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就是王道!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
二,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麵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三,但我調查了一切無常的畫像之後,卻恐慌起來了。因為書上的“活無常”是花袍、紗帽、背後插刀;而拿算盤,戴高帽子的卻是“死分”!
四,廣州的天氣熱得真早,夕陽從西窗射入,逼得人隻能勉強穿一件單衣。書桌上的一盆“水橫枝”,是我先前沒有見過的:就是一段樹,隻要浸在水中,枝葉便青蔥得可愛。看看綠葉,編編舊稿,總算也在做一點事。做著這等事,真是雖生之日,猶死之年,很可以驅除炎熱的。
五,前天,已將《野草》編定了;這回便輪到陸續載在《莽原》上的《舊事重提》,我還替他改了一個名稱:《朝花夕拾》。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
六,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後來,我在久別之後嚐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存留。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裏長吟,
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
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
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
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
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
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
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隻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
了地麵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麵,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麵大的
竹篩來,下麵撒些秕穀,棒上係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
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魯迅的《朝花夕拾》魯迅名言魯迅舊體詩: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自題小像)
3、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魯迅·無題)
4、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魯迅·無題)
5、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魯迅)
6、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7、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
8、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魯迅·悼楊銓)
魯迅名句:
1、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2、倘隻好像看書,便變成書櫥。
3、我好像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4、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5、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8、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9、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10、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
11、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12、曾經闊氣的要複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3、人類總不會寂寞,以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
14、隻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
15、事實是毫無情麵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16、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17、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18、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曆些危險。隻有這兩條路。
19、假使做事要麵麵顧到,那就什麼事都不能做了。
20、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
21、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很不好的。
22、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23、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於也頹廢的快。
24、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25、隻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
26、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27、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存活。
28、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於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29、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30、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麵。
31、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32、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老師讓摘抄,抄一個句子,再加上句子的賞析,再仿寫摘抄的句子格式...
《卜算子》 李之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全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
悠悠長江水,既是雙方萬裏阻隔的天然障礙,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物與象征,又是雙方永恒相愛與期待的見證。
隨著詞情的發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
難怪薛礪若在《宋詞通論》中說,李之儀的詞,很雋美俏麗,另具一個獨特的風調;他的《卜算子》,寫得極質樸晶美,宛如《子夜歌》與《古詩十九首》的真摯可愛。
讀書筆記格式怎麼寫
要看你寫的什麼類型的讀書筆記,下麵的是讀書筆記,給你做個範例,另一種是讀後感形式的的讀書筆記(說白了就是讀後感悟)書名:童年 作者:高爾基 好詞 瑗際 歪斜淩亂 灰霧茫茫 輕聲慢語 膽怯 不知所措 軟塌塌 澄澈 聳向 獨樹一幟 難以置信 瑣事 矗立 與人為善 不折不扣 不動聲色 窺伺 掩麵而笑 綿綿不斷 不為所動 好句 1.我看著他好像在說著別人的痛苦似的快樂,不禁想起了姥姥講的伊凡王子和伊凡傻子的故事。
2.他笑了起來,笑得非常溫和。
3 .每一下都是一條紅紅的腫線,表哥殺豬似的叫聲震耳欲聾。
4.屋子裏靜得可怕,盡管有姥爺的說話聲,有薩沙的屁股在凳子上挪動的聲音,有姥姥的腳在地板上的磨擦聲,可是,什麼聲音也打奇不了這昏暗的廚房裏讓人永遠也忘不掉的寂靜。
5.如今回想那一段日子,我自己都難以置信,我努力想也許是我記錯了,不是真的,可是事實終歸是事實。
6.那是一段由一個真善美的天才講的悲慘故事,離奇而又黑暗的生活中充斥 了太多的殘酷。
7.我不是單單在講我自己,我講的那個窄小的令人喘不上氣來的恐怖景象,是普通的俄國人曾經有過,直到眼下還沒有消失的真實生活。
8.姥爺家裏充滿了仇恨,大人之間的一切都是以仇恨為紐帶的,孩子們也爭先恐後地加入了這個行列。
9.昏暗昨小的房子裏,我的父親攤手攤腳瑗際躺在地板上。
感受: 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你想想,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
隻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那麼你的光明定會到來.
朝花夕拾優美句子摘抄的格式
1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麵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出自《阿長與山海經》)說明“我”聽到以後很震驚,很感動,別人做不到的事,這樣一個不識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對她“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2.·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賞析;這是“我”在失去了心愛隱鼠之後,對被說是吃了隱鼠的貓的仇恨感情的抒發.在某種意義上也表達了作家關懷弱小,嫉惡如仇,反抗壓迫的精神特征.3·原文:我們現在走的是一條狹窄險阻的小路,左麵是一個廣漠無際的泥潭,右麵也是一片廣漠無際的浮砂,前麵是遙遙茫茫蔭在薄霧的裏麵的目的地.賞析:這雖然是一種很平常的景色,但魯迅先生卻可以這麼好的把它描寫出來,換作是當地人,是不可能發現這樣的景色,也寫不出這樣的話的吧.4·一個人做到隻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賞析魯迅先生說“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隻記得是這樣.”這說明當時他做引的時候,對文章當時書寫的情形已經記憶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確實存在,所以他就感覺很矛盾,“既然記憶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缺又忘記了.”這是他的一種表達方式,魯迅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這種雜文的語氣,帶點思考,也帶點批判.5·隻要望見一頂白紙的高帽子和他手裏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了.人民之於鬼物,惟獨與他最為稔熟,也最為親密,平時也常常可以遇見他.死無常黑臉、黑衣,誰也不愛看.在“陰死間”裏也有的,胸口靠著牆壁,陰森森地站著;那才真真是“碰壁”.賞析:洋溢著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 6天空一碧如洗,燦爛的陽光正從密密的鬆針的縫隙間射下來,形成一束束粗粗細細的光柱,把飄蕩著輕紗般薄霧的林蔭照的通亮.賞析:(我自己寫的,見笑)這是一段景物描寫,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陽光比作光柱讓我們知道陽光的形狀.語言非常優美,因此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平靜愉悅的心情,很享受,愜意的樣子.7、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絕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賞析:這段話雖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或者優美的語句,甚至相反的是一種似於罵人的話,可我從這段話中卻深深地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那種氣憤和對於那些頑固者的無奈,他發展白話文是為了下一代,也是為了文學的新篇章的開啟! 8、在百靜中,我似乎頭裏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麼“生於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賞析:這是魯迅先生在即將去東關看五猖會是,卻被父親突然叫住,讓他背完一篇古文才準許一家人去的時候心裏的感慨。
我很同情他,本來是一件很高興地事,卻要背古文,真的是很掃興,而且又沒有人幫助他。
從“在百靜中”“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這些語句中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無助無奈以及掃興。
9、一個人做到隻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賞析:魯迅先生說“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隻記得是這樣。
”這說明當時他做引的時候,對文章當時書寫的情形已經記憶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確實存在,所以他就感覺很矛盾,“既然記憶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缺又忘記了。
”這是他的一種表達方式,魯迅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這種雜文的語氣,帶點思考,也帶點批判。
10、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製帽的頂上高高聳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
實在標致極了。
賞析: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中”無非“理解為(”不過“),表達出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不屑與之為伍)的情感。
”這樣“指代(留學生的醜態),為下文作鋪墊,體現了作者的失望、矛盾、痛苦、厭惡。
”確“表示另一種更大的可能性;”但“表示補充說明,”但“字後麵的話是作者真正想說的內容。
11、隻要望見一頂白紙的高帽子和他手裏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了。
人民之於鬼物,惟獨與他最為稔熟,也最為親密,平時也常常可以遇見他。
死無常黑臉、黑衣,誰也不愛看。
在”陰死間“裏也有的,胸口靠著牆壁,陰森森地站著;那才真真是”碰壁“。
賞析:洋溢著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
寫詩的格式
近體、古體 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古人這麼叫,我們現在 也跟著這麼叫,雖然它其實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端,到唐初成 熟。
唐以前的詩,除了所謂“齊梁體”,就被稱為古體。
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 也稱為古體。
古體和近體在句法、用韻、平仄上都有區別: 句法:古體每句字數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雜言(句子參差不 齊)都有,每首的句數也不定,少則兩句,多則幾十、幾百句。
近體隻有五言、 七言兩種,律詩規定為八句,絕句規定為四句,多於八句的為排律,也叫長律。
用韻:古體每首可用一個韻,也可以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允許換韻;近 體每首隻能用一個韻,即使是長達數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換韻。
古體可以在偶數句 押韻,也可以奇數句偶數句都押韻。
近體隻在偶數句押韻,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 押(以平聲收尾則押韻,以仄聲收尾則不押韻。
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餘 的奇數句都不能押韻;古體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近體一般隻用平聲韻。
平仄:古、近體最大的區別,是古體不講平仄,而近體講究平仄。
唐以後, 古體也有講究平仄,不過未成規律,可以不管。
古體詩基本上無格律,所以以下隻講近體詩。
用韻 唐人所用的韻書為隋陸法言所寫的《切韻》,這也是以後一切韻書的鼻祖。
宋人增廣《切韻》,編成《廣韻》,共有二百餘韻。
實際上唐宋詩人用韻並不完 全按這兩部韻書,比較能夠反映唐宋詩人用韻的是金人王文鬱編的《平水韻》, 以後的詩人用韻也大抵根據《平水韻》。
《平水韻》共有一百零六韻,其中平聲有三十韻,編為上、下兩半,稱為上 平聲和下平聲,這隻是編排上的方便,二者並不存在聲調上的差別。
近體詩隻押 平聲韻,我們就隻來看看這些平聲韻各部的韻目(每韻的第一個字): 上平聲: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光是從這些韻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
有一些在古代屬於不同 韻的,在現在已看不出差別,比如東和冬,江和陽,魚和虞,真和文,蕭、肴和 豪,先、鹽和鹹,庚和青,寒和刪,等等。
如果我們具體看一看各個韻部裏麵的字,又會發現一個相反的情況:古人認 為屬於同一韻的,在今天讀來完全不押韻。
比如杜甫《三絕句》第一首(以下引 詩均以杜詩為例,不再注明): 楸樹馨香倚釣磯, 斬新花蕊未應飛。
不如醉裏風吹盡, 可忍醒時雨打稀。
“飛”和“稀”在平水韻中同屬五微,但在普通話讀來並不押韻。
又如第二首: 門外鸕鶿去不來, 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以後知人意, 一日須來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韻》中同屬十灰,但在現在普通話中也不押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稱為通韻。
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嚴格地隻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 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能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 是近體詩的大忌。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
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 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 餘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 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 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現代人寫近體詩,當然完全可以用今韻。
如果要按傳統用《平水韻》,則不 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讀古詩更是如此。
這些不同,有時可以借助方言加以 區分,但不一定可靠,隻有多讀多背了。
四聲 漢語聲調有四聲,是齊、梁時期文人的發現。
梁武帝曾經問朱異:“你們這 幫文人整天在談四聲,那是什麼意思?”朱乘機拍了一下馬屁:“就是‘天子萬 福’的意思。
”天是平聲,子是上聲,萬是去聲,福是入聲,平上去入就構成中 古漢語的四聲,上去入又合起來叫仄聲。
這四聲中,最成問題的是入聲。
梁武帝接著又問:“為什麼‘天子壽考’不 是四聲?”天、子、壽是平、上、去,考卻不是入聲,可見當時一般的人也搞不 清楚什麼是入聲。
那麼什麼是入聲呢?就是發音短促,喉嚨給阻塞了一下。
一類是以塞音t, p,k收尾,另一類是以喉塞音?收尾。
在閩南語和粵語中,還完整地保留著這 四種入聲,在吳語中則都退化成了較不明顯的?收尾了。
以t,p,k收尾的入 聲,並不真地發出t,p,k音。
塞音在發音時要先把喉嚨阻塞一下,然後再送 氣爆破出聲。
在入聲中,隻有阻塞,沒有送氣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
比如英文 的stop,美式英語在發這個詞時,並不真地發出p音,而隻是合一下嘴就完 了,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說是一種入聲。
在普通話中,入聲已經消失了。
原來發音不同、分屬不同韻部的入聲字,有 的在今天讀起來就完全一樣。
比如“乙、億、邑”,在平水韻中分屬入聲四質、 十三職、十四緝不同韻,在普通話讀來毫無差...
摘抄文格式怎麼寫?
總起來說是不拘一格的,下麵是我和百度結合的方法。
一.什麼叫做摘抄? 摘抄即從文刊、文件等裏頭選擇一部分抄寫下來。
例:這篇文章很好,我特地摘抄了幾段。
下麵有篇文章,供參考 小議摘抄 語言的積累對於學習語文十分重要。
郭沫若先生有言:“胸藏萬彙憑吞吐,筆有千均任歙張。
”如果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語彙、句式、段篇,下筆時就能辭直義暢,奔弛放達,任憑吞吐。
那麼,如何加強語言的積累呢?筆者認為,指導學生摘抄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雖然二00一年新版教材已經注意到在每次閱讀教學的“思考、練習”中有意識地安排摘抄,但是,僅僅在課堂上練習幾次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還應指導學生在課外進行摘抄,使學生養成日積月累的摘抄習慣,積矽步以至千裏,積小流以成江河。
筆者在指導學生摘抄方麵作了許多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現羅列如下以為引玉之用。
一、指導摘抄首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摘抄不僅要在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的前提下進行,而且要讓摘抄與抄寫生字詞、書麵回答課後問題等課外作業區分開來,在內容、形式、時間等方麵給學生一個自由廣闊的空間。
讓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可看書報,也可看雜誌;可邊讀邊抄,也可邊抄邊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書房慢慢品味抄寫,也可以在學校擠休息時間快速閱讀摘錄。
看自己所想看,寫自己所想寫,樂而為之。
這樣才能使摘抄成為學生的一種主動需要,真正促進學生的主動閱讀。
二、指導摘抄要有計劃性。
摘抄最好從三、四年級開始。
因為低年級階段識字量較大,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課外學習主要以鞏固生字詞為主,所以很少有其它更多時間進行閱讀抄背。
而三、四年級開始,識字量逐漸減少,學生的課外學習不需要埋沒在字詞堆裏,就可以有時間閱讀、抄寫、背誦。
另外,三、四年級開始,學生對字典的運用日趨熟練,也給課外閱讀帶來了方便。
摘抄的內容也不能完全任“天馬行空”,這樣對學生組織積累的語言沒有好處。
最好能根據教材及教學實情進行分學期、分階段、分類別組織,如這一月摘抄寫景類,下一月摘抄寫人類等,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指導摘抄要循序漸進。
如果摘抄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持續進行,那麼在摘抄的數量、內容、形式上的要求都要有所變化,保持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促進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如筆者根據本班學生情況分年級列要求如下: 年級 數量 內容 形式 三年級 30-50字 優美詞句 抄寫,不認識的字查字典,在旁邊批注 四年級 50-100字 優美句段 五年級 100-200字 優美段篇 抄寫,批注生字詞,賞析優美句、段 六年級 200-300字 抄寫,批注,讀後感 這樣,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具體要求,即使摘抄步步落實,又不知不覺地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查字典,邊讀邊想等。
四、指導摘抄要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摘抄作為語文課外學習的一項內容,與課堂學習不是截然分開的。
一方麵它應有自身的計劃與安排,另一方麵它也應隨時成為課堂教學的好助手,與課堂教學相得益彰。
如教學《盧溝橋的獅子》一文時,我考慮到盧溝橋的曆史意義對於不大關心曆史的學生來說是理解的難點。
於是,提前布置預習時,我安排學生摘抄“七七事變”的詳細經過,並談感受。
既了解了敘事的方法,又了解了課文背景,還調動了課堂情感,成為課堂教學有力的補充。
從這一方麵來說,摘抄也為課堂教學承擔了收集、整理信息資料的重任。
五、指導摘抄要與要求背誦相結合。
心理學家的研究告訴我們,6-13歲這一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段,一個人一旦錯過了13歲以前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時段,不能形成很多知識的、情感的、經驗的豐富積累,將會給他的一生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所以,讓學生邊摘抄邊背誦,是讓學生盡可能多的記下那些應該記住且能記住的好東西,是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年齡段的記憶優勢,是順應學生的發展規律的。
而且,將摘抄的背誦下來,能使語言的積累更厚實。
當然,要讓摘抄真正落實,檢查是必不可少的。
但若要求摘抄天天收發批改,也無太大實效。
因為摘抄隻要寫在作業本上,就不會有太大錯誤出現。
所以平時隻要有組長登記就可以了,教師可分周分月統一查看,平時抽查。
另外,背誦的檢查也是一項不小的工程。
於是我采取抽查與互查相結合的方式,每節課前五分鍾,隨機點幾人背誦,其它同桌互相背誦,既起到了交流的作用,又保證了檢查的效果。
總之,指導學生進行摘抄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使之逐步形成影響學生一生的好習慣,使每個學生好讀書,勤積累,在不斷的內外吸收中提高理解和應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二.我給大家找的一些摘抄的材料(我自己的摘抄上的哦) 1.段落及句子篇: ① 秋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是充實的季節,卻也是淡泊的季節。
它飽經了春之蓬勃與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讚美,被寵愛為榮。
它把一切讚美與寵愛都隔離在澹澹的秋光外,而是願做一個閑閑的,遠遠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② 雨,該是春的使者。
記憶裏的春天沒有什麼好天氣。
雨會不知不覺的灑起來。
漫天的淋淋漓漓,似乎沒有一點重量。
微風拂過,變斜斜的輕揚,給悄...
讀書筆記的格式怎麼寫啊?
怎樣寫讀書筆記牟廣華讀書筆記,是指人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
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
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
常用的形式有:(一)提綱式。
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為目的。
通過編寫內容提綱,明確主要和次要的內容。
(二)摘錄式。
主要是為了積累詞彙、句子。
可以摘錄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後熟讀、背誦和運用。
(三)仿寫式。
為了能做到學以致用,可模仿所摘錄的精彩句子,段落進行仿寫,達到學會運用。
(四)評論式。
主要是對讀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以肯定其思想藝術價值如何。
可分為書名、主要內容、評論意見。
(五)心得式。
為了記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記下讀了什麼書,書中哪些內容自己教育最深,聯係實際寫出自己的感受。
即隨感。
(六)存疑式。
主要是記錄讀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邊讀邊記,以後再分別進行詢問請教,達到弄懂的目的。
(七)簡縮式。
為了記住故事梗概、讀了一篇較長文章後,可抓住主要內容,把它縮寫成短文。
以上各種形式,可由淺入深逐步掌握。
這兩個更詳細,有例子呢!http://www.zxsz.cn/ruitao/xstd/xxlt/2005_06_02_21_13.htmhttp://www.jddesy.net/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359
從詩中摘出一句你喜歡的句子,並說一說它使用的修辭手法和這樣寫的...
我喜歡“在那邊,好些船隻一行兒係在竹竿上;人們在早晨乘船渡過那邊去,肩上扛著犁頭,去耕耘他們的遠處的田;在那邊,牧人使他們鳴叫著的牛遊泳到河旁的牧場去;黃昏的時候,他們都回家了,隻留下豺狼在這滿長著野草的島上哀叫。
”這句話這句運用了排比的寫作手法,將“我”想象中的“對岸”,描繪成恬美神奇的樂土。
人們在那裏耕耘、放牧,各種飛禽走獸在那裏自由自在地棲息生長,連長草在月光下也呈現出異彩。
在這令人神往的景象的描繪之中,寄寓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故土的眷戀之情。
若對樓主有幫助,請采納,謝謝。
另外樓樓給的這三句裏隻有這句有修辭。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跪求好句子,格式句子+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