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三峽名詩——
<br>
<br>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br>
<br>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br>
<br>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br>
<br>登高
<br>
<br>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br>
<br>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br>
<br>旅夜書懷
<br>
<br>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br>
<br>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br>
<br>
<br>
<br>
<br>
<br>李白三峽詩
<br>
<br>渡荊門送別
<br>
<br>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br>
<br>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br>
<br>回答者:博愛主義者 - 經理 五級 11-8 21:05
<br>
整篇課文,作者都是按照嚴格的時間順序來寫的,雖然寫本文時作者一定是去過三峽的,但他還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時的所感、所想,這樣寫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讀起來層次井然,先後有序;二是設置懸念,“猴子現在雖說看不見了,三峽中山水的險惡形勢,我想同往日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好比我自己,兩眼凝望著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著的江水,隻有讚歎,隻有恐怖。”讀到這些,我們不禁產生幾個疑問:“現在的三峽同往日一樣嗎?”“那裏的山,那裏的水怎麼樣?”如此,牽引著大家繼續往下讀,尋找答案。當然,作者也不忘發表自己對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這種地方,無論什麼人,沒有不感到自己是過於渺小,自然界是過於奇偉的。”接下來,作者開始根據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偉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據船的路線分景描寫三峽的山山水水。
第2段,遊程開始,簡括路線,引出三峽,宜昌→重慶→三峽→巫峽,從宜昌到重慶,以三峽為最險,三峽以巫峽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峽,西陵峽分四段,第一段黃貓峽,無險奇之處,“山雖高,然不甚險;江水雖急,然不甚狹。”作者筆墨輕輕一點,移至他處。
第4段,西陵峽第二段——燈影峽,因為作者“最愛黃陵廟”,故筆墨停留較多,還有他即景的詩句:“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可見愛之甚深。既然喜愛,必有理由:一是因為此為古廟,環境甚好,一麵枕江,三方繞樹;二是竹子瀟灑,花兒豔麗多姿;三是與山水相調和,帶著濃厚的江南風味。
第5段,西陵峽第三段——崆嶺峽,這裏有兩處風景,牛肝馬肺峽和崆嶺灘,這裏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筆墨來描寫,牛肝馬肺峽“兩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橫在江中,成一個極曲折極窄的門,船身慢慢地從那門中轉折過去”,崆嶺灘也極險,“水從高的石灘上倒注下來,形勢極可怕。上水船在這裏都得特別小心。”為了讓讀者對其險可想而知,作者接下來引用了一句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這是對內容的極好證明和點綴。
第6段,西陵峽第四段——米倉峽,又名兵書寶劍峽,這裏的距離不長,水勢沒有以前那麼急,因此作者緊緊抓住富有特色的東西——山崖來寫,後麵的文字都是為了這個特點做鋪墊。引用杜甫的詩“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方麵極讚“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麵又從側麵烘托了此處山峰多而富於變化,這種間接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很精妙。
第7、8段,過了西陵峽,到了巫峽,文章開頭就交待過巫峽,這裏是三峽最奇險最美麗的地方,因此作者著墨最多。對於巫峽,作者是圍繞三種景物來寫的:山、水、雲。“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山的妙處,在不單調”。雲呢,作者沒看到,但這並不妨礙他對雲進行描寫,而是轉述老先生的話讓讀者對雲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隻見頂上雲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
對山水的描寫中,作者的語言很精彩,“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這一個“咬”字,將靜的事物寫活了,不由地在讀者麵前浮現出一幅山山環抱,山山緊連的情景。“偶爾看見一隻黑色的鳥,拚命地飛,拚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子非鳥,焉知鳥“拚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讓讀者知道,因為山那麼險峻,他“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
第9段,過巫峽即入瞿塘峽。這裏的山水倒沒有什麼可寫的了,但借著曆史的沉澱,作者重點著筆白帝城,“古刹”、“蒼冷”、“隱約”、“鍾聲”、“斷斷續續”、“淒涼”等一係列冷色調詞語的使用則使人們不禁撫今追昔,默默傷感起來。
第10段,也就是課文的最後一段,三峽遊完了,課文也該結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記再次點明主旨,“滿船的人,一到這地方,都感到一種‘脫去危險’的愉快,心靈中自然而然地生出來一陣輕鬆,好像一個人從險峻的山頂上走到了平地,從一個黑暗的山洞裏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來,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氣”,遊客們此時才真正放下一顆心來,可見經過三峽時,那種山險、水急的情景多麼讓他們緊張了。
(1)本篇遊記是以作者船行遊蹤為線索,依次記敘、描寫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後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另外,三峽景物很多,作者並沒有麵麵俱到,而是選擇最有特色的方麵加以詳述,全篇文章詳略得當,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詳有略。
長江三峽,山勢之高低、水勢之急緩、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紹時言簡意賅,抓住了要領。西陵峽四段,著重寫山、水的特點;巫峽,則著重描寫其山水的奇險、美麗,同時寫聞名遐邇的巫山雲雨。瞿塘峽,不僅介紹了山勢與水勢,而且側重記敘了兩岸的人文景觀,豐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內涵。
(3)本文采用多種手法描寫景物,生動形象。
如描寫巫峽江水之險,運用排比句:“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連用四個“險”字,寫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灘”。描寫巫峽山的高峻,運用擬人手法:“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非常生動,將群山寫活了。此外,用鳥“拚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處運用比喻,如“兩旁的山,像刀劍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寫巫山雲霧,“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變幻多姿。
(4)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文中恰當地引用古詩、諺語及自己的即景詩句,收畫龍點睛之效,言簡意賅,渲染氣氛,使遊記增添了韻味。
<br>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啊~~
參考資料:http://url120.com/edu/Lessons/Edu1218308/
渡荊門送別中寫景的句子 描繪了長江的什麼景和什麼景
全詩意境高遠,想象瑰麗,形象奇偉,語言精美,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的長軸山水圖,與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及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等描摹同樣膾炙人口。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一聯,何其瑰麗,“下”與“飛”之配搭,“生”與“結”之合用,把水中月影的變化過程及海市蜃樓的奇特幻象寫活了,令人歎為觀止。
描寫三峽的優美語句
三峽窄: 江北赤甲山豔若丹霞,江南白鹽山粉琢銀裝。
此地江麵最窄處不足百米,萬水彙聚,破門而出,氣勢極為壯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三峽險: 瞿塘峽峽口稱夔門,長江進入峽口後,江水奔騰,水勢湍急,奪門直下,確是“鎮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氣勢異常雄偉險峻。
杜甫三峽名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李白三峽詩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自古以來,三峽就被喻為長江的珠冠。
騷人墨客,無不濃墨重彩,狀而繪之。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杜甫《長江二首》)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杜甫《夔州歌十絕句》)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杜甫《閣夜》) 李白也沒有少寫三峽:“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 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峨眉山月歌》更是家喻戶曉。
孟郊的《巫山曲》“巴江上峽重複重,陽台碧峭十二峰。
”也點出了峰奇山重之特色。
在當代,寫三峽的更是不乏其人,“峨眉高萬仗,夔巫鎖西風。
江流關不住,眾水盡 朝東。
”(陳毅《詠三峽》) 郭沫若的詩則把三峽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萬山磅礴水濁莽,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間似欲兩相扶。
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無。
” http://blog.163.com/dyx6371987@126/blog/static/5687831420081131113257402/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回望三峽 江水悠悠。
當危崖聳峙、如刀劈般的夔門迎麵撲來,屏障般遮在兩旁,原本 極開闊的視野忽地局促起來。
平緩的江水頓如脫韁野馬,擁擠著、跳 躍著,咆哮奔騰,那掩映在綠蔭中的白帝城幾乎是一閃便從船舷旁留 在了船後。
就像古詩裏說的:“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許多。
——在許多次與三峽失之交臂後,三峽,就 這樣打開她兀立的大門,任長江將我們送入一頁畫幅。
該是天下諸多秀峰都聚集到這裏,夾道迎候大江東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蘊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許多日 子之後,我才更真切地體會到,那時,我是在長江畫卷中最壯美的一 幅中行進。
啊,三峽! 船行峽中,群峰對峙,峭壁嵯峨,飛岩如削;仰望高空,萬峰攢 天,天光一線;俯視江麵,雲落峽底,浪花飛卷。
山是驟然凝結的水, 讓人想起雄奇、偉岸,想起男子漢那堅實的胸膛;水是奔騰飛躍的山, 讓人想起純美、堅韌,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中學時讀南朝文學 家盛弘之《荊州記》中對三峽的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 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身臨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間,長江劈夔門,切巫山,奪路東去。
船首翹望,眼 看一座山峰橫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腳,江水 一彎,又是一條閃著亮光的水路。
在這峰回水轉中,我們行進著,仰 神女風采,讀兵書寶劍,品牛肝馬肺,江水流過巴楚的懸棺棧道,流 過崖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伴隨著曆史的年輪,那一個漣漪接一個漣 漪,走向前方。
峰峰嶺嶺,險峻迤邐,演繹著歲月的滄桑。
夜深了,客輪緩緩地行駛著。
岸邊的青山化作了一張黛色的剪紙, 並不時閃過一簇簇燈火。
江心的航標燈一明一暗地眨著眼睛從船舷旁 掠過,幾道強烈的探照燈光劃破夜空,從船頂射向江麵,更襯托出江 夜的安寧。
此時,唯有船身微微顫抖著,偶爾晃動幾下,使人感到腳 下正踏著滾滾波濤。
夜幕下,江風絮語般撫慰著每一個人。
也許正是飲三峽水,登三峽峰,三峽兩岸竟誕生了那麼多為理想 義無反顧的人:賦《離騷》、作《九歌》、敢《天問》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親的王嬙,力主抗遼,訂立澶淵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準都從這裏走進曆史;巴楚、蜀吳憑借三峽天險,征戰廝殺,周而往 複,描述著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
更有李白、杜甫等遷客騷人到此遊 曆吟詠,留下傳世詩章,這一切決不該是偶然的。
人們向往三峽,讚 譽三峽,除卻三峽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還是三峽那自在坦然的風 骨,空靈清靜的境界,那種含天容地的蒼莽大氣。
我知道,這裏麵有 對理想的憧憬,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追求,對世間一切永恒的主 題的依戀。
正是涵蓋了無數波瀾壯闊的曆史,經曆了古往今來眾多的 滄桑,三峽才有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這種超乎自然的靈氣。
比方那兵書寶劍峽,江北陡崖石縫中的“兵書”,其實是古代懸 棺葬遺物,那寶劍則是絕壁上凸現的岩石。
大自然...
描寫長江的優美句段
杜甫三峽名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李白三峽詩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回答者:博愛主義者 - 經理 五級 11-8 21:05 整篇課文,作者都是按照嚴格的時間順序來寫的,雖然寫本文時作者一定是去過三峽的,但他還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時的所感、所想,這樣寫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讀起來層次井然,先後有序;二是設置懸念,“猴子現在雖說看不見了,三峽中山水的險惡形勢,我想同往日是沒有什麼不同的。
”“好比我自己,兩眼凝望著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著的江水,隻有讚歎,隻有恐怖。
”讀到這些,我們不禁產生幾個疑問:“現在的三峽同往日一樣嗎?”“那裏的山,那裏的水怎麼樣?”如此,牽引著大家繼續往下讀,尋找答案。
當然,作者也不忘發表自己對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這種地方,無論什麼人,沒有不感到自己是過於渺小,自然界是過於奇偉的。
”接下來,作者開始根據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偉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據船的路線分景描寫三峽的山山水水。
第2段,遊程開始,簡括路線,引出三峽,宜昌→重慶→三峽→巫峽,從宜昌到重慶,以三峽為最險,三峽以巫峽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峽,西陵峽分四段,第一段黃貓峽,無險奇之處,“山雖高,然不甚險;江水雖急,然不甚狹。
”作者筆墨輕輕一點,移至他處。
第4段,西陵峽第二段——燈影峽,因為作者“最愛黃陵廟”,故筆墨停留較多,還有他即景的詩句:“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可見愛之甚深。
既然喜愛,必有理由:一是因為此為古廟,環境甚好,一麵枕江,三方繞樹;二是竹子瀟灑,花兒豔麗多姿;三是與山水相調和,帶著濃厚的江南風味。
第5段,西陵峽第三段——崆嶺峽,這裏有兩處風景,牛肝馬肺峽和崆嶺灘,這裏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筆墨來描寫,牛肝馬肺峽“兩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橫在江中,成一個極曲折極窄的門,船身慢慢地從那門中轉折過去”,崆嶺灘也極險,“水從高的石灘上倒注下來,形勢極可怕。
上水船在這裏都得特別小心。
”為了讓讀者對其險可想而知,作者接下來引用了一句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這是對內容的極好證明和點綴。
第6段,西陵峽第四段——米倉峽,又名兵書寶劍峽,這裏的距離不長,水勢沒有以前那麼急,因此作者緊緊抓住富有特色的東西——山崖來寫,後麵的文字都是為了這個特點做鋪墊。
引用杜甫的詩“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方麵極讚“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麵又從側麵烘托了此處山峰多而富於變化,這種間接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很精妙。
第7、8段,過了西陵峽,到了巫峽,文章開頭就交待過巫峽,這裏是三峽最奇險最美麗的地方,因此作者著墨最多。
對於巫峽,作者是圍繞三種景物來寫的:山、水、雲。
“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山的妙處,在不單調”。
雲呢,作者沒看到,但這並不妨礙他對雲進行描寫,而是轉述老先生的話讓讀者對雲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隻見頂上雲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
” 對山水的描寫中,作者的語言很精彩,“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
”這一個“咬”字,將靜的事物寫活了,不由地在讀者麵前浮現出一幅山山環抱,山山緊連的情景。
“偶爾看見一隻黑色的鳥,拚命地飛,拚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
”子非鳥,焉知鳥“拚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讓讀者知道,因為山那麼險峻,他“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
第9段,過巫峽即入瞿塘峽。
這裏的山水倒沒有什麼可寫的了,但借著曆史的沉澱,作者重點著筆白帝城,“古刹”、“蒼冷”、“隱約”、“鍾聲”、“斷斷續續”、“淒涼”等一係列冷色調詞語的使用則使人們不禁撫今追昔,默默傷感起來。
第10段,也就是課文的最後一段,三峽遊完了,課文也該結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記再次點明主旨,“滿船的人,一到這地方,都感到一種‘脫去危險’的愉快,心靈中自然而然地生出來一陣輕鬆,好像一個人從險峻的山頂上走到了平地,從一個黑暗的山洞裏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來,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氣”,遊客們此時才真正放下一顆心來,可見經過三峽時,那種山險、水急的情景多麼讓他們緊張了。
(1)本篇遊記是以作者船行遊蹤為線索,依次記敘、描寫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後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
《渡荊門外送別》中描寫江上景色的句子是?
長江,她是那麼富有,那麼寬厚;那麼深邃、高遠,充滿活力,而又那麼年輕!才感到嗬,家門口的這條長江,她曆史的厚重和對於我們民族的意義。
她以自己的淵源流長、磅礴大氣和她的風光萬千,為我們構築了永恒的大江之美,啟發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的激情與靈感,贏得了世人發自肺腑的讚美和感歎而當之無愧。
★ 長江,她以自己的淵源流長、磅礴大氣和她的風光萬千,為我們構築了永恒的大江之美,啟發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的激情與靈感,贏得了世人發自肺腑的讚美和感歎而當之無愧。
我驕傲,因為冬泳,我把自己微弱的心跳加入到她強勁的脈博當中,我把自己滿腔的熱血彙進了她勢不可擋的滾滾洪流;我驕傲嗬,我們這些嚴冬中的勇士,在刺骨的北風中、在冰冷的江水裏,光著脊梁書寫著自己的追求和冬泳人的光榮!★ 長江,你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象征。
你從世界最高處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雪山,奔騰而出,一瀉千裏,直奔東海,注人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中,你是這樣的源 遠流長,汪洋浩瀚,洶湧澎湃,一往無前,偉大而美麗。
然而,你又是在艱難曲折中奮勇向前的。
三峽,就是對你的磨煉與考驗。
多少懸崖絕壁!多少暗礁險灘!多 少驚濤駭浪!多少急流猛灣!一切都阻擋不了你的前進。
你是這樣的英勇頑強,奔騰不息,永遠向前,向前!★ 長江啊!長江!您是如此的廣闊,如此的寬闊,如此的滔滔不絕。
讓我沉醉在您的包容下,無法自拔。
長江啊!長江!每次想起您那洪濤洶湧,猶如生氣的獅子,威風八麵。
長江啊!長江!您是如此的魅力四射,讓我深深的陶醉。
★ 長江發源於雪峰奇山,它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
它衝過萬千山巒,流過綿綿高原,淌過千裏平川,彙入東海。
★ 長江象征著質樸的中國人民,長江象征著我們民族的精神和意誌,我讚美長江!★ 長江煙波蕩漾,仿佛是一條巨龍仰臥在祖國大地上,兩岸呈現出的青綠色,清楚地勾畫出長江偉岸的身軀。
江麵上白帆點點,船隻順流而下,略帶黃色的長江水,發出“嘩嘩”地吼叫。
長江後浪推前浪,興波助瀾滾滾東流。
江水一股股向江心流去,被堅硬的石頭擊回,翻起回頭浪,又和後麵湧上的水浪相激,轟轟作響。
★ 當純如甘露的江水親撫我的肌膚、滋潤我的心田,怎不叫人思緒萬千、浮想聯翩:千萬年來,這江水也曾日夜不停的滋潤著腳下這片土地,衝刷著我們民族粗壯的筋骨!她是那麼富有,那麼寬厚;那麼深邃、高遠,充滿活力,而又那麼年輕!才感到嗬,家門口的這條長江,她曆史的厚重和對於我們民族的意義。
★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
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
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啊,長江!
描寫秋季怡人的句子
棄劍封刀 ,大隱歸鬧市 ,自覺逍遙 。
斷江湖舊夢 ,任六界風飆 ,金窗肅戶看妖嬈 。
情絲暗生、心事難描 。
佳期晚、怕流年暗消年少 。
春到 、人難老 。
回首仙家 ,自是人間好。
舊雨新知, 兩難分付 、別有一絲煩惱 。
幾度輪回誤塵緣 ,換巢鸞鳳教偕老。
羨鴛鴦 ,縱千金難買一笑。
星沉月落夜聞香,素手出鋒芒,前緣再續新曲,心有意,愛無傷,江湖遠,碧空長,路茫茫,閑愁滋味,多感情懷,無限思量。
杜甫 《望嶽》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 一覽眾山小。
《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 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王維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 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 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 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 隔水問樵夫。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山瞑聽猿愁, 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維揚憶舊遊。
還將兩行淚, 遙寄海西頭。
常建 《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 但餘鍾磬音。
風景怡人心舒暢 景亦思甜花無雙 絕世仙境紅塵忘 美不勝收畫中藏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渡荊門送別作者:李白流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春日》 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思》【唐】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夜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1. 而那靜謐的山野,卻千年萬年的守候著。
一樣的山,一樣的水,一樣的春夏秋冬,一樣的風景,重重迭迭似曾相識。
2. 飛得越高,視野裏所容納的山便越多。
3、張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綽綽的群山像是一個睡意未醒的仙女,披著蟬翼般的薄紗,脈脈含情,凝眸不語,在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還點綴著幾朵淡紫、金黃、豔紅、清蘭的小花兒,把這山裝扮得婀娜多姿。
這時,這山好似一位恬靜羞澀的少女,隨手扯過一片白雲當紗巾,遮住了她那美麗的臉龐。
4、花園裏,菊花爭芳鬥豔,紅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勝收。
柿子樹上的葉子全都落了,可黃澄澄的柿子還掛在枝頭,像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橘黃燈籠,滿是一股秋天豐收的味道。
5、秋天來了,天氣涼爽,天高雲淡,景色宜人。
描寫風景的唯美句子。
樹葉也黃了,風兒一吹,一片片的樹葉從樹枝上往下落,地上鋪了一層,像金毯子一樣,非常漂亮。
一群大雁向南方飛去。
地裏的莊稼熟了,稻子笑彎了腰,高粱漲紅了臉,農民伯伯笑嗬嗬。
果園裏蘋果羞紅了臉,梨兒像燈籠一樣掛在樹枝上,非常惹人喜愛。
公園裏菊花爭相開放,有白色的,有粉色的,有黃色的,有紫色的,非常美麗。
啊,秋天真美呀,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6、張家界的山真奇啊!你瞧那座山,中間好像被活生生的劈成兩半了。
那個突起的地方是什麼?是一把斧頭。
咦,聽起來好像有些熟悉?沒錯,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即使這是在華山發生的事,但由於張家界之奇,大自然之奇,我們在張家界也能看到這種景象。
7、而秋天的果園更是引人入勝。
當你站在果園之中你會感受到一陣陣香甜的氣息。
紫色的葡萄像一顆顆珍珠垂在枝頭沐浴著露水,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那一個個荔枝粗糙的外殼,透露著成熟,飽含著豐盈。
紅紅的大蘋果像小朋友的紅臉蛋一樣。
擠來擠去等著人們去摘呢!8、果園中,石榴笑開了肚皮,蘋果穿上了紅襖,葡萄樹上的娃娃們都穿上了紫袍,像一顆顆紫色的水晶。
橘子呢?它們穿上了橘色大衣,在秋風中搖晃……果子們都隨風搖蕩,像風鈴的聲音,在果園中回蕩,輕輕地,很恬美。
9、校園裏還有好幾個花壇,花壇裏的花兒爭奇鬥豔,花的清香引來了許多的蜜蜂和蝴蝶,勤勞的蜜蜂在一邊唱歌,一邊采蜜。
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美麗極了。
校園裏還有很多種綠樹,每天他們都堅守在校園了,為學校增添了許多生機。
10、早上,晴空萬裏,雲霧滿天。
太陽公公把一切都搞得有一層薄薄的金黃色。
一群小鳥,在老鬆樹的枝頭上歡蹦亂跳,“嘰嘰喳喳”地唱歌,這些小淘氣們一跳上去,那些晶瑩的小露珠就“滴”一聲,跳到了地上,繼續進行它們的“旅行...
渡荊門送別寫江南美景的句子
1、山水靈動之城,美麗時尚之都。
2、重慶是一座詩意的城市,她的名字隨著八百多年的時光,鐫刻在曆史的長河中。
3、山城很大,她能將整個世界放入火鍋。
4、“雙重喜慶”,魅力霧都。
5、神秘邊城,魅力秀山;千年古鎮,世外桃源,養生之地,休閑之都。
苗都彭水、魅力無限。
重慶的魅力是多麼神奇,重慶的風景是多麼迷人。
6、重慶,一個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蘊的曆史名城風姿綽約,一個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正在創造催生無盡的現代神話,一個世界最大的內陸山水城正在不斷創造人間奇跡,一個長江上遊經濟中心的新重慶正在開發中走向世界。
...
渡荊門送別中描寫江上景色的詩句是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白話譯文: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遊覽。
高山漸漸隱去平野慢慢舒展開,江水一片仿佛流進廣闊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空中彩雲結成綺麗的海市蜃樓。
但我還是更愛戀故鄉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著我萬裏行舟。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而作,這在學術界沒有爭議,但具體作年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三種:一說作於開元十二年(724年),二說作於開元十三年(725年),三說作於開元十四年(726年)。
根據鬱賢皓的說法,李白是在開元十二年(724年)辭親遠遊。
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於戴天山上,遊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離別家鄉,發青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海”。
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開始漫遊全國,準備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遊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律。
此詩由寫遠遊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後以思念作結。
全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景象雄渾壯闊,表現了作者少年遠遊、倜儻不群的個性及濃濃的思鄉之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