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雄不問出路,流氓不看歲數
2、個頭大就一定厲害嗎?恐龍不是照樣滅絕了!
3、作為失敗的典型,你實在是太成功了。
4、長個包子樣就別怨狗跟著
5、沒有韓紅的命卻得了韓紅的病...
6、唾沫是用來數鈔票的,而不是用來講道理的!!
挖苦諷刺別人的英語句子,要不要一起學幾句
得隴望蜀,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得無厭蛇吞象 1、得隴望蜀:拚音是dé lǒng wàng shǔ, 隴:指甘肅東部;蜀:指四川中西部。
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
比喻得寸進尺,貪心不知滿足,貪得無厭。
出處有兩個:(1)《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出自東漢光武帝劉秀對大將岑彭的書信“;(2)《二十四史 晉書 卷一 帝紀第一 宣帝司馬懿》中記載:成語得隴望蜀出自於魏武帝曹操的對話。
2、人心不足蛇吞象:拚音是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指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
勸世名言。
同"貪心不足蛇吞象",另有同"人心不足蛇吞相"一說。
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戰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3、貪得無厭巴蛇吞象:拚音石是bā shé tūn xiàng,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
三歲而出其骨。
傳說古代有個窮苦的獵人阿象,他在森林裏打獵時救了一條餓昏的小蛇,帶回家精心飼養。
小蛇慢慢長大成青蛇並通人性,經常從外麵給他帶回一些值錢的東西來報答。
阿象一再向青蛇索取,盼望成為富翁,憤怒的青蛇便將這個貪得無厭的家夥一口吞下。
...
諷刺或挖苦過年的詩句
1、有一首詞曲《醉太平·奪泥燕口》專門諷刺挖苦貪婪之徒、貪得無厭的可憎嘴臉的,詩文如下: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麵細搜求,無中覓有。
鵪鶉嗉裏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醉太平》是曲牌名。
這首詞曲被收入明代李開先的《一笑散》中,原題作“譏貪狠小取者”。
其語言生動逼真,平實易懂,用誇張的手法和形象的比喻,尖銳辣潑的諷刺了沒臉沒皮的貪婪者。
2、“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這是是明代翰林學士解縉所作。
也很辛辣生動。
小明喜歡嘲笑挖苦別人,我們可以用那句名言名句跟他說
首先我想一個勢利而自私的人,無論何時何地對待身邊的人,都戴著有色眼鏡看人,一心想著這個人對我現在的工作學習有沒有幫助,說得難聽點,有沒有可以利用的地方,有用,於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好感,阿諛奉承,溜須拍馬齊上;沒用,即使是認識的人見了麵了,也總是一副趾高氣昂,目中無人的態勢,心情好,與你搭一句,心情差,即使是別人禮節性的問候也懶得理你。
每個人其實都會碰到有這樣的人。
而做一個勢利的人需要有個好用的大腦,他必須深思熟慮有選擇性的去阿諛奉承,溜須拍馬。
因為勢利的人本質上是自私的,急功近利的。
所以他不可能會費口舌在那些他瞧不起的人身上。
比如說一個勢利的學生,會將奉承的對象選在成績比他優秀的人,因為他認為成績比他優秀的人一般成人後“錢”途無量的機率較大,為以後求人辦事打好基礎。
就現在而論,平時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問起來也方便些,並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表露出一種崇拜,畸形的崇拜。
另一麵,勢利的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那些成績比他略遜一籌的人,將來混的不一定比他好,與他們混熟了,如果將來來求自己辦事,也不好推辭,自己豈不是吃虧了嗎?就現在而論,如果那些成績成績糟糕的同學平時一直向他問問題,自己的成績耽誤了怎麼辦?成績讓他們超過了怎麼辦?所以在他們認為對於成績比他差的人還是少理為妙,他的時間必須花在需要他花時間的人身上。
但是勢利的人幾乎從不認為自己自私,如同現在猖獗的偷車賊從不認為自己所做之事很恥辱。
一旦有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或許一些算不上利益的東西),他們不會論事物的性質,一股腦認為所謂的“侵權者”人必須承擔全部責任,甚至於自然而然認為對方人品差,太自私,絲毫不懂得檢討自己的行為。
比如說一個勢利的人不喜歡別人為自己拍照,一怒之下拍了別人的相機,相機摔破了。
(注意,相機持有者一定是他瞧不起的人,否則他絕不會做這麼不計後果的事)事後,則美其名曰對方先不尊重自己,法律上損壞他人財物是不成立的。
借此為由將責任一股腦的推向對方。
甚至於可能還挖苦別人幾句以泄內心不快。
他們認為反正此人對我沒有任何幫助,得罪了也好,省得他平時那麼煩我。
但如果相機持有者是他奉承的對象呢?那我想事情的結果也許會是相反的一麵。
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人,望各位持敬而遠之的態度,不需要將關係搞得太僵,但也沒必要將其視為知己,以至於將整顆心掏出來給對方,因為這樣換來的結果很有可能是熱臉貼冷屁股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