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
2: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唐李商隱無題)
3: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4: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5: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戀花)
6: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7: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宋歐陽修戲答元珍)
8: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9: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宋陸遊)
10: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11: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12: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13: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14: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1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16: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7: 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18: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唐李商隱錦瑟)
19: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20: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21: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
22: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2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24: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25: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秦觀鵲橋仙)
26: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27: 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28: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29: 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唐李商隱)
30: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唐李賀南國)
31: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鳳棲梧)
32: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
33: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宋蘇軾水調歌頭)
34: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35: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龜雖壽)
36: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論詩)
37: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38: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39: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40: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唐韓愈調張籍)
41: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紳憫農)
42: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43: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44: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嶽)
45: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宋蘇軾)
46: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
47: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
48: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唐李白將進酒)
49: 誌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後漢書)
50: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51: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西晉陳壽三國誌)
52: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53: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宋李清照如夢令)
54: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55: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宋王安石)
56: 曆鑒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
5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58: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陰)
59: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60: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劉希夷)
61: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唐僧雲覽)
62: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南朝蕭鐸)
6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6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醜)
65: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66: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
67: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唐韓愈送孟東野序)
68: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唐元稹離思)
69: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
70: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71: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72: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73: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宋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4: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海。(唐李白江上吟)
75: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76: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愁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77: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風相鼠)
78: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宋朱淑真生查子)
79: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
80: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唐李白上李邕)
81: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
82: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
83: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宋蘇軾冬景)
84: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85: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8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87: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戰國策荊軻刺秦王)
88: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89: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90: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9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92: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唐李白宣州謝餞別校書叔雲)
93: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94: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95: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
96: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97: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
98: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唐韓愈進學解)
99: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漢書枚乘傳)
100: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宋陸遊病起書懷)
論語中有關終身學習的句子有哪些?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4、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6、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9、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關於學習的句子。
——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論語中經典的語句
1.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用你的公正,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說,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麵對有負於你的人和事。
不要以怨報怨也不要以德報怨。
2.子貢問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看到朋友做的不對的事,你要真心地勸告,善意地引導,如果他實在不聽就算了,別再說了,不要自取其辱。
與好朋友相處要有個度,不要什麼樣的事都大包大攬。
3.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你在什麼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的事。
4.言寡尤,行寡悔。
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讓自己少一點後悔。
論語中有關“和”的句子有哪些?
1、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第一》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裏.但不論大事小事隻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製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2、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論語·述而第七》譯文: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然後和他一起唱. 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第十三》譯文: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汙,小人隻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4、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論語·季氏第十六》譯文:財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沒有貧窮;上下和睦,就不必擔心人少;社會安定,國家就沒有傾覆的危險。
5、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論語·子張第十九》譯文:君子可以由一句話表現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話表現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說話不可以不謹慎。
論語中有關和的句子
1、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第一》)(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裏.但不論大事小事隻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製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2、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論語·述而第七》)(譯文: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然後和他一起唱. )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第十三》)4、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論語·季氏第十六》)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與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勤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論語·子張第十九》)...
論語中關於友善的句子
《論語》中記載了不少人的友善表現。
1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第一》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3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4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5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論語》
關於論語中學習的句子有哪些?
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為政》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泰伯》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5、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論語·憲問》7、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子罕》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學而》10、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衛靈公》11、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1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論語·子路》13、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裏仁》14、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1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出自《論語·子路》16、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論語·述而》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論語·顏淵》18、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19、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述而》2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論語》中的名句
1.子①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②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論語?學而》。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①《論語》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說(yuè) ]通“悅”。
③[慍(yùn) ]惱恨。
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論語?學而》。
此話是孔子的學生子夏說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 出自《論語?學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①,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②。
” 出自《論語?為政》。
①[耳順]一聽見別人的言語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規矩。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出自《論語?為政》。
6.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①。
” 出自《論語?為政》。
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出自《論語?為政》。
8.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出自《論語?為政》。
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①也。
” 出自《論語?裏仁》。
①[自省(xǐng)]檢查自己。
10.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 出自《論語?公冶長》。
1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出自《論語?公冶長》。
12.子曰:“質勝文則野①,文勝質則史②。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出自《論語?雍也》。
①[野]粗野。
②[史]虛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出自《論語?雍也》。
14.子曰:“知①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 出自《論語?雍也》。
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識①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出自《論語?述而》。
①[識(zhì)]記住。
16.子曰:“不憤①不啟,不悱②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 出自《論語?述而》。
①[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說而說不出來。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出自《論語?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遠。
出自《論語?泰伯》。
這是孔子的學生曾子說的話。
①[弘毅)剛強而有毅力。
19.子絕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論語?子罕》。
①[絕四]沒有四種毛病。
②[毋意]不憑空揣測。
③[毋必]不全盤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執。
⑤[毋我]不自以為是。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 出自《論語?子罕》。
2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 出自《論語?子罕》。
22.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①也。
” 出自《論語?子罕》。
①[凋]凋謝。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出自《論語?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出自《論語?顏淵》。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 出自《論語?顏淵》。
26.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出自《論語?子路》。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出自《論語?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論語?子路》。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 出自《論語?憲問》。
①[不能]沒有能力。
30.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論語?衛靈公》。
32.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3.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4.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5.子曰:“有教無類①。
” 出自《論語?衛靈公》。
①[有教無類]任何人我都可以給他教育,沒有區別。
36.既來之,則安之。
出自《論語?季氏》。
《論語 》中的關於學習的句子有哪些?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3、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論語子罕》4、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子罕》5、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論語公冶長》6、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8、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9、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雍也》1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為政》1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泰伯》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15、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論語憲問》17、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論語子罕》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學而》20、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衛靈公》21、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22、名不正,則言不順; 言不順,則事不成; 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論語子路》23、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裏仁》24、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出自《論語子路》26、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論語述而》2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論語顏淵》28、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29、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述而》3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31、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3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3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35、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衛靈公》36、子曰:有教無類。
——《論語衛靈公》《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五經”,總稱“四書五經”。
全書共20章、492篇,首創 “語錄體” 。
是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
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齊論》則在漢魏時期失傳。
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論語中關於君子的句子
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勿憚改。
”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 為政第二 子曰:“君子不器。
” 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無所爭。
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
其爭也君子。
”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嚐不得見也。
”從者見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 裏仁第四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者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 公冶長第五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雍也第六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栗。
子曰:“與之釜。
”請益。
曰:“與之庾。
”冉子與之栗五秉。
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述而第七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靜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
”孔子退,揖巫馬期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
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
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
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泰伯第八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
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笑;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 子罕第九 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鄉黨第十 君子不以紺□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必表而出之。
先進第十一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 子張問善人之道。
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子路、曾、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杏漫},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赤各言其誌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後。
曾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誌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訓;言不訓,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
《論語》中有關和諧的句子有哪些?
1.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2.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3.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5.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呼?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7.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9.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謂好學也已。
10.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文言文體的文藝清新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