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峽》作者:楊炯(唐)
三峽七百裏,唯言巫峽長。
重岩窅不極,疊嶂淩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寫巫峽的詩句
寫巫峽的詩句:(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描寫巫峽的詩:巫峽 陸龜蒙巫峽七百裏,巫山十二重。
年年自雲雨,環佩竟誰逢。
過巫峽 唐代:李頻 擁棹向驚湍,巫峰直上看。
削成從水底,聳出在雲端。
暮雨晴時少,啼猿渴下難。
一聞神女去,風竹掃空壇。
巫峽唐代 曹鬆巫山蒼翠峽通津,下有仙宮楚女真。
不逐彩雲歸碧落, 卻為暮雨撲行人。
年年舊事音容在,日日誰家夢想頻。
應是荊山留不住,至今猶得睹芳塵。
...
描寫巫峽的好句好段
隻見兩旁的高山象刀削斧砍一般直立在江邊,江麵很窄,輪船似乎是在幽深的小胡同裏行進。
走著走著,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可是輪船繞過了山腳,又在狹窄的江麵上曲曲折折地前進了,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課文《我愛三峽》中描寫巫峽的片斷
關於巫峽的霧的詩句
在七百裏長的三峽路程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沒有空缺的地方。
重重疊疊的險峻的高峰像屏障一樣,遮住了天空和太陽。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水漫上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隻的路線都被阻斷了。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
這中間有一千二百多裏,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速度快。
到了春、冬兩季時,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綠色的深潭,映著山石林木的倒影。
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掛著的泉水大的叫瀑布,急流衝蕩在山峰間。
江水清澈,兩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確實有很多樂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長叫,聲音接連不斷,淒涼,怪異。
空蕩的山穀裏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
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穀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裏,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
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
這裏兩岸高峰夾峙,港麵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湧湍急。
“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
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
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
”郭沫若同誌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
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cháng)!”。
三峽地跨兩省。
兩岸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麵700-800米左右。
江麵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裏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
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遊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遊覽長江沿途美景;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
長江三峽,無限風光。
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西陵峽的險峻,還有三段峽穀中的大寧河、香溪、神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這裏的群峰,重岩疊嶂,峭壁對峙,煙籠霧鎖;這裏的江水,洶湧奔騰,驚濤拍岸,百折不回;這裏的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似人若物;這裏的溶洞,奇形怪狀,空曠深邃,神秘莫測……三峽的一山 一水,一景一物,無不如詩如畫,並伴隨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
長江三峽,地靈人傑。
這裏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曆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這裏,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範成大、歐陽修、蘇軾、陸遊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穀,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裏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裏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三峽是渝鄂兩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著漢族和土家族,他們都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和習慣。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龍舟賽,是楚鄉人民為表達對屈原的崇敬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
巴東的背婁世界、土家人的獨特婚俗、還有那被稱為魚類之冠神態威武的國寶---中華鱘。
1982年,三峽以其舉世聞名的秀麗風光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讚美一下巫峽的景色句子。
不是詩句現在急用。
謝謝。
三峽窄: 江北赤甲山豔若丹霞,江南白鹽山粉琢銀裝。
此地江麵最窄處不足百米,萬水彙聚,破門而出,氣勢極為壯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三峽險: 瞿塘峽峽口稱夔門,長江進入峽口後,江水奔騰,水勢湍急,奪門直下,確是“鎮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氣勢異常雄偉險峻。
杜甫三峽名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李白三峽詩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自古以來,三峽就被喻為長江的珠冠。
騷人墨客,無不濃墨重彩,狀而繪之。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杜甫《長江二首》)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杜甫《夔州歌十絕句》)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杜甫《閣夜》) 李白也沒有少寫三峽:“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 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峨眉山月歌》更是家喻戶曉。
孟郊的《巫山曲》“巴江上峽重複重,陽台碧峭十二峰。
”也點出了峰奇山重之特色。
在當代,寫三峽的更是不乏其人,“峨眉高萬仗,夔巫鎖西風。
江流關不住,眾水盡 朝東。
”(陳毅《詠三峽》) 郭沫若的詩則把三峽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萬山磅礴水濁莽,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間似欲兩相扶。
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無。
” http://blog.163.com/dyx6371987@126/blog/static/5687831420081131113257402/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回望三峽 江水悠悠。
當危崖聳峙、如刀劈般的夔門迎麵撲來,屏障般遮在兩旁,原本 極開闊的視野忽地局促起來。
平緩的江水頓如脫韁野馬,擁擠著、跳 躍著,咆哮奔騰,那掩映在綠蔭中的白帝城幾乎是一閃便從船舷旁留 在了船後。
就像古詩裏說的:“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許多。
——在許多次與三峽失之交臂後,三峽,就 這樣打開她兀立的大門,任長江將我們送入一頁畫幅。
該是天下諸多秀峰都聚集到這裏,夾道迎候大江東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蘊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許多日 子之後,我才更真切地體會到,那時,我是在長江畫卷中最壯美的一 幅中行進。
啊,三峽! 船行峽中,群峰對峙,峭壁嵯峨,飛岩如削;仰望高空,萬峰攢 天,天光一線;俯視江麵,雲落峽底,浪花飛卷。
山是驟然凝結的水, 讓人想起雄奇、偉岸,想起男子漢那堅實的胸膛;水是奔騰飛躍的山, 讓人想起純美、堅韌,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中學時讀南朝文學 家盛弘之《荊州記》中對三峽的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 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身臨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間,長江劈夔門,切巫山,奪路東去。
船首翹望,眼 看一座山峰橫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腳,江水 一彎,又是一條閃著亮光的水路。
在這峰回水轉中,我們行進著,仰 神女風采,讀兵書寶劍,品牛肝馬肺,江水流過巴楚的懸棺棧道,流 過崖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伴隨著曆史的年輪,那一個漣漪接一個漣 漪,走向前方。
峰峰嶺嶺,險峻迤邐,演繹著歲月的滄桑。
夜深了,客輪緩緩地行駛著。
岸邊的青山化作了一張黛色的剪紙, 並不時閃過一簇簇燈火。
江心的航標燈一明一暗地眨著眼睛從船舷旁 掠過,幾道強烈的探照燈光劃破夜空,從船頂射向江麵,更襯托出江 夜的安寧。
此時,唯有船身微微顫抖著,偶爾晃動幾下,使人感到腳 下正踏著滾滾波濤。
夜幕下,江風絮語般撫慰著每一個人。
也許正是飲三峽水,登三峽峰,三峽兩岸竟誕生了那麼多為理想 義無反顧的人:賦《離騷》、作《九歌》、敢《天問》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親的王嬙,力主抗遼,訂立澶淵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準都從這裏走進曆史;巴楚、蜀吳憑借三峽天險,征戰廝殺,周而往 複,描述著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
更有李白、杜甫等遷客騷人到此遊 曆吟詠,留下傳世詩章,這一切決不該是偶然的。
人們向往三峽,讚 譽三峽,除卻三峽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還是三峽那自在坦然的風 骨,空靈清靜的境界,那種含天容地的蒼莽大氣。
我知道,這裏麵有 對理想的憧憬,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追求,對世間一切永恒的主 題的依戀。
正是涵蓋了無數波瀾壯闊的曆史,經曆了古往今來眾多的 滄桑,三峽才有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這種超乎自然的靈氣。
比方那兵書寶劍峽,江北陡崖石縫中的“兵書”,其實是古代懸 棺葬遺物,那寶劍則是絕壁上凸現的岩石。
大自然...
有關描寫山的句子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淒涼,空蕩的山穀裏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百分之百正確哦,我們老師重點複習到這一細節的。
)
描寫三峽景色的句子
長江三峽,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全長192公裏。
在蒙朧晨曦中急匆匆跑上甲板,白帝城已過,早進入瞿塘峽了。
但見,峽穀兩邊,山峰高聳,怪石嶙峋,山勢險峻,魚複塔,古棧道,犀牛望月,舉目處景觀連綿不斷。
隻是未及細細端詳,一晃而過。
這使我深感遺憾,假如船能在景點靠岸,細細觀賞品味一番,那該有多好啊!穿過瞿塘峽,遊船駛進三峽最秀美的一段,巫峽。
巫峽很長,綿延三四十裏。
雖然仍是奇峰,怪石,峭壁,但這裏的山峰更秀美。
峰頂上峭壁間喬木叢生,綠色植被綿延起伏,裝點峰巒峭壁氣象萬千。
雖然都是綠色,卻是高低錯落,遠近不同,深淺不一。
淺綠,深綠,草綠,橄欖綠,覆蓋著跌宕的山峰,編織出一處處精美畫圖。
在峭壁上,我仔細尋找文人墨客渲染的猴群,居然,一隻也未發現。
隻有山鳥不時舞於峭壁之上,給寂靜的峽穀增添了一些生機。
石壁頗具特色,直上直下,如刀砍斧削一般,船行到狹窄處,須探出身子,向上仰視,崖上張牙舞爪的巨石似乎隨時落下來,令人不寒而栗。
巫峽景觀無數,最聞名屬巫山十二峰。
其中神女峰最美,一根酷像少女的石柱在峰巒之中婷婷玉立,薄霧環繞,仙氣升騰,含情脈脈,嫵媚動人。
行至西陵峽,重岩疊嶂已司空見慣,素湍綠潭不足為奇,激動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這才想起應當拍些照片,於是大家輪流拍照,一張接一張,拍了許多照片,出西陵峽口那張照片至今保留在相冊之中,留作永久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