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臨潼的詩詞有哪些?
1、《次韻和子由欲得驪山澄泥硯》宋 蘇軾舉世爭稱鄴瓦堅,一枚不換百金頒。
豈知好事王夫子,自采臨潼繡領山。
經火尚含泉脈暖,吊秦應有淚痕潸。
封題寄去吾無用,近日従戎擬學班。
2、《送蘇壽甫少卿赴潼川漕》宋 樓鑰老坡送江直入海,君今歸尋江之源。
外台去鄉苦不遠,為持使節臨潼川。
君家家世四海聞,單於一問驚胡塵。
歸來便合上清禁,胡為日念橫峨岷。
賢哉群從傳家風,夕郎名節世所宗。
諸卿亦複載清德,況君又似尚書公。
壽皇念舊久更深,聖明親擢傳玉音。
君歸寧能及黔突,定應召馹來追尋。
清獻入蜀攜一龜,君今數鶴同載歸。
他時未免蕙帳怨,人在西清鶴自飛。
3、《山坡羊 潼關懷古》元 張養浩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4、《關中送別》唐 薛能一行千裏外,幾事寸心間。
才子貧堪歎,男兒別是閑。
黃河淹華嶽,白日照潼關。
若值鄉人問,終軍賤不還。
5、《遣興 其四》 元 王冕旌旗明紫塞,雲霧暗潼關。
盡說王師盛,應知伯道艱。
東風吹白草,落日動青山。
羽檄飛邊報,將軍信雅閑。
...
描寫西安的語句
如果說中國是一棵參天大樹,西安無疑是樹根。
十三朝古都、3100多年建城史、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這裏,銘刻著華夏文明久遠的璀璨榮耀。
這座厚重的城市,曆史與未來相互交織與碰撞,如今正朝著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邁進。
如果北京是大樹樹冠,那西安就是大樹的樹根。
西安是中國十三個王朝建都的地方,有著非常悠久的曆史。
打開西安地圖,你會驚奇地發現,西安最多的就是名人墓。
秦始皇、李世民、武則天、漢武帝、衛青、霍去病、扁鵲……許許多多的曆史名人都在這裏熠熠生輝。
——導讀【第1句】在中國有這麼一句俗語:“看十年的中國在深圳,看百年的中國在上海,看千年的中國在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國在西安。
”這次,我將探訪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去一覽它的風采!【第2句】曆經數千年的十三朝古都,如今我就站在你的腳下,心懷崇敬之情來欣賞你的古韻風情,隻因為要揭開你蒙在我心中的神秘麵紗。
我有很重的西安情節。
我常在想對西安這種濃烈曠久的愛來緣於何處,是對華夏五千年文明的綿延渴念?是對千古帝都經歲月沉澱下來的厚重感的向往?亦或是與生俱來的情愫?【第3句】西安,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城市。
漫步西安,氣象萬千的名勝映入眼簾: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半坡博物館,世界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佛教古刹--大雁塔,中國先保存最完整的城牆--明城牆。
這些,都充分展現出西安豐厚的文化底蘊。
西安,是座美麗的城市。
它它依山傍水,北臨渭河,南依終南山。
以險峻著稱的西嶽華山就坐落在它的東稱的西嶽華山就坐落在它的東北方。
西安城內,有古香古色的鍾樓、鼓樓,有蘊涵書法藝術精髓的碑林。
長安八景和山水園林交織,裝點著這座美麗的城市。
【第4句】走了半個中國,終於來到了很早就想來的西安。
一直以來,對西安這座古都都是崇敬有加的,因為它有著十三朝帝都的悠久曆史,有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產,有唐風秦韻孕育出的別樣風情。
你可以是四川人河南人北京人東北人,甚至是美國人英國人非洲人歐洲人,五湖四海的人,隻要你來到西安,你就會變得像秦磚漢瓦一樣墩實厚重,秦川牛一樣樸實,關中馬一樣勤奮。
不管時間如何變遷,世事如何無常,西安依然會像煌煌盛唐一樣包容著世界,改變著我們。
也許你因為一個理由來到西安,卻會有一萬個理由留在西安。
【第5句】站立在古城牆上,西安那清秀迷人的風貌,筆直寬廣的油柏馬路,林立的高樓大廈,交錯而不堵的立交橋,完整而無損的古跡盡收眼底。
還有那環繞城市的一環、二環、三環和繞城高速,風格不同的各種建築物和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增色不少,頗麵而來的新鮮空氣沁人肺腑,真是令人心曠神怡,瞬間充滿了活力。
【第6句】如果在西安遇見你,那麼,我們一定要一起去城牆上走一轉,在古老與現代的交彙處緊緊相擁,告訴自己我愛你不論滄海桑田。
如果在西安遇見你,那麼,我們一定要一起騎單車去灃峪口,一起在水邊嬉戲玩耍,體會一種忙裏偷閑的快樂。
如果在西安遇見你,那麼,我們一定要一起去一趟省圖書館,在門口和思想者一起合影,告訴他別再想了,趕緊去追求自己喜歡的那個女孩吧。
如果在西安遇見你,那麼,我們一定要去大唐芙蓉園,看一場水幕電影。
【第7句】這是一個可愛的地方,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這裏雖然沒有大上海的喧囂,卻多了幾分古樸;這裏雖然沒有青島、大連式的優雅,卻多了一些厚實。
有人說:如果把中華文明比作一棵大樹,這棵樹的樹冠在北京,它的根卻深紮在這裏——可愛的西安。
西安有舉世聞名的唐文化、有名勝古跡的大小雁塔、有吸引遊客的鼓樓,也有人山人海的鍾樓。
特別是那古老的鼓樓,吸引了中外遊客。
美麗清爽的噴泉,好玩的遊樂場,可口的風味小吃,說得讓人越來越想去了。
【第8句】西安像一位沉鬱中斂的關中漢子,背手立在秦嶺下,渭河畔,他滿腹經綸,曆經滄桑,他的每一條經絡裏,每一管血液裏,都有著無數誘惑因子,使我從多情湘江邊啟程,不懼千山萬水,奔向於他。
【第9句】西安城內的廣場上隻要不是逢著下雨,天一黑,便鑼鼓喧天,吼秦腔的、唱豫劇的、跳舞的熱鬧無比;若是天氣不好,偶爾還能隱隱聽到不知哪裏傳來的嘯聲,如泣如訴,繞梁不絕。
西安古跡太多,比如大小雁塔,比如鍾樓,比如碑林,太多太多數不勝數,這還是在城內。
西安的曆史自秦以來,也兩千多年了。
大秦帝國的銳利、剛猛、智慧,早已傳播華夏;漢帝國的精神、文字也早已植入我們的血液、我們的骨髓;大唐的雍容富貴、磅礴大度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早可見蹤跡。
西安實在是太曆史了,隻願自己太淺薄,所知太少,單是古城牆就有說不完的話。
【第10句】入夜,各色的地燈、路燈,還有那高樓大廈的霓虹燈變幻多端,發出五光十色的光芒,點亮了整個古城,一眼望去,真還分不出東南西北方向。
大街小巷燈火通明,小吃街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最值得我們古城人驕傲的是大雁塔北廣場修建了全亞洲最大的音樂動力噴泉,它吸引著許多中外遊客前來觀賞;還有大雁塔南廣場的大唐不夜城以及大唐芙蓉園、曲江遺址公園更是華燈明亮、燦爛輝...
描寫西安的詩句!
西安就是古時的長安唐代的孟郊在《登科後》一詩中這樣寫到:“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詩句生動地描寫了古代文人一旦科舉登第,命運立即改變,從此平步青雲。
是呀,長安登科,文人們那顆一直懸著的心終於落於實處,自然是春風拂麵、愜意自得。
平日裏那些因為苦讀寒窗,無暇也無心觀賞的京都景致,如今都變得分外迷人、嫵媚妖嬈。
在這樣情況下,那興奮之情必然要充分宣泄,腦袋裏自然也會滋生出一日盡覽長安所有繁花似錦之處的雅興。
這兩句詩成功地塑造出了瀟灑得意幾近顛狂的書生形象。
而詩句中提到的繁花似錦之處——長安,即為今陝西西安! “長安自古帝王都”。
西安和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京一樣,是一個古老的都市。
不過,與別的古都相比,西安又有了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一是她建都時間最早;二是建都朝代最多,共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三是建都年代最長,達到1062年,而北京才600多年;四是她是中國曆史上最早達到百萬人口、最早實施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大都市。
與此同時,西安又和雅典、開羅、羅馬、伊斯坦布爾齊名,是世界著名的五大古都之一。
西安實在是太老了,從曆史的煙雲中一路走來,她的身上籠罩著太多的傳說。
如周幽王為博愛妃褒姒一笑,登西安東郊的驪山烽火台,亂點烽火以戲諸侯,最終釀成亡國之禍,隻留下“一笑傾城,二笑傾國”的典故。
西安古老悠久的曆史文化,讓那些耳熟能詳的著名人物、市井習俗、詩歌詞賦,很輕易地就從千百年前跳將出來,成為迎麵而來的風景。
你瞧,一生叱吒風雲的秦始皇,塵埃落定之後便安葬在西安市東麵的臨潼區境內。
而著名的“文景之治”,就是躺在北麵去國際機場的路邊那漢陽陵裏的皇帝佬兒幹的。
或許,在暮鼓晨鍾裏,你還能夠依稀看到從西天歸來的唐玄奘正在大雁塔裏譯經習佛……西安是一個角角落落都充滿神秘的城市。
如今的西安,雲集了40多所高等院校,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城”。
西安的高校不但學科齊全,而且科研水平也較高;不但基礎學科雄厚,而且高精尖前沿學科也非常突出。
西安高等院校的學科遍及工、農、醫、文、理、法、哲學、經濟、曆史等領域,與此同時,還擁有一批學術造詣深、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的專家教授隊伍。
普遍來說,西安高校的工科優勢明顯,機械、電子、冶金、建築、輕工、紡織、航空、石油、煤炭、水利、電力、交通、農業等老專業基礎雄厚,聞名全國。
同時,西安高校還建立和發展了一批在全國領先的新學科和專業,如文物技術、航天技術、材料科學、環境科學、係統工程、計算機等。
西安高等院校普遍為部、委所屬老牌院校,在國內外有較高聲譽。
求學於西安,與求學於北京和上海等繁華、時尚的城市不同,相比之下,你能夠感受到的,或許更多的隻是樸實和端莊、穩重與大度。
就院校分布而言,西安的高等院校多數都集中在南郊、西郊和東郊。
南郊著名的學校有陝西師範大學、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安郵電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醫學院)、長安大學(小寨校區)、西安音樂學院、西安體育學院、西安美術學院、西安石油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科技學院等。
西郊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工程科技學院,以及第四軍醫大學等。
東郊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
因為這些院校相對集中,西安的公交公司甚至開設了專門的教育專線,穿梭來往於各大高校之間。
近年來,由於高校規模不斷擴張,西安許多高校已經在更南郊修建了第二校區,並已投入使用。
對於普通學生來說,求學於西安,或許更關心的是學習、生活、學費等東西。
下麵,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方麵的一些情況吧。
描寫西安的名句都有什麼?
長安大道連狹邪,青牛白馬七香車。
----盧照鄰《長安古意》長安雪後似春歸,積素凝華連曙輝。
----岑參《和祠部王員外雪後早朝即事》長安渭橋路,行客別時心。
----綮毋潛《送章彝下第》恐逢故裏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常建《落第長安》何處可為別?長安青綺門。
----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之一君不見,外州客,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
----白居易《長安道》長安重遊俠,洛陽富財雄。
----盧照鄰《結客少年場》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裏太平人。
----張說《十五日夜禦前口號踏歌詞二首》年年今日誰相問,獨臥長安泣歲華。
----李山甫《寒食二首》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崔顥《七夕》憶長安,九月時。
----範燈《憶長安?九月》長安布衣誰比數,反鎖衡門手環堵。
----杜甫《秋雨歎三首》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
----李商隱《滯雨》紅塵白日長安路,馬走車輪不暫閑。
唯有茂陵多病客,每來高處望南山。
----張元宗《望終南山》豪家沽酒長安陌,一旦起樓高百尺。
----韋應物《酒肆行》...
描寫西安的句子有哪些?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有盛譽的珍貴曆史文物。
它出土於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 兵馬俑規模宏大。
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麵積達19120平方米,足有兩個半足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8000個。
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
坑裏的兵馬俑也最多,共有6000個左右。
兵馬俑多用陶冶結合的方法製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是先燒後接,有的是先接再燒,火候均勻、色澤單純、硬度很高。
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豔和諧的彩繪。
我們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著鮮豔的顏色,出土後由於空氣幹燥,顏色就慢慢地脫落了。
現在能看到的隻是殘留的彩繪痕跡。
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
整體風格渾厚,健美、洗練。
如果仔細觀察,臉型、發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
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藝術魅力。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
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
秦陵內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
秦始皇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麵積14260平方米,四麵有斜坡門道。
展開...
描寫西安的詩句有哪些?
《水調歌頭·落日古城角》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落日古城角,把酒勸君留。
長安路遠,何事風雪敝貂裘。
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
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
功名事,身未老,幾時休。
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
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裏,憔悴老邊州。
何處依劉客,寂寞賦登樓。
《永遇樂·紫陌長安》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紫陌長安,看花年少,無限歌舞。
白發憐君,尋芳較晚,卷地驚風雨。
問君知否,鴟夷載酒,不似井瓶身誤。
細思量,悲歡夢裏,覺來總無尋處。
芒鞋竹杖,天教還了,千古玉溪佳句。
落魄東歸,風流贏得,掌上明珠去。
起看清鏡,南冠好在,拂了舊時塵土。
向君道,雲霄萬裏,這回穩步。
《滿江紅·瑞靄長安》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瑞靄長安,京城裏、非煙非霧。
須信道、嶽鍾神秀,再生商傅。
節過重陽才一日,祥開蓬島群仙聚。
見箕星、昴宿輝文昌,欣初度。
五馬貴,榮朝著。
人品異,多文富。
況清廉如水,襦歌督府。
佇想君正煩燮理,一封召入為霖雨。
指莊椿、祝壽八千春,從今數。
《少年遊·長安古道馬遲遲》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水調歌頭·不上長安道》年代: 宋 作者: 李彌遜 不上長安道,霜鬢幾驚秋。
故人何在,時序欺我去如流。
賞對洛濱仙伯,共說薌林佳致,魂夢與追遊。
更唱中秋句,得月上東樓。
雲岩底,秋香下,楚江頭。
十年笑傲,真是騎鶴上揚州。
卻憶金門聯轡,曉殿催班同到,高拱翠雲裘。
明月今千裏,何計緩離憂。
...
描寫兵馬俑的段落
《秦兵馬俑》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曆史文物。
它出土於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
兵馬俑規模宏大。
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麵積達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8000個。
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麵積有14260平方米。
坑裏的兵馬俑也最多,共有6000個左右。
一號坑上麵,現在已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
走進大廳,人們無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製作工藝所折服。
站在高處鳥瞰,坑裏的兵俑、馬俑相間,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形象鮮明。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站在隊伍前列,像是在指揮身後的軍吏和士兵行進。
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的高級將領。
武士俑高1.8米左右,體格健壯,體態勻稱。
身上穿著戰袍,套著鎧甲,腳上蹬著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頭發大多挽成了偏向右側的發髻。
它們有的握著銅戈,有的擎著利劍,有的拿著盾牌。
個個目光炯炯,雙唇緊閉,神態嚴峻,好像一場大戰就在眼前。
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蹬長筒馬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隨時準備上馬衝殺。
車兵俑則分為馭手和軍士,馭手居中而立,駕馭著戰車,軍士分列在戰車兩側,保護著馭手。
弓弩手個個張弓搭箭,兩眼盯著前方,或立,或跪,隨時準備將利箭射出去。
馬俑與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
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
仔細觀察,它們神態各異: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拚搏;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幹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
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展開...
描寫驪山的詩句
第一首綠翠驪山煙幕間,西陽畫卷似江南帝王安逸多歸處,褒姒狼煙為笑玩泉暖明皇陪貴玉,寒心安史想翻天明君一代留遺憾,過馬嵬坡遺恨冤(作者唐塔)第二首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隻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
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作者:唐山妞妞)第三首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事薄幸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
”第四首唐朝《宿昭應》夜憶開元寺,淒涼裏巷間。
薄煙通魏闕,明月照驪山。
讚美驪山的好詩好詞好句讚美驪山的好詩好詞好句半壁空宮閉,連天白道閑。
清晨更回首,獨向灞陵還。
第五首唐朝《詠史詩·褒城》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
隻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第六首唐朝《驪山》風搖岩桂露聞香,白鹿驚時出繞牆。
不向驪山鎖宮殿,可知仙去是明...
臨潼的石榴好
臨潼石榴 每當春臨大地或金秋時節,你若有幸到陝西臨潼華清池、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一遊,你一定會留戀那驪山北麓數10裏的石榴林。
初春點點紅眼,萌發枝頭,生機盎然;仲夏榴花似火,豔麗如錦;深秋碩果累累,華貴端莊;寒冬鐵幹虯枝,蒼勁古樸。
曾有“隻待綠蔭芬樹合,蕊珠如火一時開”的讚句。
怪不得人們把這兒稱為“神州一景”。
臨潼石榴是陝西一大特產。
它集全國石榴之優,素以色澤豔麗,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軟鮮美,籽肥渣少,品質優良等特點而著稱。
名居全國五大名榴之冠,被列為果中珍品,曆來是封建皇帝的貢品,享譽九州,馳名海外。
石榴不僅是一種美好的觀賞花木,又是珍貴實用的果樹。
石榴花色豔麗,開放期長。
仲夏花開紅似火,赤誠映日照眼明,常作庭院或盆栽觀賞植物。
,中秋時節,石榴成熟,朱實星懸,金房玉隔,萬子同苞,紅似瑪瑙,白若水晶,酸甜可口,令人垂涎,入口品嚐,如晶粒玉漿。
白居易曾寫詩讚美:“日照血球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簡直把石榴寫絕了。
凡來臨潼的中外遊客,都以能品嚐到這裏出產的石榴為一大快事。
臨潼石榴暢銷國內各省市和港澳地區、東南亞各國,年出口量數10萬公斤。
石榴,學名安石榴,別名丹若、沃丹、冉若、金罌、金龐、天漿、若榴等。
原產伊朗和阿富汗等中亞地區。
據《群芳譜》記載:石榴“本出塗林安石國,漢張騫使西域得其種以歸,故名安石榴(‘塗林’,為石榴的音譯,即梵語的Da Yima)”。
張騫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8年。
所謂安國,即今之布哈拉。
所謂石國,即今之塔什幹。
這就說明,石榴是在兩千年前的漢代,從西域傳入我國的。
所以古人曾有“何年安石國,萬裏貢榴花;迢遞河源道,因依漢使槎”(唐代元稹);“乘槎使者海西來,移得珊瑚漢苑栽”的詩句。
梁元帝《詠石榴》詩中的“西域移根至,南方釀酒來”正確地反映了這一史實。
引種初期,石榴主要栽於京城長安附近禦花園的“上林苑”和驪山的溫泉宮(今華清池)內,是供皇子後妃觀賞的。
這就是最早的臨潼石榴。
後來才繁殖推廣到全國各地。
相傳,武則天十分崇尚石榴。
因此,石榴栽培在唐代進入全盛時期,一度曾出現石榴“非十金不可得”和“榴花遍近郊”的盛況。
至今馳名中外的臨潼驪山北麓長達15公裏的石榴林帶的形成,以及臨潼石榴的出名,與驪宮園林的淵源不無結緣關係。
算起來,臨潼石榴已有2000年的栽培曆史了。
石榴為石榴科(Punicaceae)、石榴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樹幹高2~3米,分枝多,常帶刺,小枝近方形。
葉狹長,對生,全緣,濃綠光亮。
花兩性,有單瓣、千葉、重台之分,單瓣的結實。
花色有火紅、粉紅、純白、嬌黃、瑪瑙、純紫、紅瓣白邊、白瓣紅邊等等,花著生於新梢頂端及頂端下葉腋間。
花期5~7月,果熟期9~10月。
萼筒與子房連生,形成果皮。
果皮內通常分為6個子室,以薄膜隔開。
每子室內有眾多種子。
種子的外種皮為肉質,有汁液,富有清香味,或甜或酸,是主要的食用部分。
果實為漿果。
《格物論》中有這樣的記載:“石榴中如蜂窩,子如人齒,淡紅色,光皎若琥珀,又有青白如玉者”。
臨潼石榴主要分布於驪山北麓華清池兩側和秦始皇陵一帶。
東起新豐、驪山,經斜口、城關、代王,西至石榴溝,沿驪山長約15公裏範圍內,麵積兩萬多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榴基地。
年產石榴約500萬公斤。
臨潼石榴經過2000多年的栽培和選育,已形成數十個各具特色的優良品種。
既有籽肥汁多、香甜可口的食用品種,也有飛紅流綠,花色豔麗的觀賞品種。
食用品種共有10餘個,分為酸甜兩大類。
酸石榴以大紅酸、魯峪蛋兩個品種為上品,其果實碩大,籽粒飽滿,汁豐味酸,最大的可達500克左右。
酸石榴,以陝西乾縣產的有名,酸甜可口,清香宜人,也是名產;甜石榴中以大紅甜、淨皮甜和三白甜為佳。
前兩個品種果皮為紅色或粉紅色,籽粒肥大柔軟,汁多味甜。
三白甜因花瓣、果皮、籽粒均為白色,風味以甜為主而得名。
其特點是果皮薄,籽粒軟,汁液多,味純甜,貯性好,品質佳,當地群眾又叫“軟籽石榴”或“冰糖石榴”,名列甜石榴之冠。
臨潼石榴營養豐富,含糖量高達11%~14%,果酸0.4%~1.0%,含水分79%,蛋白質、脂肪各占0.6%,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和梨的2~3倍,尤以磷的含量最為突出,每百克達145毫克,在水果中名列前茅。
還含有碳水化合物、鐵、鈣等礦物質。
其籽粒味道甘美,含果汁36%~61%。
它的香氣和微微的酸澀,能生津,化食,健脾,益胃,食後可開胃,滋陰、平肝、補腎、明目。
·也是製糖、果子露、釀酒、造醋、製高級清涼飲料的上等原料。
臨潼石榴又是農家常用的中藥,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石榴皮、花、葉、根部都可入藥。
它性味甘、酸、溫、澀而無毒,並含有多種生物堿、鞣質等。
《名醫別錄》上說:能“療下痢,止漏精”。
《羅氏會約醫境》說:“石榴皮,性酸澀,有斷下之功,止瀉痢、下血、崩帶、脫肛、漏精”。
《本草綱目》說它“禦饑療渴,解醉止醉”。
其果富含石榴素,性溫澀,既潤燥又收斂,用於治療腸胃病、高血壓和冠心病。
其果皮含有石榴皮堿、甲 基石榴皮堿、異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