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骨氣的名言:
人有誌,竹有節。
不怕人窮,就怕誌短。
人無剛骨,安身不牢。
英雄流血不流淚。
兩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土耳其)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
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不降其誌,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誌。——桓寬《鹽鐵論•地廣》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於謙《無題》
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
體現一個人的氣節的詩句
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論語?子罕》 2.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3.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4.不降其誌,不辱其身。
——《論語?微子》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 7.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報任安書》 8.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誌。
——桓寬《鹽鐵論?地廣》 9.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10.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李世民《賜蕭瑀》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周敦頤《愛蓮說》 12.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氣歌》 13.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
——於謙《無題》 14.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於謙《石灰吟》1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石灰吟中表現作者堅強決心和不屈氣節的詩句
一、前 言 陶淵明是東晉最偉大的隱逸派的田園詩人。
中國古代作家能夠在作品中表現出個性的,屈原以後便算是陶潛。
梁、昭明太子特別欣賞他的作品,曾經替他作傳記,序說:「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幹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誌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
」 我一向欣賞淵明的安道苦節、辭采精拔,因此喜歡研究他的作品和風格,尤其他的詩,連蘇軾都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說:「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臞而實腴。
自曹(植)、劉(楨)、鮑(照)、謝(靈運)、李(白)、杜(甫)諸人,皆莫及也。
」 論詩的家數該從「建安七子」,但讀了他們的詩,隻能看出「七子的詩風」,很難看出那一位的詩格。
我覺得唐以前的詩人,真能從作品中發現作者個性的恐怕隻有阮籍和陶淵明兩人,而陶詩尤為甘脆鮮明、篤意真古,因此在昭明文選中作者一百三十家當中,我特選陶淵明一人來加以探討。
二、生平事略 陶淵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潛,潯陽紫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西元三六五—四二七年)世稱靖節先生。
他是東晉名將陶侃的曾孫。
陶侃做過八州都督,封長沙郡公,卒後追贈大司馬。
祖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做過姿城太守,也都是淡漠名利,潔身自好的人。
他的母親是征西大將軍桓溫的長史孟嘉先生的第四女兒。
嘉是當時名儒,文章超卓、胸襟廣闊。
這樣的家庭環境,對陶潛一生可說影響極大。
淵明一生可分少年、遊宦、和歸隱三個時期,茲分述如下: 少年時期:自晉簡文帝 鹹安二年壬申,至晉孝武帝 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自出生至二十五歲止),蕭統淵明傳稱他「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
」更可從他詩中窺見他的遭遇和性格。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五柳先生傳) ?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歸去來辭) ?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遊走(與子儼等疏) ?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梁啟超說他是一位極熱烈極有豪氣的人。
雜詩:「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 〈2〉 遊宦時期:自晉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至東晉義熙元年乙巳(自二十五歲至三十四歲為止)他的雜詩裏說:「荏苒經十載,暫為人所羈。
」在這十年期間,淵明曾出任四次,前三次任幕僚,最後一次是當縣丞。
江州祭酒期:昭明太子淵明傳說他:「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不久去職,幽居達四、五年之久,州府曾請他當主簿,他不就任,寧願在家鄉,躬耕自資。
鎮軍參軍期:隆安四年庚子,淵明作鎮軍參軍,時二十九。
飲酒詩:「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
」 建威參軍期:乙已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一形似有製,素襟不可易。
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
」 彭澤令期:義熙元年乙已,淵明年三十四,是年八月就任,十一月即自免歸。
〈3〉 歸隱時期:自東晉義熙元年乙巳,至宋元嘉四年丁卯(自三十四歲至五十六歲止),淵明自四十六歲以後,他家曾遭遇過火災、風災、水災、蟲災。
他身體也是逐漸衰弱,尤其元嘉二年後的兩三年中,可說是他一生中最困苦的一段日子。
貧困使他自然的質性,磨礪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使他對於死神的迫近,毫不懼怕,處之泰然。
他深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寫了三首挽歌詩,及一篇自祭文,作為辭別人間的最後剖白。
陶淵明的處世態度,是恬淡、安閑、無爭、任真、表麵上看,他的感情似乎淡淡的、平靜的,其實他是一個具有濃烈感情的典型人物,梁啟超就說他是「一位纏綿悱惻最多情的人」他的嗜好是:愛萄、嗜酒、喜弄無弦琴、樂於耕稼,由於他是一個高雅曠達、任性自適的人,感情濃烈而篤於交誼,因此他的快樂,不是安逸中得來,完全從勤勞中得來。
三、時代背景 晉朝正是佛教盛行的時候,文人由厭世思想進而為超脫,故陶潛有釋家思想。
他的性格,在儒、道、釋三家中,經過了自己的溶解,運用當時的法語,於是造成他獨特的思想,便是極現世主義的達觀,不講求將來,在他作品中流露得最微底的是連雨獨飲:「形骸久已化,心在複何言」。
淵明本身的思想,再加上當時的政治社會影響,使他養成自然、現世與孤獨的個性。
因為兩晉社會是貴族社會,政治也是貴族政治,隻有貴族才有做大官的機會,否則就永遠做小官。
他時輟時續地做了十年幕僚,幸虧他的叔父陶夔在政治上略有地位,才援引他當了一名小邑,但當時兵亂頻頻,他本來就不願做官,加上時局的動蕩,不想離鄉太遠,就決定做彭澤令,但個性耿介的他「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宋書隱逸傳)」(誠按:蕭統陶淵明傳、鄉裏小人作鄉裏小兒),隻做了八十天就掛印辭職了。
朱子語錄說:「晉宋人物,雖日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
這邊一麵清談,那邊一麵招權納貨。
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所以高於晉宋人物。
」 在他青年時期正是東晉偏安江南,胡人盤據中原;這時他熱血滿腔,胸懷猛誌,崇拜的是田疇、荊軻之類的英雄。
在他中年和晚年的作品(如雜詩、擬古詩)中,還常常流露出他這種少壯時代的奇情壯思。
陶潛雖...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表現骨氣、氣節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