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水似藍,亂雲如絮滿澄潭。
一湖如碧鑲黃石,白浪粼粼逸趣興。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讚美頤和園的句子
朱紅的宮牆。
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閣。
頤和園展示了中國園林傳統的風貌,高峻的樓台,清幽的庭院,其間曲折密布的小徑相連接。
即使嚴寒的冬天,連綿不斷的峰巒仍披著綠裝,色濃似染,空氣清新。
漫步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全園的中心是一座大山,那高聳的假山全由黃石堆砌而成,山下流水淙淙,傳來一片悅耳的聲音。
山上樹木蔥籠茂盛,清香撲鼻;沿路怪石嶙峋,花草參差。
更妙的是,在山腰看圍牆,隻見一條磚瓦砌成的石龍盤繞而上,栩栩如生,好像真要騰雲駕霧飛越而去。
再往上石梯就比較陡峭了,蜿蜒曲折,有時能看見山頂上的遊客,聽到他們的談笑聲,但真要到頂,還要努力呢。
終於到達山頂,鳥瞰全園,樓台亭閣掩映於綠水青山之間,氣勢雄偉,煞是好看。
頤和園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之一。
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距北京城區十五公裏,占地約二百九十公頃。
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禦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曆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一座。
這座石橋有17個橋洞,叫十七孔橋。
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姿態不一的活靈活現的小獅子。
這座在曆史上為帝王建造的古典園林,現已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旅遊參觀熱點之一,每年接待遊客數百萬人。
1986年,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更令人注目的是十七孔橋。
十七孔橋麵向昆明湖正中心小島。
十七孔橋,因為橋下有十七閣橋洞,因此得名。
這座橋長約58米,寬約4米。
橋的扶手。
欄杆上雕有各種各樣的圖案。
特別是石獅子,大小不同。
姿態各異。
栩栩如生,一個個活靈活現。
有的飛奔向前,有的正在嬉戲玩耍,正是獨具匠心,叫人稱絕。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占地麵積2.97平方公裏,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麵占四分之三。
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麵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
古樹名木1600餘株。
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
頤和園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麵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有聲有色。
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複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
描寫蘇州風景的美好句子
有謂“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素以園林美景享有盛名,這些園林可分為宅地園林,市郊園林和寺廟園林三大類.蘇州園林多為宅地園林,由貴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優雅.這些園林反映出曆代園林的不同風格,同為中國園林藝術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的程度由於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蘇州園林 拙政園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我國四大古典名園.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後為明代監察禦史王獻臣歸隱之居,取古人築室種樹,灌園鬻蔬,此亦“拙者之為政”的語意而名,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拙政園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東部明快開朗,以平岡遠山、鬆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主要景點有:蘭雪堂、綴雲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館等.中部為拙政園精華所在,池水麵積占三分之一,以水為主,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築,主次分明.主要景點有:遠香堂、香洲、荷風四麵亭、見山樓、小飛虹、枇杷園等.西部主體建築為靠近住宅一側的卅六鴛鴦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點為台館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裝飾華麗精美.主要景點有:卅六鴛鴦館、倒影樓、與誰同坐軒、水廊等.蘇州園林 滄浪亭滄浪亭地處城南三元坊,在現存蘇州園林中,曆史最為悠久.全園布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所謂自然,一是不矯揉造作,不亡加雕飾,不露斧鑿痕跡;二是表現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風景.滄浪亭園外景色因水而起,園門北向而開,前有一道石橋,一灣池水由西向東,環園南去清晨夕暮,煙水彌漫,極富山島水鄉詩意.而園內布局以山為主,入門即見黃石為主,土石相間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機勃勃,翠竹搖影於其間,藤蔓垂掛於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築亦大多環山,並以長廊相接.但山無水則缺媚,水無山則少剛,遂沿池築一複廊,蜿蜒曲折,既將臨池而建的亭榭連成一片,不使孤單,又可通過複廊上一百餘圖案各異的漏窗兩麵觀景,使園外之水與園內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為一體,此可謂借景的典範.蘇州園林 獅子林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岩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係,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師子林”、“獅子林”.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於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蘇州園林 留園留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園中分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池為中心,風景明淨清幽;東部則廳堂宏麗軒敞,重樓疊閣;西部是土山楓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園風采.全園建築布局結構嚴謹,尢以建築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亦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蘇州園林 網師園網師園,地處葑門內闊家頭巷,後門可達十全街.全園占地約八畝餘,還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於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築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範.網師園原稱“漁隱”,清代宋宗元購之,既借舊時“漁隱”之意,且與巷名“王思”諧音,更名“網師園”.蘇州園林 怡園怡園,地處舊城區中心人民路中段.在蘇州園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諸園之長,形成其集錦式的特點,由於其布局緊湊,手法得宜,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全園麵積約九畝,東西狹長.園景因地製宜分為東西兩部,中以複廊相隔,廊壁花窗,溝通東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東以庭院建築為主,曲廊環繞亭院,綴以花木石峰,從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蘊豐富的國畫.廊西為全園主景區,池水居中,環以假山、花木及建築.中部水麵聚集,東西兩端狹長,並建曲橋、水門,以示池水回環、涓涓不盡之意.池北假山,全用優美湖石堆疊,山雖不高而有峰巒洞穀,與樹木山亭相映.蘇州園林 耦園耦園,地處婁、相二門間的小新橋巷,全園布局,頗為得法.黃石假山作為全園主題,堆疊自然,位置恰當,陡峭峻拔,氣象雄渾,為蘇州園林黃石假山中較為成功的一座,此園因在住宅東西兩側各有一園,故名耦園.古時兩人耕種稱為為“耦”,“耦”、“偶”相通,寓有夫婦歸田隱居之意.東園麵積約四畝,以山為主,以池為輔,重點突出,配搭得當.主體建築坐北朝南,為一組重簷樓廳,這在蘇州園林中較為少見.其東南角有小院三處,重樓複道,總稱“城曲草堂”.西園麵積更小,以書齋及織老屋為中心,前有月台,寬敞明亮,後有小院,幽雅清秀,隔山石樹木又建書樓一座;其南亦有一院,為不規則形狀,西南角設假...
急求廬山旅遊攻略!!
廬山,又稱匡山或匡廬,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
傳說殷周時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結廬隱居於此,後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廬幻化為山,故而得名。
位於九江市南36公裏處,北靠長江,南傍鄱陽湖。
南北長約25公裏,東西寬約20公裏。
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雲中山城牯嶺鎮海拔約1167米。
廬山雄奇秀拔,雲霧繚繞,山中多飛泉瀑布和奇洞怪石,名勝古跡遍布,夏天氣候涼爽宜人,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和避暑療養勝地,於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古人雲“匡廬奇秀甲天下”,自司馬遷將廬山載入《史記》後,曆代詩人墨客相繼慕名而來,陶淵明、謝靈運、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陸遊、徐誌摩、郭沫若等1500餘位詩人相繼登山,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名篇佳作。
蘇軾所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形象描繪了廬山的景色,成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
徒步遊線 有兩條線路: 一線:遊如琴湖,花徑,天橋,錦繡穀,仙人洞,禦碑亭,圓佛殿,大天池,龍首崖等景點,若您走得快的話,大約中午左右就可到懸索橋,在懸索橋另一側就是有名的石門澗,過懸索橋便可看見星龍索道(往返50元),結束索道遊程後,繼續前進,便可遊覽烏龍潭,黃龍潭,三寶樹,黃龍寺等景點,再徒步至蘆林大橋,因蘆林大橋至美廬距離較遠,建議您可打的至美廬(10元左右),參觀結束後,您可去牯嶺鎮,兜兜逛逛,品嚐小吃,購買特產,結束您一天的遊程。
二線:遊含鄱口、五老峰、三疊泉、鐵壁峰、白鹿洞書院。
二線的景點都比較遠,建議您包車前往。
早起後至鄱口看日出,您可登上望鄱亭,那裏地勢比較高,景色會很美,而且可以遠眺廬山最高峰-漢陽峰。
看完日出後,拚車去五老峰,五老峰算是廬山上景致比較好的高峰,視野開闊,隻要能見度夠高就絕對值得您一登,下五老峰後您可乘坐電動機車上三疊泉(來回70元/人)。
此線遊程會消耗您很大一部分體力。
景點欣賞 仙人洞 仙人洞為廬山著名景點之一。
位於錦繡穀的南端,有參差如手的"佛手岩"。
在佛手岩的覆蓋下,一洞中開為仙人洞。
洞高、深各約10米,幽深處有清泉下滴,稱"一滴泉"。
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題詞。
洞中央"純陽殿"內置呂洞賓石像,傳說八仙中的劍仙在此修道成仙。
每當雲霧繚繞之時,驟添幾分仙氣。
至清朝,佛手岩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稱仙人洞。
**同誌的著名詩句"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使仙人洞景點名揚四海。
是來廬山的客人必遊並留影之處。
美廬 "美廬",曾作為**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轅",曾是當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演化出的曆史軌跡,與世紀風雲緊密聯係。
無數曆史事件,無疑將這座小樓推上了顯赫而又迷離的境界。
無疑予人視覺上心理上一種潛在的誘惑,無疑令人浮想翩躚。
含鄱嶺 含鄱嶺上有一座雕梁畫棟的方型樓台,這就是廬山觀日出的勝地"望鄱亭"。
遊客踏著熹微的晨光登上望鄱亭,依欄遠望著呈現魚肚白的天際。
不一會兒,一望無涯的鄱陽湖上,拉開了紅色的天幕,天幕上金光萬道,紫霞升騰。
輕揚天際的密密雲層,在霞光的印染下,如同一大片重重迭迭的金色金鱗。
驀地,一輪旭日從煙波浩渺的湖麵噴薄而出,染紅了藍天、綠水、遠山、近嶺。
五老峰 五老峰地處廬山東南,因山的絕頂被埡口所斷,分成並列的五個山峰,仰望儼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們便把這原出一山的五個山峰統稱為"五老峰"。
雲霧時,它好象騰雲駕霧的五仙翁,高高騰起於半空的雲霧之中,曆代許多詩人名士來到五老峰,無不為這裏的瑰麗景色所迷戀,留下了不少讚美的詩篇。
唐朝大詩人李白曾在這裏留下一首千古絕唱: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鬆。
三疊泉 匡廬瀑布,首推三疊,故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
三疊泉位於五老峰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落差共155米,撼人魂魄。
三疊泉每疊各具特色。
一疊直垂,水從20多米的巔萁背上一傾而下;二疊彎曲,直入潭中。
"上級如飄雪拖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
" 站在第三疊抬頭仰望,三疊泉拋珠濺玉,宛如白鷺千片,上下爭飛,令人歎為觀之。
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於五老峰東南,全院山地麵積為3000畝,建築麵積為3800平方米。
山環水合,幽靜清邃 ,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書院“始於唐、盛於宋,沿於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
白鹿洞書院現存在建築群沿貫道溪自西向東串聯式而築,由書院門樓、紫陽書院、白鹿書院、延賓館等建築群落組成。
建築體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磚木結構,屋頂均為人字形硬山頂,頗具清雅淡泊之氣。
小天池 小天池位於廬山牯嶺北麵,池中之水置於高山而終年不溢不涸。
池後山脊上,屹立著一座白塔似的喇嘛塔。
塔建於1936年。
小天池山對麵還有一怪石,遠望似一雄鷹伸頸欲鳴。
鷹首有巨石疊就,一石伸出鷹嘴崖,石縫中綠樹芳草婆娑似羽毛,名鷂鷹嘴。
山南麓有一峰淩空突出,下臨深壑。
峰頂懸崖上有一傘頂圓亭。
...
《前赤壁賦》中“西望夏口,東望武昌”是否合乎邏輯?
此“武昌”指鄂城。
鄂城指鄂州城區. 鄂州市自西周時期開始稱“鄂”以來,有近三千年的沿革曆史。
西周中葉,鄂國原位於今河南南陽北,稱西鄂。
鄂侯禦方叛周,“率南淮夷、東夷廣伐南國、東國”,占領揚越,稱東鄂,治所在今鄂州。
這是本地稱“鄂”的開始。
西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63年),楚子熊渠伐揚越,至於鄂,封其中子熊紅為鄂王。
其時,鄂王以今鄂州市為政治經濟中心,領地幾乎包括今鄂南全境。
鄂地後稱鄂邑,治所在今大冶西畈,曾經為楚國的別都。
春秋時期,鄂邑治所仍不失為“別都”的地位,鄂地為楚國產銅的重要基地。
戰國時,鄂邑曾經是鄂 君啟的封地,以其特殊的戰略地位、經濟地位,而受到楚國的重視。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滅楚,鄂邑屬秦之南郡(南郡治所在今荊州)。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本地為鄂縣,仍隸屬南郡。
縣的治所在今鄂州市城區東。
鄂縣領域約有今鄂州、黃石、大冶、鹹寧、嘉魚、蒲圻、崇陽、通山等市縣和武漢市武昌區、江夏區。
漢代,鄂縣屬荊州江夏郡,郡的治所在安陸(今湖北雲夢)。
西漢初,在鄂縣境內分置了沙羨(今武漢市武昌區)、下雉(今陽新東南)二縣。
分縣後的鄂縣,在江夏郡所領十四縣中,位列於第七。
在東漢時,列於第十一。
漢鄂縣領域,約有今鄂州、黃石、大治三市和陽新縣富水以北部分。
三國分立時,孫權於魏黃初二年(221年)自公安遷來鄂縣,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是本地稱“武昌”的開始。
武昌縣領域約有今鄂州、黃石、大冶三市。
在武昌縣城設武昌郡,管轄武昌、江夏、沙羨、下雉、興國、柴桑(九江市西南)、尋陽(九江)七縣。
郡治、縣治均在今城區。
吳黃龍元年(229年)四月,孫權即帝位於武昌。
從此,武昌不僅是郡、縣的治所,而且是孫吳的國都,江南地區的政治中心。
都城遺址至今尚明晰可見。
西晉時,本地仍然是武昌郡郡治所在,先屬荊州,後屬江州。
其時,原屬武昌郡的尋陽、柴桑二縣先後分出,並合置為尋陽郡。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分武昌縣為武昌、鄂兩縣,鄂縣治所在今大冶市西畈,兩縣隸屬荊州武昌郡。
元康元年(291年),武昌郡劃屬江州。
東晉建武元年(317年),江州治所設在武昌(今鄂州)。
南朝宋、齊、梁,武昌、鄂兩縣領域和郡、縣治所未變,劉宋時,武昌郡由原屬江州改屬郢州。
州治設在夏口(今武漢市武昌區)。
武昌昔日的重要地位,逐步由夏口取而代之。
武昌雖仍為郡治,而領域逐漸縮小。
到陳(557—589年),兩縣分設武昌、鄂、西陵三縣,隸屬北新州武昌郡,郡治所設在武昌(今鄂州),西陵治所在今黃石市境內。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郢州為鄂州,州的治所設在夏口(今武漢市武昌區),這是“鄂”字西移的開始。
同年,撤武昌郡,並鄂、西陵入武昌縣,隸屬鄂州。
唐元和元年(806年),鄂州設立軍事建製,稱為武昌軍,軍的治所設在夏口(今武漢市武昌區),這是“武昌”之名西移的開始。
其時,本地仍為武昌縣。
此時,武昌軍城、武昌縣城同時存在。
故唐代詩人劉長卿之詩有“上下武昌城”之句。
五代自後梁至周(907—960年),武昌縣先後隸屬揚吳鄂州、南唐鄂州。
南唐李煜七年(967年),割武昌縣三鄉之地設大冶縣(含今黃石市),武昌縣和大冶縣同屬於鄂州。
武昌縣領域,東到西塞山,南至大幕山,西至梁子湖,北至長江。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武昌縣隸屬荊湖北路鄂州(江夏郡)。
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武昌縣升為武昌軍,因該名與鄂州的武昌軍雷同,遂取“玉寶壽昌”之文,次年改名為壽昌軍,領武昌縣。
這是本地稱“壽昌”的開始。
端平元年(1234年),廢壽昌軍,武昌縣隸屬鄂州(江夏郡)。
嘉熙元年(1237年),武昌縣又升為壽昌軍,直隸武昌軍節度。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壽昌軍改名武昌散府,隸屬鄂州路。
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鄂州路改稱武昌路,治所設在夏口(今武漢市武昌區),西移的“武昌”之名由軍事建製名稱變成了行政區劃名稱。
此時,武昌縣隸屬於湖北道武昌路。
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1346年),武昌路改為武昌府,武昌縣隸屬武昌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武昌縣屬湖廣布政司武昌府,西塞山劃屬大冶縣。
清康熙三年(1664年),武昌縣屬湖北省武昌鹽法道武昌府。
在清代,長港兩岸自樊口至蘆席口(六十口)及蘆州、粑鋪,劃為黃州衛屯地;月山為大冶飛地。
民國2年(1913年),廢武昌府,改江夏縣為武昌縣,而武昌縣卻改名為壽昌縣,至此,在本地沿用1692年的“武昌”二字,硬被江夏取代了。
次年(1914年),因“壽昌”一名與淅江一縣同名,壽昌縣改名為鄂城縣(因本境有鄂王城,故名鄂城)。
這是本地稱“鄂城”的開始。
鄂城縣領域未變,隸屬湖北省鄂東道。
1931年,鄂城縣隸屬湖北省江漢道。
1932年,鄂城縣隸屬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鄂南行政專員公署)。
1936年,鄂城縣隸屬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鄂東行政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鄂城縣隸屬湖北省大冶專區(治所在今鄂州),黃州衛屯地、大冶月山...
大冶旅遊有什麼好景點
大冶旅遊有以下好景點:小雷山景點位於大冶市陳貴鎮。
小雷山以神奇的石景聞名遐邇,石鬆,石床,石屋等近百處石景,鬼斧神工,各具特色,共分四大景點:方廣洞景點,大小口景點,小雷八景景點,石筍尖景點。
各景點有寶塔,亭台,樓閣,廟宇點綴其中。
早在明朝袁宏道留有讚美小雷山"峰峰雪點綴,曲曲水蒼寒"的詩句。
小雷山是一幅瑰麗的山水畫,是一座神奇的石頭城。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是一座反映古代礦冶科技史的專門性博物館。
博物館展覽大廳長36米,寬30米,高14米。
4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現場內,清晰地展示了春秋時期運用木製榫接方框支架維護的豎井70個,平巷66條,盲井、斜井各1個。
它們縱橫交錯,層層迭壓,再現了當時開拓井巷采掘礦石的情況。
排水巷道和木製水□,蜿蜒其間。
古銅礦遺址是在銅綠山礦露天開采中發現的。
礦區已探明的12個礦體,古代曾進行過不同程度的開采。
根據遺留的煉渣推算,約產銅8~10萬噸。
黃荊山風景區景點位於黃石市黃石港區中心地段。
景區風景秀麗,您可以去走走看看。
大冶市青龍山公園那裏群山環繞,一盤青水,兩座橋!公共服務非常的好。
風光也美。
湖北鹹寧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鹹寧位於長江中遊南岸,湖北省的東南部。
東南與江西的瑞昌、武寧、修水接壤;西南與湖南嶽陽交界;西北至東北與荊州地區、武漢市、黃石市、黃岡地區相鄰。
全區黃轄鹹寧、蒲圻、通城、通山、陽新、嘉魚等縣(市),總麵積12631平方公裏,總人口為280萬人 鹹寧曆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在陽新、通山等地已發現新石器時代古遺址。
漢、唐時期,已有了較為發達的經濟文化。
1965年,由孝感地區分離出來,成立了鹹寧地區,溫泉鎮為鹹寧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
鹹寧林特產品極為豐富,尤以盛產楠竹、鬆杉木、茶葉、桂花、蜜桔、獼猴桃等著稱。
鹹寧市是我國著名的“桂花之鄉”,桂花質量居全國第一,產量居全國第二。
趙李橋的“磚茶”,羊樓洞的“鬆峰”茶,鹹寧的“劍峰”茶,竹木工藝,有很高的知名度。
鹹寧的旅遊資源豐富。
鹹寧市的溫泉是沐浴,治療皮膚病、關節炎、高血壓等病的天然氡礦泉水;通山九宮山風景區景色奇特,是避暑旅遊的好去處;陽新的鳥島蛇鳥彙集;蒲圻赤壁古戰場遺址,陸水湖風光;通山的隱水大溶洞等等,各具特色,讓人流連忘返。
鹹寧是一座具有山水園林特色的中等城市。
根據"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水園林格局,鹹寧在城市建設上力爭突出自然景致和山水園林特色。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溫泉,規劃麵積49平方公裏,其中山水麵積就有20多平方公裏。
淦水河蜿蜒九曲穿城而過,近千座大小碧綠山包鑲嵌城中,占地麵積3800畝的十六潭公園猶如一塊璞玉待琢。
經過對自然山水的保護、利用和開發,一座"城中有山、山中有水、水繞城轉"的山水園林城市正逐步凸現。
此外,所屬各縣市區的城區均山水相間,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格調清新,各具特色。
鹹寧是一座最適合住居休閑的城市。
這裏天高雲淡、空氣潔淨,城市空氣汙染指數常年穩定在52以下,達到國家二級質量標準,江河湖泊水質良好,大部分達到國家一、二類水質標準,最適合人們生活和居住,適合發展對環境質量要求較高的高新技術和教育產業,最能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溫泉城區內一大片依山傍水、環境清幽的寶地可供興建園林式別墅群和旅遊、療養度假村,已有一批中央和省屬單位在此修建了賓館和療養院。
九宮山的雲中湖畔,已有近百家機關企業在此購建房產,休閑度假 。
1、拜風台 又稱武侯宮。
在赤壁遺址的南屏山頂。
傳說是諸葛亮祭東風的七星壇遺跡。
後人築台建宮,以資紀念,此後屢毀屢修。
現存建築係1935年重建。
有前後相連的兩殿一廳,周圍環以蒼鬆翠柏,襯以新建亭台,巍峨宏麗,頗具規模。
前殿掛有介紹“赤壁之戰”的各種圖片;大廳陳列許多珍貴的出土文物;後殿塑有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坐像。
設置的古代木製神龕,上雕五龍八仙等,結構巧妙,刻技頗精。
2、半壁山 在陽新縣城東25公裏長江南岸。
孤峰昂舉,懸崖如削,突兀江心,屹如關隘,與北岸田家鎮互為犄角,形勢險要。
為太平軍阻擊清兵之著名戰場。
清鹹豐四年(1854年),太平軍為確保天京,踞此夾岸結營,並於江麵橫貫鐵索3道、蔑纜7道,以阻清兵水師。
同年冬,與曾國藩、羅澤南等率領的清軍英勇作戰,終因寡不敵眾,將領石鎮倉、韋以德壯烈犧牲,其餘將士跳崖殉難,致半壁山陣地失陷,橫江鐵索亦被敵人砍斷和銷熔。
如今,危崖峭壁之上尚存“鐵鎖沉江”、“東南半壁”、“楚江鎖鑰”等石刻,雖屬當年清軍將領楊嶽斌、彭玉麟等先後題鐫,卻成為太平軍保衛這戰略要地而浴血奮戰的曆史見證。
山西麓有太平軍烈士葬墓“千人塚”,墓碑猶存。
3、北伐汀泅橋戰役遺址 在鹹寧市城西南15公裏汀泅橋鎮西側小山崗上。
此地東靠群山,西臨大湖,一橋飛架,構成天險,素為兵家必爭之地。
1926年8月國民革命軍挺進武漢時,軍閥吳佩孚據此憑險抗拒,屢攻不克,最後由葉挺率獨立團奮勇攻擊,擊潰了吳佩孚的主力,占領了汀泅橋,為北伐軍直取武漢起決定作用,獨立團因而被譽為“鐵軍”。
為紀念此戰役中犧牲的英雄們,在此興建烈士墓、紀念碑、紀念亭等。
墓為長方形券頂,莊重大方,周環以短牆與鬆柏;碑呈方錐形,巍峨挺舉,正麵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北伐陣亡將士紀念碑”大字;亭呈六角,方圓頂,俏麗挺拔,頗為壯觀。
北伐汀泅橋戰役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赤壁遺址 赤璧位於赤璧市境。
東漢建安十三年(元二○八年),曹操率二十幾萬大軍南下,連克新野、襄陽數城,從江陵順江東下,與逆江西上的孫權、劉備五萬聯軍初戰於赤璧,曹軍失利,退回江北,屯兵烏林(今洪湖縣烏林公社),與孫、劉隔江相峙。
後孫劉聯軍巧用火攻,乘東南風大起,向曹營舉火,火船借助風勢,直衝曹軍水寨。
曹軍船隻一時盡著,岸上營落,火逐風飛,烈焰衝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紅,赤壁也因此得名。
孫劉聯軍乘勢進攻,曹操領餘部經華容小道(今鑒別縣西北)向江陵敗走,從而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麵。
這就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
赤壁大戰的張天烈火早已熄減,但那赤色的懸崖絕壟,不盡的滔滔大江,大戰時的處處陣跡,讚美赤壁的碑刻和詩篇...
廬山的具體位置
廬山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緊臨鄱陽湖和長江,“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廬山海拔1474米,山體麵積280平方公裏,以雄、奇、險、秀聞名。
1982年國務院批準廬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冬聯合國批準廬山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最高峰為大漢陽峰、五老峰、香爐峰等,山間經常雲霧彌漫,所以人們常說“不識廬山真麵目”。
春季漫山桃花、杜鵑盛開,夏季氣溫涼爽,秋季天高雲淡,寒冬銀裝素裹。
旅遊景點最有名的可能要算“仙人洞”了,是絕壁上的一個天然石洞,傳說為呂洞賓“修仙”處,洞內有呂洞賓石像,一棵勁鬆挺立在洞外的“蟾蜍石”上,石壁上有“縱覽雲飛”四個摩崖大字,**同誌的詩句“暮色蒼茫看勁鬆,亂雲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就是描寫仙人洞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關於湖北黃石的古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