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2-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
求西廂記,長亭送別中所有化用的詩句
1、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臣吏民,能麵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 ??(《戰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 2、屈平疾王聽之不聰,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做《離騷》。
“離騷”者,猶離憂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其文約,其辭微,其誌潔,其行廉。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其誌潔,故其稱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推此誌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司馬遷《屈原列傳》) 3、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李密《陳情表》) 4、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魚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滕王閣序》) 5、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是故無貴無賤, ??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韓愈《師說》) ?6、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自哀;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杜牧《阿房宮賦》) 7、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不賂者以賂者喪。
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故曰弊在賂秦也。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
以有尺寸之地。
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蘇洵《六國論》) 8、 於是餘有歎焉。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深而無不在也。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誌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9、輕風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處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蘇軾《前赤壁賦》) ?10、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不見複關,泣涕漣連連。
既見複關,載笑載言。
??(《 詩經、氓》) 11、 長歎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 ??未悔。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
??(屈原《離騷》) 12、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
……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 ??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 13、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短歌行》) 14、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
??(陶淵明《歸園田居》) 15、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 16、 噫籲 戲,危乎高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側身西望長谘嗟)……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李白《蜀道難》) 17、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18、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李白《將進酒》) 19、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 ??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杜甫《兵車行》) 20、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杜甫《蜀相》) 21、 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隻舊...
《長亭送別》中“拆鴛鴦在兩下裏”的上兩句是什麼
【幺篇】:“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朝天子】:“?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折鴛鴦在兩下裏。
”科白:“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隻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裏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
”...
長亭送別中哪幾處化用詩句,有什麼妙處?
王實甫的嗎,是不是張珙和崔鶯鶯。
1、“碧雲天,黃花地”語出範仲淹《蘇幕遮》詞“碧雲天,黃葉地”。
環境描寫,渲染烘托寥落蕭瑟淒冷的氣氛,從而烘托鶯鶯痛苦憂鬱壓抑的心情。
2、“相思淚”語出範仲淹《蘇幕遮》詞“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體現鶯鶯對分別的痛苦之深。
3、“一春魚雁無消息”語出秦觀《鷓鴣天》詞。
一春指時間長,魚雁指書信。
體現鶯鶯的擔憂害怕,她怕張生一去不回。
4、“伯勞東去燕西飛”比喻人的離散。
語出樂府詩“東飛伯勞西飛燕”。
伯勞,鳥名。
5、“未飲心先醉”語出劉禹錫《酬令狐相公杏園花下飲有懷見寄》詩。
我剛剛學完,還有一些用典的,比如“望夫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舉案齊眉”。
主要情感都是濃重的離愁,難舍難分的哀情,不會錯的。
手法:披情於景,景中含情。
希望采納,我一個一個字打出來的說。
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關送別古詩的詩句和解釋
當首推“醉”字,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賦予了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
楓葉秋天是紅的,就像喝醉了酒的人的臉一樣。
林中這麼多楓葉,都被離人的眼淚染紅了,足見淚水之多。
出自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碧雲天,黃花地,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一句,是鶯鶯自問自答,在為離別而痛苦流了一夜眼淚的鶯鶯心目中,滿山的紅葉是被她的離情感動而變紅的——采用誇張的手法表現了崔鶯鶯因張生即將遠離而無限感傷的心境。
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聯係,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蒙上一層沉鬱憂傷的感情色彩,“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在離人眼裏,霜林之所以醉,是由惜別的血淚染紅的。
“醉”字,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賦予了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
至此,蕭瑟的秋景與悲淒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亦有人說這段曲詞句句是景,隻一“淚”字是情。
隻一“淚”字,就使全篇景物都閃耀出別離的淚光,它們都成了傳情之物。
“總是離人淚”,畫龍點睛,著墨不多,卻傾注了作家全部心血
送友人時的詩句
1、李白(唐代)《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2、薛濤(唐代)《送友人》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裏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3、杜牧(唐代)《送友人》十載名兼利,人皆與命爭。
青春留不住,白發自然生。
夜雨滴鄉思,秋風從別情。
都門五4、陳宗遠(宋代)《送友人》黃梅浦遠草萋萋,風細孤帆雨後低。
漁笛一聲何處作,故山回首白雲迷。
5、牟融(唐代)《送友人》有客棹扁舟,相逢不暫留。
衣冠重文物,詩酒足風流。
官路生歸興,家林想舊遊。
臨岐分手後,乘月過蘇州。
6、曹彥約(宋代)《送友人》藥裹包回碾臼聲,得閑消息病先輕。
謂予不信看舟楫,之死無他況利名。
積雨晴邊花蒂耐,好風吹外葉聲平。
隻愁岸送檣留後,卻憶湘南老友生。
7、崔塗(唐代)《送友人》登高迎送遠,春恨並依依。
不得滄洲信,空看白鶴歸。
...
高考語文名句默寫
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荀子"勸學》)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荀子"勸學》)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荀子"勸學》)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5.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6.群臣吏民,能麵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7.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9.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0.其文約,其辭微,其誌潔,其行廉。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其誌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陳情表》) 12.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李密《陳情表》) 13.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李密《陳情表》) 14.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閣序》) 15.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王勃《滕王閣序》) 16.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王勃《滕王閣序》) 17.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滕王閣序》) 18.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滕王閣序》) 19.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韓愈《師說》) 20.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韓愈《師說》) 2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韓愈《師說》) 22.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韓愈《師說》) 23.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杜牧《阿房宮賦》) 24.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杜牧《阿房宮賦》) 25.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宮賦》) 26.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戍卒叫,函穀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杜牧《阿房宮賦》) 27.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宮賦》) 28.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杜牧《阿房宮賦》) 29.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杜牧《阿房宮賦》) 30.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蘇洵《六國論》) 31.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此言得之。
(蘇洵《六國論》) 32.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蘇洵《六國論》) 33.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蘇洵《六國論》) 34.於是餘有歎焉。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35.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誌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36.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誌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37.餘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38.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蘇軾《前赤壁賦》) 39.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
(蘇軾《前赤壁賦》) 40.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王實甫的長亭送別那幾句最常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