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頸聯是“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寫詩人登黃鶴樓所見眼前的景物,晴空裏,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長勢茂盛的芳草,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麵,為引發詩人的鄉愁設置了鋪墊。
《黃鶴樓》是唐代崔顥所作的七言詩,全詩原文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白話文釋義: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隻留下空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裏,千萬年來隻有白雲飄飄悠悠。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曆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麵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擴展資料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首聯寫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頷聯寫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麵因白雲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曆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是人非、鶴去樓空。
頸聯兩句筆鋒一轉,由寫傳說中的仙人、黃鶴及黃鶴樓,轉而寫詩人眼前登黃鶴樓所見,由寫虛幻的傳說轉為實寫眼前的所見景物。
尾聯寫江上的霧藹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係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麵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
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
黃鶴樓的頸聯是什麼
1. 頸聯是“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
2. 律詩有四聯,1、2句為首聯,3、4為頷聯,5、6為頸聯,7、8為尾聯。
3. 如下: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的頸聯
黃鶴樓詩詞首推唐崔顥的《黃鶴樓》 昔 人 已 乘 黃 鶴 去, 此 地 空 餘 黃 鶴 樓。
黃 鶴 一 去 不 複 返, 白 雲 千 載 空 悠 悠。
晴 川 曆 曆 漢 陽 樹, 芳 草 萋 萋 鸚 鵡 洲。
日 暮 鄉 關 何 處 是, 煙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主旨:全詩寫登樓所見所生的聯想:從昔人仙去,江山勝景依舊而抒發世事茫茫,人事短促之感歎. 甲,課文要點: 寫作背景:唐代詩人崔顥遊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有感而作. 寫景:描寫了在黃鶴樓頭俯視長江兩岸所見景色. 抒情:作者感歎仙人騎鶴,人去樓空,悠悠千載,於是撫今追昔,有世事滄桑的感慨,並因日暮而生思鄉之情. 問:1.前四句寫甚麽 抒發了何種感情 答:寫仙人及仙鶴的傳說.抒發世事茫茫的感慨 2.後四句抒發甚麽情思 答:抒發日暮思歸的情思. 乙,段落大意: 首聯借傳說落筆,感歎物是人非. 頷聯承上聯進一步寫歲月不再,以白雲悠悠反襯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頸聯寫黃鶴樓前實景:江山依舊. 尾聯借景抒情,以日暮途遠抒發漂泊懷鄉之情 此外黃鶴樓主樓壁畫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 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也成為詠誦黃鶴樓的絕句。
我也認為第一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說人去樓空更合適。
第二句寫世事蒼茫的。
崔顥《黃鶴樓》每句賞析,中心
崔顥《黃鶴樓》賞析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睛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一)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樓頭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麵因白雲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曆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在人非、鶴去樓空。
人們留下什麼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舍不斷的綿綿鄉戀、悠悠鄉情。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豔陽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漢水北岸的樹木化作久久思念的親愛之人,宛如眼前。
和煦的陽光,給人家的溫暖。
依稀間,鸚鵡洲上的芳草叢中走來一身正氣、擊鼓罵曹的禰衡,他麵對黃祖的屠刀,視死如歸,血灑碧草,正是無數浪跡天涯的遊子浸滿血淚的無私付出,才構築了無數令人難忘的故鄉。
美好的憧憬與動情的追憶,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極富人情味。
詩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進更為高遠的境地。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後麵是夜晚,鳥要歸巢,船要歸航,遊子要歸鄉。
水霧江煙,一片迷蒙,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麵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
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拖音。
詩作的前兩句民歌風味濃鬱,景到言到,語如聯珠;後兩句則對仗工整,音律諧美,文采飛揚。
特別是作者獨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無窮之感。
詩人將思念親人的狹義鄉愁與心係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有機結合,使得本篇的韻味和風骨跨上了同類詩作的最高峰巔。
詩人的風采與秉性亦隨詩篇的展開躍然紙上:他才華橫溢,如晴川東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節,似芳草萋萋,崢嶸不已。
沒有自戀自迷之頹廢,也無自私自利之狹隘,鄉愁情懷的抒發也同樣波瀾壯闊、豪邁昂揚,不愧為是被後人推為唐朝七律詩中的第一佳作。
(二) 黃鶴樓舊址在今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大橋武昌橋頭。
相傳始建於三國東吳黃武二年(223)。
武昌古時叫鄂州。
據《元和郡縣誌》記載:“鄂州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名樓,為黃鶴樓。
”也有傳說記載,三國時·1297·《唐詩鑒賞大典》 一個名叫費文禕的人登仙,曾乘黃鶴在此樓休息,因此得名黃鶴樓。
這使千年古樓蒙上了神奇色彩,更加聞名天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詩人漫遊到了這裏,乘興登臨,首先誦出了這樣的詩句是很自然的。
這個起句語言明白曉暢,表麵上看沒有什麼辭采,但感情放縱恣肆,借助於樓名的傳說,卻能一下子將人們帶進一個神話境界,引發出無限遐思。
從這點說,這首詩的起句筆勢突兀陡峭,引人入勝,寓奇崛於平易之中。
麵對曆史陳跡,不免浮想聯翩,“已乘”和“空餘”,“昔人”與“此地”,兩相映襯,凝成了古今變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深刻地表達了詩人登樓之初的浩然情懷。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頷聯由神話傳說回到了現實感受。
詩人登上了古樓,縱目遠眺,隻見碧空浩渺,白雲悠悠。
這樣空茫的境界不免又使仕途坎坷的詩人產生人世彷徨的無限惆悵。
詩人在這裏突破了格律的限製,沒有苛求對仗工整,詞性和聲律似對非對,前對後不對,但讀起來音節瀏亮,一氣貫注,顯得自然流動,並不著力。
頸聯兩句對仗則非常精美工穩了。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繪出了一幅絢麗的大江景色。
當詩人的視線從遠處的天際回落到地麵景物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與黃鶴樓隔江相望的漢陽。
那裏,綠樹掩映,漢水交彙,在明麗的陽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麵,隻見一丘沙洲隆起江心,這就是鸚鵡洲了。
東漢末年的文人彌衡,曾在洲上作過《鸚鵡賦》,彌衡被江夏太守黃祖殺於洲上,後人便改洲名為鸚鵡洲,作為紀念。
彌衡素有文氣,但懷才不遇,終遭不幸,如今隻剩下一片芳草萋萋。
詩人見景生情,不由地聯想到自己的漂零身世。
雖然他以如椽的大筆為眼前的景物勾勒出一幅色彩鮮麗,形象優美的圖畫: 紅豔的陽光,白亮的浪花,濃綠的樹木,但是景色雖好,終究還是異鄉的土地啊! 於是,那惆悵的情懷就自然地轉化為無盡的鄉愁了。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末聯描繪的江麵已是一片暮靄,仿佛籠罩著煙霧一般。
“煙”字能表現出一種朦朧、彌漫、飄忽的景象。
為許多詩人喜用。
崔顥在這裏用了一個“煙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靄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現出來了,在極有深度的視覺形象中蘊含著醇厚的韻味。
它與“日暮” 一同構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詩人的懷鄉之情: 黃昏時分,忙碌在外的人們都在回家了,...
黃鶴樓的頸聯描繪了什麼畫麵
《黃鶴樓》頸聯是“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寫詩人登黃鶴樓所見眼前的景物,晴空裏,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長勢茂盛的芳草,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麵,為引發詩人的鄉愁設置了鋪墊。
《黃鶴樓》是唐代崔顥所作的七言詩,全詩原文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白話文釋義: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隻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裏,千萬年來隻有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曆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麵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擴展資料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首聯寫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頷聯寫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麵因白雲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曆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是人非、鶴去樓空。
頸聯兩句筆鋒一轉,由寫傳說中的仙人、黃鶴及黃鶴樓,轉而寫詩人眼前登黃鶴樓所見,由寫虛幻的傳說轉為實寫眼前的所見景物。
尾聯寫江上的霧藹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係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
麵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
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
...
崔顥《黃鶴樓》的完整翻譯
白話譯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隻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裏,千萬年來隻有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曆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麵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原詩: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擴展資料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懷鄉之佳作。
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曆經千百年之久; 頸聯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
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嗬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崔顥(704—754),唐代詩人。
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
開元十一年(723年)登進士第。
唐玄宗開元(713—741)後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門下任職。
唐玄宗天寶(742—756年)初年,入朝為太仆寺丞,官終尚書司勳員外郎。
其前期詩作多寫閨情,流於浮豔輕薄;後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名著當時。
《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裏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
黃鶴樓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國時期該樓隻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黃鶴樓詞條...
登臨黃鶴樓,白雲悠悠,黃鶴杳然,此景讓我們不禁想起崔顥的黃鶴...
[作者]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
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進士,天寶年間曆任太仆寺丞、司勳員外郎等職。
他才思敏捷,長於寫詩。
早期多寫閨情,辭藻較輕浮;後赴邊陲,一改詩風,所寫邊塞詩慷慨激揚、雄渾奔放。
《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
[寫作背景] 崔顥卸職後,離開長安南遊,在南昌登臨了黃鶴樓。
危樓憑欄,看眼前鶴去樓空,望天際白雲悠悠,睹鸚鵡洲一片青碧。
想今憶昔,白雲蒼狗、仕途坎坷、故鄉難見之情油然而生,於是揮筆寫下了這首被嚴羽譽為“唐人七律第一”的千古名作《黃鶴樓》。
[解讀] 此為該詩的頸聯。
全詩為: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吊古懷鄉詩,開篇從虛處落筆,將神話故事與眼前實景融為一體,表現世事茫茫之慨。
接著從喟歎一轉而為“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春色描寫,境界上與前兩聯截然異趣,視覺效果也為之一新。
漢陽,位於江漢兩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
鸚鵡洲,在武昌西南長江中,後被江水衝沒。
相傳東漢末年江夏太守黃祖的長子黃射在洲上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當時為珍禽),才華橫溢的禰橫即席作《鸚鵡賦》記之,因而得名。
後禰橫因得罪黃祖,也在此被殺。
詩人佇立在雕梁畫棟、金壁輝煌的高樓上,極目遠眺,遠近景色盡入眼底:晴空萬裏,白雲悠悠,漢水騰瀉,波光粼粼;豔陽之下,晴川閣樹木,鬱鬱蔥蔥,清晰可見;鸚鵡洲上,芳草如茵,洲邊雪浪拍岸,銀花翻卷…… 此聯色彩鮮明,境界闊大,字麵上構成一軸明麗的山水長卷,故一直被譽為寫景名句。
其實不盡然。
“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抒情。
《薑齋詩話》曰:“情景名二,而實不可離。
神於詩者,妙合無垠。
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
”崔顥深諳其道。
想禰橫昔日的碧血,化成今天的芳草;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古今皆然!他欲修道,但仙人已乘黃鶴去,無緣一見;他想探望家鄉,可暮靄迷茫,鄉關不知在何處。
這怎不讓卸職後的詩人眼望美景而淒然神傷?所以他刻意遴選“萋萋”一詞(古人把“春草始碧”“春水生粼”當作“淒惋”情緒的一種表現),既狀春草之盛,又借其音表現自己淒惋的心境。
這就是景中情。
[特色]一、情寓景中。
用明麗之景反襯淒楚之情(見上)。
二、具有色彩繽紛的繪畫美。
作者遊目騁懷,直接勾勒黃鶴樓外的藍天白雲、晴川沙洲、綠樹芳草……五彩斑斕,形象鮮明,一聯詩就是一幀蘊涵淒情的畫。
三、富於音樂美。
作者妙用“曆曆”、“萋萋”兩個疊音詞,使詩句聲音清朗、音律和諧,吟誦起來,猶如輕板而歌。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黃鶴樓的頸聯描繪了什麼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