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記敘詩人謫居江州時,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一事。詩中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一個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個是詩人自己的形象。前者為主,後者為賓。
琵琶女年輕時色藝雙絕,名噪教坊,富貴子弟爭著向她獻寵,生活中充滿了歡樂;然而這樣的歡樂是以色取悅於人換來的,其中未嚐不含著悲苦。待到年長色衰,又值社會發生動亂,“門前冷落鞍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婦”,“轉徙於江湖間”,過著淒清的生活。這個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
寫詩人的自我形象,著重表現的是他的“天涯淪落”之恨。詩的開頭寫秋夜潯陽江頭的蕭瑟景象和餞別宴上“醉不成歡”的氣氛,都暗示了這種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僅道盡了她本人心中的“無限事”,其實也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聽了琵琶女的自敘身世,他的“恨”終於奔湧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個主題。然後盡情地傾訴他“謫居臥病”中淒涼、鬱悶的心情,盡管直至詩的最後他沒有說出遭貶的原因──這是無須說明的。在封建社會中,直言敢諫的人,其結果隻能如此。
詩的結句“江州司馬青衫濕”,是對全詩主旨即“同是”二句的形象說明。江州司馬之淚,是同情琵琶女淪落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
琵琶行並序 鑒賞
琵琶行並序【評析】 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
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於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過“千呼萬喚”,然後歌女才“半遮麵”地出來了。
這種回蕩曲折的描寫,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接著以描寫琵琶女彈奏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
先是“未成曲調”之“有情”,然後“弦弦”“聲聲思”,訴盡了“生平不得誌”和“心中無限事”,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蕩的心潮。
然後進而寫琵琶女自訴身世:當年技藝曾教“善才服”,容貌“妝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然而,時光流水,“暮去朝來顏色故”、最終隻好“嫁作商人婦”。
這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描寫,與上麵她的彈唱互為補充,完成了琵琶女這一形象的塑造。
最後寫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歎,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
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
既層出不窮,又著落主題。
真如江潮澎湃,波瀾起伏,經久不息。
反複吟誦,蕩人胸懷,情味無限。
語言鏗鏘,設喻形象。
“如急雨”、“如私語”、“水漿迸”、“刀槍鳴”、“珠落玉盤”、“鶯語花底”。
讀來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琵琶行並序的賞析
賞析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
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於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過“千呼萬喚”,然後歌女才“半遮麵”地出來了。
這種回蕩曲折的描寫,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接著以描寫琵琶女彈奏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
先是“未成曲調”之“有情”,然後“弦弦”“聲聲思”,訴盡了“生平不得誌”和“心中無限事”,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蕩的心潮。
然後進而寫琵琶女自訴身世:當年技藝曾教“善才服”,容貌“妝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然而,時光流水,“暮去朝來顏色故”、最終隻好“嫁作商人婦”。
這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描寫,與上麵她的彈唱互為補充,完成了琵琶女這一形象的塑造。
最後寫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歎,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
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
既層出不窮,又著落主題。
真如江潮澎湃,波瀾起伏,經久不息。
反複吟誦,蕩人胸懷,情味無限。
語言鏗鏘,設喻形象。
“如急雨”、“如私語”、“水漿迸”、“刀槍鳴”、“珠落玉盤”、“鶯語花底”。
讀來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白居易《琵琶行》賞析
琵琶行》作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時白居易四十五歲,任江州司馬。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遺,後又任左讚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禦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
藩鎮勢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的“反側”之心。
這時白居易挺身而出,堅決主張討賊,認為否則國將不國。
白居易這種主張本來是對的,但因為他平素寫諷喻詩得罪了許多朝廷的權貴,於是有人就說他官小位卑,擅越職分。
再加上有人給他羅織罪名,於是貶之為江州司馬。
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司馬是刺史的助手,聽起來也像是不錯,但實際上在中唐時期這個職位是專門安置“犯罪”官員的,是變相發配到某地去接受監督看管的。
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其多。
《琵琶行》作於他貶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著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淒涼身世,抒發了作者個人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鬱悲淒之情。
在這裏,詩人把一個倡女視為自己的風塵知己,與她同病相憐,寫人寫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為一體,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
詩前的小序介紹了長詩所述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寫作此詩的緣起,實際上它已經簡單地概括了後麵長詩的基本內容。
左遷:指降職、貶官。
湓浦口:湓水與長江的彙口,在今九江市西。
京都聲:首都長安的韻味,一方麵指曲調的地域特征,一方麵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
善才:唐代用以稱琵琶演奏家。
命酒:派人整備酒宴。
憫然,傷心的樣子。
恬然:安樂的樣子。
遷謫意:指被降職、被流放的悲哀。
作者說他被貶到九江一年來,每天都很快樂,隻有今天聽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
這種說法是寫文章的需要,讀者當然不會相信他。
長句:指七言古詩。
《琵琶行》全詩共分四段,從“潯陽江頭夜送客”到“猶抱琵琶半遮麵”共十四句,為第一段,寫琵琶女的出場。
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時間,這是一個楓葉紅、荻花黃、瑟瑟秋風下的夜晚;交代了地點,是潯陽江頭。
潯陽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潯陽江頭也就是前邊序中所說的湓浦口。
交代了背景,是詩人給他的朋友送別。
離別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沒有個歌女侍應,當然就更加顯得寂寞難耐了。
這裏麵“主人下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實際是主人陪著客人一道騎馬來至江邊,一同下馬來到船上。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這裏的景色和氣氛描寫都很好,它給人一種空曠、寂寥、悵惘的感覺,和主人與客人的失意、傷別融合一體,構成一種強烈的壓抑感,為下文的突然出現轉機作了準備。
其中蹬後八句是正麵寫琵琶女的出場:“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聲音從水麵上飄過來,是來自船上,這聲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們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們一定要探尋探尋這種美妙聲音的究竟。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
”這裏的描寫非常細致。
由於這時是夜間,又由於他們聽到的隻是一種聲音,他們不知道這聲音究竟來自何處,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麼人,所以這裏的“尋聲暗問”四個字傳神極了。
接著“琵琶聲停”表明演奏者已經聽到了來人的呼問;“欲語遲”與後麵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相一致,都表明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懶,和慚愧自己身世的沉淪,她已經不願意再拋頭露麵了。
這段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寫曆曆動人,她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未聞其語先已微露其內心之隱痛,為後麵的故事發展造成許多懸念。
從“轉軸撥弦三兩聲”到“唯見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為第二段,寫琵琶女的高超演技。
其中“轉軸撥弦三兩聲”,是寫正式演奏前的調弦試音;而後“弦弦掩抑”,寫到曲調的悲傖;“低眉信手續續彈”,寫到舒緩的行板。
攏、撚、抹、挑,都是彈奏琵琶的手法。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宮廷中製作的一個舞曲名。
六:當時流行的一個舞曲名。
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聲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寫琵琶樂曲的音樂形象,寫它由快速到緩慢、到細弱、到無聲,到突然而起的疾風暴雨,再到最後一劃,戛然而止,詩人在這裏用了一係列的生動比喻,使比較抽象的音樂形象一下子變成了視覺形象。
這裏有落玉盤的大珠小珠,有流囀花間的間關鶯語,有水流冰下的絲絲細細,有細到沒有了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有突然而起的銀瓶乍裂、鐵騎金戈,它使聽者時而悲淒、時而舒緩、時而心曠神怡、時而又驚魂動魄。
“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這兩句是寫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大家都聽得入迷了,演奏已經結束,而聽者尚沉浸在音樂的境界裏,周圍鴉雀無聲,隻有水中倒映著一輪明月。
從“沉吟放撥括弦中”到“夢啼妝淚紅闌幹”共二十四句為第三段,寫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紅運,盛極一時,到後來年長色衰,飄零淪落。
沉吟:躊躇...
琵琶行的解釋和賞析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 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 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 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 麵。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 平生不得誌。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複 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 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情暗恨 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將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 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 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 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 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 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複明年,秋月春風等閑 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 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 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 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 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 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 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 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 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這首詩寫於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貶官江州的第二年。
詩歌通過琵琶女高超技藝和不幸遭遇的描寫,反映了封建社會下層婦女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罪惡,寄托了詩人對她的深厚同情和自己的天涯淪落之感,抒發了被讒遭貶的悲憤心情。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琵琶女的形象。
不僅寫了她技藝的精湛,還寫了她悲涼的身世。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就已經暗寫了她的難言之痛和不願見人。
接著是“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誌”,曲中傳情,情借音樂而傳達,音樂又由情感的加強而顯得生動。
然後琵琶女直訴心聲,敘說了自己的半生遭遇,使之與樂曲互相補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這是一個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婦女形象。
但詩歌並沒有寫到這兒就結束了,它的深刻之處還在於琵琶女的琴聲和身世引起了詩人的共鳴,抒發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為琵琶女的身世而落淚,也為自己的不幸而傷懷。
一個是社會最底層的琵琶女,一個是被貶的知識分子,社會地位不同,遭遇也不一樣,但詩人卻能將這兩者相提並論,把琵琶女引為同調和知己,這也正表現了詩人對被侮辱的女性的無限同情和尊重,這對於一個封建士大夫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這首詩成為千古絕唱,除卻思想性,藝術上也是獨具匠心的。
(一) 結構上,全詩始於秋江送別,但所展示的不是離情別緒,而是從水麵上傳來的聲音揭開序幕,引出琵琶女,最後由琵琶女的身世落到自己被貶謫的感慨。
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鮮明,敘事充滿濃鬱的抒情氣氛,生動深刻地表達了主題思想。
三個部分內容和場麵不同,但過渡自然。
(二) 這首詩是古代詩歌中描寫音樂的代表作。
詩人用豐富的想象和驚人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將無形的音樂用眾多的比喻和巧妙的摹聲加以表現,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在聯想與想象中得到具體的感受。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側重從聽覺上寫,先以“嘈嘈”、“切切”摹聲,再以“如急雨”、“如私語”這些人們常見的、熟悉的現象使之形象化,再續以“大珠小珠落玉盤”,使人從視覺和聽覺上同時感受到音樂的流動和富於變化。
又如寫音樂的兩種意境,“‘間關’之聲,輕快流利,而這種聲音又好象‘鶯語花底’,視覺形象的優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美。
‘幽咽’之聲,悲抑哽塞,而這種聲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冷澀”(《唐詩鑒賞辭典》霍鬆林語)。
“銀瓶乍破水將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四弦一聲如裂帛”都用同樣的手法寫音樂的效果。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這裏描寫音樂,並不隻是寫音樂的美妙動聽,還為塑造人物服務,聲聲或如泣如訴,或高亢激越,表現了主人公的辛酸和悲憤。
(三) 利用景物描寫和聽眾的情緒反映,來渲染悲涼的氣氛,烘托、加強敘事詩的抒情效果,“東船西坊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側麵烘托了彈奏的驚人效果。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更寫出音樂的動人心曲,而詩人更是一個難得的知音,對深化主題起了作用。
(四) 在用韻、節奏上,有強烈的音樂美。
這是一首古體詩,詩篇隨著情緒的轉換,聲調用韻也隨之轉換,時而抑揚頓挫,時而舒...
琵琶行詩前小序中哪些句子提到琵琶女和白居易的經曆?
弦弦掩抑聲聲思(第四聲),似訴平生不得誌。
下麵為描寫琵琶女遭遇: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há·ma)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xiāo)不知數。
鈿(diàn)頭雲篦(bì)擊節碎(“銀”又作“雲”),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複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下麵為描寫白居易遭遇:我從去年辭帝京,謫(zhé)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pén)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還(huán)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ōu yā zhāo zhā)難為聽。
急求 蜀道難 秋聲賦 滕王閣序 琵琶行的重點默寫語句 詳細些好
《琵琶行》中表現琵琶演奏的技巧分析 從"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開始到"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結束,詩人用極富想象力的語言再現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術,曲調未成情以先出,是對音樂氣氛的很好烘托,而彈的過程更是攆詞摘句,活用比喻來描寫音樂的進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仿佛使人能夠再次聽到琵琶聲一樣,"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更是給人以無盡的想象,帶入到文字和音樂無法描述的空間,"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可謂點睛之筆,從音樂和哲學角度表達了至高乃無的學問,短暫暫停之後便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及突出刀槍鳴"由靜入動,如同萬匹野馬,同時出動,萬丈瀑布,瞬時傾瀉,"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觀眾還沉浸在意猶未盡的音樂中琵琶女已經停止了演奏.下麵把重點表現琵琶的詩句每個都和琵琶演奏技巧作以分析: (1)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運用了右手雙彈,雙挑的演奏技法 (2)小弦切切如私語(親切細柔) (輕柔尖細、委婉纏綿)運用了右手彈挑演奏技法和左手的吟、揉) (3)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錯落有致、清脆圓潤) 運用了輪指的演奏技法 (4)間關鶯語花底滑(婉轉優美)(悠揚婉轉、悅耳動聽) 運用了左手推、拉弦的演奏技巧 (5)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凝澀) 運用了搖指的演奏技巧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激越雄壯、高亢激昂) 運用了快速掃弦到掃拂的演奏技巧 (6)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淒厲) 運用了掃拂,幹脆利落的結束了全曲。
琵琶演奏中的技巧把這首詩表現的淋漓盡致!四、閱讀課文,借助課文注解,掃清文言障礙,並完成下列練習。
1、下列句子中加粗體的詞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 A.使快彈數曲 快:趕快。
B.歌以贈之 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句。
D.座中泣下誰最多 泣:眼淚。
2、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 A.弦弦掩抑聲聲思 掩抑:低沉抑鬱。
B.老大嫁作商人婦 老大:排行第一。
C.去來江口守空船 去來:離去回來。
D.滿座重聞皆掩泣 掩泣:掩飾哭泣。
3、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鐵騎突出刀槍鳴 B.門前冷落鞍馬稀 C.整頓衣裳起斂容 D.淒淒不似向前聲4、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 (2).遂命酒,使快彈數曲 (3).主人下馬客在船 主人忘歸客不發 (4).低眉信手續續彈 (5).名屬教坊第一部 (6).一曲紅綃不知數 (7).暮去朝來顏色故 (8).商人重利輕別離 (9).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進行詩文賞析:1、《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敘了什麼事?詩人謫居江州,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過敘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共同點?琵琶女和詩人自己。
“同是天涯淪落人”。
3、“淪落”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學生自由閱讀後,引導學生用原詩文回答,齊讀相關詩句,感受“淪落”之情) (1)讀序與第三節相關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與心境。
當年:豔蓋群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
京倡 商婦 怨 (板書) (2)第一節與第四節相關部分,了解詩人的遭遇與心境。
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而今:謫居臥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淒淒。
京官 謫官 恨 (板書)4、“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麼使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係在一起?(音樂/琵琶聲)。
全詩共寫了幾次音樂?是怎樣寫的?三、練習1、《琵琶行》 中表現琵琶女和作者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三次寫琵琶女彈奏都用了側麵描寫:第一次“忽聞水上琵琶聲”,側麵描寫的句子是________;第二次當“四弦一聲如裂帛”結束彈奏後,詩人用“________,________”來進行側麵描寫;最後一次“淒淒不似向前聲”,作者又用“滿座重聞皆掩泣,________”作側麵描寫。
3、“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這兩句詩的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分析準確的一項是( ) A.以景色的靜襯托音樂演奏的激昂。
B.以聽眾的靜襯托音樂演奏的激昂。
C.以景色烘托聽眾完全沉浸在音樂聲中。
D.以聽眾的靜襯托聽眾感情的淒涼。
4、《琵琶行》序言中有“因為長句,歌以贈之”一句,說明了詩人的寫作動機。
對詩人的寫作動機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是為了排遣自己謫居江州後的鬱悶心情。
B.是為了抒發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C.既是為了表達對琵琶女悲慘遭遇的同情,又是為了抒發自己與琵琶女共有的“天涯淪落人”的感情。
D.以上三種都不是,寫此詩隻是一種偶然事件引起的靈感的觸發。
閱讀下麵的詩句,完成5、6題。
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
高明《琵琶行》全詩內容是什麼?
高明隻有《琵琶記》,《琵琶行》是白居易寫的,全文: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生平不得誌。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抺複挑,初為霓裳後六麼。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妬。
武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複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求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紅妝淚闌幹。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喞喞。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創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禦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凶手,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於是被貶為江州司馬。
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於變相發配。
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鬱,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作品賞析 作為一首敘事長詩,這首詩結構嚴謹縝密,錯落有致,情節曲折,波瀾起伏。
第一部分寫江上送客,忽聞琵琶聲,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
從“潯陽江頭夜送客”至“猶抱琵琶半遮麵”,敘寫送別宴無音樂的遺憾,邀請商人婦彈奏琵琶的情形,細致描繪琵琶的聲調,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首句“潯陽江頭夜送客”,隻七個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點(潯陽江頭)、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時間(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紹;再用“楓葉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環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蕭瑟落寞之感,已曲曲傳出。
惟其蕭瑟落寞,因而反跌出“舉酒欲飲無管弦”。
“無管弦”三字,既與後麵的“終歲不聞絲竹聲”相呼應,又為琵琶女的出場和彈奏作鋪墊。
因“無管弦”而“醉不成歡慘將別”,鋪墊已十分有力,再用“別時茫茫江浸月”作進一層的環境烘染,構成一種強烈的壓抑感,使得“忽聞水上琵琶聲”具有濃烈的空穀足音之感,為下文的突然出現轉機作了準備。
從“夜送客”之時的“秋蕭瑟”“無管弦”“慘將別”一轉而為“忽聞”“尋聲”“暗問”“移船”,直到“邀相見”,這對於琵琶女的出場來說,已可以說是“千呼萬喚”了。
但“邀相見”還不那麼容易,又要經曆一個“千呼萬喚”的過程,她才肯“出來”。
這並不是她在意身份。
正象“我”渴望聽仙樂一般的琵琶聲,是“直欲攄寫天涯淪落之恨”一樣,她“千呼萬喚始出來”,也是由於有一肚子“天涯淪落之恨”,不便明說,也不願見人。
詩人正是抓住這一點,用“琵琶聲停欲語遲”“猶抱琵琶半遮麵”的肖像描寫來表現她的難言之痛的。
這段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寫曆曆動人,她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未聞其語先已微露其內心之隱痛,為後麵的故事發展造成許多懸念。
第二部分寫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體而生動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內心世界。
琵琶女因“平生不得誌”而“千呼萬喚始出來”,又通過琵琶聲調的描寫,表現琵琶女的高超彈技。
用手指叩弦(攏),用手指揉弦(撚),順手下撥(抹),反手回撥(挑),動作嫻熟自然。
粗弦沉重雄壯“如急雨”,細弦細碎如“私語”,清脆圓潤如大小珠子落玉盤,又如花底鶯語,從視覺和聽覺角度描述。
“弦弦掩抑聲聲思”以下六句,總寫“初為《霓裳》後《六幺》”的彈奏過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續續彈”“輕攏慢撚抹複挑”描寫彈奏的神態,更用“似訴...
琵琶行翻譯,支持複製但是要有水準。
要求一句原文一句翻譯,還要我...
序部分段落對照,正文部分句對照(正文部分帶賞析)供參考: (序)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嚐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
遂命酒,使快彈數曲。
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唐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裏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
聽那聲音,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
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藝。
後來年紀大了,紅顏退盡,嫁給商人為妻。
於是命人擺酒叫她暢快地彈幾曲。
她彈完後,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自己說起了少年時歡樂之事,而今漂泊沉淪,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間輾轉流浪。
我離京調外任職兩年來,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而今被這個人的話所感觸,這天夜裏才有被降職的感覺。
於是撰寫一首長詩贈送給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題為《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夜晚在潯陽江頭送客人,秋風吹著楓葉和荻花,傳來瑟瑟之聲。
開篇首句,隻寥寥七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點(潯陽江頭)、時間(夜)、事件(送客)全部概括其中,言簡而意明。
後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環境烘染和渲染,使詩一開頭就帶著淒冷蒼茫的意味。
“黯然傷神者,唯別而已矣”,在這裏,秋夜送客的蕭瑟落寞之感,從景中委婉傳出。
“潯陽江”,是長江流經江西九江的一段。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水邊,根莖都有節似竹,葉抱莖生,秋天生紫色或白色、草黃色花穗。
“瑟瑟”,猶言颯颯、索索,草木被秋風吹動發出的聲音。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主人下了馬,走進客人的船中;舉起酒杯想痛痛快快地餞別,卻沒有音樂助興。
楓葉獲花,秋風瑟瑟,景是淒涼景;送客至江船,舉杯冷落,情是寂寞情。
“無管弦”三字,既與後麵的“終歲不聞絲竹聲”遙相呼應,又為琵琶女的出場作鋪墊。
“管弦”,指管樂器與弦樂器,這裏泛指音樂。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悶悶地喝醉了,淒淒慘慘地將要分別;要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麵上,映著一輪明月。
前句已將黯然低沉的情緒作了鋪墊,後句進一步渲染環境,使心情顯得更加沉鬱感傷。
全詩三次寫到江月,各有妙用。
這是第一次。
“江浸月”,是說月影倒映在江中,就好像月亮浸在水中一般。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忽然聽到江麵上傳來琵琶彈奏的聲音;聽著聽著,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開船啟程。
“忽聞”,傳達詩人正思音樂而音樂即來的驚喜。
送者忘歸,行者不發,暗示音樂的美妙動人。
在茫茫江月的背景烘托下,有空穀足音之感。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依循著聲音尋找,低聲詢問,彈奏者是誰?琵琶聲停了下來,那人想要回答,卻又遲疑不決。
從“忽聞”、“忘歸”、“不發”到“暗問”,均著力刻畫人物心態,亦為說明音樂的感染力。
“欲語遲”,是說猶疑之中暗含心事。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將船隻移過去,慢慢靠近,邀請那人出來相見。
大家添了酒,把燈撥亮,重新設宴。
詩人寫琵琶女的出場,是因聞聲而動情,因動情而尋人。
琵琶聲的不同凡響,襯托出彈奏者的不同尋常,故聽者賞慕,頗有知音相遇之感。
“回燈”,添油撥芯,使燈光回亮。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 經過再三邀請呼喚,她才勉強走出來;出來時,還抱著琵琶,半遮著臉兒。
一方麵是急急以求,一方麵是默默以待;一方麵是頻頻呼喚,一方麵是遲遲而出。
這種強烈的對比,鮮明地表現了雙方的心情和個性。
詩人抓住這一點,逼真地描繪了琵琶女的出場之態。
盡管用語平實,但欲露還藏的情態,已經入木三分。
“千呼萬喚始出來”,並非孤傲忤慢,而是因為自有誌趣,不露才揚己;更是由於有一肚子天涯淪落的難言之恨,不便說明,也不願見人。
這種拘謹、靦腆而又穩重的樣子,也恰恰是萍水相逢時一個女子應有的情態。
“猶抱琵琶半掩麵”與上文的“琵琶聲停語欲遲”,皆曲折細膩揭示了琵琶女複雜的內心活動。
琵琶女的出場,讓人產生期待,全詩由此轉入正題。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她轉好弦軸,撥動琴弦,順手試著彈了三兩聲;雖然還沒彈出曲調,卻已流露出情感。
前句寫校弦試音。
後句以樂音傳達人的思想感情,扣開聽者的心扉,讓人神往。
“情”字是詩眼,有傳神之妙。
“轉軸撥弦”,是彈琵琶之前校正音階、調正絲弦的準備動作。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每一弦都是那樣低沉壓抑,每一聲都充滿愁思,似乎在傾訴一生的不得意。
這兩句進一步借音樂寫人,在抑鬱之情中點出身世之悲。
“不得意”,一作“不得誌”,給“情”定了一個基調。
“掩抑”,以手壓弦而彈,彈出的音調低沉壓抑,是幽咽悲傷的情調。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她低著眉、隨著手繼續彈奏下去,仿佛要一吐為快,說盡自己無限心事。
以上三聯,都是上句寫琵琶女彈奏樂曲...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琵琶行並序》中描寫人物形象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