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白話文釋義:我駕著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閑地遊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蕩悠。晚霞從遠處背陽的山頭升起,陽光照耀著蜿蜒曲折的水流。蟬聲高唱,樹林卻顯得格外寧靜;鳥鳴聲聲,深山裏倒比往常更清幽。這地方讓我生了歸隱之心,我因多年來厭倦仕途卻沒有歸隱而悲傷起來。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維《山居秋暝》
白話文釋義: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空氣涼爽,仿佛已經到了秋天。皎皎明月從鬆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遊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3,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維《鹿柴》
白話文釋義:幽靜的山穀裏看不見人,隻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4,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出自唐代:賈島《題李凝幽居》
白話文釋義:悠閑地住在這裏很少有鄰居來,雜草叢生的小路通向荒蕪小園。鳥兒自由地棲息在池邊的樹上,皎潔的月光下僧人正敲著山門。走過橋去看見原野迷人的景色,雲腳在飄動山石也好像在移動。我暫時離開這裏但是還會回來,按約定的日期與朋友一起隱居。
5,獨坐幽篁裏,彈琴複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出自唐代:王維《竹裏館》
白話文釋義: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裏?隻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以動襯靜的句子有哪些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頷聯描寫皓月當空,青鬆如蓋,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
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詩人描寫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可以動靜結合,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
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
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為靜。
再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也是以聲寫靜,以動襯靜。
“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是以動寫靜。
以動襯靜的句子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頷聯描寫皓月當空,青鬆如蓋,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
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詩人描寫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可以動靜結合,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
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
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為靜。
再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也是以聲寫靜,以動襯靜。
“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是以動寫靜。
...
詩詞中以動襯靜的名句有哪些?
1.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 《鳥鳴澗》【釋義】:明月升起,驚動幾隻棲息山鳥。
清脆鳴叫,長久回蕩空曠山澗。
2.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王籍 《入若耶溪》【釋義】:蟬聲高唱,樹林卻顯得格外寧靜;鳥鳴聲聲,深山裏倒比往常更清幽。
3.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鹿柴》【釋義】:皎皎明月從鬆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4.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 《天淨沙·秋思》【釋義】: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嫋嫋。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5.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王維 《鳥鳴澗》【釋義】: 春天的夜晚寂靜無聲,桂花不知不覺地凋落,寂靜使春夜裏的山更讓人覺得空空蕩蕩。
以動襯靜的詩句有哪些?
在中國古代詩歌裏,動靜結合是常用的一種寫景手法。
作為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裏描寫動態與靜態,並且往往是以靜為主,以動襯靜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
以動襯靜,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是反襯手法的一種。
錢鍾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指出“寂靜之幽深者,每以得聲音襯托而愈覺其深”。
南朝詩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其中“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兩句被稱為“文外獨絕”。
《梁書?文學傳》有這麼一段記載:“籍除輕車湘東王諮議參軍,隨府會稽。
郡境有雲門天柱山,籍嚐遊之,或累月不反。
至若耶溪,賦詩雲:‘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當時以為文外獨絕。
”。
詩人寫山林,在於寫出若耶溪的幽靜,這樣幽靜的環境,與“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和諧統一,是開頭“泛泛”、“悠悠”之情趣的寫實。
寫山林的幽靜,不是以靜寫靜,而是以動寫靜,以動襯靜。
夏日蟬噪,方知風聲鬆濤俱息,才顯得山林更寂靜;惟聞鳥語婉轉,方知人跡不到,才顯得山更幽深。
以“蟬噪”襯托“林靜”,用“鳥鳴”顯現“山幽”,動中寫靜,充滿生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據說,到了宋朝,王安石也很喜歡這兩句詩,隻是覺得還不夠味,於是在他自己寫的《鍾山絕句》中,襲用了下句,並把它改成“一鳥不鳴山更幽”,全詩是:“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簷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改完以後,自己覺得挺得意,可是卻被他的好朋友黃庭堅說成是“點金成鐵”了。
杜甫《題張氏幽居》:“青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陸遊《客中作》:“茅簷獨坐待童仆,不聞人聲聞碓聲”也均是以聲音襯托寂靜。
再舉幾例: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人在描繪的景物中,靜中有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
第二聯寫物,“明月鬆間照,”是靜景,是所見;而“清泉石上流”,是動景,是所聞,動靜融為一體,構成一副清幽可愛的風景畫。
第三聯是詩人用“竹喧”烘托山靜,是所聞,用“蓮動”襯托水幽,是所見,見聞交錯,“喧”“幽”互襯,頗具藝術感染力。
詩中描述動感的動詞有:“照”、“流”、“歸”、“下”等。
而靜態的物體是“山”和“石”,以及相對靜態的“月”。
作者用動詞“照”,把明月與山鬆相互映襯,用動詞“流”,把清泉與山石進行動靜相襯,用動詞“歸”,把原本幽靜的竹林與喧鬧的浣女進行動靜相襯,而用“下”又把正在劃行的漁舟與原本相對不動,卻因船而動的蓮葉相互映襯,增強動感。
同樣的動靜相襯,除了通過物體的不同運動狀態,即動與靜的對比描述外,還通過“喧”與“寂”和“聲”與“靜”的對比,進一步烘托了動感,渲染了靜感。
空山是寂靜的,而浣女是喧鬧的。
空山裏的山石本無聲,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一個“流”字,起到奇特的聲響效果。
詩的上半部全部是寫自然情景,因山泉流水聲,使畫麵動中有靜,恬靜而不死寂;詩的下半部則是寫社會場景了,人的加入,使寧靜的山水頓時鮮活起來,一群浣女回家路過竹林,邊走邊談笑喧鬧;而正在劃行的攪動了水蓮葉子,畫麵靜中有動,借動反襯靜,安寧而不乏生動。
王維的另一首詩《鳥鳴澗》也大量運用了動靜相襯的意境描寫的方法: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山夜晚異常幽靜的景象。
詩的大意說:在山中沒有人聲的環境裏,桂花自開自落,寂靜得好像可以感覺到桂花落地的聲息。
夜靜更深的時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無所有。
月亮剛出,亮光一顯露,驚動了早已歸宿的山鳥,它們在春澗中不時地鳴叫幾聲。
這詩主要寫春山的月夜之靜。
花落,月出,鳥鳴,都是動的,作者用以動襯靜的修飾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王維還有一首詩《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這是寫景詩,描寫的是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
詩的絕妙之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前兩句“靜中有動”,寫空山寂寂,不見人影,卻有說話聲回蕩。
後兩句“動中有靜”,描寫光影流動,又充滿寂靜的感覺。
該詩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後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
空穀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
接著又寫幾點夕陽餘暉的映照,愈加觸發周身幽暗的感覺。
最後以青苔結尾,由於長期沒人走過的地方才長青苔,因此,所聞的人語隻能是自己的自言自語,空山異常幽靜。
作者的描寫,似隨手拈來,不著痕跡,敏銳的感覺獨具匠心。
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隻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本詩的第四句用“跳魚”的“撥剌鳴”襯托江麵的寧謐安靜,以動破靜,愈見其靜。
唐代以苦吟出名的詩人賈島所作的著名詩篇《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
以動寫靜,更顯其靜的句子
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 ——以鳥聲襯月夜山間的靜。
2.遙聞深巷中犬吠 《口技》 —— 以犬吠聲襯夜的靜。
3.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
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安塞腰鼓》 ——以雞啼襯世界的安靜。
4.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以聲寫靜。
5.“萬籟此俱寂,但餘鍾磬聲。
”(《題破山寺後禪院》)也是以聲寫靜。
6.教室裏靜得連一根針掉地上都聽得見。
關於以動襯靜的詩句
當然是B 表麵寫喧鬧 其實當然還是寫靜 詩詞中常借寫動來顯靜 這就是所謂的“以動襯靜”的手法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此二句均為寫人——“浣女”、“漁夫”的活動的畫麵。
詩人采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
可不是麼,既是夜間,又被竹林遮擋,怎麼能見到浣洗完衣服歸來的女人們呢!然而,竹海之中傳來的女人們緩步挪移時撥動夜露浸潤的翠竹,發出“沙沙”的聲響,又伴著她們銀鈴般的笑聲,好一派歡聲笑語的喧鬧竟打破了如此寧靜的夜空;再聽水麵蓮葉波動,漁舟順流而下,這便是漁夫要乘著今晚的月光去捕魚。
詩人觸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們戴月而作,隨性而起,這般勤勞、樸素、開朗的性格,遠比宦途官場清明、純淨得許多。
這些細節無不傳達出詩人不僅喜愛這兒的景美,更喜愛這裏的人美。
這就很自然地給結句作了有力的鋪墊。
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是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
詩的前二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說:詩人獨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
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
“獨憐”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流露著詩人恬淡的胸懷。
後二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說: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隻渡船橫泊河裏。
這雨中渡口扁舟閑橫的畫麵,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引人思索。
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
《口技》文中以動寫靜的句子
1.《山居秋暝》 唐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鹿柴》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3.《遊東田》 南北朝 謝朓 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
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閣。
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
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
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4.《不食仙姑山房》 唐代 張籍 寂寂花枝裏,草堂唯素琴。
因山曾改眼,見客不言心。
月出溪路靜,鶴鳴雲樹深。
丹砂如可學,便欲住幽林。
5.《夏意》 宋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篥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以動襯靜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