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一般是指情景。上闕:最後一句“念去去…楚天闊”虛寫,其餘為實寫。 下闕為虛寫。 希望可以幫助您。順祝學習進步!
雨霖鈴中白描手法的句子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
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淒婉動人。
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後情景。
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
《禮記??月令》雲:“孟秋之月,寒蟬鳴。
”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曆七月。
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
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
“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
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
“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穀。
”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麵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
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衝突何其類銳!這裏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於是後麵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
真是力敵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
這裏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裏”以下而一氣流貫。
“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裏修遠。
“千裏”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
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 ;既曰“千裏”,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
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麵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
“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淒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常時。
“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後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
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
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後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隻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整個畫麵充滿了淒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麵之中。
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
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點染之間 ,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
”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後麵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
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複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隻能徒增煩惱。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遙應上片“ 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
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隻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於意境的營造。
詞人善於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麵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
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麵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春中春花中屬於虛寫的句子是春中的春花的段落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秋風雜秋雨,夜涼添幾許.颼颼不絕聲,落葉悠悠舞."是啊!秋風吹過,秋雨掠過,秋媽媽忙著給樹木披上金裝.登高遠望,猶如一片茫茫的“金海”.秋風掃過,樹葉紛紛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黃鶯展翅飛翔;有的像舞蹈演員那樣輕盈的旋轉.滿地的落葉,像鋪了一層厚厚的金色毯子. 秋天,雖不像百花盛開的春天那樣有生氣,也不像綠樹成蔭的夏天處處有生機;卻以誘人的秋色和金黃的果實吸引著人們.我愛看中秋夜皎潔的明月;愛看迎澤公園美麗的秋菊;愛看排著整齊隊伍的大雁南去;愛看清澈的汾河水輝映藍天;更愛看珍珠般的穀粒堆滿糧倉,沉甸甸的蘋果綴滿枝頭.
雨霖鈴中抒寫離愁別恨之苦的句子
本文是一篇含義頗深的敘事散文。
課文敘述了幼年時對家鄉河——滹沱河產生的一段不解的情結,抒發了作者熱愛家鄉的摯熱情感。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寫幼小時候,祖母她們都說“我”像滹沱河,於是我產生了想見見她的念頭。
文中的“罵”、“讚美”、“告誡”的含義,隻是在“我”淘氣得出奇時,他們給與的一種帶有疼愛的警告和勸誡。
開始時,“我”對祖母她們的話的認識,隻是覺得自己性情有點野,很多時候都不受大人們的管束。
大概是這個緣故,才把我與滹沱河相比。
所以“我”當時認為滹沱河多半也是一個人,比我長的強大,能夠管住我。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寫過了不久,“我”第一次見到了滹沱河,滹沱河卻成了“我”失落的夢。
因為“我”心目中的滹沱河應當是橫衝直撞的大水,應當有磅礴的氣勢。
然而眼前的滹沱河竟是一條一點水都看不見的滹沱河,“除去砂土之外,盡是大大小小的石頭”,使我異常悲傷。
滹沱河成了我失落的夢。
這一部分,作者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描寫方法。
首先虛寫心目中的滹沱河,其次實寫見到的沒有水的滹沱河,然後再虛寫自己想象中的滹沱河,從而突出了滹沱河在我心靈中的重要位置。
第三部分(第10~17自然段),寫“我”終於見到了氣勢宏偉、狂吼飛奔的滹沱河,了卻了心願。
這部分先寫大水來時的宏偉氣勢。
當大河發水時,我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的滹沱河。
“一骨碌”、“衣服也不穿,拔腿朝門外跑”、“一邊跑、一邊喊”,這些動作,表達了我想見滹沱河的急迫的心情。
寫狗的情態,寫河水的聲音,寫人們的呼喊聲,都烘托了滹沱河發大水時的氣勢。
寫祖母攔阻我,姐姐尋找我,既寫出了滹沱河發大水時,人們惶恐不安的心態;同時,突出了我的脾性“說來就來,誰也說不清楚,怕自己也說不清楚”,確實像滹沱河一樣,攔阻不住。
接著寫滹沱河狂吼飛奔的氣勢。
寫“我”伸手想去摸滹沱河河水,是流露出自己對滹沱河的親切感情。
之後又寫了“我”見到滹沱河的感受。
最後寫幾天後大水消退,“我”又一次去看望這與自己已經難舍難分的滹沱河。
第四部分(第18段)抒發自己與滹沱河難舍難分的依戀的感情。
雖然滹沱河那麼偉大,我那麼渺小,但是“我”覺得自己與有滹沱河相似的性格而感到自豪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雨霖鈴哪些句子是實寫,哪些句子是虛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