
左邊的這一個叫做“龍馬”。
我國古代傳說龍馬是河水之精,說它是龍頭,馬身,還有兩個可以張開的翅膀,叫的聲音很好聽,說它是“鳴聲九音”——有些人很謙虛,用“五音不全”來說自己唱歌的聲音不好聽,但這龍馬“鳴聲九音”,簡直就是一個交響樂團!還有的古書上說這龍馬就是乘黃。
在海神廟的前麵設立龍馬、乘黃的塑像,是取其“河水之精”的含義。
現在請大家走進海神廟的大殿。
正中端坐的就是海神。
兩邊站的是他的助手。
渤海灣一帶供奉的是北海之神。
北海之神叫做禺京。
他的“分工”有兩條:讓大海風平浪靜,讓陸地風調雨順。
為了讓大海風平浪靜,他手持弓箭,查看大海,哪兒的海浪過高,就射箭擊碎它,這時,兩位巡海夜叉就是它的助手;為了讓陸地風調雨順,他選拔了幾位得力的幹將,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這兩位是千裏眼和順風耳。
千裏眼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順風耳的大耳朵拉得長長的,專門負責收集各地旱澇信息。
這兩位是雷公和電母。
雷公頭似獼猴,嘴似雞形,肩膀上長了一對翅膀,左手拿椎,右手使槌,腳踏五麵大鼓,他敲起鼓來,就是天上響起了隆隆雷聲。
電母手拿兩麵鏡子,隻要她把鏡子飛舞起來,天空裏就會出現一道道閃電。
左邊的這二位是風婆和雨師。
風婆隻要把她背的布袋拿下來,輕輕一抖是小風,重重一抖是大風,掄上一圈,就成台風了。
雨師用柳條在他的寶葫蘆裏沾上一下,往人間灑一灑,就是一場雨。
當然,他用的力度和時間就決定了這場雨的大小和持續時間的長短。
古代的神明,都是凡人自己創造的。
神明的功能,大都表達了人們的理想和願望。
今天,千裏眼和順風耳的功能已經由氣象衛星和計算機承擔起來了,——盡管還不那麼準確,不那麼全麵,而雷公、電母、風婆、雨師的功能,我們最終能取代多少、能不能取代,甚至於有沒有必要去取代,現在還都是一連串的未解之謎。
我們該和海神說一聲再見了,但願他能保佑我們旅遊順利,晚上下雨,白天晴天,天天有個好天氣,天天有個好心情。
中國世界遺產導遊詞
各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你們好!歡迎來到“世界遺產”之北京故宮,我是來自遂昌的翁導遊,下麵我就帶大家去細細遊賞一番吧。
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地點位於北京城中心。
開始建造與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現在說的1406年至1420年,後來經過多個朝代的勞動人民細心修改,變的非常的富麗堂皇,但仍保持著原來的布局和規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築群。
最先的設計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詳、陸詳等,名字裏都有詳哦!我們說完了北京故宮的曆史和人物建造,現在該說說外觀和排列順序了把!這座城設四個門,南門正中麵是午門、北邊是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四門個建有重簷廡殿頂門樓。
這座城的四個角都還布有一些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
外麵的牆有10米多高呢!還有護城河寬52米,夠寬的吧!長3800米,整個建築群按南北中間的中軸線為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
聽完了一以上那些,你應該對北京故宮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還不知道把,連皇帝的住所都是那麼井井有條!文化殿,武英殿是麵闊九間的但簷歇山頂建築。
文化殿是皇帝聽大臣講書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飯、居住和召見大臣的地方。
後三宮、東西六宮和乾清宮和坤寧宮通直禦花園。
坤寧宮和乾清宮是內廷的正殿、正寢,是皇帝、太後和皇後的正式居住場所,平均麵積寬九間,為重簷廡殿頂。
前三殿是全宮最大的建築群,占地麵積有達8.5萬平方米,是宮城的12%,後三供則為前三殿的25%,期於宮殿依次遞減,主要突出前三殿、後三宮的主要地位。
1961年定位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過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的導遊詞......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即將參觀的八達嶺景區。
前麵的那座山就是軍都山,八達嶺長城就盤踞在這座山上。
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築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
而我國曾經出現了三個修築長城的高峰,分別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為了加強統治,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將蒙恬30萬軍隊和很多勞力將原來北方的燕、趙、秦長城連了起來,並加以擴充,曆時9年修築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裏的長城,這也就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道萬裏長城。
到了漢朝,漢武帝也是為了加強防禦,“不叫胡馬度陰山”,修築了一條近兩萬裏的長城,同時這也保護了新開發的絲綢之路,漢長城是秦長城的一道前沿陣地和防線,它西起新疆,東到遼東,是中國曆史上修築長城最長的朝代。
而明長城則是中國曆史上修築長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術之精是獨一無二的。
當年朱元璋在統一全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采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
當時元朝雖然已經滅亡,但是還保持著比較完整的軍事實力,加上逐漸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斷侵擾,所以開始修築長城。
明朝大規模修築長城達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西到甘肅嘉峪關的明長城全長6350公裏。
明長城具備三個特點,築構完備,管理完善,布局嚴密。
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長城的一部分。
而長城在我國古代最原始的目的雖然是防禦,但是它同時還起到了其他的作用。
第一就是軍事作用,第二則是經濟作用,它不僅促進了屯田的開發和北疆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樂業,第三是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
此外,它還保護了通訊和促進了對外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古代,不僅僅隻有這三次修築長城的經曆,據統計,在上下兩千年裏,先後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都修建過長城,有人做過粗略的計算,如果將長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牆,繞地球10圈兒多都有富裕。
著名的民間傳說:烽火戲諸侯和孟薑女哭長城也是發生在萬裏長城上的。
如今,長城在經過幾次修整之後,基本恢複了以往的麵貌,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且它還是當今世界上畛さ姆烙?猿喬劍”椴劑宋夜?6個地區,全長達到了10。
8萬裏。
剛才我們所經過的路,就位於關溝中。
關溝是燕山山脈和軍都山山脈的交會處,南起昌平區南口鎮,西北到延慶縣八達嶺長城的城關,全長40裏。
是中原地區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
明代在這裏布置了四道防線,分別是南口關,居庸關,上關,八達嶺。
在關溝中的疊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疊翠,可惜現在景觀已經不複存在了。
剛才我們所看到的那條鐵路就是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由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
因為八達嶺地區地勢複雜,技術難點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設計的人字型鐵路,成功解決了車不能直接爬坡和轉彎的難題,而打通長達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歎服。
現在在青龍橋火車站樹立的銅像就是詹天佑的,還有紀念碑。
關溝因為居庸關而著名,我們可以看到前麵宏偉的建築就是居庸關,它的名字起源於秦朝,以秦始皇遷徙“庸徒”在這裏居住所以得名。
在關內,有一個著名的漢白玉石台,就是雲台。
它是元代的一坐過街塔,上邊原來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後來的地震中毀壞了。
明代又在原處]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間又被毀了,隻留下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柱礎和望柱。
雲台的麵積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門上刻有獅、象、四不象、金翅鳥等浮雕,分別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騎,還有天龍八部護法天神的浮雕。
內壁上還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獸圖案,券頂上還布滿了曼陀羅的圖樣,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
還有六種文字鐫刻的《陀羅尼經咒》和《造塔功德記》,這些都是元代的藝術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的傑出代表,因為這裏四通八達,故成為八達嶺。
可能大家會問,為什麼要講長城修築在這裏?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八達嶺地區重要的地理位置。
它不僅守衛著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師的西北大門。
八達嶺長城是曆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例如蕭太後巡幸,元太祖入關,慈禧太後西逃等等,八達嶺都是畢竟之路。
說到這裏,還有一個故事要講給大家:位於關城東門路旁,有一塊巨石,傳說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經過這裏,曾經站在這塊石頭上回望京城,所以這塊石頭也就被叫做望京石。
但現在這塊石頭已經不那麼突出了。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
剛才介紹了那麼多景觀,您一定急切的想來到景區遊覽一番,不用著急,馬上您也要成為好漢了。
好,這裏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遠處是壯麗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長城重要的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
翁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匾額:北門鎖鑰,我在前麵已經...
搜索一篇世界遺產的導遊詞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經我了解,多數朋友是第一次來到秦皇島,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一些有關秦皇島的情況,現在我利用行車途中,將秦皇島的概況介紹給大家。
首先告訴大家,秦皇島這個地方為什麼叫秦皇島這個名字呢?這還得從頭說起: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這就是秦始皇的第二次東巡。
這裏所說的童男就是二十歲以下的男孩,因為當時的男孩到了二十歲,就要加冕成為成年人了。
所說的童女就是十六歲以下的女孩,因為當時的女孩到了十六歲,就要在頭上別簪而成為成年人了。
這些童男童女到了日本以後分為兩支,一支姓徐,一支姓秦。
後來姓秦的犯了罪,被追捕改姓羽田。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先生就承認自己是他們的後代。
又據《史記》記載:“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
刻碣石門。
壞城郭,決通堤防”。
這就是秦始皇第四次東巡。
並在北戴河金山口岸建秦始皇行宮一座。
據此,這裏就起名叫秦皇島了。
中國世界遺產導遊詞
麗江古城導遊詞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麗江遊玩,我是導遊李思思,請多多關照。
好了,現在我們將進入麗江古城轉轉,請跟我來! 現在我們正漫步古城,眼前已呈現一幅古樸、典雅、幽靜的畫麵。
大家看,納西風格的民居鱗次櫛比,清清的溪流穿街過巷,一座座小橋如彩虹橫跨小溪,一排排垂柳在清風中搖曳。
還有更好的呢!大家跟緊我!看看兩旁,古城中店鋪林立,各式商品琳琅滿目,尤其是那光亮的各式銅器及花樣翻新的各色皮革時裝,一直都是廣大遊客所稱道的。
這麼多精致的商品,大家是不是想仔細欣賞一番呢?好吧,那我們先分散一會,各自選購,十分鍾後在這裏集合。
相信大家剛才的購物是開心愉快的,現在繼續我們的行程吧!麗江自古就是重要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四方街、麗江木府(木家院)是曆史的見證。
說到木府,據傳,麗江世襲土司為木姓,木字若加上框,即成“困”,木府便因忌諱而不設城牆。
中國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麗江遊記中寫道:“宮室之麗,擬於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櫛比”,是對當年麗江古城之繁盛景觀的真實寫照。
…… 各位遊客朋友,今天的麗江古城一日遊就快結束了,大家玩得開心嗎?我相信回答是肯定的啦!明天,還有更美的風景等著我們。
希望各位好好休息,養精蓄銳,我們明天再見!...
中國世界遺產的導遊詞有哪些?
一篇完整的導遊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
1.習慣用語 習慣用語又分為兩個部分——見麵時的開頭語和離別時的告別語。
開頭語包括問候語、歡迎語、介紹語、遊覽注意事項和對遊客的希望五個方麵,放在導遊詞的最前麵。
如: 來自*地的朋友們: 大家好!大家辛苦了!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旅行社歡迎各位朋友來我市觀光旅遊。
我姓x,是**旅行社的一名導遊,大家叫我“x導”好了。
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
在我市旅遊期間就由*師傅和我為大家提供服務,我們十分榮幸!大家在此旅遊,可以把兩顆心交給我們:一顆是“放心”,交給*師傅,因為他的車技嫻熟,有12年的駕齡,從未出過任何事故;另一顆是“開心”,就交給x導我好了。
旅遊期間,請大家認清導遊旗的標誌,以免跟錯隊伍。
請大家記清集中和遊覽時間,以免因一人遲到而影響大家的活動。
大家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盡量提出來,我將盡力解決。
最後祝大家這次旅遊玩得開心、吃得滿意、住得舒適。
謝謝! 告別語包括感謝語、惜別語、征求意見語、致歉語和祝願語五個方麵,放在導遊詞的最後麵。
如: 各位朋友: 眼看火車站就要到了,x導我也要和大家說再見了。
常言道“相見時難別亦難,送君千裏終有別”。
在此,x導我非常感謝各位朋友對我工作的支持。
短短幾天時間,大家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謝謝大家的合作!在幾天的遊覽過程中,若有不盡人意之處,還請各位批評指正,您的意見將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您的建議將是我們改進的目標。
在返程途中,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多諒解。
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再來我市,欣賞我們的春季湖水、夏日荷香、秋天紅葉和冬季的雪光。
一年四季的美景等著您,到時x導我再來給各位當導遊。
最後祝願大家一路平安!合家歡樂!身體健康! 2.概括介紹 概括介紹是用概述法介紹旅遊景點的位置、範圍、地位、意義、曆史、現狀和發展前景等,目的是幫助旅遊者對景點先有個總體了解,引起遊覽興趣,猶如“未成曲調先有情”。
概括介紹應根據時間和遊客情況,可長可短,可詳可略。
(可根據需求所變) 3.重點講解 重點講解是對旅遊線路上的重點景觀從景點成因、曆史傳說、文化背景、審美功能等方麵進行詳細的講解,使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有一個全麵、正確的了解。
這是導遊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頤和園導遊詞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xxx,大家可以叫我x導,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講解頤和園的風景名勝。
請大家隨著我走。
現在,我手指的這個是著名的長廊。
這個長廊可不一般。
它全長700多米,分成273間。
大家可以看到,每間的橫檻上都有許多五彩圖畫,畫得各式各樣,有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難怪被稱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這就是碧波蕩漾的昆明湖。
這片湖靜得像一麵鏡子。
遊船經常從這裏經過,大家可以聽到船上遊人們的歡歌笑語。
在昆明湖的上麵,就是聞名遐邇的萬壽山。
站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頤和園的全部風景。
站在這裏看,整個頤和園真可謂是無比壯觀。
鬱鬱蔥蔥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
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閣。
大家快隨我看看這美麗的石橋吧!這座石橋有17個橋洞,叫十七孔橋。
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姿態不一的活靈活現的小獅子。
這座在曆史上為帝王建造的古典園林,現已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旅遊參觀熱點之一,每年接待遊客數百萬人。
1986年,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家聽了我的介紹,也心動了吧!那就親自到頤和園看看吧! 頤和園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來帶領大家共同遊覽頤和園。
希望我的講解能夠令各位滿意,讓我們共同度過這一美好的時光。
頤和園在北京西北部海澱區境內,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屬於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頤和園原是帝王的行宮和花園。
公元1750年,乾隆在這裏改建為清漪園。
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
1888年,慈禧太後挪用海軍經費3000萬兩白銀重建,改稱今名,作消夏遊樂地。
到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燒毀了許多建築物。
1903年修複。
後來在軍閥、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解放後不斷修繕,才使這座古老的園林煥發了青春。
頤和園的麵積達 290公頃,其中水麵約占3/4。
整個園林以萬壽山上高達41米的佛香閣為中心,根據不同地點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樓、閣、廊、亭等精致的建築。
山腳下建了一條長達728米的長廊,猶如一條彩紅把多種多樣的建築物以及青山、碧波連綴在一起。
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傑作。
頤和園主要由昆明湖和萬壽山兩部分組成。
總麵積290多公頃。
萬壽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閣、銅亭,臨湖畔建的千米長畫廊、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橋和石舫等都是遊人必到的景點。
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郊,離城約10公裏。
既可以坐郊區公共汽車,也可以坐專線遊覽車前往。
這座巨大的園林依山麵水,昆...
世界遺產導遊詞資料
大家好,接下來我們就要前往頤和園,希望大家能和我共度這美好時光。
接下來這段時間就有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頤和園的曆史吧。
頤和園位於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皇家園林。
始建於1750年。
曾兩次遭到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野蠻搶掠和破壞,新中國成立後得到很好的修繕和保護。
各位遊客,我們已經來到了頤和園大門下,走進大門,再繞過大殿,就來到了長廊。
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二百七十三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走完了長廊,我們即將登上萬壽山,請大家往上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我們眼前,那就是我們待會要去參觀的景點,請大家跟緊我,別走丟了。
現在我們就在佛香閣前麵,站在這邊往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可以看到。
向東眺望,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裏的白塔。
各位遊客我們已經來到了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遊人走過一座最長的石橋,就可以到小島上去玩,這一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著小獅子。
這麼多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的姿態是相同的。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這次我們隻參觀了頤和園的一部分,希望大家以後多多來這兒遊賞。
世界遺產導遊詞作文
親愛的遊客們,我的名字叫張雨辰,是九江景觀旅行社的導遊。
今天我帶領大家遊覽的地方是我國“世界遺產”中的唯一文化景觀——廬山風景名勝區。
廬山位於中國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又名“匡山”、“匡廬”,雄踞於長江邊,緊依鄱陽湖。
全山共有90多座山峰。
最高峰為漢陽峰,海撥米,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現主要有12個景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
廬山早有“神仙之廬”的傳說,平均霧日多達191天,彌漫的雲氣為廬山平添了許多迷人的秀色和神秘色彩。
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
還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誕生地。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了,一會兒我們再到這裏集合。
希望被采納...
四年級世界遺產導遊詞作文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黃山,我是你們的導遊,我負責你們今天的行程安排。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南北約40公裏,東西寬約30公裏,總麵積約1200平方公裏,其中精華部分為154平方公裏,號稱“五百裏黃山”。
黃山於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你們知道嗎?黃山有四絕:奇峰、怪石、雲海和溫泉。
今天,我就帶大家去領略一下它們的風姿吧!請大家看看我的左邊,這就是黃山其中一絕——奇峰。
大家看看這座山峰多高啊! 這就是天都峰,是七十二個山峰之中最高最險的一個,一會兒我們爬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哦!大家看,這就是峰頂了。
瞧!我們剛剛趕得上看雲海,看!雲海多漂亮啊!它差不多把整個山都遮住了。
下麵是自由觀賞時間,請大家細細觀賞。
但大家要注意不要破壞環境哦!...
四年級世界遺產導遊詞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峨眉山市東31公裏的樂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彙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
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彙流處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淩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淩雲大佛,為彌勒佛坐像。
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
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至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曆時90年。
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景區由淩雲山、麻浩岩墓、烏尤山、巨形臥佛景觀等組成,麵積約8平方公裏。
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範圍,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淩雲”之說。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
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麵可圍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10餘米,手持戈戟、身著戰袍的護法武士石刻,數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
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淩雲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
右側是九曲棧道。
佛像鑿成之後,曾建有十三層樓閣覆蓋,時稱“大佛閣”,“大像閣”,宋時稱“天寧閣”。
可惜毀於明末的戰亂,被張獻忠的起義軍焚毀。
可以從大佛兩側的山崖上看到幾十處孔穴,那是當年建造樓閣時,安置梁柱的地方。
大佛兩側的岩石是紅砂岩,樂山的紅沙岩是一種質地疏鬆,容易風化的岩石,比花崗岩軟,是很好的適宜於雕塑的材料。
但佛像雕好後,容易受到侵蝕、風化,樂山大佛就是在這種岩石上雕刻而成的。
樂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種各樣的破壞,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
各個朝代都對它進行過維修。
自明、清以來的數百年間,大佛飽受自然風雨侵蝕,以致佛身千瘡百孔,麵目全非。
1962年,政府撥專款對佛像作全麵維修,1982年2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政府撥款對大佛頭部進行了比較徹底的維修。
同時增加了一些配套設施及服務設施。
1996年12月,峨嵋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專家桑塞爾博士·席爾瓦教授實地考察時,讚譽“樂山大佛堪與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羅河的帝王穀媲美”。
樂山大佛的來曆 據唐代韋皋《嘉州淩雲大佛像記》和明代彭汝實《重修淩雲寺記》等書記載,樂山大佛開鑿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
海通是貴州人,結茅於淩雲山中。
古代的樂山三江彙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彙聚淩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凶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
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
海通和尚見此立誌憑崖開鑿彌勒佛大像,欲仰仗無邊法力,“易暴浪為安流”,減殺水勢,永鎮風濤。
於是,海通禪師遍行大江南北、江淮兩湖一帶募化錢財,開鑿大佛。
佛像動工後,地方官前來索賄營造經費,海通嚴詞拒絕道“自目可剜,佛財難得”,地方官仗勢欺人,反而說:“嚐試將來”。
海通從容“自抉其目,捧盤致之”,“吏因大驚,奔走祈悔”。
海通這種專誠忘身之行,激勵眾心,克誠其誌。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
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
大約過了十年的時間,劍南西川節度使 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
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任戶部尚書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
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曆經90年時間才完工。
韋皋始撰《嘉州淩雲寺大彌勒石像記》載錄了開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側臨江峭壁上。
樂山大佛聳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彙流之處,一千多年來,樂山大佛閱盡多少人間春色,經曆多少朝代更迭,依舊肅穆慈祥,心旌不搖。
構造拾趣 觀賞這尊唐代佛像,往往隻看到依山鑿就的外表,看到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而對大佛部位結構則看不真切。
【發鬈用石塊嵌就】 大佛頂上共有螺髻1021個,這是1962年維修時,以粉筆編號數清的。
遠看發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
單塊螺髻根部裸露處,有明顯的拚嵌裂隙,無沙漿粘接。
螺髻表麵抹灰兩層,內層為石灰,厚度各為5-15毫米。
1991年維修時,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遺存螺髻石3塊,其中兩塊較完整,長78厘米,頂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兩耳以木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維修工人從中掏出許多破碎物,細看乃腐朽了的木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