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年輕人,在家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尊敬兄長,行為謹慎,說話守信,博愛眾人,親近仁者。做到這些之後,還有餘力,就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
【原文】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文】子夏說:“看重實際的德行,輕視表麵的姿態。侍奉父母要盡心盡力,為君主做事要奉獻自身,與朋友交往要誠實守信。這樣的人,雖然沒有學習過,我也一定說他學習過了。
【原文】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如果多年不改變父親的教誨,就可以說是盡孝了。
【原文】夢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譯文】夢懿子問怎樣才是孝。孔子說:“不要頂撞父母,不要違抗父母的意願。”
【原文】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父母為子女的疾病擔憂,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原文】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譯文】如今說的孝,隻是能夠養活父母。說到狗、馬,也都能飼養;如果對父母沒有尊敬,和養動物有什麼區別呢?
【原文】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譯文】總是保持和顏悅色的態度最難。遇到事情時,子女為父母效勞;有好吃的,讓父母享用,僅僅這樣就算是孝順了嗎?
【原文】子曰:“事父母幾諫。見誌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譯文】伺候父母,對他們的過錯要稍加規勸,如果自己的規勸沒有被聽從,仍要尊敬他們,不加違抗,擔憂他們但不怨恨他們。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譯文】父母在世的時候,不去遠方求學或工作,如果必需要去,一定要告訴父母去的具體地方。
【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麵以他們的高壽,自己長大了而高興,一方麵因為他們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顧而憂懼。
論語講孝的句子(句子要全的,還要意思)
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就是說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誌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為人之道,那麼他的行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則以喜,一則以憂。
”就是說父母的年紀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們一來對他們的壽命感到喜悅,一來又時時刻刻為他們的衰老而擔憂。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就是說父母在的時候,不要出門遠遊,如果非得要遠遊在話,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孔子論語中關於孝順父母的句子和翻譯
不遠遊:“生,事之以禮,皆能有養;不敬,子曰:今之孝者,有酒食,子曰:“無違。
”樊遲禦,曾是以為孝乎?孟武伯問孝。
子曰:“色難。
有事;死,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 我對曰無違,何以別乎?孟懿子問孝。
”子曰:“父母在,遊必有方。
”子曰,是謂能養.至於犬馬,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樊遲曰:“何謂也,弟子服其勞,先生饌。
”子曰。
” 子夏問孝子遊問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論語中關於孝道的句子有哪些?
有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於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平? 子遊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倡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無敢毀傷 孝之始也。
揚名立身 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孔子曾經說,人不孝其親,不如禽獸。
論語學而子夏曰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and so on ... ...
論語中與父母長輩有關的有關的句子
論語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問孝,子曰:“無違。
(2)”樊遲(3)禦(4),子告之曰:“孟孫(5)問孝於我, 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 【注釋】 (1)孟懿子:魯國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孫,名何忌,“懿”是諡號。
其父臨終前要他向孔子學禮。
(2)無違:不要違背。
(3)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
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歲。
他曾和冉求一起幫助季康子進行革新。
(4)禦:駕馭馬車。
(5)孟孫:指孟懿子。
【譯文】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
”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
”樊遲說:“不要違背禮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 【評析】 孔子極其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如此。
但這裏著重講的是,盡孝時不應違背禮的規定,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孝。
可見,孝不是空泛的、隨意的,必須受禮的規定,依禮而行就是孝。
【原文】 2·6 孟武伯(1)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2)。
” 【注釋】 (1)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名彘。
武是他的諡號。
(2)父母唯其疾之憂:其,代詞,指父母。
疾,病。
【譯文】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
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
(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 【評析】 本章是孔子對孟懿子之子問孝的答案。
對於這裏孔子所說的父母唯其疾之憂,曆來有三種解釋:1.父母愛自己的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謹慎小心,這就是孝。
2.做子女的,隻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時擔憂,但在其他方麵就不必擔憂了,表明父母的親子之情。
3.子女隻要為父母的病疾而擔憂,其他方麵不必過多地擔憂。
本文采用第三種說法。
【原文】 2·7 子遊(1)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2),不敬,何以別乎?” 【注釋】 (1)子遊:姓言名偃,字子遊,吳人,比孔子小45歲。
(2)養:音yàng。
【譯文】 子遊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隻是說能夠贍養父母便足夠了。
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
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評析】 本篇還是談論孝的問題。
對於“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一句,曆來也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一是說狗守門、馬拉車馱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說犬馬也能得到人的飼養。
本文采用後一種說法,困為此說比較妥貼。
【原文】 2·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1)。
有事,弟子服其勞(2);有酒食,先生(3)饌(4),曾是以為孝乎?” 【注釋】 (1)色難:色,臉色。
難,不容易的意思。
(2)服勞:服,從事、擔負。
服勞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長者或父母;前麵說的弟子,指晚輩、兒女等。
(4)饌:音zhuàn,意為飲食、吃喝。
【譯文】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評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談論有關孝的問題。
孔子所提倡的孝,體現在各個方麵和各個層次,反映了宗法製度的需要,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
一個共同的思想,就是不僅要從形式上按周禮的原則侍奉父母,而且要從內心深處真正地孝敬父母。
《論語》句子賞析以及翻譯
孔子說:“如果不是心裏想了卻想不明白,就不要去啟發;如果不是能說卻說不清楚,就不要告訴他答案;如果給學生舉出一方麵的例子他卻不能回答出另外的三個方麵的問題,就不要再教給他更多的東西了。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
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評析】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
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這一段內容,似乎孔子主張人們隻要仁、義,不要利、欲。
事實上並非如此。
任何人都不會甘願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
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
否則寧守清貧而不去享受富貴。
這種觀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
這一章值得研究者們仔細推敲。
孔子說:“如果富貴合乎於道就可以去追求,雖然是給人執鞭的下等差事,我也願意去做。
如果富貴不合於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還是按我的愛好去幹事。
”【評析】孔子在這裏又提到富貴與道的關係問題。
隻要合乎於道,富貴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於道,富貴就不能去追求。
那麼,他就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從此處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對做官,不反對發財,但必須符合於道,這是原則問題,孔子表明自己不會違背原則去追求富貴榮華。
初(莫通暮,翻譯為晚春 暮春,其意為春夏之交,不是初)春的時候,春天的衣服已經做好了,五六個青年,六七個小孩,在沂水中遊泳,(之後)在舞雩台上吹吹風,唱著歌回來.
論語中關於養父母和敬父母的句子都有哪些?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子曰:“父在,觀其誌。
父沒,觀其行。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學而》孟懿子問孝。
子曰:“無違。
”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為政》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為政》)子遊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為政》)子夏問孝。
子曰:“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為政》)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在不遠遊;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不敬,何以別乎?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經典句子及翻譯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譯文】 曾子說:“謹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念祭祀祖先,這樣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風俗歸於淳樸厚道了。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子曰:“君子不器”【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像器具那樣,隻有某一方麵的用途。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論語中寫“孝”的句子並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