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
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
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
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
“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
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麵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
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麼。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麵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麵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麵有隻狐狸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
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裏的時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說話了:
‘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
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製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
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裏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
和盛氣淩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
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
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
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麵,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
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麵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麵跟著。他們走沒多
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
麵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
但他並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
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裏,那也就是
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從上麵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著職務上的權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亡羊補牢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裏麵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
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
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
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
“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隻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
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麵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
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
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
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教訓,改正過失,發奮圖強,還是來得及做一番事業的。
這則成語故事裏的莊辛,楚都紀南(今荊州一帶)人,是楚國著名國王楚莊王的後代,一生耿介無私,為楚襄王時代大臣。初不為襄王器重,自赴齊力諫襄王後,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為陽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四麵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
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
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
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裏聽見四麵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裏麵楚人這麼多呢?”說看,心裏已喪失了鬥誌,便從床上爬起來,在
營帳裏麵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
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
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因為這個故事裏麵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
以後的人就用“四麵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麵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
產,遊手好閑;但後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
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麵楚歌”。又如學校裏討論學術問題,
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
、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麵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曆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麵楚歌”的厄運了。
伊索寓言的好詞好句?
愛慕虛榮 驕兵必敗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藥 · 別開生麵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麵書生 · 八麵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複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一見 · 不為五鬥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新立異 · 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裏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餘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雲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鬥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鬥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伊索寓言賞析句子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伊索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後人創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練,故事生動,想象豐富,飽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龜兔賽跑》、《牧童和狼》、《狐狸和烏鴉》等已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許多小故事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對我們很有啟發.但“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見解.我國著名學者錢鍾書讀《伊索寓言》時,就對一些故事作了新的詮釋.那麼,你在讀完《伊索寓言》後又會有些什麼新的想法呢?【原文】公雞和寶玉一隻公雞在田野裏為自己和母雞們尋找食物.他發現了一塊寶玉,便對寶玉說:“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會非常珍惜地把你撿起來;但我發現了你卻毫無用處.我與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寶玉,倒不如得到一顆麥子好.”這是說自己需要的東西才是真正珍貴的.《伊索寓言》中輯錄的故事篇幅短小,情節極為簡單,或是兩三個動物,或是兩三個人,或是人與動物,或是動物與神靈,或是人與神靈..這些簡單情節構成了一個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我們在讀《伊索寓言》時,會驚奇地發現,寓言裏的各種動物原來就是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狐狸是充滿智慧的先知先覺者.《狐狸和豹》中,他們在爭論誰美時,豹誇耀的是自身斑駁的花紋,而狐狸頗有哲理地說:“我所裝飾的不是身體,而是心靈.”狐狸平淡的話語表現的卻是超凡的智慧,猶如一位哲人在抨擊隻重外表而忽視本質的浮誇世風.《狐狸和樵夫》中的狐狸責怪樵夫說:“如果你的手勢與你的語言一致的話,我就該好好地感謝你.”這是在告誡人們要言行一致.《農夫和狐狸》中的狐狸則是神靈的化身,壞心腸的農夫想毀掉鄰居的莊稼,狐狸按照神靈的指示,燒掉了壞心腸農夫的莊稼,以此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害人必害己.當然,《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也並非都是好人的象征,在《斷尾巴的狐狸》中,為謀一己私利的狐狸便成了一隻斷尾狐.所有的故事,幾乎都體現了作者一種同情弱者的樸素思想.《獅子與公牛》中的公牛是弱者,卻以自己的智慧識破了獅子的陰謀詭計.《貓和老鼠》中貓是老鼠的天敵,但老鼠卻很聰明,善於識辨,沒有被偽裝所蒙蔽.《馬和鹿》中的鹿想從馬獨占的草原中分得一點,自私的馬就向人求教懲罰鹿的辦法.可沒想到的是,馬還沒懲罰到鹿,就成了人的奴隸.在這些故事中,看似弱小的牛、鼠、鹿,都戰勝了貌似強大的獅子、貓、馬,這種同情弱者的思想正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奴隸的樸素願望.在多數故事中,“人”並不是善良的,而是險惡的:《人和羊人》中的“人”反複無常;《好惡作劇的人》中的“人”從不做好事;《天文學家》中的天文學家不切實際,誇誇其談;《牧牛人》中的主人公遇到危難隻會逃避;《農夫和狗》中的農夫甚至惡毒到連自家人都要陷害..有的故事蘊涵深刻的哲理.《捕到石頭的漁夫》講的是漁夫們起網時,漁網很沉,但拉上岸一看,卻隻是一塊大石頭.當他們內心懊惱時,一位老漁夫說:“痛苦本是歡樂的姐妹.”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禍福相依的辯證關係.有的故事極力宣揚人性之愛.《公雞和鬆雞》中的鬆雞經常被公雞欺負,但是當它看到公雞相互鬥得頭破血流時,它寬容了公雞對它的蔑視.鬆雞的仁愛、寬容之心和當時殘酷的社會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是勞動人民樸素世界觀的反映.這些寓言故事表現了人類社會的種種現實,生活中的善與惡、美與醜、是與非都蘊涵在短小精悍的故事之中,這樣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真實表現了奴隸樸素的生活願望及審美體驗,平淡的語言與簡潔的情節卻體現出深刻的道理,讀後餘味無窮,令人深思.
寓言故事 好詞好句
好詞:饒恕 罪惡 家世 誇耀 致敬 合適 朝夕生活 糟糕 相處融洽 醜陋 美麗傳說 感激 熱情款待 永不凋謝 繁重 幸福 槍林彈雨 長途跋涉 趾高氣揚 打劫 損失 慈悲 出賣 膽大包天 好句: 1.有一個會吹簫的漁夫,帶著他心愛的簫和漁網來到了海邊。
他先站在一塊突出的岩石上,吹起簫來,心想魚聽到這美妙音樂就會自己跳到他的前麵來的。
他聚精會神地吹了好久,毫無結果。
2、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又在他們每人脖子上掛了兩隻口袋,一隻裝別人的缺點,另一隻裝自己的。
他把那隻裝別人缺點的口袋掛在胸前,另一隻則掛在背後。
因此人們總是能夠很快地看見別人的缺點,而自己的卻總看不見。
3、那些虛情假意的人用花言巧語和小恩小惠去賄賂別人,卻把別人最必需的東西奪走了。
4、力量弱小的善,被惡趕走到了天上。
善於是問宙斯,怎樣才能回到人間去。
宙斯告訴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個一個的去訪問人間吧。
惡與人很相近,所以接連不斷地去找他們。
善因為從天上下來,所以就來得很慢很慢。
5、狼誤吞下了一塊骨頭,十分難受,四處奔走,尋訪醫生。
他遇見了鷺鷥,談定酬金請他取出骨頭,鷺鷥把自己的頭伸進狼的喉嚨裏,叼出了骨頭,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
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
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係到寓言的未來。
中國曆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範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其成功之處在於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人們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寓言意思":有所隱含的語言。
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托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
...
寓言故事語成語故事的分別
成語故事很大部分是曆史典故,是發生過的事情,然後人們用一個成語將這些事情總結、濃縮為一個簡短的句子或短語,以方便地表達整個故事和故事要講述的內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積極的寓意。
比如“百步穿楊”、“沉魚落雁”這些,隻是具備一種描述、形容的作用,並不需要給人啟發。
寓言故事是根據事實或者編造的故事向人們講述一個道理,給人以啟發。
並且大部分寓言,是為了講述一個道理而編造的,並沒有真實的根據。
在收編成語故事的時候,有時候人們也會把寓言收編進去,並且曆史本身就帶有很多值得人們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語都能帶給人一些道理。
說白了,成語固有合適寓言故事的分類主要是在講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語故事的目的是補充成語沒有完全表達的內容,使成語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講述道理,兩者不矛盾,隻是分類不同。
很多成語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說成語故事就是寓言故事。
比如一個班,有人喜歡音樂,有人喜歡運動,有人即喜歡音樂又喜歡運動,那麼喜歡音樂的人就是成語故事,喜歡運動的人就是寓言。
伊索寓言中的好詞好句好段
好詞:永不凋謝,繁重,幸福,槍林彈雨,長途跋涉,趾高氣揚,打劫,損失,慈悲,出賣,膽大包天,饒恕,罪惡,家世,誇耀,致敬,合適,朝夕生活,糟糕,相處融洽,醜陋,美麗傳說,感激,熱情款待 感想:觀察動物可以反映人生,以動物為師才是有智慧的人. 每個人都應該忠於職守,抵製外界的誘惑. 熟悉會降低恐懼. 該說的時候說,該行動的時候就要付出行動. 遠水救不了近火. 做人要腳踏實地鳥、獸和蝙蝠 鳥與野獸宣戰,雙方各有勝負。
蝙蝠總是依附強的一方。
當鳥和獸宣告停戰和平時,交戰雙方明白了蝙蝠的欺騙行為。
因此,雙方都裁定他為奸詐罪,並把他趕出目光之外。
從此以後,蝙蝠總是躲藏在黑暗的地方,隻是在晚上才獨自飛出來。
這故事是說那些兩麵三刀的人,最終不會有好下場。
蟬與螞蟻冬季,螞蟻正忙著把潮濕的穀子曬幹。
饑餓的蟬跑來,向他們乞討食物。
螞蟻問他:“你為什麼在夏天不去收集食物呢?”蟬回答說:“那時沒有時間,我忙於唱美妙動聽的歌。
”螞蟻笑著說:“你夏季如要唱歌,那麼冬季就去跳舞吧。
”這故事說明,要不失時機地工作、勞動,才能豐衣足食;如果一味玩樂,隻能挨餓。
叼著肉的狗 狗叼著肉渡過一條河。
他看見水中自己的倒影,還以為是另一條狗叼著一塊更大的肉。
想到這裏,他決定要去搶那塊更大的肉。
於是,他撲到水中搶那塊更大的。
結果,他兩塊肉都沒得到,水中那塊本來就不存在,原有那塊又被河水衝走了。
這故事適用於貪婪的人。
天文學家 有位天文學家習慣每天晚上出去觀察星象。
有一天,他來到郊外聚精會神地觀察天空,一不小心掉進一口井裏。
他大聲叫喊起來。
附近的人聽到呼叫聲後,走過來弄清楚了情況,便對他說:“喂,朋友,你用心觀察天上的東西,卻沒有看地上的事情。
”這故事是說,人首先要做好地上的最普通的事,才談得上天上的高深的事。
徒勞的寒鴉 宙斯想要為鳥類立一個王,指定一個日期,要求眾鳥全都按時出席,以便選他們之中最美麗的為王。
眾鳥都跑到河裏去梳洗打扮。
寒鴉知道自己沒一處漂亮,便來到河邊,撿起眾鳥脫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膠粘住。
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鳥都一齊來到宙斯麵前。
宙斯一眼就看見花花綠綠的寒鴉,在眾鳥之中顯得格外漂亮,準備讓他為王。
眾鳥十分氣憤,紛紛從寒鴉身上拔下本屬於自己的羽毛。
於是,寒鴉身上美麗的羽毛一下全沒了,又變成了一隻醜陋的寒鴉了。
這故事是說,借助別人的東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剝離時,就會原形畢露。
牛和蛙 一頭牛到水潭邊去喝水,踩著了一群小蛙。
並踩死了其中一隻。
小蛙媽媽回來後,見到少了一個兒子,便問他的兄弟們,他到哪裏去了。
一隻小蛙說:“親愛的媽媽,他死了。
剛才有一頭巨大的四足獸來到潭邊,用他的蹄子踩死了我們的兄弟。
”蛙媽媽一邊盡力鼓氣,一邊問道:“那野獸是不是這個樣子,這般大小呢?”小蛙說:“媽媽,您別再鼓氣了。
我想您不可能和那怪物一樣大小,再鼓氣就會把肚子脹破。
”這是說,渺小無論如何也不能與偉大相比。
寡婦與母雞 有個寡婦養著一隻母雞,母雞每天下一個蛋。
她以為多給雞喂些大麥,就會每天下兩個蛋。
於是,她就每天這樣喂,結果母雞長得越來越肥,每天連一個蛋也不下了。
這故事說明,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結果連現有的都失掉了。
狐狸和葡萄 饑餓的狐狸看見葡萄架上掛著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來吃,但又搞不到。
看了一會兒,無可奈何地走了,他邊走邊自己安慰自己說:“這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
”這就是說,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說時機未成熟。
狼醫生 驢子在牧場上吃草,看見一隻狼向他跑來,便裝出瘸腿的樣子。
狼走過來,問他腳怎麼啦。
他說越過籬笆時,踩著了刺,紮傷了腳,請狼先把刺拔掉,然後再吃飽,免得紮傷喉嚨。
狼信以為真,便抬起驢的腿來,全神貫注地認真檢查驢的蹄子。
這時,驢子用腳對準狼的嘴使勁一蹬,踹掉了狼的牙齒。
狼十分痛苦地說:“我真活該!父親教我做屠戶,我幹嗎要去做醫生呢?”這是說,那些不安分守己的人往往會遭到不幸。
出自寓言故事的句子:
一、《龜兔賽跑》這一寓言的好詞:誇耀,速度,失敗,成功,奔跑,比賽,持續,蹤影。
二、《龜兔賽跑》這一寓言的好句、好段:1、兔子向動物們誇耀他的速度,“我從來沒有失敗過,”他說,“當我奔跑時,沒有人比我更快。
”2、烏龜平靜地說:“我要與你比賽。
”“真是笑話,我可以邊玩邊和你賽跑。
”兔子說。
3、比賽開始了,一眨眼工夫,兔子已經跑得不見了蹤影,但是他覺得自己跑得快,對比賽掉以輕心,躺在路邊睡著了。
4、烏龜慢騰騰地卻持續不停地走,當兔子一覺醒來,他看到烏龜已經快到終點線了。
兔子輸了比賽。
《龜兔賽跑》,是家喻戶曉的一則寓言故事。
它告誡人們:強者,不要傲視他人,自我陶醉;弱者,不要氣餒,自愧弗如;弱者如能刻苦努力,堅持不懈,也有超過強者的可能。
寓意: 《龜兔賽跑》: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
做事情要踏踏實實地,這樣才會取得成功。
寓言故事古文斷句
刻舟求劍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葉公好龍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
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
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
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鄭人買履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翻譯刻舟求劍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
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
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
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
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
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葉公好龍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
在他的家裏,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蓋的上麵都繡著龍。
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裏張望。
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
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鄭人買履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
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
」又轉回家去取。
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麽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自相矛盾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
(他)稱讚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
”(他)又稱讚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
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守株待兔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
一天,他在地裏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
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
”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裏,也不幹活,隻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
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
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裏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
伊索寓言好詞好句與寓意
《伊索寓言》 這是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一本書,它對西方倫理道德、政治思想影響最大。
東西方民間文學的精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影響人類文化的100本書之一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
《伊索寓言》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淺顯的小故事中常常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爆發出機智的火花,蘊涵著深刻的寓意。
它不僅是向少年兒童灌輸善惡美醜觀念的啟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書,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歐洲文學史上,它為寓言創作奠定了基礎。
世界各國的文學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為說理論證時的比喻,或作為抨擊與諷刺的武器。
此書中的精華部分,至今仍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在歐洲寓言發展史上,古希臘寓言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開創了歐洲寓言發展的先河,並且影響到其後歐洲寓言發展的全過程,寓言本是一種民間口頭創作,反映的主要是人們的生活智慧,包括社會活動、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等方麵。
現傳的《伊索寓言》根據各種傳世抄本編集而成,包括寓言300多則,其中有些寓言膾炙人口。
《伊索寓言》中的動物除了有些動物外,一般尚無固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狐狸、狼等,有時被賦予反麵性格,有時則受到肯定。
這與後代寓言形成的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樣的。
一段寓言故事 最後一句點明中心 要自己寫的
求千裏馬傳說古代有一個非常喜愛駿馬的國君,為了得到一匹胯下良騎,曾許以一千金的代價買一匹千裏馬。
普天之下,可以拉車套犁、載人馱物的騾、馬、驢、牛多的是,而千裏馬則十分罕見。
派去買馬的人走鎮串鄉,像大海裏撈針一樣,三年的時間過去了,連個千裏馬的影子也沒有見到。
一個宦宮看到國君因得不到朝思暮想的千裏馬而怏怏不樂,便自告奮勇地對國君說:“您把買馬的任務交給我吧!隻須您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屆時定會如願以償。
”國君見他態度誠懇、語氣堅定、仿佛有取勝的秘訣,因此答應了他的請求。
這個宦官東奔西走,用了3個月時間,總算打聽到千裏馬的蹤跡。
可是當宦官見到那匹馬時,馬卻死了。
雖然這是一件令人非常遺憾的事,但是宦官並不灰心。
馬雖然死了,但它卻能證明千裏馬是存在的;既然世上的確有千裏馬,就用不著擔心找不到第二匹、第三匹,甚至更多的千裏馬。
想到這裏,宦官更增添了找千裏馬的信心。
他當即用500金買下了那匹死馬的頭,興衝衝地帶著馬頭回去麵見國君。
宦官見了國君,開口就說:“我已經為您找到了千裏馬!”國君聽了大喜。
他迫不及待地問道:“馬在哪裏?快牽來給我看!”宦官從容地打開包裹,把馬頭獻到國君麵前。
看上去雖說是一匹氣度非凡的駿馬的頭,然而畢竟是死馬!那馬慘淡無神的麵容和散發的腥臭使國君禁不住一陣惡心。
猛然間,國君的臉色陰沉下來。
他憤怒地說道:“我要的是能載我馳騁沙場、雲遊四方、日行千裏的活馬,而你卻花500金的大價錢買一個死馬的頭。
你拿死馬的頭獻給我,到底居心何在?!”宦官不慌不忙地說:“請國君不要生氣,聽我細說分明。
世上的千裏馬數量稀少,不是在養馬場和馬市上輕易見得到的。
我花了3個月時間,好不容易才遇見一匹這樣的馬,用500金買下死馬的頭,僅僅是為了抓住一次難得的機會。
這馬頭可以向大家證明千裏馬並不是子虛烏有,隻要我們有決心去找,就一定能找到;用500金買一匹死馬的頭,等於向天下發出一個信號。
這可以向人們昭示國君買千裏馬的誠意和決心。
如果這一消息傳揚開去,即使有千裏馬藏匿於深山密林、海角天涯,養馬人聽到了君王是真心買馬,必定會主動牽馬紛至遝來。
”果然不出宦官所料,此後不到一年的時間,接連有好幾個人領著千裏馬來見國君。
這則寓言通過價值500金的馬頭使國君眾望所歸,招至賣馬人紛至遝來的故事,說明為了做成一件大事,首先必須要有誠意和耐心。
而一個人謀事的決心,不僅僅是反映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應該用實際行動來體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優美詞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