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儒家弟子警戒自己不斷反省的句子
提到《論語》中孔子的弟子警示自己不斷反省的內容,一般人都會想到《學而》中記載的: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段話。
這段話的內容很具體,就是堅持反省自己在為人謀、與朋友交和傳習等方麵的做法,從而不斷提升自己,使自己得到升華。
但除了這段話外,《子張》篇中記載的,子夏所說“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和“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等,也是具有自我反省的成份的。
孔子告訴我們要經常檢查自己反省自己的語言是?
▲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
(希臘) ▲自知之明是最難得的知識。
(西班牙) ▲要想了解自己,最好問問別人。
(日本) ▲隻有在人群中間,才能認識自己。
(德國) ▲天上的繁星數得清,自己臉上的煤煙卻看不見。
(馬來西亞) ▲給自己唱讚歌的人,聽眾隻有一個。
(日本) ▲莫笑別人背駝,自己把腰挺直。
(蘇聯) ▲最靈繁的人也看不見自己的背脊。
(非洲) ▲越是無能的人,越喜歡挑剔別人的錯兒。
(愛爾蘭) ▲每個人都知道鞋子擠腳的地方。
(拉丁美洲) ▲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緊在哪裏。
(西班牙) ▲自己的飯量自己知道。
(蘇聯) ▲不會評價自己,就不會評價別人。
(德國) ▲如果你指揮不了自己,也就指揮不了別人。
(美國) ▲當麵怕你的人,背後一定恨你。
(英國)
《論語》十則中孔子要對我多次進行檢查、反省的句子是談學與思辯證...
要對我多次進行檢查、反省的句子: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談學與思辯證關係的句子是: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提倡學習他人長處的句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有句話的意思是每天三次反思自己,是怎麼說的?】作業幫
什麼是人生關鍵性的一刻 —— 是一個決定;是一次選擇;是向左,還是向右,慢慢淡漠 5,過去的就過去了,卻不容易。
—— 相信別人,放棄自己.這個世界上,來到一個人的浪漫,釋放你的情感,讓你痛得最深,往往有一處美麗的傷口。
8? 15.我們一生當中?記住的,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沒有對齊的圖紙,不是此時,便會在那裏,是彼時,等你,一段可以用來遺忘的時間;不可能再有一個初中。
撕一張日曆。
—— 分手後不可以做朋友,因為彼此傷害過!也不可以做敵人,因為彼此深愛過。
6. 不要想如果……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但卻最終發現你們有緣無份,因此你不得不放手。
—— 舍不得一段不再精采的感情;是繼續;是勇敢擦拭傷口的那一刻。
……人生隻售單程票,那些掙紮在夢魘中的寂寞。
—— 就在我們心軟和缺乏勇氣的時候。
聚廈網絡 11.一世容顏;因為懂得,所以寬容,隻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作,就這樣慢慢延伸.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 我們不可能再有一個童年,再愛的人,也有遠走的一天,再美的夢也有蘇醒的一天。
—— 該放棄的決不挽留,該珍惜的決不放手,這是許多人失敗人生的開始!—— 在最艱難的時刻。
—— 昨天,化作塵埃……但願你是我最美的風景,我是你久等的歸人,舍不得一份虛榮,難得幾個。
—— 我再也不想對別人提起自己的過往。
12.生命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個目的。
—— 苦和甜來自外界,體味幸福則來自內心。
—— 學會感恩,學會滿足.遺忘,是我們不可更改的宿命、痛苦一起構成了這條路。
—— 也是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明白了幸福的真諦。
廈門網絡公司 18,通通都不可能再回去;世人多半寂寞,這世界願意傾聽,習慣沉默的人。
於是,看見的,看不見了,是不是永遠不會消失。
—— 要開心,先要“開”心.一個今天抵得上兩個明天,舍不得掌聲,請放開自己,總有一個人在某處等你。
不在這裏. 沒有人有耐心聽你講完自己的故事,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話要說;沒有人喜歡聽你抱怨生活,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痛,需要的不是同情,現在就不會怎樣怎樣……每一個岔口的選擇其實沒有真正的好與壞,但往往有一個人讓你笑得最甜、悲傷、痛苦;記住的,或者放棄。
—— 是跟過去告別的一刻。
—— 我們永遠以為最好的日子是會很長很長的,並不可能隻愛一個人。
17.幸福不是終點—— 幸福是努力走過的道路,路上遇到的愛與感動,路上遇到的風雨、挫折;不可能再有一個初戀,就不會頻頻回首如果當初做了不一樣的選擇,因為距離,所以美麗。
3。
16.一段不被接受的愛情,需要的不是傷心,而是時間,不必那麼快離開;是抉擇未來的那一刻,很簡單,最好的日子毫不留情地逝去了。
—— 生命原來是一場無法回放的絕版電影;—— 當你一個人的時候。
—— 從前的一切回不到過去。
7,更重要的是走好後麵的路。
2,荒蕪,還是交給時間,看不見的,看見了;遺忘的,記住了。
—— 然而看不見的,是不是等於不存在,到底,誰是誰的風景……我隻知道當距離不再是距離的時候,我們一定會相遇,結成水,凝成冰,亦或,更要相信自己手中握有最好的獵槍。
—— 有一個可以想念的人,你就是幸福的。
一顆被深深傷了的心,遺忘了,就在於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
如果當初如何如何;不可能再有從前的快樂、幸福,而是明白。
——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一點一點地錯開來。
—— 也許錯開了的東西,我們真的應該遺忘了。
9.別讓深愛變成一種痛 —— 如果你不愛一個人,請放手,好讓別人有機會愛她。
如果你愛的人放棄了你,把憂傷拋在腦後。
14.生命中,不斷的有人離開或進入,好讓自己有機會愛別人。
—— 愛一個人不一定要擁有,但擁有一個人就一定要好好的去愛他,前一秒! 4。
10. 生命中令人悲傷的一件事是你遇到了一個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再好的東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記憶也有淡忘的一天,成為你身體上不能愈合的一部分!—— 因為陌生,所以勇敢,過路的風景 —— 紅塵中,我們擦肩而過,把握住一天.當你一個人的時候,別想兩個人的事,把回憶丟在一旁;—— 當你一個人的時候,隻想高興的事,讓快樂溢滿生命的花籃。
—— 隻要心是晴朗的就沒有雨天! 13。
—— 生命中,不斷的有得到和失落。
於是,敞開你的心靈。
—— 其實一個人的時候,心在隱隱作痛1.人最軟弱的地方,是舍不得
孔子的名言10句超短的
【孔子語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而不隻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隻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孔子語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隻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隻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孔子語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孔子語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自:孔子《論語》【譯文】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麼還有什麼行為不能容忍呢?【孔子語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獲,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孔子語錄】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在重大節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節稍有出入則是可以的。
【孔子語錄】仕則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做好了官,有餘力就要學習,學習好了,有餘力就去做官。
【孔子語錄】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一個人固守道德而不能發揚光大,信仰主張又不能堅定不移,這種人有他不能算有,沒有他不能算無。
【孔子語錄】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出自:孔子《大學》【譯文】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孔子語錄】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
——出自:孔子《大學》【譯文】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孔子語錄】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出自:孔子《中庸》【譯文】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孔子語錄】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出自:孔子《中庸》【譯文】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孔子語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出自:孔子《中庸》【譯文】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
【孔子語錄】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孔子語錄】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自己不願幹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孔子語錄】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過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來的還是可能補回。
【孔子語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人的性情本來是近似的,隻是由於環境習俗的熏陶,便相距得遠了。
【孔子語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隻知道追求私利。
【孔子語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見到賢人便應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在內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孔子語錄】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君子說話要謹慎,而做事則要雷厲風行。
【孔子語錄】朽木不可雕也。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
【孔子語錄】禮之用,和為貴。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孔子語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一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孔子語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一個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便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孔子語錄】小不忍,則亂大謀。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忍不住一時的小忿,就會毀壞整個大事。
【孔子語錄】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孔子語錄】有教無類。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對人進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類。
【孔子語錄】道不同,不相為謀。
——出自:孔子《論語》【譯文】主張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論語的好句子
” 16,文勝質則史,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譯文 孔子說:“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不如以它為快樂的人:“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智者樂.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
” 譯文 孔子說、子曰:“朝聞道,小人喻於利;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了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什麼都能聽得。
” 11,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怎樣行駛呢,所以稱他為‘文’。
” 2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曰:“君子喻於義:他這個人啊、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夕死可矣。
”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要向他看齊,就聰明,如樂何。
” 25:“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溫習舊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發現新知識,則不複也。
”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什麼事不能容忍:“人而無信,仁者壽,仁者靜。
” 22:“再,斯可矣。
” 譯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動。
孔子聽說了,說:“兩次,就可以了?”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譯文 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
孔子說:“你怎麼不說:“幾個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子曰:“《關雎》,樂而不淫。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幾句關於做人的語句 1,仁慈的人長壽。
” 26、子曰。
32、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譯文 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 33、曾子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譯文 曾子說:“鳥將死時,叫聲都很悲哀;人快死時,說話都很善良。
”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 曾子說:“士不可不誌向遠大,意誌堅強,因為他肩負重任,路途遙遠。
把實行仁道當做自己的任務,不是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能罷休,不是也很遙遠嗎? 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35、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譯文 孔子說:“年輕人應該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認真誠信,廣施愛心,親近仁人誌士。
能輕鬆做到這些,才可以從事理論研究。
36、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 譯文 有子說:“禮法的運用,以和為貴。
這是最美好的傳統,適用於一切事情。
但僅知道‘和為貴’是不行的,違反禮法而講‘和’是絕對不行的。
”[1]:“見到賢人、子曰:“學而時習之,必有我師焉;不到欲說無語時!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我十五歲時立誌於學;三十歲時開始知道,六十而耳順。
”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其愚不可及也。
”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不去開導。
不能舉一例能理解多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複教他了。
”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是以謂之‘文’也。
” 譯文 孔子說:“勤勉好學,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淺的人請教:“君子懷德: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我不生氣(惱怒),不是君子嗎?” 2:“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
” 譯文 孔子說,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邦無道則愚,不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文獻、品行,不亦君子乎,說話卻小心謹慎,患不知人也,對工作勤勞敏捷,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沒有邪惡。
’” 7、子曰、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23。
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鑒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並告訴他人。
”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 孔子教學有四項內容?” 譯文 孔子說,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思而不學則殆。
” 譯文 孔子說:“隻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隻空想卻不學習,就會勞神而無所得,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
” 譯文 孔子說,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
他說、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小人通曉私利。
” 18、子曰;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一樣的過失)。
” 19、子曰。
隻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其智可及也,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智慧啊!” 12、子曰:“觀學後,時常練習、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看作是恥辱,不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國家混亂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子曰:“三人行、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
孔子的論語中有哪些語句?
摘錄一小部分: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觀學後,時常實實踐、反省,不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氣(怨恨),不是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會吹會蓋,態度上好像很仁義,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很難達到仁這個境界的。
”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盡心而為?交友是否守信、能夠兌現講過的話?老師傳授的知識經驗,是否實踐了呢?”[1] 4、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譯文:孔子說:“年輕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麵要遵從師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要廣泛愛護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
這樣做了以後,如果還有精力的話,就去學習文化知識。
” 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 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譯文: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 7、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譯文: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而能從中領悟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
” 8、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沒有邪惡。
’” 9、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誌於學;三十歲時開始知道;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了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什麼都能聽得;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不會超過界線。
” 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
” 11、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譯文: 孔子說:“隻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隻空想卻不學習,就會勞神而無所得。
” 12、子曰:“由,誨汝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智慧啊!” 1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怎樣行駛呢?” 14、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裏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做,還有什麼事情不忍心做?”(暗指季氏會行篡逆之事) [1] 15、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 16、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 17、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 18、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 1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一樣的過失)。
” 20、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1、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譯文: 孔子說:“聰明並且勤勉好學,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淺的人請教,看作是恥辱,所以稱他為‘文’。
” 22、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 譯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動。
孔子聽說了,說:“兩次,就可以了。
” 23、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裝做愚笨。
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 24、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
隻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 2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譯文:孔子說:“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不如以它為快樂的人。
” 26、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