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為後代留下的茶詩、茶詞,不下數千首。中國曆代詠茶詩詞具有數量豐富題材廣泛和體裁多樣的特征,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支奇葩。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寫的左思的兩位嬌女,因急著要品香茗,就用嘴對著燒水的“鼎”吹氣。與左思此詩差不多年代的還有兩首詠茶詩: 一首是張載的《登成都樓》,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的詩句,讚成都的茶;一首是孫楚的《孫楚歌》,用“薑、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的詩句,點明了茶的原產地。到唐宋以後,茶的詩詞驟然增多,這些茶詩茶詞既反映了詩人們對茶的寶愛,也反映出茶葉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隨著茶葉生產與貿易的發展,湧現了大批以茶為題材的詩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鍾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等等, 有的讚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詩人的感遇,而廣為後人傳誦。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甿輟農桑,采摘實苦辛。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受貢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心的苦悶。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
北宋由於在“靖康之變”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過一個經濟繁榮時期,加之當時鬥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詩、茶詞大多表現以茶會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懷寄興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歐陽修的《雙井茶》詩: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誇。
蘇軾的《次韻曹輔壑源試焙新茶》詩中“從來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兩句構成了一副極妙的對聯。範仲淹的《鬥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為後世文人學士稱道。
南宋由於苟安江南,所以茶詩、茶詞中出現了不少憂國憂民、傷事感懷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陸遊和楊萬裏的詠茶詩。陸遊在他的《晚秋雜興十二首》詩中談到:
置酒何由辦咄嗟,清言深愧談生涯。
聊將橫浦紅絲碨,自作蒙山紫筍茶。
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貧,無錢置酒,隻得以茶代酒,自己親自碾茶的情景。而在楊萬裏的《以六一泉煮雙井茶》中,則吟到:
日鑄建溪當近舍,落霞秋水夢還鄉。
何時歸上滕王閣,自看風爐自煮嚐。
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閣親自煎飲雙井茶的心情。
元代,也有許多詠茶的詩文。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謝宗可的《茶筅》謝應芳的《陽羨茶》等等。元代的茶詩以反映飲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明代的詠茶詩比元代為多,著名的有黃宗羲的《餘姚瀑布茶》、文征明的《煎茶》、陳繼儒的《失題》、陸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還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譏諷時政的詠茶詩。如高啟的《采茶詞》:
雷過溪山碧雲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采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嚐,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詩中描寫了茶農把茶葉供官後,其餘全部賣給商人,自己卻舍不得嚐新的痛苦,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生活極大的同情與關懷。又如明代正德年間身居浙江按察僉事的韓邦奇,根據民謠加工潤色而寫成的《富陽民謠》,揭露了當時浙江富陽貢茶和貢魚擾民害民的苛政。這兩位同情民間疾苦的詩人,後來都因賦詩而慘遭迫害,高啟腰斬於市,韓邦奇罷官下獄,幾乎送掉性命。但這些詩篇,卻長留在人民心中。
清代也有許多詩人如鄭燮、金田、陳章、曹廷棟、張日熙等的詠茶詩,亦為著名詩篇。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清代愛新覺羅·弘曆,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為杭州西湖龍井茶作詩,其中最為後人傳誦的是《觀采茶作歌》詩:
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續添,幹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皇帝寫茶詩,這在中國茶葉文化史上是少見的。
至於現代,詠茶詩篇也是很多的,如郭沫若的《讚高橋銀峰茶》,陳毅的《梅家塢即興》,
以及趙樸初、啟功、愛新覺羅·溥傑的作品等,都是值得一讀的好茶詩。
中國的茶詩、茶詞,不但數量多,而且題材十分廣泛,如寫名茶的有王禹偁的《龍鳳茶》、
範仲淹的《鳩坑茶》、梅堯臣的《七寶茶》、文同的《謝人寄蒙頂茶》、蘇軾的《月兔茶》、蘇
轍的《宋城宰韓文惠日鑄茶》、於若瀛的《龍井茶》等等。寫名泉的有陸龜蒙的《謝山泉》、蘇軾的《求焦千之惠山泉詩》、朱熹的《康王穀水簾》等等。寫茶具的有皮日休和陸龜蒙分別作的《茶籯》、《茶灶》、《茶焙》、《茶鼎》以及《茶甌》等等,寫烹茶的有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懷》、皮日休的《煮茶》、蘇東坡的《汲江煎茶》、陸遊的《雪後煎茶》等,寫品茶的有錢起的《與趙莒茶宴》、白居易的《晚春閑居,楊工部寄詩、楊常州寄茶同到,因以長句答之》、劉禹錫的《嚐茶》、陸遊的《啜茶示兒輩》等。寫製茶的有顧況的《焙茶塢》、陸龜蒙的《茶舍》、蔡襄的《造茶》、梅堯臣的《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等等,寫采茶和栽茶的有姚合的《乞新茶》、張日熙的《采茶歌》、黃庭堅的《寄新茶與南禪師》、韋應物的《喜園中茶生》、杜牧的《茶山下作》、陸希聲的《茗坡》、朱熹的《茶阪》、曹廷棟的《種茶子歌》等等,在曆代詩人中,由於他們愛茶、飲茶,因而在茶詩、茶詞的內容上,寫得最多的莫過於頌茶和借茶抒懷。蘇軾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中的句子,“從來佳茗似佳人”,將茶比作美女;周子充在《酬五詠》詩中,有“從來佳茗如佳什”,將茶比作美食;秦少遊在《茶》詩中,“若不愧杜蘅,清堪拚椒菊”,將茶比作名花,施肩吾在《蜀茶詞》中,“山僧問我將何比,欲道瓊漿卻畏嗔”,將茶比作瓊漿,都表達了對茶的讚頌。陸遊以同宗族的“茶神”陸羽自比,在《試茶》詩中稱道: “難從陸羽毀茶論,寧和陶潛止酒詩”。表示寧可舍酒取茶;沈遼在《德相惠新茶奉謝》詩中認為: “無魚乃尚可,非此意不厭”,則表示願意取茶舍魚,都充分反映了詩人對茶的偏愛。
由於茶能益思,所以詩人飲茶成習,對此體會更深。盧仝在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除寫謝孟諫議寄新茶,和對辛勤采製茶葉的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外,其餘寫的是煮茶和飲茶的體會。詩中說由於茶味好,詩人連飲數碗,每飲一碗,都有一種新的感受:
……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
盧仝描述的各種不同的飲茶感受,對提倡飲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在唐以後,盧仝連同他的七碗茶詩一起,每每為後人所傳誦,盧仝亦從此被後人稱之為愛茶詩人。宋代範仲淹的《和章岷從事鬥茶歌》、梅堯臣的《嚐茶與公議》、蘇軾的《遊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元代耶律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等詩中,都談到了對盧仝的推崇。
自盧仝之後,還有許多詩人談了飲茶的體會,肯定了茶的作用,可謂是補盧仝)/>之不足。繼盧仝之後,唐代詩人崔道融的《謝朱常侍寄貺蜀茶剡紙二首》:“一甌解卻山中醉,便覺身輕欲上天”, 認為茶可醒酒,使人輕健。宋代蘇軾的《贈包安靜先生茶二首》: “奉贈包居士,僧房戰睡魔”;陸遊的《試茶》:“睡魔何止退三舍, 歡伯直知輸一籌”,都認為茶有“破睡之功”;黃庭堅的《寄新茶與南禪師》: “筠焙熟茶香,能醫病眼花”,認為茶可以治“眼花”。此外,歐陽修的《茶歌》、陸遊的《謝王彥光送茶》、劉禹錫的《西山蘭若試茶歌》、高鶚的《茶》等等,也都論及茶的功效。
在我國數以千計的茶詩、茶詞中,各種詩詞體裁一應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絕、六絕、七絕,還有不少在詩海中所見甚少的體裁,在茶詩中同樣可以找到。
⒈ 寓言詩
采用寓言形式寫詩,讀來引人聯想,發人深思。這首茶寓言詩,記載在一本清代的筆記小說上,寫的是茶、酒、水的“對陣”,詩一開頭,由茶對酒發話: “戰退睡魔功不少,助戰吟興更堪誇。亡國敗家皆因酒,待客如何隻飲茶?” 酒針鋒相對答曰: “搖台紫府薦瓊漿,息訟和親意味長。祭禮筵席先用我,可曾說著談黃湯。”這裏說的黃湯,實則是貶指茶水。水聽了茶與酒的對話,就插嘴道: “汲井烹茶歸石鼎,引泉釀酒注銀瓶。兩家且莫爭閑氣,無我調和總不成!”
⒉寶塔詩
唐代詩人元稹,官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詩唱和,所以人稱“元白”。元稹有一首寶塔詩,題名《一字至七字詩·茶》,此種體裁,不但在茶詩中頗為少見,就是在其它詩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詩曰:
` 茶,
` 香葉,嫩芽,
` 慕詩客,愛僧家。
`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寶塔詩是一種雜體詩,原稱一字至七字詩,從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選兩句為一韻。後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兩句字數依次遞增一個字。元稹在他的寶塔茶詩自注中說: 一至七字詩,“以題為韻,同王起諸公送分司東郡作。”全詩一開頭,就點出了主題是茶。接著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顯然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為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後盛在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 而且早上也要飲 。結尾時,指出茶的妙用,不論古人或今人,飲茶都會感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喝茶有助醒酒。所以,元稹的這首寶塔茶詩,先後表達了三層意思: 一是從茶的本性說到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⒊回文詩
回文詩中的字句回環往複,讀之都成篇章,而且意義相同。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寫過茶詩幾十首,而用回文寫茶詩,也算是蘇氏的一絕。在題名為《記夢回文二首並敘》詩的敘中,蘇軾寫道: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團茶,使美人歌以飲餘,夢中為作回文詩,覺而記其一句雲:'亂點餘花睡碧衫',意用飛燕唾花故事也。乃續之,為二絕句雲。”從“敘”中可知蘇東坡真是一位茶迷,意連作夢也在飲茶,怪不得他自稱“愛茶人”,此事一直成為後人的趣談。詩曰: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餘花睡碧衫。
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鬆雪落空岩。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鬥晴窗。
詩中字句,順讀倒讀,都成篇章,而且意義相同。蘇軾用回文詩詠茶,這在數以千計的茶詩中,實屬罕見。
⒋聯句詩
聯句是舊時作詩的一種方式,幾個人共作一首詩,但需意思聯貫,相連成章。在唐代茶詩中,有一首題為《五言月夜啜茶聯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們是: 顏真卿,著名書畫家,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書,封為魯國公,人稱“顏魯公”;陸士修,嘉興(今屬浙江省)縣尉; 張薦,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工文辭,任吏官修撰;李萼,趙人,官居廬州刺史;崔萬,生平不詳;晝,即僧皎然。詩曰: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薦),
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萼)。
禦史秋風勁,尚書北鬥尊(崔萬)。
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晝)。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士修)。
這首啜茶聯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陸士修作首尾兩句,這樣總共七句。作者為了別出心裁,用了許多與啜茶有關的代名詞。如陸士修用“代飲”比喻以飲茶代飲酒;張薦用的“華宴”借指茶宴;顏真卿用“流華”借指飲茶。因為詩中說的是月夜啜茶,所以還用了“月桂”這個詞。用聯句來詠茶,這在茶詩中也是少見的。
⒌唱和詩
在數以千計的茶詩中,皮日休和陸龜蒙的唱和詩,可謂別具一格,在詠茶詩中也屬少見。
皮日休,唐代文學家,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學士。陸龜蒙,唐代文學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曾任蘇湖兩都從事。兩人十分知己,都有愛茶雅好,經常作文和詩,因此,人稱“皮陸”。他們寫有《茶中雜詠》唱和詩各十首,內容包括《茶塢》、《茶人》、《茶筍》、《茶籯》、 《茶舍》、 《茶灶》、《茶焙》、《茶鼎》、《茶甌》和《煮茶》等,對茶的史料,茶鄉風情,茶農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體的描述,可謂一份珍貴的茶葉文獻。
參考資料:http://food.zgjklm.com/mswh/42964.html
形容美味的詩句
1、蘇東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學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傳與他有直接關係的名饌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糝”、“東坡腿”、“東坡芽膾”、“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豆花”、“東坡肉”等等。
《東坡集》載:“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
春鳩膾,就是芹菜炒斑鳩胸脯絲。
後稱東坡春鳩膾。
蘇軾是喜歡羊湯的,為此他寫道:“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他還專門寫了《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 蘇東坡用其情有獨鍾的竹筍和豬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對上,蘇東坡信手寫下了一首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味美卻有毒的河豚也成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首逍遙自在的七言絕句,更是寫了春天的竹筍、肥鴨、野菜、河豚,真可謂是一句一美食。
“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生孫。
我與何憎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在他看來,這些蔬菜比那雞鴨魚肉還要味美。
豐湖是蘇東坡最喜歡野炊的地方,他把這裏湖邊長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蓴菜:“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蓴羹”。
蘇東坡吃到了一位老婦人做的環餅,不由得題詩道:“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寥寥28字,勾畫出環餅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釧的形象。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 蘇軾愛好品茗,詩作中也常見對茗茶的讚美,“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園景色。
“從來佳茗似佳人”更是與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們輯成了茶館茶莊的名聯。
蘇東坡的詩詞書稿,其中有很多與美食有關的佳文,《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鯨魚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賦》。
2、陸遊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他還是一位精通烹飪的專家,在他的詩詞中,詠歎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蓴”的句子,這“玉膾”指的就是隋煬帝譽為“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
“膾”是切成薄的魚片;“齏”就是切碎了的醃菜或醬菜,也引申為“細碎”。
“金齏玉膾”就是以霜的後白色的鱸魚為主料,拌以切細了的色澤金黃的花葉菜。
“絲蓴”則是用蓴花絲做成的蓴羹,也是吳地名菜。
“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即是說自己用蔥油做成的麵條是天上蘇陀(即酥)一樣。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的序言中記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藥、芋、菜菔雜為之,不施醢醬,山庖珍烹也。
”並詩日:“老住湖邊一把茅,時話村酒具山肴。
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
” “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
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
”“彘”即“豬”,“彘骨”是豬排。
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醬烹製或蘸美至極。
此外在詩中稱道了四川的韭黃、粽子、甲魚羹等食品。
“霜餘蔬甲淡中甜,春近錄苗嫩不蘞。
采掇歸來便堪煮,半銖鹽酪不須添。
”他總結了選取用蔬菜不要調味,吃起來也很新鮮。
“初遊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
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把大如莧實(雞頭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點都寫得非常生動。
《食粥》:“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隻將食粥致神仙。
” “鱸肥菰脆調羹美,(麥喬)熟油新作餅香。
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味憶回鄉。
” "色如玉版貓頭筍,味抵駝峰牛尾猩"。
"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餘,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 “祖國山河無限好,家鄉父老不患貧。
淡雲出岫刪發何日,也味爭如鄉味醇。
” "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無梅可折,江清獨有蟹堪持。
” 3、唐代詩人杜甫雖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許多關於美食的詩。
《麗人行》中有"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饜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的詩句,即為"八珍" 。
"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紅魚入饌來"。
"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
"無聲細下飛碎雪","放箸未覺全盤空"描寫唐代廚師加工魚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們爭食的熱烈場麵。
"春日春盤細生菜" "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
問答未及已 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梁(《贈衛八處士》) 甲第紛紛厭梁肉 廣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揮雙刀 膾飛金盤白雪高 徐州禿尾不足憶 漢陰槎頭遠遁逃 魴魚肥美知第一 既飽歡娛亦蕭瑟(《觀打魚歌》) 4、鄭板橋不僅是有名的畫家,而且 對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鄭板橋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纖手炙魚頭", "揚州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
" "惟...
美味的好詞好句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為後代留下的茶詩、茶詞,不下數千首。
中國曆代詠茶詩詞具有數量豐富題材廣泛和體裁多樣的特征,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支奇葩。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
“心為茶荈劇。
吹噓對鼎”。
寫的左思的兩位嬌女,因急著要品香茗,就用嘴對著燒水的“鼎”吹氣。
與左思此詩差不多年代的還有兩首詠茶詩: 一首是張載的《登成都樓》,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的詩句,讚成都的茶;一首是孫楚的《孫楚歌》,用“薑、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的詩句,點明了茶的原產地。
到唐宋以後,茶的詩詞驟然增多,這些茶詩茶詞既反映了詩人們對茶的寶愛,也反映出茶葉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隨著茶葉生產與貿易的發展,湧現了大批以茶為題材的詩篇。
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鍾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等等, 有的讚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詩人的感遇,而廣為後人傳誦。
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甿輟農桑,采摘實苦辛。
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
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
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受貢茶之苦的同情。
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心的苦悶。
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
北宋由於在“靖康之變”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過一個經濟繁榮時期,加之當時鬥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詩、茶詞大多表現以茶會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懷寄興的內容。
最有代表性的是歐陽修的《雙井茶》詩: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誇。
蘇軾的《次韻曹輔壑源試焙新茶》詩中“從來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兩句構成了一副極妙的對聯。
範仲淹的《鬥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為後世文人學士稱道。
南宋由於苟安江南,所以茶詩、茶詞中出現了不少憂國憂民、傷事感懷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陸遊和楊萬裏的詠茶詩。
陸遊在他的《晚秋雜興十二首》詩中談到: 置酒何由辦咄嗟,清言深愧談生涯。
聊將橫浦紅絲碨,自作蒙山紫筍茶。
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貧,無錢置酒,隻得以茶代酒,自己親自碾茶的情景。
而在楊萬裏的《以六一泉煮雙井茶》中,則吟到: 日鑄建溪當近舍,落霞秋水夢還鄉。
何時歸上滕王閣,自看風爐自煮嚐。
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閣親自煎飲雙井茶的心情。
元代,也有許多詠茶的詩文。
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謝宗可的《茶筅》謝應芳的《陽羨茶》等等。
元代的茶詩以反映飲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明代的詠茶詩比元代為多,著名的有黃宗羲的《餘姚瀑布茶》、文征明的《煎茶》、陳繼儒的《失題》、陸容的《送茶僧》等。
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還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譏諷時政的詠茶詩。
如高啟的《采茶詞》: 雷過溪山碧雲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采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嚐,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詩中描寫了茶農把茶葉供官後,其餘全部賣給商人,自己卻舍不得嚐新的痛苦,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生活極大的同情與關懷。
又如明代正德年間身居浙江按察僉事的韓邦奇,根據民謠加工潤色而寫成的《富陽民謠》,揭露了當時浙江富陽貢茶和貢魚擾民害民的苛政。
這兩位同情民間疾苦的詩人,後來都因賦詩而慘遭迫害,高啟腰斬於市,韓邦奇罷官下獄,幾乎送掉性命。
但這些詩篇,卻長留在人民心中。
清代也有許多詩人如鄭燮、金田、陳章、曹廷棟、張日熙等的詠茶詩,亦為著名詩篇。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清代愛新覺羅·弘曆,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為杭州西湖龍井茶作詩,其中最為後人傳誦的是《觀采茶作歌》詩: 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續添,幹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皇帝寫茶詩,這在中國茶葉文化史上是少見的。
至於現代,詠茶詩篇也是很多的,如郭沫若的《讚高橋銀峰茶》,陳毅的《梅家塢即興》, 以及趙樸初、啟功、愛新覺羅·溥傑的作品等,都是值得一讀的好茶詩。
中國的茶詩、茶詞,不但數量多,而且題材十分廣泛...
關於美味的句子
描寫食物色香味形的詞語、句子如下:爽滑酥嫩 肉汁四溢 口感飽滿 回味悠長 軟嫩滑爽 入口即溶 酥脆香口玉盤珍饈 秀色可餐 饕餮大餐 鳳髓龍肝 回味無窮 唇齒留香 色味俱佳 垂涎欲滴 八珍玉食 其味無窮近看,白白嫩嫩的小籠湯包飽滿,潤澤,嗯,看起來就很好吃。
瞧,那皮兒是多麼的嬌嫩呀,嬌嫩得就好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臉蛋兒,輕輕一捏就破碎了。
透過外皮兒,你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裏麵那純美的湯汁兒.
讚美好吃的句子
1. 隻要吃到軟軟的奶酪蛋糕,就什麼鬱悶都沒有了,軟軟香香的,是最好的安慰自己或犒勞自己的小禮物。
2. 把桂圓湊近嘴邊,用手一捏表皮,桂圓就會“撲溜”一聲滑進嘴裏,輕輕一咬,嘴裏頓時灌滿了新鮮的汁水,甜津津的,細膩爽口。
3. 特別喜歡這裏的乳酪蛋糕,朋友過生日,決定定做一個給她, 白色的奶油上堆著各種水果,空白的地方灑滿了巧克力,各種水果擺放其間,好不好算是心意了心意。
事實證明味道還是很好地,入口即化的感覺。
4. 三角黑森林性價比較高,甜而不膩;塔拉米蘇是放在一個小小的杯子裏,雖然量少了一點,但是味道比較不錯;綠茶蛋糕清新甜美,唇齒留香;肉鬆麵包鬆軟可口,肉鬆比較多。
讚美美味佳肴的句子
聞一聞,頓時口水直流三千尺。
咬一口,皮軟軟的,透著一點醋的酸味。
餛飩餡又鮮又嫩,閉上眼睛好像身體很輕盈,騰雲駕霧一般。
如果放了辣醬的話,更加美味,在冬天裏吃這樣的美味再好不過了。
陵水酸粉屬於醃粉類,有“海南粉第二”的美稱。
其粉細而長,外看像“桂林米粉”“雲南過橋米線”。
瓊海山美、水美、人美,小吃更美,特別是那色澤分明、椰香四溢的椰子糕,更是讓你一輩子都忘不了! 金秋十月,稻黃蟹肥,聲名遠揚的陽澄湖大閘蟹又隆重登場了。
別看它的樣子長得怪模怪樣——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總是鼓著一對小眼睛,揮動著一雙大鉗子,好像隨時都會對你發起進攻。
這時的稀豆粉呈現出了蔥綠、椒紅、鹽白的色彩,讓人一看就垂涎欲滴。
喝一口,咂咂嘴,那味道就直往你心底鑽。
我實在抑製不住饞蟲的叫喚,迫不及待地抓起筷子開始品嚐。
“咻——咻——咻——”地把一大團細滑的粉絲吸入口中。
一個個圓溜溜的大山楂披著金黃色的糖衣串在竹簽上,大紅色加上微黃色的糖衣顯得多麼喜慶,多像一個個被掛起來的小紅燈籠,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一點兒白色的亮光,怪不得在許多喜慶的場合下都會有它的身影。
好段:將大米用熱水燙過,再用清水浸泡3小時後磨成米漿,裝入布袋擠壓成幹漿。
接著用沸水煮至半熟,放進粉碎機中打爛成稀漿,再裝入布袋中重壓。
去除米渣,加入少量番薯粉,攪拌後裝入一端有篩眼的布袋,壓迫布袋 ,使米漿通過篩孔細條狀擠出,放入沸水鍋燙熟,撈起後晾幹,即成粉條。
吃蟹可是一件令人享受的事兒。
有人吃蟹是先“消滅”蟹腳,再打開蟹殼吃蟹黃。
而我是“直搗黃龍”——先吃蟹黃再“消滅”蟹腳。
因為大閘蟹身上最美味的就是蟹黃嘛!挑一塊粉的蟹黃,再蘸一點由蒜、薑、醋配成的調料,剛入口中就化成一股酸甜的醬汁,真是回味無窮。
如果此刻再喝一點兒黃酒,不僅能除腥,還能提味呢!蟹肉也是特別細嫩,特別鮮美。
隻見大姐姐首先取出一個洗幹淨的碗放在桌上,接著用一個很大的竹製漏勺從一個大鍋裏撈出一大把粉絲,放進剛煮開的熱水裏涮了涮,兩分鍾左右,再把燙好的粉絲裝進大碗裏。
她嫻熟地從一個個大陶瓷容器中取出適量的鴨血、鴨肝、鴨腸,還有切成三角形的油果子,放入碗中,再撒上香菜、榨菜之類的調味品,最後放一勺辣油、少許的鹽和味精,這樣,一碗香氣四溢的四角血粉絲湯就做好了。
我拿著糖葫蘆走出人群,迫不及待地撕開外麵的一層油紙,頓時露出了糖葫蘆紅彤彤的臉蛋,甜絲絲的香味兒撲鼻而來。
我忍不住咬了一口,甜津津的,甜中還帶有一絲山楂的酸味,真是令人回味無窮。
隻見廚師用戴著塑料手套的右手輕輕按住烤鴨,另一隻手則是在鴨脖子那裏割開了一道口子,再順著口子一點一 點地把皮給割下來。
哇!皮割到鴨腿的時候,居然有一股油水流了出來。
那油水金黃金黃的,真像我喜歡的雞湯呢。
皮弄完了,接著就是那鮮嫩的肉了。
肉白白的,厚厚的,每當師傅割下一片時,我都想立刻把它塞進嘴裏,獨享美味。
真不愧是北京烤鴨啊!
描寫美味的句子
這不就是典型的考察拍馬屁的能力嘛,我來試試啊:媽媽,我發現最近我的體重正在飆升啊,你說是不是你的功勞啊;媽媽,你不去當廚師簡直就是埋沒了你才能啊;媽媽,能把這菜做的這麼好的全家估計也就隻有您了;媽媽,我怎麼感覺越來越離不開你的做的飯了呢;就這些吧,想了半天就這麼點水平了啊,嗬嗬,希望對你有幫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