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名言警句
1、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2、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範純仁列傳》
3、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論語·子張》
4、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
5、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6、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7、誌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8、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
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10、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史記·陳涉世家》
11、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12、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1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醜上》
14、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15、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16、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17、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
1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裏仁》
20、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21、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22、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
23、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
24、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製。——傅玄《傅子·通誌》
25、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26、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27、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28、臨難毋苟免。——《禮記·曲禮上》
29、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30、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3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32、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33、君子強學而力行。——楊雄《法言·修身》
34、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荀子·非相》
35、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論語》
36、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37、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3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39、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裏仁》
40、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42、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43、實事求是。——《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4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45、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
46、誌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4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48、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49、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管子·牧民》
50、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吳兢《貞觀政要·刑法》
51、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52、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53、謹於言而慎於行。——《禮記·緇衣》
54、不降其誌,不辱其身。——《論語》
55、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56、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57、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58、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59、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60、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61、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
62、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63、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64、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於謙《無題》
65、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病起書懷》
6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67、有誌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6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70、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
71、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72、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73、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鄭燮《竹石》
74、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75、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76、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裏仁》
7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78、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
80、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講學》
81、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82、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8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84、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
8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7、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
88、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8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蜀書·先住傳》
90、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9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92、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93、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94、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95、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遊記》
9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97、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鹹用《送人》
98、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99、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
100、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101、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10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103、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104、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
105、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征列傳》
10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滿江紅·寫懷》
10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108、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109、差若毫厘,謬以千裏。——《禮記·經解》
110、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111、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112、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113、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賈誼《新書·審微》
114、貧賤之交不可忘。——《後漢書·宋弘列傳》
115、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係辭上》
116、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17、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118、輕諾必寡信。——《老子》
119、有功則賞,有罪則刑。——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劄子狀》
120、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121、百聞不如一見。——《漢書·趙衝國傳》
122、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12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12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125、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宋史·王安石列傳》
12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127、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12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29、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130、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131、前車覆,後車誡。——《漢書·賈誼傳》
13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33、學至乎沒而後止。——《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算中止。
134、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135、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136、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137、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138、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139、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140、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14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14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44、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
14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www.lz13.cn)
146、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147、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4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149、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
15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151、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152、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
15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5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155、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15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57、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5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用眾》
160、名必有實,事必有功。——荀悅《申鑒·俗嫌》
161、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16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離婁下》
163、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164、吾嚐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165、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16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16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列傳》
168、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169、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
17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71、父慈而教。——《左傳·》
17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17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網
174、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75、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176、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論語集注>》
177、日新之謂盛德。——《周易·係辭上》
178、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179、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180、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孟子集注>》
18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182、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183、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184、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
18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86、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187、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188、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189、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190、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包拯《論星變》
19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192、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荀子·榮辱》
19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9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19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19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誌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
19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9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19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200、寬則得眾。——《論語·陽貨》
201、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20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20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醜上》
204、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205、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206、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207、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208、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20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2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蘇軾《晁錯論》
211、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係辭下》
2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
214、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15、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216、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217、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2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找20個含"其"字的文言文句子
其南則大夏,西則安息,北則康居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日思高其位,大其祿。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夫,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鍾會數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此書既行,知其不可羈屈也。
書不可不成湧,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依其義,所得多矣。
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
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且人所急無如其身,不能自使其無死,安能使王長生哉?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寡人欲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公餘輒與文士觴詠,有忘其為長吏者夫稱仁人者,其道弘矣。
立言踐行,豈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其不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文言文中含知的句子
知 zhī 1. 曉得,了解。
例:《孟子 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2. 認識;辨別。
例:漢劉向《列女傳 阿穀處女》:「五音不知,安能調琴?」3. 聞,聽到。
例: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4. 告訴;使知道。
例:《南史 梁南康簡王會理傳》:「湖熟有吾故舊三千餘人,昨來相知,克期響集。
」5. 知覺;省悟。
例: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6. 記憶。
例:《論語 裏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朱熹集注:「知,猶記憶也。
」7. 見解;知識。
例:《商君書 更法》:「有獨知之慮者,必見驁於民。
」8. 為,作。
例:《易·係辭上》:「幹知大始,坤作成物。
」高亨注:「王念孫曰:‘知猶為也,為亦作也。
’‘幹知大始’,謂天之所為是創始萬物。
」9. 主持;執掌。
例:《國語?越語上》:「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10. 知遇;賞識。
例:唐岑參《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詩:「何幸一書生,忽蒙國士知。
」11. 結交;交遊。
例:《史記 項羽本紀》:「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
」12. 知己者,知交。
例:《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遂如故知。
」13. 匹配。
例:《詩·檜風·隰有萇楚》:「樂子之無知。
」14. 表現。
謂有動於中,表現於容色。
例:《管子?心術下》:「金心在中不可匿,外見於形容,可知於顏色。
」15. 欲望,欲求。
例:「知誘」。
16. 病愈。
例:《素問?刺瘧》:「二刺則知。
」17. 猶得;得到。
例:《列子?湯問》:「臣恐彼國之不可知之也。
」張湛注:「此國自不可得往耳。
」18. 猶管;過問。
例:唐杜甫《鸚鵡》詩:「翠襟渾短盡,紅嘴漫多知。
」19. 代詞。
猶之。
例:《戰國策?楚策四》:「﹝孫子﹞因為賦曰:‘寶珍隋珠,不知佩兮……閭姝、子奢,莫知媒兮。
’」20. 助詞。
猶夫。
例:《北史?周齊煬王憲傳》:「吾心公寧不悉?但當盡忠竭節耳,知複何言!」21. 助詞。
無義。
例:《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須達已蒙老人斷,即知和顏稱本心。
」蔣禮鴻通釋:「‘即知’就是‘即’,意謂就稱了心願,顏色也和下來了。
」知 zhi 第四聲 「智」的古字。
1. 聰明;智慧。
例:《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
」2. 姓。
跪求所有含“君子”二字的古文言語句
君子,一般是儒家的概念,我給你《論語》中的和《周易》中的,你看看,有出處和翻譯《論語》中的君子(1)“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論語·裏仁》) “義”就是“宜”,也就是說,君子走的始終是一條適宜的正路。
而小人則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驅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論語·裏仁》) 就是說,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記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牽掛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繕,小人則記惦的是自己的家鄉;君子心中始終有一份規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則滿腦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3)“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靈公》) 就是說:君子是合群的,雖然他內心裏莊重、莊嚴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裏頭卻從來不爭。
同時,他也決不拉幫結派,謀取私利。
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論語·子路》)。
小人則剛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生活中經常會看見這樣的場麵:大家討論一件事情的時候,領導的話還沒說完,馬上就會有人跳出來說,對對對,領導說得真好,什麼高屋建瓴、深謀遠慮之類的溢美之詞說了一大籮筐;可是到會後他轉臉就會對別人說,哎,這個領導說的都是什麼啊?我一點都不同意他的觀點! 關於君子和小人行事的不同,孔子還有一個表述,叫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周”就是能夠團結照顧到很多人,他以道義為準則與人交往,所以有很多誌同道合的朋友。
一個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會像空氣裏的氧氣一樣,讓朋友們感覺到很歡欣,感到受到照應。
“比”這個字形,象兩個人緊挨著站在一起,意思是說,小人喜歡結成小圈子,他不會融入大集體。
(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小人之所以喜歡互相勾結,是因為他的心裏有鬼,想通過這種勾結謀取私利和維護既得利益。
所謂“結黨營私”,正是這個意思。
而君子則胸懷坦蕩,因為他坦然無私,所以能夠平和,能夠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5)“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難事而易說也。
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論語·子路》) 說,同“悅”,高興。
一個君子你很容易與他相處,但是你又難以取悅他。
假如你想以不正當的手段取悅他,他反而會不高興。
決不會說你給他一個小恩小惠,他就給你大開綠燈、大開後門。
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時候,他會根據你的才幹,給你安排一個合適的位子。
這就叫“器之”。
小人的特點是你很容易取悅他,但是你很難與他相處。
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比如說你給他施一點小恩小惠,幫他一個小忙,甚至你請他喝一頓酒,這個人就會很高興了。
即便你取悅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義的,是不正當的,他也還是會很高興。
但這樣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
你千萬不要以為取得了他一時的歡心,他以後就會非常忠誠地一路給你開綠燈,雖然你費了很多力氣,花了很多錢財,打通了關節,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時候,他不會根據你的才幹給你安排工作。
而是求全責備,覺得你這兒也不夠格,那兒也不達標,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算白費。
他會想法刁難你,讓你覺得很尷尬。
所以這樣的人你很難與他相處。
《周易》中的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流傳更廣。
但兩千年來,知者多,能解者少。
而且,在學術界仍有不同的解釋,目前,似乎還沒有公認的正確訓解。
文言文中句中有含說字的句子
說,釋也,一曰談說也。
——《說文》說所以明也。
——《墨子·經上》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
吾在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勾踐說於國 人。
——《國語·越語》。
注:“解也。
”佐下軍以說焉。
——《左傳·昭公九年》。
注:“自解說。
”是欲以我為說於匈奴也。
——《漢書·王莽傳》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白居易《琵琶行》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資一歡。
——清· 袁枚《祭妹文》說,論也。
——《廣雅·釋詁二》遊於說。
——《禮記·少儀》。
疏:“謂論說。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夫差將死,使人說於 子胥。
——《國語·吳語》六曰說。
——《周禮·太祝》。
注:“以辭責之。
”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
——《史記·貨殖列傳序》然是說,餘尤疑之。
——宋·蘇軾《石鍾山記》神仙之說,所謂為蛇畫足。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
——《戰國策·秦策一》
高一文言文中含“庶幾”的句子
庶幾 shùjī(1) [maybe]∶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
——《史記·秦始皇本紀》(2) [almost]∶差不多;近似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幾乎!(3) [talent]∶指賢者或可以成才的人詳細解釋1.差不多;近似。
《易·係辭下》:“ 顏 氏之子,其殆庶幾乎?” 高亨 注:“庶幾,近也,古成語,猶今語所謂‘差不多’,讚揚之辭。
”《孟子·梁惠王下》:“王之好樂甚,則 齊國 其庶幾乎!” 朱熹 集注:“庶幾,近辭也。
”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 歐陽公 〕作奏議,便庶幾 陸宣公 。
”2.希望;但願。
《詩·小雅·車舝》:“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嘉肴,式食庶幾。
” 袁梅 注:“庶幾,幸。
此表希望之詞。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懼而奔 鄭 ,引領南望曰:‘庶幾赦餘!’”《孟子·公孫醜下》:“王庶幾改之,予日望之!”3.或許,也許。
《史記·秦始皇本紀》:“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
”《宋史·文天祥傳》:“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 茅盾 《子夜》十:“他勸 竹齋 在 吳蓀甫 頭上加一點壓力,庶幾 吳 趙 的妥協有實現的可能。
”4.有幸。
《漢書·公孫弘傳》:“朕夙夜庶幾獲承至尊。
” 明 徐光啟 《〈甘薯疏〉序》:“有言 閩 、 越 之利甘薯者,客 莆田 徐生 為予三致其種,種之,生且蕃,略無異彼土,庶幾哉橘逾 淮 弗為枳矣。
”5.指賢人。
《易·係辭下》:“ 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
”顏氏之子,指顏回 。
後因以“庶幾”借指賢人。
漢王充 《論衡·別通》:“ 孔子之門,講習五經。
五經皆習,庶幾之才也。
”《三國誌·吳誌·張承傳》:“凡在庶幾之流,無不造門。
” 唐韓愈 《潮州請置鄉校牒》:“今此州戶萬有餘,豈無庶幾者邪?” 6.連詞。
前麵先說明某種情況或條件,以庶幾連接下句,說出後果,含“才能,以便”的意思:創口久潰不收,隻有割去腐肉,庶幾生新。
含殆字的文言文句子或詩歌
古詩名句精選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大雅.鶴鳴》 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曹操《短歌行》 3、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 4、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詩經.鄭風.風雨》 5、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無題》 6、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蘇軾《贈劉景文》 7、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題廬山仙人洞照》 8、剪不斷,理還亂。
李煜《烏夜啼》 9、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衛風.碩人》 10、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屈原《涉江》 1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李白《將進酒》 1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烏江》 1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嶽飛《滿江紅》 1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淇澳》 15、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16、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李白《長幹行》 17、風咋起,春皺一池春水。
馮延已《謁金門》 18、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文天祥《正氣歌》 19、為山九仞,功虧一 。
《尚書.旅獒》 20、禮之用,和為貴。
《論語.學而》 21、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22、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與陳伯之書》 2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韓愈《原道》 24、雖鞭不長,不及馬腹。
《左傳.宣公十五年》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26、強駑之末,力不能穿魯縞。
劉向《新序.善謀》 27、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吳兢《貞觀政要.政體》 28、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寧史.文天祥傳》 2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30、黃鍾毀棄,瓦釜雷鳴。
屈原《卜居》 31、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嗚則已,一嗚驚人。
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 32、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雲稹《離思》 33、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34、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宮》 35、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36、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李商隱《詠史》 37、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滕王閣序》 38、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39、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詩經.小雅.采薇》 40、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左傳.僖公十四年》 41、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 冠子.天則》 4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 43、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44、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瑟琶半遮麵。
白居易《琵琶行》 45、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曹雪芹《紅樓夢》 46、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傳》 47、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蘇軾《赤壁賦》 48、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韓 《寒食》 49、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杜甫《春望》 50、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孟郊《遊子呤》 51、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 5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遼南》 53、眾心成城,眾口爍金。
《國語.周語下》 54、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 按音序排列 B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誌。
(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韓愈)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管子》)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
(《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裏。
(《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
(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D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
急求含“諾”的詩句或古文句子(在線等待)
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閟宮 年代:【先秦】 作者:【詩經】 片辭貴白璧,一諾輕黃金。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古】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俠客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出關 年代:【唐】 作者:【魏征】 久負青山諾,今還獲所欲。
——入華山訪隱者經仙人石壇 年代:【唐】 作者:【李益】 體裁:【五古】 且欣登眺美,頗愜隱淪諾。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古】 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題長安壁主人 年代:【唐】 作者:【張謂】 體裁:【七絕】 宿諾古人嚐有誡,春遊今我果成賒。
——某嚐約才甫遊雙溪以連雨多事因循未果辱詩督 年代:【宋】 作者:【強至】 黃須圉人服尨詭,嚲鞚如縈相諾唯。
——天馬行應製作 年代:【元】 作者:【周伯琦】 體裁:【七古】 想聞歡喚聲,虛應空中諾。
——子夜歌 年代:【南北朝】 作者:【南朝民歌】 媒人下床去,諾諾複爾爾。
——孔雀東南飛 年代:【漢】 作者:【漢無名氏】 我來宴坐久,寂寥無唯諾。
——元符二年二月七日按部過邛州火井縣三友堂小酌楊公天隱嚐令此邑以山水竹為三友餘益以風月為五賢雲 年代:【宋】 作者:【頓起】 坐令老鈍守,嘯諾獲少休。
——熙寧中,軾通守此郡。
除夜,直都廳,囚係皆滿,日暮不得返舍,因題一詩於壁,今二十年矣。
衰病之餘,複忝郡寄,再經除夜,庭事蕭然,三圄皆空。
蓋同僚之力,非拙朽所致,因和前篇呈公濟子侔二通守今詩 年代:【宋】 作者:【蘇軾】一時畫諾雖雲舊,此日都偷本自公。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三次韻門下劉侍郎直宿寄蘇左丞 年代:【宋】 作者:【蘇轍】 日長無一事,笑諾子孫繁。
——俞蓀墅示以雜興四首乃用危驪塘所次唐子西韻因次韻 年代:【宋】 作者:【陳著】 南山十日菊,秋酌有前諾。
——劉寺展繡亭上,與尤延之久待京仲遠不至,再相待於靈芝寺年代:【宋】 作者:【楊萬裏】
古文中驚豔的句子
1、終於為那一身江南煙雨覆了天下,容華謝後,不過一場,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瓏社稷,可笑卻無君王命。
3、鳳凰台上鳳凰遊,負約而去,一夜苦等,從此江南江北,萬裏哀哭。
4、嗟歎紅顏淚、英雄歿,人世苦多。
山河永寂、怎堪歡顏。
5、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
6、夜雨染成天水碧。
有些人不需要姿態,也能成就一場驚鴻。
7、你要記得,紫檀未滅,我亦未去。
8、誰在歲月裏長長歎息。
9、漢霄蒼茫,牽住繁華哀傷,彎眉間,命中注定,成為過往。
10、紅塵初妝,山河無疆。
最初的麵龐,碾碎夢魘無常,命格無雙。
11、江南風骨,天水成碧,天教心願與身違。
12、山河拱手,為君一笑 。
13、如是顛簸生世亦無悔。
14、荏苒歲月覆蓋的過往,白駒過隙,匆匆的鑄成一抹哀傷。
15、那被歲月覆蓋的花開,一切白駒過隙成為空白。
16、褪盡風華,我依然在彼岸守護你。
17、那些繁華哀傷終成過往, 請不要失望,平凡是為了最美的蕩氣回腸。
18、你的路途,從此不見我的蒼老。
19、長歌當哭,為那些無法兌現的諾言,為生命中最深的愛戀,終散作雲煙。
20、隨你走在天際,看繁花滿地。
21、我自是年少,韶華傾負。
22、你要記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東。
23、蒼茫大地一劍盡挽破,何處繁華笙歌落。
24、寄君一曲,不問曲終人聚散。
25、誰將煙焚散,散了縱橫的牽絆; 聽弦斷,斷那三千癡纏。
26、清風濕潤,茶煙輕揚。
重溫舊夢,故人已去。
27、染火楓林,瓊壺歌月,長歌倚樓。
歲歲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紅蓮,唯聞玉磬,但此情依舊。
28、玉竹曾記鳳凰遊,人不見,水空流。
29、他微笑著,在歲月的流失中毀掉自己。
30、還能不動聲色飲茶,踏碎這一場,盛世煙花。
31、紅塵囂 浮華一世轉瞬空。
32、我不是我 你轉身一走蘇州裏的不是我 。
33、 幾段唏噓幾世悲歡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4、經流年 夢回曲水邊 看煙花綻出月圓。
35、人生在世,恍若白駒過膝,忽然而已。
然,我長活一世,卻能記住你說的每一話。
36、霧散,夢醒,我終於看見真實,那是千帆過盡的沉寂。
37、紙張有些破舊,有些模糊。
可每一筆勾勒,每一抹痕跡,似乎都記載著跨越千年萬載的思念。
38、生生的兩端,我們彼此站成了岸 。
39、緣聚緣散緣如水,背負萬丈塵寰,隻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40、握住蒼老,禁錮了時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41、人永遠看不破的鏡花水月,不過我指間煙雲 世間千年,如我一瞬。
42、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43、虛幻大千兩茫茫,一邂逅,終難忘。
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識,又何妨。
44、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間,不勝人生一場醉。
45、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46、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47、看那天地日月,恒靜無言;青山長河,世代綿延;就像在我心中,你從未離去,也從未改變。
48、就這樣吧,從此山水不相逢。
49、人天自兩空,何相忘,何笑何驚人。
50、既不回頭,何必不忘。
既然無緣,何須誓言。
今日種種,似水無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51、有緣相遇,無緣相聚,天涯海角,但願相憶。
有幸相知,無幸相守,蒼海明月,天長地久。
52、相見得恨晚,相愛的太慢,進退讓我兩難 緣過了遠分,緣過了聚散,是否回頭就能夠上岸 53、天涼了,涼盡了天荒 地老了,人間的滄桑 愛哭了,這麼難舍 心都空了,想放不能放 天亮了,照亮了淚光 淚幹了,枕邊地彷徨 54、心微動奈何情己遠.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55、渺渺時空,茫茫人海,與君相遇,莫失莫忘。
56、如果換我先開口,日子是否還一樣細水長流 57、也許是前世的姻 也許是來生的緣 錯在今生相見 徒增一段無果的恩怨 58、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59、醉眼看別人成雙作對, 60、無人處暗彈相思淚。
61、 怎知紅絲錯千重 路同歸不同 踏雪尋梅方始休 回首天盡頭 62、俠士勿輕結,美人勿輕盟,恐其輕為我死也。
63、人成各,今非昨,秋如舊,人空瘦 64、燈影漿聲裏 天猶寒 水猶寒 夢中絲竹輕唱 樓外樓 山外山 樓山之外人未還 人未還 雁字回首 早過忘川 撫琴之人淚滿衫 65、蕭蕭揚花落滿肩 落滿肩 笛聲寒 窗影殘 煙波槳聲裏 何處是江 66、你給我一滴眼淚,我就看見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67、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 一聚一離別,一喜一傷悲,一榻一身臥,一生一夢裏 尋一夥相識,他一會咱一會 那一般相知,吹一會唱一會 68、我寧可我們不曾相濡以沫,我但願我們從來就相忘於江湖。
69、夢裏的江湖,百花齊放,人來人往,繁華似錦。
70、開始想念,那曾經握在手中蒼涼的歲月,以及那一片燦爛的江湖。
——還有那些曾經愛過恨過的人們。
71、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經歸來,歸來無望。
72、安然的度過一世春秋。
渾噩自知。
73、月光的森然,樂律的精魂,一切隻是幻影,稍縱即逝 74、無論多麼落寂和蒼茫 那些身影總會過目不忘 75、總在不經意的年生。
回首彼岸。
縱然發現光景綿長。
76、我總是在想,我的記憶是不...
含有“之所以”的文言文句子
《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列子·說符篇》: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
”《莊子·天運》: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即東施效顰的故事。
)《墨子·公輸》: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韓愈《師說》: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
《史記·淮陰侯列傳》: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王安石《讀孟嚐君傳》: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李翱《複性書》:人之所以為聖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
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