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籲嗟鳩兮!無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是比興句。這兩處使用比興手法的好處有:
結構上:①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使敘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一覽無餘;②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後生活並不美滿,因此,敘事的線索似斷實連;③詩的前半部分寫婚前,後半部分寫婚後,中間的比興起過渡作用。
內容上:①比興句喚起人豐富的聯想。“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一般認為它們分別比擬女子容顏的潤澤和衰老,並相應地推測女子年長色衰是“氓”變心的重要原因。不過,也不妨理解得寬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間情意濃密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景象,則如同兩人感情枯竭時。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樹作比,與女主人公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從“抱布貿絲”一句來看,她養蠶做絲),富於生活氣息,同時還暗示了她的勤勞。
參考資料:氓中的比興句及作用
、《詩經·氓》中所用的比興手法及其作用。
氓之蚩蚩①,抱布貿絲②。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③。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④。
(一章) 乘彼桅垣,以望複關⑤。
不見複關,泣涕漣漣⑥。
既見複關,載笑載言⑦。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⑧。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⑨。
(二章)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於嗟鳩兮。
無食桑葚。
於嗟女兮,無與士耽⑩。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11。
(三章) 桑之落也,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12。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13。
(四章)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14。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15。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16。
(五章)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17。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18。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9。
(六章)①毛傳:“氓,民也。
蚩蚩,敦厚之貌。
”蚩蚩,釋文引韓詩雲:“美貌。
”王先謙曰:“慧琳《音義》十五引韓詩作‘蚩’,《音義》七引作‘嗤’,並雲‘誌意和悅貌也’。
顧震福雲:……《釋名》‘蚩,癡也’,即毛所雲敦厚貌。
蚩蚩者,乃笑之癡也,毛、韓義異而可以互相發明。
”②毛傳:“布,幣也。
”③鄭箋:“匪,非。
即,就也。
此民非來買絲,但來就我,欲與我謀為室家也。
子者,男子之通稱。
言民誘己,己乃送之涉淇水,至此頓丘,定室家之謀,且為會期。
”朱熹曰:“頓丘,地名。
”④毛傳:“愆,過也。
”鄭箋:“良,善也。
非我欲過子之期,子無善媒來告期時。
將,請也。
民欲為近期,故語之曰:請子無怒,秋以與子為期。
”⑤毛傳:“垝,毀也。
”王先謙曰:“複關,猶《易》言‘重門’(按《易·係辭下》“重門擊柝”)。
近郊之地,設關以稽出入、禦非常,法製嚴密,故有重關,若《司關》疏所稱‘麵置三關’者(按《司關》見《周禮·地官》),女所期之男子,居在複關,故望之。
”⑥鄭箋:“用心專者怨必深。
”⑦鄭箋:“則笑則言,喜之甚。
”⑧毛傳:“龜曰卜,蓍曰筮。
體,兆卦之體。
”鄧翔:“‘爾卜’二句,滿心滿意,為‘不思其反,老使我怨’作極力反縱之筆,豈知《易》不可占險,縱‘體無咎言’,亦鬼神特播弄之耳。
”⑨毛傳:“賄,財。
遷,徙也。
”嚴粲曰:“遂罄其資以從之也。
”⑩朱熹曰:“沃若,潤澤貌。
鳩,鶻鳩也,似山雀而小,短尾,青黑色,多聲,葚,桑實也。
鳩食葚多則致醉。
”按鶻鳩即斑鳩,性喜食漿果。
熟透的桑葚略有酒味。
11“士之耽也”四句,鄭箋:“說,解也。
士有百行可以功過相除;至於婦人無外事,維以貞信為節。
”錢鍾書引斯大爾夫人言一一“愛情於男隻是生涯中一段插話,而於女則是生命之全書”,謂此差可為“士耽”與“女耽”之第二義。
12朱熹曰:“隕,落。
徂,往也。
”13毛傳:“湯湯,水盛貌。
”朱熹曰:“漸,漬也。
帷裳,車飾,亦名童容,婦人之車則有之。
爽,差。
極,至也。
”牛運震曰:“淇水漸車,與前淇水車來,關照有情,此歸途所經也,寫得景物蕭條,正傷心獨至處。
”陳繼揆曰:“淇水猶是,悲歡迥別。
”而王先謙以為:“車,即複關之車,上文所雲‘爾車’也。
此婦更追溯來迎之時,秋水尚盛,己渡淇徑往,帷裳皆濕,可謂冒險,而我不以此自阻也。
以上皆‘不爽’之證。
”按兩說皆通,且各有勝處。
又牛運震曰:“稱之曰‘氓’,鄙之也;曰‘子’曰‘爾’,親之也;曰‘士’,欲深斥之,而謬為貴之也。
稱謂變換,俱有用意處。
”按詩中稱謂之變換,確可玩味。
不過“氓”非貶義,曰“氓”,乃追憶初識,仍有情也;曰“士”而深責之,則諷意寓焉。
14朱熹曰:“言我三歲為婦,盡心竭力,不以室家之務為勞,早起夜臥,無有朝旦之暇,與爾始相謀約之言既遂,而爾遽以暴力加我。
”
詩經氓中那幾句用了比興手法
《氓》第三章以傳統的比興的開頭,寫“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先以蔥蘢的茂盛的桑樹寫照自己的青春,繼而又以誘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愛情,把戀愛中的少女比作貪食而快樂的小鳥,諄諄告誡之:不能沉溺於愛情,否則,結局悲慘,悔之晚矣。
第四章緊承上節,開頭就是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樹木的枯萎凋零比擬流年帶走了的青春,曾經光彩照人的少女在歲月中蹉跎了美麗的容顏,再加上婚後長期過著貧困的生活,被棄的命運此時自然降臨到了她的頭上。
三、四章用起興的詩句,以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借此抒發女主人公對丈夫喜新厭舊行為的怨憤。
最後一章中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無邊無涯。
“隰”是隨處可見的低濕之地,“淇”則是女主人公與氓婚前幽會和結婚時及被棄後所必經的河流,用來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見深意。
這樣既激發讀者的聯想,又增強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求詩經中的比興句及其作用....
比,即打比方,是對事物作形象的比況; 興,是先用別的事物發端,引起所要歌詠的事物。
比興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於嗟鳩兮,無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 比興的作用:結構:①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②暗示內容③起過渡作用內容:①喚起讀者豐富聯想。
②營造氛圍,奠定感情基調。
《氓》詩中的比興句有哪些?分析它的作用
《詩經·氓》 主旨:本篇是棄婦的怨詩詞。
篇中自敘了這個女子從戀愛、結婚、受虐到被棄的過程,感情悲憤,態度決絕,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男女不平等的婚姻製度對女子的壓迫和損害。
特色:雖屬敘事詩,但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以對比手法刻劃人物性格。
用了比興手法。
《氓》詩經——《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複關。
不見複關,泣涕漣漣。
既見複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於嗟鳩兮,無食桑葚。
於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編輯本段]【譯文】 那個人老實忠厚,拿布來換絲(有兩說,皆可通。
一是將“布”釋為布匹,則“抱布貿絲”意為拿著布來換我的絲;二是將“布”釋為古錢幣,則“抱布貿絲”意為拿著錢來買我的絲)。
並不是真的來換絲,到我這來是商量婚事的。
送你渡過淇水,直送到頓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時間,而是你沒有好媒人啊。
請你不要生氣,把秋天訂為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牆,遙望那來的人。
沒看見那來的人,眼淚簌簌地掉下來。
終於看到了你,就又說又笑。
你用龜板、蓍草占卦,沒有不吉利的預兆。
你用車來接我,我帶上財物嫁給你。
桑樹還沒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新鮮潤澤。
唉,斑鳩啊,不要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於男子的愛情中。
男子沉溺在愛情裏,還可以脫身。
姑娘沉溺在愛情裏,就無法擺脫了。
桑樹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枯黃,紛紛掉落了。
自從我嫁到你家,多年來忍受貧苦的生活。
淇水波濤滾滾,水花打濕了車上的布幔。
女子沒有什麼差錯,男子行為卻前後不一致了。
男人的愛情沒有定準,他的感情一變再變。
多年來做你的妻子,家裏的苦活兒沒有不幹的。
早起晚睡,沒有一天不是這樣。
你的心願滿足後,就對我開始施暴。
兄弟不了解我的處境,都譏笑我。
靜下來想想,隻能自己傷心。
原想同你白頭到老,但相伴到老將會使我怨恨。
淇水再寬總有個岸,低濕的窪地再大也有個邊(意思是什麼事物都有一定的限製,反襯男子的變化無常)。
少年時一起愉快地玩耍,盡情地說笑。
誓言是真摯誠懇的,沒想到你會變心。
你違背誓言,不念舊情,那就算了吧!
《詩經?氓》中所用的比興手法及其作用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籲嗟鳩兮!無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是比興句。
這兩處使用比興手法的好處有: 結構上:①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使敘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一覽無餘;②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後生活並不美滿,因此,敘事的線索似斷實連;③詩的前半部分寫婚前,後半部分寫婚後,中間的比興起過渡作用。
內容上:①比興句喚起人豐富的聯想。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一般認為它們分別比擬女子容顏的潤澤和衰老,並相應地推測女子年長色衰是“氓”變心的重要原因。
不過,也不妨理解得寬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間情意濃密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景象,則如同兩人感情枯竭時。
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樹作比,與女主人公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從“抱布貿絲”一句來看,她養蠶做絲),富於生活氣息,同時還暗示了她的勤勞。
...
詩經氓中有哪些比興手法
比分為比喻和比擬。
比體詩的特點是以彼物寫此物,詩中所描寫的事物並不是詩人真正要歌詠的對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
興,即起興,在一首詩的開頭,或一章詩的開頭。
人們常常把比、興兩種表現手法截然分開,在研究中我們認為,比興兩種表現手法不是截然分開的,有些詩中是有一定聯係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現象來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來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由葉子的鮮嫩而至的枯黃,來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這裏的興就具有了比的作用.興在詩歌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詩歌也就失去了美學價值,失去了感染力。
關雎中運用比興手法句子
1.《詩經》中的賦:《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2.《詩經》中的比:《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3.《詩經》中的興:《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擴展資料賦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
它的特點就是敷陳、直言,即直接敘述事物,鋪陳情節,抒發感情。
比分為比喻和比擬。
比體詩的特點是以彼物寫此物,詩中所描寫的事物並不是詩人真正要歌詠的對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碩鼠》一詩中,就是運用了比的表現手法,通過描寫令人憎惡的老鼠,將奴隸主貪婪殘忍的本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運用比擬表達喜愛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給人親切之感;用它表現醜惡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畢露,給人厭惡之感。
興,即起興,在一首詩的開頭,或一章詩的開頭。
《風雨》中運用興的表現手法的句子是“風雨淒淒,雞鳴喈喈;風雨蕭蕭,雞鳴膠膠;風雨如悔,雞鳴不已。
”通過對《詩經》的研究,有些詩中的興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
例如,《風雨》寫的是在傍晚時節,外麵下班著小雨,刮著風,女主人公正在思念著自己的夫君,此時,聽見了外麵的雞鳴聲。
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悵之情。
興在這裏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氣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賦比興
氓四個比興句及其喻意,什麼是傳統的比興手法
《國風·衛風·氓》出自《詩經》。
為先秦時代衛國華夏族民歌。
共6章,每章10句。
這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長詩。
詩中的女主人公以無比沉痛的口氣,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後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
全詩六章,第一章,追敘自己由初戀而定的婚;第二章,敘述自己陷入情網,衝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與氓結婚;第三章,她對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現身說法地規勸她們不要沉醉於愛情,並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現象;第四章,對氓的負心表示怨恨,她指出,這不是女人的差錯,而是氓的反複無常;第五章,接著追敘,敘述她婚後的操勞、被虐和兄弟的譏笑而自傷不幸;第六章,敘述幼年彼此的友愛和今日的乖離,斥責氓的虛偽和欺騙,堅決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兩斷。
此詩通過棄婦的自述,表達了她悔恨的心情與決絕的態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會婦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倍受壓迫和摧殘的情況。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
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氓》詩在藝術上,也有較高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麵:(一)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 《氓》詩是詩人現實生活典型情緒的再現,詩人不自覺地運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慘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當時社會現實的作用。
《氓》是民歌,是口頭創作。
最初廣泛地流傳於民間,經過無數勞動人民的反複歌唱、不斷修改,到寫定時候,才形成現在這樣的完整詩篇。
人們在流傳中,把自己關於戀愛婚姻方麵的感受,滲透到歌唱中去,故作品富於現實性。
詩中女主人公所敘述的是自己的切身經曆,自己的感受,都是真情實感。
而這種真情實感在階級社會中是帶有普遍性、典型性的。
詩人善於把握題材的各種複雜的矛盾。
她抓住自己和氓的矛盾,氓是夫權的代理人,他們從夫妻關係而變為壓迫與被壓迫的關係,透露了男尊女卑、夫權製度的社會現實。
她抓住了自己和兄弟的矛盾,反映了當時社會道德、輿論,是以夫權為中心的思想和棄婦孤立無援的現實。
她抓住自己內心的矛盾:婚前沒有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可以同居呢?見了氓就開心,不見氓就傷心,如何解決見與不見的矛盾呢?這些錯綜複雜的矛盾,結成詩的主要矛盾——封建禮法製度與婦女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的矛盾。
這是當時社會中極為顯著和普遍的現象。
其次,《氓》詩人善於塑造人物現象。
《氓》詩中有兩個形象比較鮮明。
一個是狡詐負心的“氓”,一個是善良被棄的“女”。
氓是從別處流亡到衛國的一個農民,“抱布貿絲”,點明了他還是個小商人。
最初,他“蚩蚩”地假老實,“言笑晏晏”地假溫情,“信誓旦”地假忠誠。
他用虛偽的手段,欺騙一位天真美貌的少女,獲得了她的愛情、身體、勞動力、家私。
結婚以後,他便露出真麵目了。
過去是指天劃日地賭咒,現 在是“二三其德”地變心;過去是有說有笑地溫存,現 在是“至於暴矣”,不但虐待,甚至把她一腳踢出了家門。
有人說:氓“婚前是羊,婚後是狼”,這個比喻,既形象,又確切。
氓的形象,是夫權製度的產物,是商人唯利是圖的產物。
詩中又描繪了一位善良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她最初可能搞些養蠶繅絲的家庭副業,所以有些積蓄。
她純潔天真,入世不深,以致一下子便以心相許了。
當她看到氓不高興時,趕快安慰他:“將子無怨,秋以為期”。
她多情,真心愛氓,看不到他時,“泣涕漣漣”,看到他時,“載笑載言”。
她勇敢,敢於無媒而和氓同居。
她忠誠,把自己和財物都用車子搬到氓家。
結婚以後,她安貧,和氓共同過苦日子。
她辛勤,把家務勞動一齊挑起來。
她堅貞,當家境逐漸好轉,遭受丈夫虐待時,始終不渝地愛氓(女也不爽)。
被棄以後,她堅強剛毅,冷靜理智,看清氓虛偽醜惡的嘴臉,堅決地和氓決絕。
她從一位純潔多情勇敢的少女,到吃苦耐勞忍辱的妻子,再到堅強剛毅的棄婦。
她性格的發展,是隨著和氓關係的變化而發展的。
此詩通過氓和女兩個形象的鮮明對比,誰真誰假,誰善誰惡,誰美誰醜,是很清楚的。
當時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真實麵貌,如在目 前。
所以說,《氓》的作者不自覺地運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
周揚說:“有文學就有創作方法。
‘神話傳說’是浪漫主義的淵源,《詩經》是現實主義的淵源。
”他這段概括的話,是符合中國文學史的實際情況的。
(二)比興的藝術手法 詩人是農村婦女,農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觸的熟悉的,詩人觸物聯想,便歌唱起來。
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是起興,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
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是起興,比喻棄婦麵容憔悴與被棄的痛苦。
第三章的“籲嗟鳩兮,無食桑葚”是對喻,喻下兩句“籲嗟女兮,無與士耽”。
第六章的“淇則有岸,濕則有泮”是反比,比氓的變心是無邊無際不可捉摸的。
這些,對於塑造形象,突出主題,加強詩的思想意義,都起了積極作用。
(三)對比的表現手法 這是由於現實矛盾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
其形式有二:1.句法對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之耽也,猶可說也;女子耽也,不可說也”。
這是士和女兩種不同人物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詩經•氓》中所用的比興手法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