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年:第二年 晦明:天氣陰晴
2:春夏兩季交替的時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廣闊的大地一片潔白。
3:彭城東南北三麵環山,隻有西麵與外界相連
4: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
揚州慢重點句子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宋·薑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波心蕩:月映水中,波光搖曳的情狀。
這兩句大意是:揚州名勝二十四橋仍然曆曆在目,但已無昔日繁華,隻有冷冷清清的月亮映在水中,無聲地伴著水波蕩漾,發出幽冷的光。
這兩句詞寫的是揚州冬日雪夜的景色,作於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
此時,揚州幾經戰亂,一片淒涼,所以作者用婉轉淒清的筆觸,將這座滿目破敗的古城寫得清幽冷竣.詞句可化用來描寫雪夜清幽的月色。
求蘇軾《放鶴亭記》原文和賞析
放鶴亭記 作者: 蘇軾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扇。
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
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裏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或翔於雲表,暮則〔素〕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客僚吏,往見山人,飲酒於斯亭而樂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麵之君可與易也。
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詩曰:『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蓋其為物,清遠閑放,超然於塵垢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
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
嗟夫!南麵之君,雖清遠閑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於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
」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 鶴飛去兮,西山之缺。
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
翻然斂翼,婉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複擊!獨終日於澗穀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
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屨,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餘以飽汝。
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賞析熙寧十年至元豐六年。
這二年,在徐州做知州,他有個朋友名叫張六驥,別號雲龍山人,在彭城(今江蘇銅城縣)建了一座亭,亭中養有二鶴,早上放出去,晚上又會飛回來,蘇軾常與朋友在亭中飲酒賞玩,因有所悟,故作了一篇「放鶴亭記」。
本文在描寫隱士的情趣,假使是帝王,連愛鶴也會招來禍害;但作為一個隱士,就是縱酒也不要緊,反而可以逍遙自在,過放逸的生活。
第三段敘述隱者和南麵王在生活情趣上迥然不同。
隱士不但可以養鶴,甚至縱酒,還可以傳名;國君卻不然。
這篇文章,妙在氣勢縱橫,自然清暢,完全是作者性情的流露。
放鶴亭並不算是名勝,卻因這篇文章的關係,也同時流傳下來。
此篇所言不僅與「超然台記」不謀而合,同時此文中他道家思想的表現更是顯露無遺。
又: 本文作於蘇軾知徐州時,主要描寫與山人遊宴之樂,並通過引古證今,歌頌隱逸者的樂趣,寄寓自己政治失意時想往清遠閑放的情懷。
文章寫景精約,卻特征突出;敘事簡明,卻清晰有致;引用典故能切中當今;用活潑的對答歌詠方式抒情達意,顯得輕鬆自由,讀來饒有興味。
宋代隱者張師厚,字天驥,隱居徐州雲龍山,自號雲龍山人。
曾於東山建亭,因自馴二鶴出入山中經過此亭,故名“放鶴亭”。
又:這是詩人謫貶徐州時說作,文中記述了作者在拜訪雲龍山訪人的一番問答及討論。
特別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鶴本是清遠閑放之物,但衛懿公卻因好鶴而亡國;酒本是荒惑敗亂之物,因此“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來勸戒人們不要為酒所迷。
但“劉伶阮籍”卻因酒而出名。
是什麼原因呢,雲龍山人解釋到,隱隱山林的人酒色都不能惑亂,何況鶴呢,觀點妙極了。
作者能不羨慕嗎?何況還有那令作者陶醉的放鶴招鶴之歌!
用心靈去傾聽的重點句子
重點語句分析:1.“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明確:這一句是全詩的主旨句,它極度誇張地概括了蜀道之難:蜀道險峻難行,環境恐怖險惡,社會危機潛伏。
詩人創造性地繼承了自《詩經》以來古代民歌中常用的反複這一形式,讓這一句隨感情的起伏和自然景物的變化凡三見。
第一次在詩篇的開頭破空而來,以感情強烈的詠歎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壯的基調,並從內容上統攝全篇。
中間則出現在描寫蜀道險峻難行和旅途恐怖淒清的感受之後,是此時詩人魄動心悸、不能自已的感情的體現。
最後出現在詩尾,是對蜀中山川險惡和社會阽危的深沉浩歎。
總之,主旨句每次都出現於它不得不出現之處,貫串始終,推動內容層層深入,使人產生一歎之不足而至於再,再歎之不足而至於三的暢快淋漓之感。
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明確:這幾句極寫山勢的高危,突出路之難行。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詩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見。
詩人不但把誇張和神話融為一體,直寫山高,而且襯以“回川”之險。
水險,更見山勢的高危。
又借黃鶴與猿猱來反襯,山高得連黃鶴也不能飛度,猿猱也愁於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
這是用虛寫層層映襯。
接著具體描寫青泥嶺的難行。
以“百步九抑縈岩巒”的危險來表現人行其上的艱難情狀和畏懼心理。
詩人從星星中穿過,有時還好奇地觸摸他們,想象何等奇特。
3.“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明確: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後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穀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鬆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後,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如果說上麵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麼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石壕吏重點句子
石壕吏重點句子1. 表現官吏殘暴的詩句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 表現戰爭慘烈的詩句是: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注釋: 1.石壕村:今河南省陝縣東七十裏。
2.暮:傍晚。
3.投:投宿。
4.逾:越過;翻過。
5.一何:何等,多麼。
苦:淒苦。
6.前致詞: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
致:對......說。
鄴城:相州,今河南省安陽市。
7.戍:守衛,保衛。
8.附書:捎信。
9.惟:同“唯”(通假字),唯一的意思。
“惟有”:就是隻有的意思。
10.且偷生:苟活。
且:苟且;姑且。
長已矣:永遠完了。
11.乳下孫:正在吃奶的小孫子。
12.完裙:完整的衣裙。
“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褲子。
13.老嫗:老婦人。
請從吏夜歸:請允許我跟你去。
猶得:還能夠。
嫗:念“yu”的第四聲。
14.河陽:今河南省孟縣,當時唐王朝官兵與叛軍在此對峙。
應:應征。
15.請從:請求跟從。
從:跟從,隨從的意思。
16.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17.絕:斷絕,沒有。
18.幽咽:不出聲的哭泣。
19.等前途:前麵的路。
20.聞:聽。
21.猶得:還能夠。
22.應:響應。
23.獨:隻;僅僅。
譯文 傍晚我投宿於石壕村,在夜裏有官吏來捉人。
老翁**逃走,老婦走出去應對。
官吏喊叫得是多麼得憤怒,老婦啼哭得是多麼得淒苦。
我聽到老婦上前說道:“我三個兒子都服役去參加圍困鄴城之戰。
其中一個兒子托人捎了信回來,其中兩個在最近的戰爭中才死了。
活著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永遠逝去。
家中再也沒有什麼男人了,隻有個吃奶小孫子。
因為有小孫子,所以兒媳婦沒有離開這個家,但進進出出沒有一套完整的衣服。
老婦我雖然身體衰弱,請允許我跟從您夜裏走。
趕緊去河陽服役,現在還趕得上做早飯。
” 深夜說話的聲音已經消失了,好像聽到低聲哭泣抽咽。
天亮後我繼續趕前麵的路程,隻能與逃走回來的老翁告別。
記敘文版: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
寒冷的北風似乎要把整個人吞沒掉。
我無精打采地騎在我那匹瘦馬上,經過了一天的顛簸,終於到石壕村了。
今天就 在這裏住下吧,我的心裏這樣想。
我最終選擇了一戶人家,我輕輕地敲了敲門,隻聽見門裏出現了一陣騷亂,忽然,有一個老頭翻過了牆,向南跑去。
過了一會兒,一個老婦人才慢吞吞地打開了門。
我向她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她把剛剛逃走的老頭叫了回來,並熱情的招待了我。
進了她家的大門,我忽然發現我的選擇是錯誤的,因為這家不是一般的窮,用來招待客人的不過是一些幾乎沒有多少米的稀飯,何況他們平時還舍不得吃這些簡單的東西。
他們告訴我,自從唐軍的進攻失敗以來,李唐政府就在這一帶實行“拉夫政策”,許多人都拿起武器,走上了戰場,他們的三個兒子都在鄴城防守,其中的兩個兒子已經戰死疆場。
她不希望自己的老頭去上戰場,因為他年歲已高,怕是有去無回了。
夜晚,一陣嘈雜聲驚醒了熟睡中的我,我躺在床上,認真地聽著門外局勢地發展。
開始,有一名成年男子的粗暴地喊聲:“皇上有征兵令,每家出壯丁一名。
”老頭一聽立刻逃走了。
接著就是一陣敲門聲,“快,把你們家的男人交出來。
” 由於我急切地想知道事態地發展,於是透過窗戶看門口的動靜。
老婦人慌忙地去開門,還沒有等她把門打開,就有人一腳把門給踹開了。
原來是兩名當地的差役。
其中一人手拿一把大彎刀,另一人手持一根三尺木棍,個個都是凶神惡煞的樣子,像是從地獄來的使者。
“快,把你們家裏的男人通通交出來。
”其中一名差役說道。
“我有三個兒子,都去鎮守鄴城了,一個兒子剛剛來信說自己的兩個兄弟都戰死了。
哎!”老婦人歎著氣,剛想繼續說下去,被其中一名差役推倒在地。
“少囉嗦,快把男人交出來,”一個差役抽出了手裏的彎刀,“你這是違抗皇命,是要殺頭問罪的。
” 老婦人慢慢地站起來,說:“我的家中已經沒有別的男人了,隻有一個還在吃奶的孫子,難道你們也要把他抓走嗎?因為有這個孫子在,他的母親才沒有離開我們。
” “你無法使我們相信,我們要進去檢查一下,以證實你們家沒有男人了。
”兩名差役對待這件事情是十分嚴肅的,他們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
“我們都是窮苦的人家,孩子的母親都不敢出門,因為家裏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怕到時候會讓老爺見笑。
”老婦人的語氣變得很無奈。
“不行,我們是一定要進去查看的,這是我們的職責。
”說完,兩名差役推開老婦人,想要強行闖入房間。
老婦人無奈地說:“這樣吧,我雖然年近七旬,但我不覺得自己很衰老,我可以和你們走,盡快到河陽去服役,以表達我的愛國之心,如果來得及,還可以為士兵準備早飯呢!” 兩名差役發出了奸笑:“那好吧,你們家已經沒有男人了,但是你替代你們家的男人去從軍,實在是精神可嘉,你遲早是會得到戰功的!” 看到這裏,我十分想...
勸學重點的句子
1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3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4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這些句子會作為知識點考,例如,讓你翻譯這些句子的意思,解釋重點詞義,會拓展考你成語等
>的重點句子
1.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釋義: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是顏色比蓼藍更深;冰是水所凝結成的,但比水更冷。
2.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釋義:所以木材經過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
3.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釋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驗反省,就能智慧明達,並且行為沒有過失了。
4.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釋義:君子的天賦(同一般人)沒有差別,隻是他們善於借助客觀條件罷了。
5.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釋義:所以不積累每一小步,就沒有辦法到達千裏;不彙聚細流,就沒有辦法彙成江河大海。
6.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釋義:用刀刻東西如果中途放棄,那麼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屬和石頭也能雕刻成功。
7.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釋義:積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因而人的智慧自然獲得,聖人的思想就由此具備了。
8.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釋義: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但是人們在遠處也能看得見。
9.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釋義:借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走得快,但是能使人到達千裏之外;借助船隻的人,並非善於遊泳,卻能橫渡江河。
10.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釋義: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向上卻能吃泥土,向下卻能飲泉水,這是因為它用心專一。
11.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釋義:螃蟹有六隻腳和兩隻鉗夾,除了蛇洞和黃鱔洞就沒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放鶴亭記的一些閱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