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唐 白居易《觀刈麥》
意思翻譯:已經勞累的精疲力盡了,甚至感覺不到盛夏到底有多麼的炎熱,隻是希望夏季的白天時間再長一點,好讓人們能夠多幹點活。
意蘊解釋:這兩句字麵上描寫的是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的情景,在酷暑難當和猶惜日長的對比中表現了貧苦農民的辛苦勞碌。現在我們側重於引用後一句的意思,一般用來勸戒人們珍惜時間,也可一勉勵人們在逆境或者不順心的時候,不要荒廢了時間。
觀刈麥中表現農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表明勞作艱辛的詩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解釋:白居易的《觀刈麥》:①表現作者對農家的同情和關心、同時也表達作者深深自責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②從側麵表現農民勞動繁忙的句子: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③白居易在《觀刈麥》一詩中深入所寫對象的內心,刻畫勞動人民在特定環境下近乎變態心理的句子是: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④揭示農民賦稅繁重的句子:家田輸稅盡。
⑤作者對農家同情和關心的詩句是: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⑥白居易的《觀刈麥》中寫炎熱的天氣的詩句是: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⑦表明勞作艱辛的詩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⑧《觀刈麥》中正麵描寫刈麥時的辛苦與緊張的詩句是: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25詞五首重點句子
《望江南》中寫出思婦孤單寂寞的生活處境和盼望心上人歸來的殷切心情的句子: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望江南》描述主人公失望與悲哀心情的句子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漁家傲一次中從聽覺角度渲染邊塞肅殺寥寂景象的詩句是四麵邊聲連角起。
《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詞中,表明自己渴望為國禦敵立功的詞句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文筆豪邁奔放,有江河一瀉千裏的氣概,詞中表達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願望,於豪邁之外,稍含不滿之意的兩句是: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用典朝廷重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以孫權自喻,表明建功立業心誌的詩句是: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抒寫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壯誌未酬的感歎的詩句是: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獵》表現作者誌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漁家傲·秋思》中抒發征夫戍邊難歸的無奈和對家鄉的眷念之情且表達了主旨的詩句是: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漁家傲·秋思》中表達自己和征人們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漁家傲·秋思》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是濁酒一杯家萬裏。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表現詞人武藝出眾,英姿勃發的描寫戰鬥場麵激烈,表現義軍所向披靡(或從視角和聽角著筆,描寫激烈的操練演習場麵)的句子是: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對陳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達他的報國情懷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壯誌未酬痛惜之情是,可憐白發生。
夏感中表達熱烈的詞句,以及賞析。
第一部分(1-1)概述夏季總體特點。
首段是全文內容和情調的總概括,“旋律”前的三個修飾詞“緊張、熱烈、急促”,既表明作者意想中的夏天的特點,又對下文起著提領作用。
第二部分(2-4)具體描述夏季的自然風光和夏季裏農民勞作的景象。
★★第二段寫夏季的自然景象,有實寫景象——山坡上密密的草,長牆般的黛色林帶,蜂蝶、蟬、火紅的太陽、麥浪、熱風、麥子的香味等;有虛寫景象——爐子上的一鍋水,海灣湧著一艘艘的艦船。
實寫景象選取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既訴諸視覺,又訴諸聽覺(蟬兒長鳴)和訴諸嗅覺(麥子的香味);虛寫景象寫的是幻覺,屬於文學想像。
這些描寫都顯出蓬勃的生命力。
★★第三段寫夏天的色彩。
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襯出夏天的金黃色。
作者給這裏的金黃色下了個獨特的定義——象征著收獲已有而希望未盡,承前啟後,生命交替,這顯然是作者的個人感悟。
這樣的描寫顯出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段寫夏季農民勞作的景象。
一寫農民勞作辛苦,二寫農民精神緊張。
用農民勞作來顯出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
第三部分(5-5)表達作者對夏季的熱愛和讚美。
★★作者又以春秋天來作比,並且采用欲揚先抑的寫法,先說春秋之好,夏季則浸在苦澀的汗水裏,曆代文人都讚美春花秋月;然後筆鋒一轉,別出心裁,作者要大聲讚美這個黃金的夏季。
★★最後一段寫到夏季“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裏”,結尾處又“想大聲讚美……黃金的夏季” 兩者是否矛盾?請簡述理由。
作者為什麼要讚美夏季?不矛盾。
前者猜度曆代文人的想法,後者表達自己的感情。
夏季是春華秋實之間,收獲之已有希望還未盡的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
★★末段既總結上文,又順承上文的寫景進到這裏的抒情。
對比而言,前四段都偏重寫景,此段偏重抒情,景寫足了,情自然生出,寫景和抒情組合融洽,成為有機整體。
5.文章以“夏”這題,為什麼隻寫自然之夏和農人之夏?夏季,暑氣炎熱無所不在。
繁華都市何曾不有炎炎夏季?但作者寫作的視野隻在鄉野,一看鄉野外景,二看鄉野農人。
或許是作者以為鄉野景象更有季節特征,以為農人的夏季勞作更為緊張、繁忙。
6.文章語言有什麼特點?本文以描寫居多。
許多描寫細致生動,富有韻致,如第二段描寫鄉野景物,訴諸人的各種感官,以形象性見長。
如“彎著腰,流著汗,隻是想著快割,快割”,有動作,有形象,還有節奏感;“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而夏呢,總是在苦澀的汗水裏“,非常簡樸,又形象生動。
再有,本文語言富有書卷氣,常常是文白相間,顯出語言之美。
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著事物的終極”,“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語句具有對稱性、旋律感,近似於文言,顯得雅致。
還有,本文語言不經意間顯出剛性氣質。
梁衡散文的語言都有男性化風格,不顯造作,風格氣質自然表現出來。
如第二段在描寫鄉野的幾處景物之後,寫道:“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
夏天到了。
”由具體描寫進到概括性描述,伴隨著寫景視野的逐漸開闊,語言中的大氣也張露出來,“磅礴”“滾動”“升騰”等詞用在這裏都顯出大氣,“夏天到了”,四字單獨成句,斬截,響亮。
文章末尾說“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情感態度明朗,語調高亢,也顯出梁氏散文語言的男性化風格。
7.請仿照文中句子,用相同的句式以“夏之色”、“冬之色”開頭各寫一個句子。
夏之色為黃的暖,如麥浪,如玉米,象征著豐收的稀奇。
冬之色為夢的白,如銀霜,如飛雪,昭示著生命之安靜。
三、課堂小結1.本文用熱情洋溢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夏日裏大自然的景象和人們生活、勞作的情狀,把我們帶進一種美好的意境中。
《夏感》全文正好六百六十六字。
然而,梁衡同誌卻憑借這為數不多的文字,構築起如此精美的世界。
它,使我們想到玲瓏的雅雕、小巧的盆景,想到一方素絹,一塊碧玉、一泓清澈的小溪、一簇秀麗的山花。
過去評價散文之美,有所謂“人生寶、智慧寶、美麗寶”一說,而“六六”,在我們民族習慣中,向有和順、如意、吉祥之意諧意。
《夏感》正是這樣一篇三寶兼具蘊藉著和順、如意、吉祥美好等含茹的傑作。
2.如果你來寫城市之夏,你將選取哪些景物?準備寫出景物的哪些特點?3.課外閱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
要求:①注意寫景方法 ②體味作者感情4.曆代文人寫夏季,唐代李紳《憫農二首》,其中“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就是描寫農民夏天勞作情景的。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複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
《觀刈麥》中我處境優越,與勞動人民的艱辛形成對比的兩句是? 急...
“吏(lì)祿三百石(dàn),歲晏(yān)有餘(yú)糧。
” 是表現我處境優越:從九品吃祿米足三百石,每年到頭來還有餘糧。
寫出當時官員(統治者)的不勞而獲,與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勞作卻一無所有形成鮮明對比。
“家田輸稅(shuì)盡,拾此充饑腸。
” 是表現勞動人民艱辛的:我家的收成全繳了稅,拾這點漏兒壓壓饑荒。
寫出了當時 租稅之繁重,百姓生活之困苦。
純手打,個人見解,望采納!!!
觀刈麥的前四句詩是什麼
前四句: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觀刈麥,全文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複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觀刈麥中表現農民矛盾心理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