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飲酒》賞析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的《飲酒》組詩共有20首,這組詩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飲酒》第二十首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這裏選的是其中的第五首。這首詩以情為主,融情入景,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後生活悠閑自得的心境。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後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思想感情。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汙濁的人世間,卻不受塵俗的煩擾。“車馬喧”,正是官場上你爭我奪、互相傾軋、奔走鑽營的各種醜態的寫照。但是,陶淵明“結廬的人境”,並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麼會聽不到車馬的喧鬧呢?詩人好像領會了讀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個設問句“問君何能爾”,然後自己回答“心遠地自偏”。隻要思想上遠離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車馬喧囂,其他方麵也自然地與他們沒有糾纏了。這四句,包含著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淨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隻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心遠”一詞,反映了詩人超塵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閑地在籬下采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采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見”字也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采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麼勝景,致使詩人如此讚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也是詩人無意中看見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詩人在這裏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諦。“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從這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麼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是對遠古純樸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向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隻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己忘言”。如果結合前麵“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於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汙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也無須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象餘地,令人回味無窮。
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敘理,形式和內容達到高度的統一,無論是寫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或抒歸隱的悠然自得之情,或敘田居的怡然之樂,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於情趣,又饒有理趣。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那樣景、情、理交融於一體的名句不用說,就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這樣的句子,雖出語平淡,樸素自然,卻也寄情深長,托意高遠,蘊理雋永,耐人咀嚼,有無窮的理趣和情趣。
《飲酒》的賞析(不是全詩的賞析,而是個別句子的賞析,也可以是...
1.設問句“問君何能爾”,回答“心遠地自偏”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淨化的,“心遠”一詞,反映了詩人超塵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2.“此中有真意”,給讀者以理性的啟示,整首詩的韻調也更顯得雋秀深長。
3.“采菊東籬下”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心情。
4.“悠然見南山”,“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
5.“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
6.“欲辨已忘言。
”這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象餘地,令人回味無窮。
7.“鳥倦飛而知還”,那隻在晚照中翩然歸來的鳥和那個悠然見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這幽靜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飲酒》的賞析和作者的介紹
陶淵明的《飲酒》組詩共有20首,這組詩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
他在《飲酒》第二十首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
這裏選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這首詩以情為主,融情入景,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後生活悠閑自得的心境。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後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思想感情。
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
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汙濁的人世間,卻不受塵俗的煩擾。
“車馬喧”,正是官場上你爭我奪、互相傾軋、奔走鑽營的各種醜態的寫照。
但是,陶淵明“結廬的人境”,並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麼會聽不到車馬的喧鬧呢?詩人好像領會了讀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個設問句“問君何能爾”,然後自己回答“心遠地自偏”。
隻要思想上遠離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車馬喧囂,其他方麵也自然地與他們沒有糾纏了。
這四句,包含著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淨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隻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
“心遠”一詞,反映了詩人超塵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
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閑地在籬下采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
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采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
”“見”字也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采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
南山究竟有什麼勝景,致使詩人如此讚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也是詩人無意中看見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詩人在這裏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諦。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人從這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麼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是對遠古純樸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向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隻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己忘言”。
如果結合前麵“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於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汙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也無須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象餘地,令人回味無窮。
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敘理,形式和內容達到高度的統一,無論是寫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或抒歸隱的悠然自得之情,或敘田居的怡然之樂,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於情趣,又饒有理趣。
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那樣景、情、理交融於一體的名句不用說,就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這樣的句子,雖出語平淡,樸素自然,卻也寄情深長,托意高遠,蘊理雋永,耐人咀嚼,有無窮的理趣和情趣。
陶淵明 (365~427) 晉宋時期文學家。
一名潛,字元亮。
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淵明出身於沒落的仕宦家庭。
在家族中,他既欽敬曾祖陶侃的積極進取,又特別讚賞外祖孟嘉的衝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兩種精神。
前期(41歲以前),他渴望進取,渴望幹一番事業,做過江州祭酒,劉裕幕下鎮軍參軍、彭澤令,起主導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於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時官時隱,舉棋不定。
後期(41歲以後),陶淵明因時局動蕩,仕途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製度森嚴而對現實極端不滿,毅然辭官歸隱,與官場徹底決裂。
義熙四年,即歸隱後第二年,他家鄉遭焚,生活陷入極端貧困,但他安貧樂道;義熙末年,朝廷征他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濟勸他出山,他守節不仕。
這個時期起主導作用的顯然是道家思想。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
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
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
他的《飲酒》20首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
從詩的情趣和筆調看,可...
陶淵明的《飲酒,其五》的賞析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簡介 陶淵明(365~427),潯陽柴桑人。
陶詩以其衝淡清遠之筆,寫田園生活、墟裏風光,為詩歌開辟一全新境界。
《飲酒》組詩共二十二首,此為第三首。
前有小序,說明全是醉後的作品,不是一時所寫,並無內在聯係,興至揮毫,獨立成篇。
這首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於勞動之餘,飲酒致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中,采菊東籬,遙望南山,此時情味,何其深永!陶詩的一大特色就是樸厚,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他常常用“忘言”“忘懷”等詞語阻斷對情理規律的探索和揭示,這或者就是詩歌回歸自然的一種表現。
優美句子賞析、
初中古詩名句賞析集 七年級上冊 1、《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燭長談,訴說我在巴山這天晚上看雨時想念你的心情。
以未來的樂反襯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增添重聚時的樂,虛實相生,情景相融,餘味無窮。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隻要四海之內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鄰。
勉勵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現出了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
一洗以往送別詩的酸楚情調,豁達樂觀,意境開闊。
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幹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沉船側畔有幹帆競發,病樹前頭有萬木逢春。
詩人以“沉舟”、“病樹”自喻,表達了作者以達觀的態度來麵對世變,勸誡友人不必為自己的境遇而憂傷,表現了詩人振作的精神。
蘊含了新事物終究要取代舊事物的客觀規律。
引用典故,描寫了闊別歸來人事全非,表現了詩人無限悵惘的心情。
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 突發奇想,將明月擬人化,借月傳情。
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裏可共,詩人想到:我還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給這皎潔生輝的明月,讓它隨風飄到遠在夜郎以西的友人身邊去吧!寄托詩人思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5、《登飛來峰》:“不畏浮雲望眼,隻身在最高層。
”蘊含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6、《望嶽》:“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 泰山的雄姿,引發詩人登臨高峰的願望,他要臨絕頂,將天下群山盡快收入眼底。
泰山的雋秀磅礴之氣與詩人淩雲壯誌之豪情自然地溶為一體,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表現詩人不怕困難、勇於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運用擬人寫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7、《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互文) 全詩的高潮。
作者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大膽的誇張進行虛寫,將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誌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宏大的意境。
表達了詩人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
七年級下冊 8、《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
“見”表現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在采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簾。
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為一體了。
9、《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 為曆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在描述自然的時序交替中蘊含哲理。
“生”說明舊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
“入”,是說新春提前闖入舊的一年,景中出情,思鄉而不低沉。
10、《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後兩句運用對比表現對早春的喜愛。
11、《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以“黑雲”比喻敵軍來勢洶洶,“甲光”與“黑雲”相對色彩鮮明中顯示了守城將士雄姿英發。
引用典故表達了將士誓死報國的決心。
12、《天淨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 隻有18個字卻接連出現了九個名詞,九種景物,體現了“斷腸人”對於這些景物的獨特感受,用筆簡略,意象鮮明。
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遊子之悲。
13、《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互文見義,以樂景寫哀情,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
觸景生情,感時傷世,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1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這兩句詩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春花喻冬雪,想象豐富奇特,從塞北的嚴酷環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氣氛熱烈,色彩奇麗。
八年級 15、《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 這三句詩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其中的“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詞,聲音洪亮,節奏鏗鏘,境界開闊,恰當地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
表達了詩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懷和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樂業的美好理想。
16、《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
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也暗含著克服重重困難最後終於實現理想願望的深刻哲理。
17、《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 深刻展示了戍邊戰士的內心世界。
一杯濁酒,怎能排遣這離家萬裏的鄉愁呢?但不能因為思鄉忘了為國分憂。
又引用典故寫出了邊防將士以國事為重,勇敢保衛邊疆的高度責任感。
同時也反映出他對宋朝“安內虛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滿,以及功業未就、壯誌難酬的憤懣心情。
18、《浣溪沙》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
“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
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
陶淵明的飲酒 其一, 其五, 其十四 簡短賞析,但每個句子的賞析都有...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
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閑地在籬下采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
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采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
”“見”字也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采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
南山究竟有什麼勝景,致使詩人如此讚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也是詩人無意中看見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詩人在這裏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諦。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人從這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麼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是對遠古純樸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向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隻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己忘言”。
如果結合前麵“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於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汙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也無須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象餘地,令人回味無窮。
十句話並賞析
(1)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
——《浣溪沙》晏殊 賞析:此兩句用景物描寫,把詩人的感情表現得細膩生動。
是非常工巧的對偶句,卻又那樣自然,仿佛是信手拈來,一點看不出雕琢的痕跡。
表現了詩人很高的藝術技巧,是頗有盛譽的名句。
(2)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遊山西村》陸遊 賞析:這是動中即景,寫出曲折多變的景色。
這兩句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複出的境界,蘊涵著生活的哲理。
(3)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嶽》杜甫 賞析:寫由望嶽而產生的登嶽的意願。
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4)晴川曆曆漢陽數,芳草萋萋鸚鵡洲。
——《黃鶴樓》崔顥 賞析:寫漢陽晴川和鸚鵡洲的景致。
“曆曆”、“萋萋”描繪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極其茂盛的狀貌。
(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崔顥 賞析:“鄉愁” 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複歸於渺然的憂思而益發深沉,不能自已。
尾聯點題,由上聯的轉寫實景而引出鄉關何處,歸思難禁的愁緒。
(6)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李商隱 賞析:設想日後重逢的時候,向 “君”追話今夜“我”思“君”而不得歸的情景。
(7)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賞析:此兩句運用比喻說就好比用刀切斷水流,結果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飲酒取醉的辦法去解除憂愁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酒醉後反而更能引發內心的愁苦、憤懣。
(8)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相見歡》李煜 賞析:“無言”而又“獨上”,使人看到一個孑然一身,“斯人獨憔悴”的孤影。
連月也不是圓月,而是殘缺之月。
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9)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相見歡”李煜 賞析:以絲喻相思,以千絲萬縷之無法剪斷,無法理出頭緒,形容愁思之紛繁和難解。
(10)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使至塞上》王維 賞析:氣象極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遠處烽煙直衝霄漢,大河上一輪落日,沒有雲翳,顯得格外圓而且大。
“孤”字顯出人煙的稀少; “直”字表現初到邊塞的詩人對塞上景色的驚異,都恰到好處。
“長河”的形象橫亙在畫麵之中,把畫麵分割為兩段,又增加了構圖的活潑感,而“落日圓”則被分割的畫麵塗上統一的色調,顯出渾然一體的氣勢。
(1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龔自珍 賞析:此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誌,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
(1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杜甫 賞析:詩人睹物傷情,仿佛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傷濺淚;鳥兒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
(13)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王安石 賞析:不怕浮雲遮住了遠望的眼光,隻是因為身在最高層。
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義。
(14)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水調歌頭》蘇軾 賞析:隻希望兩人平平安安,雖然相隔千裏,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此兩句可用來向離別親友表達誠摯慰問及祝願,是喚起人類普遍情感體驗的名句。
(15)造華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望嶽》杜甫 賞析:這是更作一番仔細觀察後寫出來的,是說大自然造物者集中靈秀之氣在此山,自然有無限神妙。
這兩句講山色的變幻,寫出了泰山的宏偉景色。
(16)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賞析:此二句寫雪後美景。
以春花喻冬雪,聯想奇特美妙,比喻新穎動人,一片銀白的世界,變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明麗春光,給人的感受不是雪後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 賞析:“曲”、“幽”、“深”,表現了禪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
此而句不僅再現了詩人踏過曲徑,穿過深幽的花草樹木,走到禪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種審美光照中的體驗,藝術地表現了華夏文化對曲折美、搖曳美的追求。
(18)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無題》李商隱 賞析:詩人以“春蠶”、“蠟炬”為喻,並運用諧音的方法,組成了這膾炙人口的名句。
此二句一說內心狀態,一說外部表情,把男主人公對女主人公的深厚感情表現得格外真切。
(19)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李清照 賞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時此地怎麼能不令人傷感呢?運用發問法,醒人耳目。
“簾卷西風”,既寫人又寫景,創造了一個淒清寂寥的深秋境界。
“人比黃花瘦”,既摹形又傳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20)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飲酒》陶潛 賞析:此二句妙在自己無心見山,然悠悠遠望,心與物遊,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21)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望洞庭湖寄張丞相》孟浩然 賞析:意思是蒸騰的水氣把江南江北的雲夢澤都籠罩了,波濤的聲勢使嶽陽城都受到震動似的。
此二句寫出了洞庭湖的壯闊景象和湖波的聲勢。
《飲酒》的含義思想感情、名句賞析
飲酒·結廬在人境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釋 1.[結廬在人境]:構築房舍。
結,建造、構築。
廬,簡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問君」二句:設為問答之辭,意謂思想遠離塵世,雖處喧囂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淵明自謂。
3.[爾]如此、這樣。
4.「山氣」二句:意謂傍晚山色秀麗,飛鳥結伴而還。
日夕,傍晚。
相與,相交、結伴。
5.「此中」二句:意謂此中含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如何用語言表達。
6.[見]通常讀作xiàn,但有時也被人讀作jiàn。
(學術界仍無確切定論,但大部分學者認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現在眼前。
如:風吹草低見牛羊) 7.[悠然]自得的樣子。
南山:指廬山。
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
8.[日夕]傍晚 9.[相與]相伴 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辨,辨識。
11.[無車馬喧]沒有車馬的喧鬧聲。
指沒有世俗的交往。
12.[心遠]心遠遠地超脫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氣]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義。
16.[言]名詞作動詞,用言語表達。
翻譯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路,然而沒有煩神去應酬車馬的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籬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無意中見到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回歸遠山的懷抱。
南山仰止啊,這裏有人生的真義,已經無需多言。
賞析 本是陶淵明組詩《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詩的意象構成中景與意會,全在一偶然無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達的都是偶然之興味,東籬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見,亦是偶爾湊趣;山且無意而見,菊豈有意而采?山中飛鳥,為日夕而歸;但其歸也,適值吾見南山之時,此亦偶湊之趣也。
這其中的“真意”,乃千聖不傳之秘,即使道書千卷,佛經萬頁,也不能道盡其中奧妙,所以隻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
這種偶然的情趣,偶然無心的情與景會,正是詩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時其空明無礙的本真之境的無意識投射。
大隱隱於市,真正寧靜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了詩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懷。
...
飲酒 其五賞析
陶淵明《飲酒》其五賞析 《飲酒》詩一組二十首,是歸隱之初寫的,大抵表述醉中的樂趣和對人生的感想。
這首詩寫心遠世俗、欣賞自然的興致和領悟。
藝術特色: 平淡而醇厚。
情景理的融合。
譯文: 生活在人間,卻沒有車馬的囂喧。
你問我何能如此,心靈清遠,地自靜偏。
采摘菊花在東籬之下,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人眼簾。
山氣氤氳,夕陽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飛鳥,結著伴兒歸還。
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達,欲要說明,卻又忘記了語言。
賞析: 陶淵明是東晉開國元勳陶侃的後代。
隻是到了他這一代,這個家族已經衰落了。
他也斷斷續續做了一陣官,無奈靠山不硬,脾氣卻分外高傲,玩不來官場中鑽營取巧的一套,終於回家鄉當隱士去了。
《飲酒》詩一組二十首,就是歸隱之初寫的,大抵表述醉中的樂趣和對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人就會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
而社會總是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標準,多數人便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依據。
拿陶淵明的時代來說,權力、地位、名譽,就是主要的價值尺度。
但陶淵明通過自己的經曆,已經深深地懂得:要得到這一切,必須費盡心機去鑽營、去爭奪,裝腔作勢,吹牛拍馬,察言觀色,翻雲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這裏沒有什麼尊嚴可說。
他既然心甘情願從官場中退出來,就必須對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加以否定,並給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釋。
這詩前四句就是表現一種避世的態度,也就是對權位、名利的否定。
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
所謂“車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門庭若市的情景。
陶淵明說來也是貴族後代,但他跟那些沉浮於俗世中的人們卻沒有什麼來往,門前冷寂得很。
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問:你怎麼能做到這樣?而後就歸結到這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
精神上已經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采取疏遠、超脫、漠然的態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
“心遠”是對社會生活軌道的脫離,必然導致與奔逐於這一軌道上的人群的脫離。
那麼,排斥了社會的價值尺度,人從什麼地方建立生存的基點呢?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
這種哲學可以叫作“自然哲學”,它一方麵強調自耕自食、儉樸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麵重視人和自然的統一與和諧。
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是麵對著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
從本源上說,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隻是由於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在虛幻的、毫無真實價值的權位、名利中競爭、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滿了一得一失喜憂無常的焦慮與矛盾。
因而,完美的生命,隻能在歸複自然中求得。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在詩裏,就變成論文了;真正的詩,是要通過形象來表現的。
所以接著四句,作者還是寫人物活動和自然景觀,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詩中寫到,自己在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
“悠然見南山”,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閑適的狀態,也是山的靜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間,有一種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同時發出,融合成一支輕盈的樂曲。
所見的南山,飄繞著一層若有若無的嵐氣,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出不可名狀的美,而成群的鳥兒,正結伴向山中飛回。
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拚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
詩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後二句,是全詩的總結:在這裏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
實際的意思,是說人與自然的和諧,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邏輯的語言不足以表現它的微妙與整體性。
陶淵明的詩,大多在字麵上寫得很淺,好象很容易懂;內蘊卻很深,需要反複體會。
對於少年人來說,有許多東西恐怕要等生活經曆豐富了以後才能真正懂得。
開頭四句,以具體的生活體驗,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現象——“心遠地自偏”。
“采菊”四句,即由“心遠地自偏”生出,言東籬采菊,在無意中偶然得見南山,於是目注心搖,又為南山傍晚時出現的絢麗景色所吸引。
結廬人境,而采菊東籬;身在東籬,而又神馳南山,全篇主旨總在顯示“心遠”二字。
最後兩句所說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
所謂“真意”,其實就是這種“心運”所帶來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謂“忘言”,就是在陶淵明看來,世間總有那麼一些趨炎附勢,同流合汙的人是無法體驗到這種生活理趣的!
李白《將進酒》賞析及重點語句分析
將進酒,唐代以前樂府歌曲的一個題目,內容大多詠唱飲酒放歌之事。
在這首詩裏,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
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麵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麵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
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屬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
《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唐代-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譯文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從不再往回流。
你難道看不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歎自己的白發,早晨還是滿頭的黑發,怎麼才到傍晚就變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來。
讓我來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為我傾耳細聽: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隻希望醉生夢死而不願清醒。
自古以來聖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隻有那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年宴設平樂觀的事跡你可知道,鬥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錢不多?隻管買酒來讓我們一起痛飲。
那些什麼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兒喊出來,都讓他拿去換美酒來吧,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優美句子摘抄加賞析
1、世上再也沒有比時鍾更加冷漠的東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盡情地摘取青春幻夢的花朵的時刻,它都是同樣分秒不差地滴答著。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象征擬人等手法,寫出了時鍾的無情,提醒我們珍惜時間。
2、人行秋色之中,腳下踩的,發上戴的,肩上似有意無意飄墜的,莫非明豔的金黃與黃金。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葉比作黃金,生動形象。
3、我愛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那種舞動的勁,帶動我青春向上的心靈; 我思小橋流水人家那遊子的鄉愁,牽動我年少的思緒,撥動我心靈的思鄉琴弦;, 我悟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那寂靜,那和祥,撫著我年輕狂妄的想法,賦予我冷靜的思想。
賞析:運用了排比的手法,將詩詞串聯起來,表現出對詩詞的喜愛。
4、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
賞析:這句話運用疊字,展現了文字的音韻美,表現了雪的冷豔與淒麗。
5、他悲戚地舉目遙望蒼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靜的湖麵上。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手法寫星星非常傳神,把繁星比作百合,突出它的幹淨純潔,把夜空比作湖麵,寫出它的平靜美好。
然而這樣的美景下,我卻要死去了,反襯出我的懊悔。
6、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豔奪目,如同一隻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現了牡丹卓越的風姿。
7、海水瘋狂地洶湧著,吞沒了遠近大小的島嶼。
賞析:瘋狂、洶湧、吞沒這些充滿力度的詞語,描繪出了大海勇猛無畏的性格。
8、我可以把我的友誼在水彩畫幅創作的光彩熠熠,衷情中義。
也許有一天,當時間流逝,早已不小心掉進了遺忘的心湖。
記憶的湖水衝淡了美麗的色彩,淡卻了當年的鐵膽錚錚之情,笑傲江湖,乘風破浪。
那幅畫早已變的卻是齷齪不堪,不得不令人深深惋惜。
也許是女媧給人類創造了甜美彩畫,怕人類不珍惜,加點神水的斑跡,希望給人類帶來多姿多彩的畫麵,在坎坷中鍛造人類的靈性吧。
賞析: 真不知是人心暫時停留了人生水彩的保值期,還是歲月衝淡了人生水彩的奪目光環。
9、幾個小夥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畫,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
賞析:寥寥數筆,寫出了幾個小夥伴作畫的情景,幽默風趣,用筆簡練而獨到,充滿了豐子愷作品獨特的魅力。
10、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豔奪目,如同一隻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現了牡丹卓越的風姿。
11、遠處的鍾聲突然驚醒了海的酣夢。
賞析:這是一個過度句,在結構上的作用是承上啟下,是聯係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漲的紐帶。
12、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豔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寫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13、幾分鍾之後,也許又會大雨如注,也許是絲絲細雨飄下,也許是陰雲密布,整個海麵又被大霧封鎖??千變萬化的自然美景,是你的眼睛應接不暇,不到基隆來,是很難領略到的。
賞析: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表達的語勢,寫出了基隆的天氣千變萬化,基隆的雨來得急、來得快,表達出作者對這一自然美景的讚美。
14、狂風呼嘯,氣浪灼人,沙石飛騰,岩漿橫溢,霎時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賞析:這是描寫最初地質突變時的情景,一句話一種景象,字雖不多,形象生動,讓人如臨其境,同時也交代了峽穀的來源。
15、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
賞析:這句話運用疊字,展現了文字的音韻美,表現了雪的冷豔與淒麗。
什麼是句子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詞組(短語)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者製止,表示某種感慨,表示對一段話的延續或省略。
句子和句子中間有較大停頓。
它的結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省略號、或感歎號。
為了把意思表達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句子裏說的“誰”或“什麼”(主語部分);另一部分是句子裏說的“是什麼”“怎麼樣”或“做什麼”(謂語部分)。
①詞②短語③詞+詞 +語氣、語調、停頓→句子④詞+短語⑤短語+短語[1] 《初中導讀》句子的組成部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六種 主語:1、定義:主語:主語是句子中的陳述對象,說明是誰或什麼。
2、特點:A、經常由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充當。
B、一般表示謂語所說的是“誰”或“什麼”。
3、符號:雙行線 ═。
謂語:1、定義:用來說明陳述主語。
2、特點:A、經常由動詞、形容詞充當。
B、一般表示主語“怎麼樣”或“是什麼”。
3、符號:單行線 _____。
賓語:1、定義:表示謂語動詞的涉及對象的語言單位。
2、特點:A、經常由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充當。
B、一般表示謂語“怎麼樣”或“是什麼”。
3、符號:波浪線 ﹏﹏。
4、凡能願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