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2、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3、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譯: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層樓。想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你就要比原來更努力。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譯: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一樣的平淡、純淨,這樣的友誼才會持久;往小人之間的交像甜酒一樣的又濃又稠,但不會長久。
5、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譯:勤奮好學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隻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一種表現。
6、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明代諺語
譯: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7、千經萬典,孝悌為先。——《增廣賢文》
譯: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8、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9、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譯:努力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厭倦。
11、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後漢書》
譯:人們都認為隻有獲取別人的東西才是收獲,卻不知道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獲。
12、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漢]司馬遷
譯: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
13、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譯: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小烏鴉有銜食喂母鴉的情義,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
14、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譯:盡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麵前驕傲自滿,自己誇耀自己。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最著名經典古文名句 如何在作文中巧妙
首先,你肚子裏有多少詩句?考場上的臨場反應最做不得假,除非你事先知道考題。
炎炎夏日,大開門窗,涼風襲來,有人說:好大的風;有人說:真是有情風萬裏卷潮來。
上了考場,誰會比較厲害一眼就知道了。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是可以通過高三一年裏解決的。
課內的所有古文全部要背得滾瓜爛熟,倒過來都應該可以背。
然後,在課內的基礎上,看一些延伸的名作。
舉個例子:課內有辛棄疾的一首詞,你去找一找辛棄疾的10首代表作,反複誦讀(這個時候先不要背),把自己看得最順眼的3—5首找出來。
可能大家都說另外幾首你沒有選的才是最好的,但是,你選出來的都是你最有感覺理解得最好的,寫作文的時候最容易用上去的,這些是【你的詩詞】,個性、創新和理解很重要的,老師也會耳目一新,另眼相待。
高考課內的古詩詞作家一共沒幾個,全部篩選完了之後也就50首左右,這個時候,你每天抄一首,貼在一抬頭就要看到的地方,背熟它、理解它、思考它。
循環兩三次,你可以擴大範圍,再篩選一批。
這樣,加上課內的,你肚子裏的古詩詞高三一年裏就會有100來首,這個時候,我告訴你,是可以隨意引用而不覺得牽強附會、捉襟見肘的時候了。
當然,以上是基於你高中三年的2/3什麼都沒有做的情況下。
我喜歡的方式是一邊大量閱讀,一邊把自己看到的喜歡的都抄下來,再加上自己的見解,寫成厚厚的一本東西。
這樣的話,我不僅可以引用詩句還可以引用名人文章的一些句子、章節和觀點。
現代詩的巧妙融入字裏行間也是考場上的必殺技。
第二,講一講引用的方式。
樓主提出這個問題,想必是老師說的,多多引用可以加分。
這是真理,但是很多人把真理用得很惡心。
其實,就是一句詩:潤物細無聲。
在文章當中打上引號的是最差的。
第二差的是整段整句一摸一樣的用。
這兩種方式都是在鄙視閱卷老師的智商,難道你知道的詩詞老師不知道嗎?他們要你背嗎?不是的,就算是炫耀自己知道的多,知道得冷僻,也不要整句一摸一樣的來挑釁老師。
其實翻開一些高考作文選就知道了,這兩種實在是很低級的。
巧妙兩個字看似簡單,其實很奧妙的。
有一個人的文章就是妙用詩句的典範:餘光中。
我們舉個例子: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淒涼,淒清,淒楚,於今在島上回味,則在淒楚之外,再籠上一層淒迷了,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
(《聽聽那冷雨》)這一句話裏麵用了多少詩句數的過來嗎?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都在這句句子裏了,你翻開李清照的這首詞對照一下,疏雨、梧桐、點滴、愁緒是不是都在?更不用說什麼豪情俠氣、什麼雨打風吹去。
多讀讀他的文章有一天突然能學他化用了,也是意外的收獲。
對,我剛才說了,這叫化用。
化用是巧妙引用的入門了。
但是那一種老師一看就忍不住給你高分呢?接下來就是我最推崇的引用意象。
有一種東西在中國古詩詞裏麵反複出現:雨、猿啼、泣血、江南、孤鴻、登樓、流水、菊花。
這些都有固定的含義和與之相聯係的背景。
在作文當中,我推薦在表情達意的時候,可以大量堆砌相似的意象以達到將情感向高潮的作用。
這很難很難,可以嚐試一下,不過一旦底氣不足就顯得傻到極致。
總結一下,巧妙引用的方式,從高到低排列:堆砌相似意象、化用詩句、整句引用、打雙引號引用。
注意,不要因為我說打雙引號引用很傻就完全不打,如果你真的是一摸一樣單獨引用,還是打雙引號,顯得你的作文功底(標點符號的應用)很好,先規範地使用中文,再想著怎麼寫比較出彩。
再拖一句:這四種方式混合使用效果最佳,錯落有致才是真正的美麗。
最後,講一下有一種過猶不及的狀況。
前幾年的高考範文有一種文章很多高分,就是整篇文章大量堆砌詩詞,其實思考得很少很單薄,華麗得不得了,真正的觀點大概就沒有任何邏輯的一兩個。
我不希望我寫完這篇文章之後,樓主的作文變成這樣,這就是一種悲劇了。
詩句的引用隻是一種修辭的方式,是一種高分速成,但是最好的文章,到誰的手裏都是高分的文章,是有思想的文章,是邏輯線清晰,討論深刻的文章。
有人說,說什麼不重要,怎麼說才是最重要的,這句話對也不對。
怎麼說固然最重要,但是說什麼才是老師想要看見的,投其所好才是考試的王道對吧?平時看見什麼都多想一想,找同學老師多辯論一下,觀察一下班級裏麵文章真的好的同學,他們都是想得看得寫得最多的人。
好了,祝,成功!加油!
文言文有名的句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誌,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誌,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誌》劉備語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
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論語》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
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麵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
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
著名的文言文
按音序排列 B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誌。
(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韓愈)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管子》)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
(《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裏。
(《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
(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D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杜甫)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蟬娟。
(蘇軾)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三國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劉彝)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E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
(《禮記》)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國語) 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
(諸葛亮)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戰國策》)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G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誌。
(蘇軾)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
(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演義》) H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策》) 見義不為,非勇也。
(論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劉基)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
(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後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L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王勃)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 M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羅梅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
(劉禹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舊唐書) N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韓愈) Q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辛棄疾)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 前不見...
有名的古詩或文言名句 越多越好 但是床前明月光這種廣為人知的就不...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莊子·知北遊》2.“凡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
”《莊子·雜篇·列禦寇》3.“忘其肝膽,遺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是謂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外篇·達生》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莊子·讓王》5.“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已處顯。
顯則明。
萬物一府,死生同狀。
”《莊子·外篇·天地》6.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莊子·知北遊》7.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山木》8.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莊子·人間世》9.好麵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莊子·盜蹠》10.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莊子·田子方》11.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送賷。
吾葬具豈不備邪?《莊子·列禦寇》12.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飽食而遨遊,泛若不係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莊子·列禦寇》13.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宗師》14.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
《胠篋》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
《刻意》16.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誌,聖人貴精。
《刻意》17.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刻意》18.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麵王樂,不能過也。
”《至樂》19.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外物》2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裏。
《莊子·讓王》21.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
《秋水》22.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理也。
《莊子·漁父》
初中文言文所有帶“名"字的句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劉禹錫《陋室銘》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孔雀東南飛》自名“蟹殼青”。
《聊齋誌異·促織》不名一錢。
東漢·王充《論衡》名之者誰。
歐陽修《醉翁亭記》
古文 名言名句取名字
詩經取名1、蓁蓁(音真)。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蓁蓁,茂盛貌。
2、燕飛。
《邶風·燕燕》:“燕燕於飛,差池其羽”。
3、淑慎。
《邶風·燕燕》:“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淑慎,和善謹慎。
如台灣有藝人名蕭淑慎。
4、惠然。
《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
惠然,順從貌。
5、靜姝。
《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2010版三國裏就加了個叫靜姝的角色Orz。
下文還有個“靜孌”,都是嫻靜美麗的意思。
6、煒彤。
《邶風·靜女》:“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彤:紅色。
煒:光彩。
7、洵美。
《邶風·靜女》:“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
《鄭風·叔於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
《邶風·新台》:“燕婉之求”。
燕婉:安靜和順,也指如意郎君。
字麵漂亮,但這一篇《新台》主旨是諷刺衛宣公的亂倫,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雲。
《鄘風·君子偕老》:“鬒發如雲,不屑髢也”。
如雲:像雲一樣眾多。
《鄭風·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屈原《湘夫人》:“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10、邦媛。
《鄘風·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邦:國家。
媛:美女。
另有“邦彥”——《鄭風·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彥:傑出的人才。
如北宋有詞人名周邦彥。
11、靈雨。
《鄘風·定之方中》:“靈雨既零”。
靈雨:及時雨。
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後鼻音,該詞極易被念成“淋雨”,再取個“落湯雞”的外號就是順利成章的事了>12、朝雨。
《鄘風·蝃蝀》:“朝隮於西,崇朝其雨”。
指早晨的雨。
唐時王維有詩曰:“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
《鄘風·載馳》:“我行其野,芃芃其麥”。
芃芃:草木茂盛貌。
值得一提的是,該篇的作者許穆夫人是我國見於記載的第一位女詩人。
14、綠竹。
《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15、琇瑩。
《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充耳琇瑩”。
琇:寶石。
瑩: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
《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上文連用六個比喻,讚美衛莊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
《衛風·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儺”。
18、瓊琚。
《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後文還有(大名鼎鼎的)“瓊瑤”、“瓊玖”。
19、陶陶。
《王風·君子陽陽》:“君子陶陶”。
陶陶:快樂貌。
20、佩玖。
《王風·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詒我佩玖”。
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靜好。
《鄭風·女曰雞鳴》:“琴瑟在禦,莫不靜好”。
靜好:安靜美好。
胡蘭成和張愛玲結婚時,寫下:“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22、舜華、舜英。
《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顏如舜英”。
舜華、舜英都指木槿花。
23、德音。
《鄭風·有女同車》:“彼美孟薑,德音不忘”。
德音:美好品德。
這個詞在整本詩經裏多次出現,此處不一一列舉。
個人感覺該詞的氣場比較大,一般人hold不住吼吼24、子佩。
《鄭風·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子佩和子衿在這裏都指對方的衣飾(從而代指對方)。
25、零露。
《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零露:零落的露水。
然而該詞溢滿了感傷的氣息(延伸義: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驟然浮現出小說或影視劇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紙···26、婉兮、婉如。
《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婉如清揚”。
婉:美麗。
至於“清揚”,應該沒有人想和洗發水重名= =27、瓊華。
《齊風·著》:“尚之以瓊華乎而”。
下文“瓊瑩”、“瓊英”,均形容美玉。
28、美清。
《齊風·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讚美眼睛美麗清亮。
東晉陶淵明有詩曰:“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
29、如英。
《魏風·汾沮洳》:“美如英”,下文還有“美如玉”。
如花似玉貌。
30、清猗。
《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猗”。
31、素衣。
《唐風·揚之水》:“素衣朱襮,從子於沃”。
素衣:白色的衣服。
北宋晏幾道詞曰:“素衣染盡天香,玉酒添成國色”。
BUT在《禮記》等典籍中,“素衣”也指喪服。
32、菁菁。
《唐風·杕杜》:“有杕之杜,其葉箐箐”。
菁菁:草木茂盛。
33、采苓。
《唐風·采苓》:“采苓采苓,首陽之巔”。
《詩經》中,“采~”形式的詞語多次出現,除此之外,還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采菽”等。
都是采摘某種植物的意思。
34、文茵。
《秦風·小戎》:“文茵暢轂,駕我騏馵”。
文茵:車中的虎皮坐褥。
這個詞外柔內剛有木有!35、湄。
單名一個“湄”字,取自《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雖然沒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適合取名。
36、渥丹。
《秦風·終南》:“顏如渥丹,其君也哉”。
渥丹:色澤紅潤貌。
37、美淑。
《陳風·東門之池》:“彼美淑姬,可與晤歌”。
38、舒窈。
《陳風·月出》:“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舒:舒緩輕盈貌;窈糾(jiǎo)其實是連在一起的,體態窈窕貌。
但我覺得“舒窈”是個更好聽的名字。
《月出》是整本《詩經》中非...
收集有關自知之明的名言警句或文言文的句子
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的典故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師,他的琴術很高明,鍾子期則善於欣賞音樂。
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在登高山。
鍾子期高興說:“彈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見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著流水,鍾子期又說:“彈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們兩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麵遊玩,遊興正濃的時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於是他們來到一塊大岩石下麵避雨,伯牙心裏突然感到很悲傷,於是就拿出隨身攜帶的琴彈起來。
開始彈綿綿細雨的聲音,後來又彈大山崩裂的聲音。
每次彈的時候,鍾子期都能聽出琴聲中所表達的含義。
伯牙於是放下琴感歎地說:“好啊,好啊,你的聽力能想象出我彈琴時所想的意境,我的琴聲無論如何也逃不掉你的聽力!”後來,鍾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裏非常悲傷,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斷了,一輩子都不再彈琴了,因為他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像鍾子期那樣的知音值得自己為他彈琴了。
別董大 高 適 千裏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
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
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
”這時高適也很不得誌,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
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裏,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餘輝一般。
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
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拚搏。
〔作者簡介] 高適(700?-765),唐代詩人。
字達夫,一字仲武。
渤海蓨(xiu)(今河北滄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
有《高常侍集》。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期的一對好朋友,史稱“管鮑之交”,說他們有“通財之義”。
所謂通財之義,是指他們在合作經營生意的時候,從不計較利潤分配的多少,不分你我。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帳”,可見他們比親兄弟還親,這就很不容易了。
然而“管鮑之交”的內涵如果僅僅是建立在金錢上,那就未免太輕飄了。
他們的友情別有洞天。
管鮑是齊國人,當時齊國的王子們為了爭奪王位,爆發了內亂。
管仲被任命輔佐公子糾,而鮑叔牙卻被任命輔佐公子小白。
因為兩位公子的哥哥襄公無道,兩位公子被逼流亡出走,管仲和鮑叔牙自然要各隨其主,管仲和糾逃到魯國,鮑叔牙和小白逃到莒國。
內亂平息後,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彼此爭先你追我趕,要回到齊國奪權登位,管鮑二人自然又要各為其主。
在中途的爭奪戰中,管仲曾射過小白一箭,這一箭本是致命的,怎奈小白福大命大,箭頭被他腹上的衣帶鉤擋住了。
結果最終是小白和鮑叔牙先回到齊國,從此小白就不叫小白了,改叫齊桓公了。
而公子糾和管仲隻好回到魯國繼續政治避難。
隨後,鮑叔牙設計借魯國之刀殺了公子糾,又把管仲“引渡”回齊國。
齊桓公為了泄射鉤之恨,要殺管仲,被鮑叔牙製止了。
鮑叔牙告訴齊桓公,管仲是個治國奇才,不僅不能殺,而且還要重用。
起初齊桓公不答應,鮑叔牙又說:如果你不想成就霸業,那就算了。
如果你想治國圖強稱霸,非用管仲不可,我鮑叔牙是不如他的。
於是,管仲當了齊國的宰相。
管仲果然是個治國奇才,上任後就把國事料理得有聲有色,齊桓公每天隻顧喝酒玩女人就行了,凡事不用操心。
幾年下來,齊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麵都日益強大,乃至雄踞天下,使春秋時期的其餘四霸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各國之間常年的戰爭因此平息,安定天下達四十多年之久,這在春秋時代是一個奇跡。
難怪孔子在一百多年後驚歎地說: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
讓人費解的是,在管仲任命重臣大員時,從來沒有提攜過鮑叔牙。
鮑叔牙在齊國的政壇上似乎不太得意。
更匪夷所思的是,管仲在臨死前,再三囑咐齊桓公不能讓鮑叔牙繼承相位。
然而管仲是對的,他這輩子能報答鮑叔牙的,就是不讓鮑叔牙繼承相位。
因為他深知,隻要他一死,齊桓公就會完蛋,而鮑叔牙也會隨之死於非命。
果然,管仲死後的第二年,齊桓公也死了。
他的五個兒子開始爭奪王位,相互攻殺。
齊桓公的屍體在床上躺了六十七天,蛆蟲遍體也無人過問。
而鮑叔牙則幸免於難,全身而退逍遙事外。
這就是深刻意義上的“管鮑之交”,是管仲和鮑叔牙之間...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文言文中有名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