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 民間口語,也有一部分源於 文化典籍或 宗教文獻。它們源遠流長,在曆史長河裏兼收並蓄,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經過千錘百煉,終成為簡潔生動、意味深長、富有哲理的英語的精華。本文主要從 民間口語、 文化典籍和 宗教文獻3 個方麵對英語諺語的 起源進行了探討,旨在揭示諺語所反映的社會的發展進程、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及其超越時空的價值和意義。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指出:“語言是從勞動當中並和勞動一起產生出來的⋯⋯”[1 ]語言是一種社會存在物,是隨著人類的實踐而形成發展起來的交流係統,是人類社會實踐的共同創造物。作為日常口語的一部分,諺語的 起源十分悠久。其源頭是人類先民的生產勞動,他們的實踐、感知和經驗,經過漫長的曆史進程,不斷積累、概括和提煉,並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活動範圍的擴大,傳播開來。始於 民間口語的英語諺語,在傳流的過程中,伴隨文字的出現,逐漸進入到書麵文獻中。 文化典籍中的“雅諺”有些可追溯到民間流傳的“俗諺”,有些已不可考,但萌生於 民間口語或是由某些大眾化說法提煉而來應是不爭的事實。本文主要從 民間口語、 文化典籍、 宗教文獻3 個方麵對英語諺語的 起源進行探討,旨在揭示諺語所反映的人類生產、生活曆程和超越時空的價值和意義。一、 民間口語諺語是在群眾中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英語諺語絕大多數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生活經驗的總結,凝結著人民大眾的智慧。英語諺語中有大量關於農業生產、氣象、漁牧、狩獵的諺語,如氣象諺語、節令諺語、農事要訣等,通常稱為“農諺”。 Evening red and morning grey are the signs of a fineday. (晚霞紅,晨霧蒙,天會晴。) A red sky at night is the shepherds’delight . (向晚天發紅,羊倌喜盈盈。) Rain from the east ; wet two days at the least . (風雨東方起,至少兩天雨。) 這幾個諺語反映的都是氣象常識,如熱冷的交替,晚霞、晨霧主晴等,都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先民長期的經驗積累形成的對天氣的認識。 Ill weeds grow fast . (雜草長得快。) Out of old field comes new corn. (老田出新穀。) A year of snow , a year of plenty. (瑞雪兆豐年。) After a rainy winter follows fruitful spring. (今冬雨水足,來春果滿枝。) 這幾條諺語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田地、莊稼特點的認識,還表達了他們對五穀豐登的祈盼。先民們生產工具落後,生活條件惡劣,隨時麵臨著毒蛇猛獸的侵襲和疾病帶來的死亡,加之當時交通不便,隔山隔水,交流少,活動範圍窄,所以“家”的觀念在人們心中非常強。麵對嚴酷的大自然,他們唯有在“家”裏才能得到慰藉,找到安全感。下麵的幾條諺語正是“家”或鄉土觀念的反映。 East or west , home is best . (東好西好,家裏最好。) 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 (沒有什麼地方能像家裏一樣。) Better at home than a mile away from it . (在家萬般好,出門時時難。) Every one seeks his own house. (家是自己的好先民們除從事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外,還會打獵或捕魚以彌補生活的匱乏,這方麵的經驗在英語諺語中也有所反映。 Hunger drives the wolf out of the woods. (饑餓引狼出森林。) Great fish are caught in great waters. (要抓大魚,就下大海。) The fish will soon be caught that nibbles at the everybait . (愛咬鉤的魚逃不掉。) 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 An old fox is not easily snared. (老狐狸難上圈套。) Two dogs will kill a lion. (兩狗可殺一獅。) 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 you will catch neither.(一人追二兔,難免兩手空。) 人類早期的生產勞動,由於生產工具原始,完全靠體力,靠長時間的辛苦勞作,翻土、播種、收割都有時間、季節限製,耽誤不得,正所謂“農時不可誤”;又由於漸漸意識到生命無常,生命短暫,因而感歎時光短促、勸人珍惜時間的英語諺語不少。 All time is no time when it is gone. (光陰一去不複返。) Time is money. (時間就是金錢。) Time flies. (時光如梭。) 早期的人類勢單力薄,無論是農耕或狩獵,都以群體出動、集體協作為主,有些英諺正是反映集思廣益、共同協作這方麵生活的。 So many heads so many wits. (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人手多,好辦事。) Two eyes see more than one. (兩隻眼睛比一隻眼睛看得清。) Drop by drop the oceans are filled ; stone by stonethe walls are built . (涓滴之水彙成海;一石一石築成牆。) 英語屬於印歐語係,印歐語係的原創型文化濫觴於古希臘文化。古希臘所處的地理位置正居於尼羅河、兩河、小亞細亞和南歐之“要衝”,生活在希臘半島和愛琴海諸島的先民從海中取食,靠海吃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海洋型文化特點。後來的英倫三島又為大海環抱,受之於古希臘的海洋文化因子得以傳承、光大。英語諺語中有大量涉及海上航行、經風受雨、捕魚捉蟹的內容,這正是英語民族,以及整個西語民族地理位置和海洋型文化的反映。 In a calm sea , every man is a pilot . (在平靜的海上,人人都是領航員。) The good seaman is known in bad weather. (壞天氣才能識出好水手。) A great ship asks deep water. (大船行深水。) In the deepest water is the best fishing. (最深的水裏好捕魚。) Hoist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 (趁著風好揚起帆。) He that would sail without danger , must never comeon the main sea. (誰在航行時不冒險,就永遠不要來到大海上。) The great fish eat up the small . (大魚吃小魚。) The sea refuses no river. (江海不拒細流。) 這些諺語是瀕海居民或水手的經驗之談,有些已超出了航海的經驗範圍,而具有更為深廣的含義,如The sea refuses no river. 就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內涵。源於 民間口語的諺語,除反應人民群眾生產勞動中的經驗外,還表現了他們在社會鬥爭中的經驗和道德、倫理、是非等觀念。If you would not be cheated , ask the price at threeshops. (貨比三家不吃虧。) There is a black sheep in every flock. (害群之馬到處有。) 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 (驕兵必敗。) 這幾條諺語都是人們實際生活鬥爭經驗教訓的總結。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作為有高級智慧的人更是如此。幾千年來,豐衣足食、健康長壽一直是人們的追求與渴望。有關飲食、鍛煉、健康、長壽方麵的英語諺語非常豐富。 Eat at leisure , drink with meas
ure. (飯菜盡情吃,飲酒須節製。) Gluttony kills more than the sword. (暴食殺人勝刀劍。) He that eats least eats more. (飲食有節可長壽。) Many dishes , many diseases. (猛吃猛喝,疾病必多。) 這幾則諺語強調飲食節製的重要性。 Rest breeds rust . (人不活動,百病叢生。) Difficulties strengthen the mind , as labor does thebody. (勞動強身體,艱難勵意誌。) Dry feet , warm head , bring safe to bed. (腳幹頭暖,睡覺平安。) After lunch , rest ; after supper , walk. (午飯後要休息,晚飯後要散步。) 這幾條諺語告誡人們要多運動, 鍛煉,要學會自我保健,以強身健體。 Good health is above wealth. (健康金不換。) Happiness lies , first of all , in health. (幸福首先在於健康。) Health is jewel . (健康是鑽石。) In sickness health is known. (患病方知健康好。) 這幾條諺語告誡人們要珍惜健康,方能過上高質量的生活,才能享受幸福快樂。有些英語諺語,強調人的精神、心理、環境對身體的重要性。 Laugh and grow fat . (笑口常開,心寬體胖。) Care killed the cat . (憂能傷人。) A light heart lives long. (心胸坦蕩壽命長。) Cheerfulness is health ; its opposite , melancholy isdisease. (歡樂益健康,憂鬱致病痛。) 歡笑、坦蕩的心胸都有利於健康,相反,憂慮、抑鬱則對身心有害。當人類的原始積累達到一定程度,隨著物質的豐富,人口的增多,交流的頻繁,進行物質交換,互通有無,已成為必然,不可或缺。最早的交換應是以物易物,後來慢慢發展到使用錢幣。由於金錢的重要價值、作用及其稀缺特點,人們對金錢有著強烈的占有欲望,並產生了獨特的感受和認識。在英語諺語中,關於金錢的很多,正是人們深刻的金錢觀的反映。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錢能使鬼推磨。) Money governs the world. (金錢統治世界。) Money is the key that opens all doors. (錢是打開所有門的鑰匙。) 這些諺語反映的是拜金主義的金錢觀。 Gold will not buy everything. (金錢並非萬能。)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 (金錢乃萬惡之源。) Riches do not always bring happiness. (金錢不總能帶來幸福。) The love of money and the love of learning rarelymeet . (愛財不好學,好學不愛財。) 這幾條諺語反映了對待金錢的不同的價值觀,揭示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不同認識和理解。源自 民間口語的“俗諺”,以世態人情為材料,以經驗知識為依據,是人民大眾生活和生產的縮影,也是他們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揭示了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感悟,也表露了他們的心理訴求和祈望。二、 文化典籍流傳於 民間口語中的諺語,伴隨著文字的產生,開始出現在各種文學作品和 文化典籍中。英語諺語有一部分來自書麵文獻,主要出自希臘羅馬神話、寓言故事、莎士比亞戲劇以及一些名家作品中。這些源自 文化典籍的“雅諺”,有些是在 民間口語說法的基礎上提煉打磨而成,而有些則屬獨創,有著鮮明的文化色彩、語體特色和教育警策作用。莎士比亞不愧是語言大師,其戲劇成了產生諺語的沃土,這從一個側麵反映了莎士比亞的作品由於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現實而為人民所喜愛,也反映了其在文學殿堂上的地位。莎士比亞生活的十六七世紀,正是資本主義興起的時代,莎劇中的有些諺語正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如物質至上,金錢至上等。The world is an oyster. (世界是一隻牡蠣。)這條諺語首見於莎士比亞的喜劇《溫莎的風流娘兒們》(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意思是說,如果你有很多錢,你可以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整個世界都由你擺布。 Lend your money and lose your friend. (借出你的錢,失掉你的朋友。) 這條諺語出自《哈姆雷特》(Hamlet) 1 幕3 場。出現在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諺語,有一部分並非莎翁的獨創,而是先前就已存在。這類諺語,莎翁或直接引用,或加以改造,以符合劇中的人物個性。Even a worm will turn. (甚至連一隻蟲子也會翻翻身。) 這則諺語原收錄在英國詩人、劇作家約翰•海伍德的《諺語集》裏,莎士比亞在《亨利六世》(Henry Ⅵ) 中予以引用: The smallest worm will turn being drodden on. (最小的蟲子,被踩一腳,也要扭動一下。) All cats love fish but fear to wet their paws. (所有的貓都愛魚,但又怕濕了貓爪。) 這是一句英國古諺,莎士比亞在《麥克白》(Macbeth) 1 幕7 場中直接引用。 You set an old man’s head on young shoulders. (你不要指望年輕的肩膀上長老年的頭。) 莎劇中的這條諺語是由下麵一條諺語改變而來:You must not expect old heads on young shoulders.Silver will have a sliver sound. (銀子發出的是銀子的聲音。) 這則諺語源出於莎劇《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 ) 4 幕5 場中的一句話: Silver hath a sweet sound. (銀子發出甜蜜的聲音。) 古希臘羅馬神話是西方文學的源頭之一。與古希臘羅馬神話有關或涉及古希臘羅馬神話中諸種和英雄的英語諺語有相當數量。 There were brave men before Agemenmnon. (阿加門農之前也有勇士。) 阿加門農(Agmenmnon) 是希臘神話中的邁錫尼王,他在特洛伊戰爭中擔任希臘聯軍最高統帥,以勇猛善戰著。Not even Hercules could contend against two. (即便赫爾克利斯,也是一不敵二。) 赫爾克利斯(Hercules) 是羅馬神話中的英雄,是主神宙斯之子,力大無窮。個別英語諺語,其源頭可追溯到古希臘詩人荷馬、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或亞裏士多德等古希臘羅馬詩人、作家或哲學家的作品。如下麵3 則:Choose the lesser of two evils. (兩害相權取其輕。) 荷馬史詩中寫有: The most preferable of evils ⋯(更可取的壞事⋯⋯) The grass is often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fence. (籬笆那邊的草總是更綠。) 奧維德曾寫過這樣的詩句:The harvest is alwaysmore fruitful in another man’s fields. (別人地裏的莊稼總比自家的多產。) Don’t 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s. (不要殺死下金蛋的鵝。) 這條諺語可上溯到古希臘寓言作家伊索的一個著名寓言故事《生金蛋的鵝》( The Goose with theGolden Eggs) 。有一個農民的鵝突然生出金蛋來,但農夫非常貪心,想一下子得到很多金子。伊索寫道:Thinking to get at once all the gold the goose could give ,he kill
ed it and opened it only to find —nothing. 這條英語諺語的含義與漢語成語“殺雞取卵”十分接近。 One may go wrong in many different ways , but rightin one. (歧路萬千條,正路隻一條。)這條諺語源於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英語諺語來自其他英語詩歌、戲劇、小說、散文等的為數不少。 People who live in glass houses shouldn’t throwstones. (住玻璃房子的人不該扔石頭。) 這則諺語可上溯到英國詩人喬叟的《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Troilus and Criseyde)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趁著晴天曬幹草。) 這句諺語來自英國詩人亞曆山大•巴克萊的諷刺作品《愚人船》(The Ship of Fools) 。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 (變化多姿是生活的調味品。)這則諺語可追溯到英國詩人威廉•柯珀的長詩《任務》(The Task)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三歲看到老。)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在《我的雀躍》(MyHeart Leaps Up) 一詩中曾使用過這句諺語。這首詩的首句是: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 A rainbowin the sky. (每見到彩虹橫貫長空,我心湧動不已。)詩中談到這是詩人從小就有的感受。每個人都由童年而及成年,而成年人性格中美好的一切都來自純潔的童心。 Never say die. (永遠不要說“死定了”。)出自英國小說家的《匹克威克外傳》( PickwickPapers) ,表達了一種永不言敗的豪情。He that hath wife and children hath given hostage tofortune. (有妻室子女之人已將自己押給了命運。)出自英國哲學家培根的散文《論婚姻與獨身》。另有個別英語諺語,源起於某個曆史事件,有一定的文化曆史背景。如:Nero fiddled while Rome burned. (羅馬失火,尼祿彈琴作樂。) 這條諺語就與一段羅馬曆史有關。尼祿是羅馬皇帝,愷撒家族的最後一個統治者,自公元59 年後施暴政。在公元64 年,尼祿命人火燒羅馬城,以便能看看“特洛伊城陷入火海會是什麼樣子”,並以大火為背景,朗誦自己的詩篇,還拿著豎琴為自己伴奏。這個諺語比喻一個人在危難中不負責任、不恤民情的行為。源自 文化典籍的“雅諺”,很好地反映了西方社會普遍的社會心理和價值取向,如崇尚獨立與個性,崇尚理性,推崇平等觀念以及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等。 文化典籍類諺語在用詞上較“俗諺”更為正式,帶有很濃的書卷氣,這也正符合文人著作的語言、文體特點。三、 宗教文獻西方英語國家主要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在其悠久的發展過程中已經超出了狹隘的宗教意義,形成了一種對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倫理原則產生巨大影響的文化現象。基督教教典《聖經》,是西方文化的另一個源頭,對英語的影響堪比莎士比亞的著作,對英語諺語的豐富和發展起了很大作用。英語中有許多諺語就是源自聖經故事或是反映宗教思想的,這也是宗教思想深入人心,影響並操縱著人們精神世界的體現。基督教的共同人性和博愛思想也都反映在英語諺語中。《聖經•舊約全書》中有一章《箴言篇》(The bookof proverbs) ,記錄的是智者格言,十分豐富,都是規勸警示性的,在流傳過程中成為精美的諺語。 A virtuous woman is a crown to her husband. (貞潔的婦女是她丈夫的冠冕。) A good name is better than riches. (美名勝過財富。) 英語諺語還來自《聖經》中的其他篇章,如《約伯記》、《傳道書》等。All rivers run into the sea. (條條河流歸大海。) (《傳道書》) 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 (貪財是萬惡之源。) (《提摩太前書》) The price of wisdom is above rubies. (智慧的價值高於珠寶。) (《約伯記》) Love begets love. (愛產生愛。) 有些源自《聖經》的諺語,還保留著一些詞的古代形式,如thou , thy , doeth , doest 等。 When thou doest alms , let not thy left hand knowwhat the right hand doeth. 當你施舍的時候,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馬太福音》)《聖經》最早是用希伯來語寫的,後來譯成多種語言。英語《聖經》有多個版本,相同的語義內涵有時會有不同的譯文變體。比如: Stolen waters aresweet . (偷來的水是甜的。) 就有幾種變體[2 ] :Stolen sweets are always sweeter. (偷來的糖總是格外甜。) Stolen pleasures are sweet . (偷歡是甜蜜的。) Stolen fruit is sweeter. (偷來的水果分外甜。) 某些英語諺語源出《聖經》,但用詞已不同於原文,語言形式上有所改變,或利用《聖經》語句的創意,產生出新的諺語。 As you row , so shall you reap.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這條諺語源自《聖經•加拉太書》中的Whatsoevera man soweth , that shall he also reap. 原句中的大詞、古詞whatsoever 和soweth 已不再出現。《聖經•以西德書》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 Thussaith the Lord God :An evil , an only evil , behold , iscome. 主耶和華如此說:有一災禍,獨有一災禍,看哪,它臨近了。有幾條英語諺語就是由這個句子演化而來。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e. (禍不單行。) One misfortune rides upon another’s back. (一個災禍騎在另一災禍的背上。) Hardships never come alone. (苦難從不單獨來。)英語中有些諺語,與聖經故事有關。聖經中的一些含有濃厚宗教色彩的詞常出現在英諺中,如cross(十字架) ,forbidden fruit ( 禁果) , God ( 上帝) ,Devil (魔鬼) 等。 Forbidden fruit is sweet . (禁果是甜的。) Every man must carry his cross. (每個人必須背他自己的十字架。) Evil and good are God’s right hand and left . (善與惡是上帝的左右手。) The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 (落後者遭殃。) The cross on the breast , and the devil in the heart .(十字胸前掛,惡念心中藏。) Hell is wherever heaven is not . (不是天堂的地方,即是地獄。) 一種民族語言所吸收的來自 宗教文獻的詞語與他們所信仰的宗教有關,眾多英語諺語源自《聖經》,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除了 民間口語、 文化典籍和 宗教文獻這3 個主要來源外,英語諺語還有些源自外來語。由於地理位置和曆史的緣故,英語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受到外來語的影響和衝擊,使得英語中吸收了大量來自外國文化的詞語,英語諺語也不例外。有相當一部分英語諺語來自拉丁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漢語等。這部分諺語有些還保留著外文的原形,有些則已譯成英語。如cherchez la femme (找出禍水) 是一句法文諺語,但卻以法文原文形式保留在英文中,譯成英語為find the woman ,表示不論發生什麼麻煩,其背後總有女
人牽涉其中。其他如: Familiar paths and old friends are the best . (熟路易走,老友易處。) (來自德語) Those who know don’t speak ; those who speak don’t know.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源自老子的《道德經》) Give a helping hand to a man in trouble. (對危難者應授之以手。) (來自拉丁語) 這些外來的諺語已為英語國家人民所接受,成為其文化寶庫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一個國家的智慧、風趣和精神均體現在它的諺語之中。”在幾千年的形成流變過程中,英語諺語從不同源頭彙聚而來,並得到不斷的豐富和充實,終成為璀璨的顆顆寶石。這些諺語以其令人們熟知的形象和比喻體現了人們世代積累的經驗和形成的價值觀,它們作為社會共享的口頭文學的袖珍版本,被成百上千次地引用,成為說服他人的論據,並用以指導日常生活。各個民族的文化有其各自的特點和賴以產生的曆史背景,所以各自的諺語都帶有其自身的文化烙印,反映了不同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因此,學習英語諺語並了解其產生的源頭,有助於正確理解其內在含義,並且有利於了解英語民族,以致整個西語民族的思想方式、風俗習慣和感情品德,這為了解和 研究西方文化打開了一扇窗口,對促進跨文化交際和中西文化的溝通和借鑒都是大有裨益的。參考文獻: [1 ] 趙蓉暉. 普通語言學[M] .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10. [2 ] 於奇. 語言 起源(第四版)[M] . 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8 . [3 ] 王德春. 漢英諺語與文化[M] .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74.
怎樣用英語說中國諺語的來曆
春風得意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車水馬龍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長風破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山重水複 柳暗花明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哀哀父母——《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 暗送秋波——宋·蘇軾《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 暗香疏影——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拔山蓋世——《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 白發千丈——唐·李白《秋浦歌》詩:“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 白骨露野——三國·魏·曹操《蒿裏行》詩:“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 白衣蒼狗——唐·杜甫《可歎詩》:“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 百尺竿頭——唐·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 百媚千嬌——南朝·陳·徐陵《雜曲》詩:“綠黛紅顏兩相發,千嬌百態情無歇。
百事無成——唐·劉禹錫《陪崔大尚書及諸閣老宴杏園》詩:“更將何麵上春台,百事無成老又催。
” 投桃報李——《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 比翼連枝——唐·白居易《長恨歌》詩:“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 敝帚自珍——宋·陸遊《秋思》詩:“遺簪見取終安用,弊帚雖微亦自珍。
” 別具隻眼——宋·楊萬裏《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 別有天地——唐·李白《山中問答》詩:“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 冰雪聰明——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禦赴漢中判官》詩:“冰雪淨聰明,雷霆走精銳。
” 秉燭夜遊——《古詩十九首》:“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 並蒂芙蓉——唐·杜甫《進艇》詩:“俱飛蛺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雙。
” 不拘一格——清·龔自珍《己亥雜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翻天覆地——唐·劉商《胡茄十八拍》詩:“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鬥。
” 弱不禁風——唐·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亂波紛披已打岸,弱雲狼藉不禁風。
”
成語的語義有其曆史淵源,或源自於曆史故事,或來自於古人詩文,...
1.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那些娛記版記者經常不顧事實,玩空穴來風( 無中生有),胡編亂造的把戲,以求取得轟動效應。
2.新詩史上的一些經典作品與某種詩體的出現與成熟休戚相關( 息息相關),如劉半農的標誌著中國散文詩的問世。
3.作為至高無上的封建帝王,唐太宗處心積慮(殫精竭慮)地懲治貪官,這至少說明其貪治的決心和執法的嚴肅。
4.人們對疼痛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疼痛不適病,忍無可忍( 痛不欲生)才用藥。
5.春晚過後,劉謙又一次成為炙手可熱(紅極一時)的明星。
中國有一句諺語說管住嘴邁開腿英文
在古代,日本民族隻有自己的民族語言,而沒有自己的文字。
後來,漢文化傳入日本,具有文化修養的日本人開始能用漢文記事。
到了公元五世紀中葉之後,日本人民創造了用漢字作為表間符號來書寫日語的方法。
至八世紀後,這種將漢字作為表間符號的方法已經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詩歌集《萬葉集》就是采用這種書寫方法。
如日語的“山”,讀作“やま”,在《萬葉集》中就用“也麻”兩個漢字來書寫。
“桜”讀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個漢字來書寫。
日語中的助詞“て、に、を、は”等則用“天、爾、乎、波”等漢字來表示。
這種書寫方法後來被稱為“萬葉假名”。
但是,用萬葉假名式的漢字記事作文十分繁雜,在此後來慢慢簡化,隻寫漢字楷書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
另外,柔和的漢字草書適合於書寫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書書寫信件、日記、小說之後,逐漸形成了一種簡練流暢、自由灑脫的字體,如“安”->“あ”,“宇”->“う”等。
至此,日本民族終於利用漢字創造了自己的文字。
由於這些文字都是從漢字字形假借而來的,因此稱為“假名”。
根據假名的書寫方法不同,取自漢字楷書偏旁的稱為“片假名”(カタカナ),從漢字草書演變而來的稱為“平假名”(ひらがな)。
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表音文字。
一般書寫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來表示外來語和特殊詞彙。
例如:これは日本語のテキストです。
(譯文:這是日語課本) 平假名 這個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
平假名是日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構成單詞,如例中的“これ”(發音“ko re”注:羅馬注音)就是“這”的意思(相當於英語中的“this”);の(發音“no”)是“的”的意思,最後的“です”表判斷,也就是“是”的意思。
平假名也可以充當句子中的其它無具體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個助詞,用來分隔“これ(這)”和“日本語”。
另外,它還是日文中漢字讀音的基本單位,和漢語拚音的作用有點相似。
片假名 “テキスト”是片假名。
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對應的,讀音相同,隻是寫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語中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的差別(但它們並不一是一回事,隻是為了方便你的理解)。
片假名主要用來構成西方外來語及其它一些特殊詞彙。
如例中的“テキスト”(發音“te ki su to”)的意思是“課本”,就是從英語單詞“text”音譯過來的。
此外,日語中還有用源於羅馬的拉丁字母來表示日語的方法,稱為“羅馬字”。
類似我國的“拚音”。
羅馬字主要多見於人名、地名、機構名等專有名詞,並常用於日文電腦輸入法。
中國字在日語中叫漢字,實際上是表意符號,每一個符號都代表一件事或一個觀點。
常見的是一個漢字有一個以上的音。
在日本,漢字是用來書寫起源於中國的詞和土生土長的日本詞。
“日本語”是漢字。
“日本語”就是“日語”的意思了,但它的發音卻不是中文發音。
“日本語”的讀音為“にほんご”(發音“ni hon go”)。
在這裏,假名“にほんご”就相當於日語中漢字“日本語”的拚音了(當然它並不是真正的拚音)。
日語中有很多漢字,它們大部與其漢語意思有關,但讀音往往不同。
盡管較完整的日文字典所收的漢字可達50000個,但現在使用的數目要小得多。
1946年,文部省將通用和正式使用字的數目定在1850個,包括小學和初中所教的996個字。
這一單子在1981年被略有擴大的1945個字的單子所代替,盡管大多相同。
報紙以外的出版物不受此單子的局限。
而且,許多讀者了解詞義的漢字的數目比標準的公立學校的課程所教的漢字多得相當多。
現在單子又有變化、增至2000多字、預計2010年完成。
去掉了“匁”等 日語中大量使用漢字。
日語中的全部漢字約有幾萬個之多,但是常用的則隻有幾千個。
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當用漢字表”,列入1850個漢字。
1981年10月又公布了“常用漢字表”,列入1946個漢字。
在教科書和官方文件中,一般隻使用列入“常用漢字表”中的漢字。
每個漢字一般都會有兩種讀法,一種叫做“音讀”(音読み/おんよみ),另一種叫做“訓讀”(訓読み/くんよみ)。
“音讀”模仿漢字的讀音,按照這個漢字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時候的讀音來發音。
根據漢字傳入的時代和來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唐音”、“宋音”和“吳音”等幾種。
但是,這些漢字的發音和現代漢語中同一漢字的發音已經有所不同了。
“音讀”的詞彙多是漢語的固有詞彙。
“訓讀”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語言來讀這個漢字時的讀法。
“訓讀”的詞彙多是表達日本固有事物的固有詞彙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英語諺語的形成及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