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小人後君子 [ xiān xiǎo rén hòu jūn zǐ ] 謂先不講客氣,說明條件,按章辦事,然後再講禮貌。
2 高不成低不就 [ gāo bù chéng dī bù jiù ] 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出處 宋·陳師道《宿柴城》詩:“起倒不供聊應俗,高低莫可隻隨緣。”
3 士可殺不可辱 [ 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 指士子寧可死,也不願受汙辱。
出處 語出《禮記·儒行》:“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
4 神不知鬼不覺 [ shén bù zhī guǐ bù jué ] 指形跡隱秘,不為人知。
出處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這煩惱神不知鬼不覺,天來高地來厚。”
5 起死人肉白骨 [ qǐ sǐ rén ròu bái gǔ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極大的恩德。
出處 《國語·吳語》:“君王之於越也,醫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6 驚天地泣鬼神 [ jīng tiān dì qì guǐ shén ] 天地震動,連鬼神也感動得流淚。形容非常驚人和感人。
7 冤有頭,債有主 [ yuān yǒu tóu,zhài yǒu zhǔ ] 冤有冤頭,債有債主。 比喻要了解事情,必須找為主的人。
出處 《續傳燈錄》:“卓拄一下,曰:‘冤有頭,債有主。’”
既來之則安之,下一句是什麼?
1、“既來之,則安之”下一句是——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2、這句話出自《論語·季氏第十六》孔子的一段話。
如下: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幹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3、這句話的意思是——原意是已經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
後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裏安下心來。
既:已經。
來之:使之來。
安之:使之安。
與“既來之,則安之”相反意思的句子是哪句?
D 試題分析:①③④使動用法,來:使……來到。
聞:使……知道。
辱:使……受辱。
②⑧名詞作動詞,乳:喂養。
衣:穿。
⑤⑦名詞作狀語,日:一天天。
倡優:像倡優一樣。
⑥意動用法,齊:把……看作一樣的。
⑨形容詞作名詞,固陋:固塞鄙陋、淺薄的見識。
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是高考的一個高頻考點,平時複習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虛詞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題型種類。
積累常考文言虛詞的意義和基本用法。
本題考查的是課內虛詞的掌握情況,因此學生要注意結合課文內容來落實記憶。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季氏將伐...
類似難得糊塗,隨遇而安,順其自然之類的四字到八字成語或話語有知足長樂、與世無爭、隨俗浮沉、安之若素、即來之則安之。
1、知足長樂[zhī zú cháng lè]: 知道滿足,滿足於已經得到的,永遠快樂。
例句:天塌下來我都有三樂,知足長樂,及時行樂,自行其樂。
能樂我就得樂。
2、與世無爭[yǔ shì wú zhēng]:不跟社會上的人發生爭執。
這是一種消極的回避矛盾的處世態度。
例句: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3、隨俗浮沉[suí sú fú chén]:自己沒有一定的想法,隨著潮流走。
例句:擅於獨處不代表不合群;正如能夠和諧融入但絕不隨俗浮沉。
4、安之若素[ān zhī ruò sù]: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
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
例句:餘生烈酒清風,我自安之若素。
5、即來之則安之[ jì lái zhī zé ān zhī]:隨遇而安。
例句:這一天過的真不平凡,體會了人生中諸多真理:沉默是一種高尚,忍耐是一種氣度,強行實施“即來之則安之”是一種變向綁架。
出自《論語》的句子
1.子①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②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論語?學而》。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①《論語》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說(yuè) ]通“悅”。
③[慍(yùn) ]惱恨。
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論語?學而》。
此話是孔子的學生子夏說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 出自《論語?學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①,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②。
” 出自《論語?為政》。
①[耳順]一聽見別人的言語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規矩。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出自《論語?為政》。
6.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①。
” 出自《論語?為政》。
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出自《論語?為政》。
8.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出自《論語?為政》。
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①也。
” 出自《論語?裏仁》。
①[自省(xǐng)]檢查自己。
10.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 出自《論語?公冶長》。
1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出自《論語?公冶長》。
12.子曰:“質勝文則野①,文勝質則史②。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出自《論語?雍也》。
①[野]粗野。
②[史]虛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出自《論語?雍也》。
14.子曰:“知①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 出自《論語?雍也》。
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識①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出自《論語?述而》。
①[識(zhì)]記住。
16.子曰:“不憤①不啟,不悱②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 出自《論語?述而》。
①[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說而說不出來。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出自《論語?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遠。
出自《論語?泰伯》。
這是孔子的學生曾子說的話。
①[弘毅)剛強而有毅力。
19.子絕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論語?子罕》。
①[絕四]沒有四種毛病。
②[毋意]不憑空揣測。
③[毋必]不全盤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執。
⑤[毋我]不自以為是。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 出自《論語?子罕》。
2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 出自《論語?子罕》。
22.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①也。
” 出自《論語?子罕》。
①[凋]凋謝。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出自《論語?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出自《論語?顏淵》。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 出自《論語?顏淵》。
26.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出自《論語?子路》。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出自《論語?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論語?子路》。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 出自《論語?憲問》。
①[不能]沒有能力。
30.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論語?衛靈公》。
32.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3.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4.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 出自《論語?衛靈公》。
35.子曰:“有教無類①。
” 出自《論語?衛靈公》。
①[有教無類]任何人我都可以給他教育,沒有區別。
36.既來之,則安之。
出自《論語?季氏》。
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類似的句子
1、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魏?曹操>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李白> 3、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清?曹雪芹> 4、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龔自珍> 5、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劉禹錫> 6、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活百歲。
清?石玉昆> 7、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黃 巢> 8、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唐?王 翰> 9、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 三、 道德品行篇 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宋?司馬光> 4、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亮>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新唐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原道》 雕蟲小技,壯夫不為。
《法言.吾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後漢書》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禮記.雜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荀子》 爾無我詐,我無爾虞。
《左傳》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論語》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國語》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六代代》 彼一時,此一時也。
《孟子》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 庖丁解牛,遊刃有餘。
《莊子》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禮記》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孫子》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警世通言》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晉書》 差之毫厘,謬以千裏。
《禮記》 掛羊頭,賣狗肉。
《晏子春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容齋續筆》 管中窺豹,隻見一斑《晉書》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 黃鍾毀棄,瓦釜雷鳴。
《楚辭》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孟子.盡心上》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史記》 華而不實,脆而不堅。
《左傳》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孟子》 禍兮福氣倚,福兮禍所伏。
《老子》 道不同,不相為謀。
《論語》 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西遊記》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史記》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論語》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史記》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孟子》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陳情表》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論語》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賣柑者言》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類似“既來之則安之”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