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①表達思鄉、思親念友之情,暗寓羈旅情懷,寂寞孤獨之感。例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②曆史的見證今昔滄桑感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石頭城》③冷寂、淒清的感覺(多用殘月來表達)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柳永)④清新感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維)
2、柳。“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習。古詩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 遊子思鄉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3、梅、鬆、竹、蘭及若幹香草。用來托物詠懷,表達高潔的內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況,暗寓詩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陸遊的《卜算子•詠梅》,屈原的《離騷》。
4、桃、菊。隱士情懷,不落風塵,超脫凡俗。例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5、子規、杜鵑、鷓鴣。、思念故國之情。表達思鄉例句:楊花落盡子規啼。/但聞子規啼月夜,十裏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6、舟。小舟、輕舟表達輕鬆、隨意、自由之情。例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7、春。古詩中的意象很豐富。初春、新春表讚美自然新的生命力。如“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暮春表傷春之情,暗寓春光雖美卻易逝,感歎人生韶華易逝或國運不濟的也不少。
8、秋。古詩中秋的意象常表現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華即逝、前途渺茫,國運即衰。例句: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求10個意象和關於這10個意象的詩句。
!
1菊花 :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讚它堅 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其他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範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 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裏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2梅花: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讚頌。
宋人陳亮《梅花》:“一朵 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3鬆 鬆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
李白《贈書侍禦黃裳》:“願君學長鬆,慎勿作桃李。
”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 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鬆柏有本性。
”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鬆柏那樣堅貞, 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4蓮: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
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 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蓮子”即“憐子”,“青”即“清”。
這裏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 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
”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麵目,蓮葉 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5梧桐: 梧桐則是淒涼悲傷的象征。
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
”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淒涼寂寞的深宮裏,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
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 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
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 蕉寫盡愁思。
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等。
6杜鵑鳥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
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淒涼、哀傷 的象征了。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子規鳥即杜鵑 鳥。
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
宋 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淒斷,杜鵑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裏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淒厲地鳴叫 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
詞人通過描寫淒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鄉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淒涼或思歸的情 思。
7鷓鴣鳥: 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裏也有特定的內蘊。
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
8寒蟬: 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
如唐人駱 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 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
”還未直接描寫別離,“淒淒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
“寒蟬 鳴我側”(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這樣的情思。
另外,“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在這首 詩中虞世南以蟬的形象,表現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
9鴻雁: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10哀鴻: 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
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zhěn,悲痛)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
”寫的就是人民痛苦流離的 生活。
“哀鴻”一語出自《詩?小雅?鴻雁》:“鴻雁於飛,哀鳴嗷嗷。
維此哲人,謂我劬勞。
”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 ,流民...
含有意象,感情內涵的詩句
竹一節複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鬆柏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芳菊開林耀,青鬆冠岩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菊蘭既春敷,菊又秋榮。
芳熏百草, 色豔群英。
孰是芳質,在幽愈馨。
梅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杜鵑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
誰忍子規鳥,連聲向我啼。
江花已萎絕,江草已銷歇。
遠客何處歸?孤舟今日發。
杜鵑聲似哭,湘竹斑如血。
共是多感人,仍為此中別!猿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嶺外猿啼秋樹月,林間鶴唳曉鬆風雲白雲升遠岫,搖曳入晴空。
乘化隨舒卷,無心任始終舒卷意何窮,縈流複帶空。
有形不累物,無跡去隨風。
莫怪長相逐,飄然與我同朝露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蟬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月出先照山,風生先動水。
亦如早蟬聲,先入閑人耳。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鷹八月邊風高,胡鷹白錦毛。
孤飛一片雪,百裏見秋毫。
寒冬十二月,蒼鷹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絛鏇光堪擿,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魚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入風波裏江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但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君之意。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頻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王灣《次北固山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王維《漢江臨眺》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崔顥《黃鶴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征集一些古詩詞中的意象,或者好的詩詞佳句
深情夢境: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夢隨風萬裏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秋雲無覓處。
頹然醉醒:門隔花深舊夢遊,夕陽無語燕歸愁。
綠酒新嚐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夕陽江上: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曠野小橋: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秋盡江南: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春江夜色: 野曠天低樹,江清夜近人。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幽穀夜色: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獨坐幽篁裏;彈琴複長嘯。
荒館羈旅:念荒寒寄宿無人館,重門閉、敗壁秋蟲歎!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收集一些關於憂鬱,失落,以及傷感的有意象的詞和句子
1.我以為小鳥飛不過滄海,是以為小鳥沒有飛過滄海的勇氣,十年以後我才發現,不是小鳥飛不過去,而是滄海的那一頭,早已沒有了等待…… 2.多謝你的絕情,讓我學會死心…… 3.木頭對火說:“抱我”! 火擁抱了木頭`木頭微笑著化為灰燼! 火哭了!淚水熄滅了自己……當木頭愛上烈火注定會被燒傷…… 4.當眼淚流下來,才知道,分開也是另一種明白 5.我真的愛你,閉上眼,以為我能忘記,但流下的眼淚,卻沒有騙到自己…… 6.不要輕易說愛,許下的承諾就是欠下的債! 7. 臉上的快樂,別人看得到。
心裏的痛又有誰能感覺到 8. 分手後不可以做朋友,因為彼此傷害過.不可以做敵人.因為彼此深愛過,所以我們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9.有的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間迸發出令人羨慕的火花,卻注定隻是匆匆而過. 10. 時間會慢慢沉澱,有些人會在你心底慢慢模糊。
學會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
11.我能感覺到你的心痛,你有你說不出的無奈...但是你做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你越是這樣我就越難受 12. 有些的時候,正是為了愛才悄悄躲開.躲開的是身影,躲不開的卻是那份默默的情懷。
13. 愛到分才顯珍貴,很多人都不懂珍惜擁有.隻到失去才看到,其實那最熟悉的才是最珍貴的. 14.有時,愛也是種傷害.殘忍的人,選擇傷害別人,善良的人,選擇傷害自己. 15.你走了,帶著我全部的愛走了,隻是一句分手.我忍著眼淚看著你的背影,好想最後在抱你一次,好想在對你說一次“我愛你” 16. 淋過雨的空氣, 疲倦了的傷心,我記憶裏的童話已經慢慢的融化. 17.既然愛,為什麼不說出口,有些東西失去了,就在也回不來了! 18. 相愛是種感覺,當這種感覺已經不在時,我卻還在勉強自己,這叫責任!分手是種勇氣!當這種勇氣已經不在時,我卻還在鼓勵自己,這叫悲壯 19. 人生不止,寂寞不已。
寂寞人生愛無休,寂寞是愛永遠的主題.我和我的影子獨處.它說它有悄悄話想跟我說.它說它很想念你^ 原來`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
分析下列句子的景物的意象和表達的情感。
1.肅殺是對“嚴冬”的渲染,從整個句子來看是對下文要表述春天做鋪墊的,“久經訣別的故鄉”來限製修飾“久經逝去的春天”最終的目的是突出“春天”這個意象,表麵上表達的應當是對春天的渴望和熱愛,最本質的應該是想表達“否極泰來”的哲學觀點。
2.描寫的意象是“月亮”冰冷的月光灑在身上,使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突出了月光的冰冷,也凸顯了冰冷外界環境造成的孤寂的內心3.前半句和後半句通過對“嫩芽”和“冬水”兩個意象的描寫,暗示春天的到來,表現出一派生機與活力。
五個意象 ,每個意象帶上3句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快走踏清秋。
垂柳萬條絲。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傷見路旁楊柳春,萬馬齊喑究可哀,春來織別離。
鶴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馬何當金絡腦,一重折盡一重新,二月春風似剪刀月亮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梅花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柳不知細葉誰裁出
幫忙找幾個以柳為意象的詩句
一、對人生如夢的感慨,滲透作者憐惜生命的主觀感受。
元稹《送盧戡詩》中的詩句,“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倍相傷” ,“紅樹”、“蟬”、“夕陽”、“白頭”這一意象群自然而然地融合為一體。
與夕陽、紅樹相伴的蟬恰恰是白頭之人的真實寫照,加上離別之悲,是一種下降凝縮的力的運動,其中蟬這一意象,突出了詩人的主體感受,即天地悠長,人生如白馬過隙,倏忽即逝的悲劇色彩,詞微旨遠,妙不可言。
陳子昂的《感遇詩三十六首 其十二》“玄蟬號白露,茲歲已蹉跎。
群物從大化,孤英將奈何。
” 該詩表麵寫蟬在白露到來時,必死無疑,無可奈何的傷悲之情,實質上是以蟬喻指自我生年不滿百的悲劇情懷,淒冷的人生風雨,字裏行間無疑滲透著作者憐惜生命的主觀感受。
二、對自然現實的無奈,抒發作者悲涼哀婉的羈旅情懷秋天給人的審美感受是一種悲涼的情調,蟬極易渲染出這種蒼涼的氛圍,將孤冷意象融入別離遠遊之中。
如許棠的《蟬》“報秋涼漸至,斯夜思偏清。
默守疑相答,微搖似欲行。
”詩中的“默守”、“欲行”,不但寫蟬,而且寫人,詩人將離愁別恨寄寓蟬身,而蟬的孤單悲涼卻是詩人的化身,而作者把這種羈旅之悲寄托在蟬身上,體現出人作為普通生命體,麵對廣漠浩瀚的宇宙,在生離死別時,在宦海失意中,所表現出的那種孤獨無助與無可奈何。
宋代名儒朱熹的《宿寺聞蟬作》中道:“樹葉經夏暗,蟬聲今夕聞。
已驚為客意,更值夕陽薰。
” 客人聽到蟬鳴為何會驚呢?不難看出,夕陽中的蟬,淒惻哀惋。
秋陽西墜,白晝已去,蟬隻好在淒寒的夜晚哀鳴,怎不令人感到悲愴。
朱熹把羈旅之悲全部寄托在蟬身上,和許棠的《蟬》一樣,體現出了人作為普通生命體在自然麵前的渺小與無奈。
同時還具備了哲理思辯:“蟬”、“客”在這一“驚”之中已經合二為一,同在落木蕭蕭、夕陽西下的寒秋發歎。
在讀者的藝術想象裏,“蟬”“客”完全可以換位,確實達到了物我感應,主體和意象融為一體的藝術境界。
這蟬鳴還曾使有誌無成、空懷一腔報國熱情卻無處施展的唐代詩人雍裕之潸然淚下:“一聲清溽暑,幾處促流身。
誌士心偏苦,初聞獨泫然”(《早蟬》)。
蟬本無知,蟬鳴也本不關愁苦,然而許多詩人卻聞蟬而愁,這隻不過是因為詩人自己心中有愁。
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裏所說的一樣:“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三、高潔飄逸的人格象征或暗喻坎坷不幸的艱難身世古人以為蟬是靠餐風飲露為生的,故把蟬視為高潔的象征,並詠之頌之,或借此來寄托理想抱負,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唐朝詩人虞世南在他的題為《蟬》的詩中寫到:“垂委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
作為隋朝舊臣的虞世南,由於他才高學廣,為人正直,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並深得器重。
於是,他筆下的鳴蟬就成了具有高潔飄逸人格的象征,成了詩人自己是因為立身高潔而不是因為憑借外在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又如駱賓王的《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 有人說“‘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兩句中字字說蟬,也無一字不在說自己。
”說得好極了。
駱賓王因為上書議政事,冒犯了武則天,被人誣陷下獄。
他憤懣至極,在獄中寫下這首詩。
“露重”、“風多”比喻環境的壓力大;“飛難進”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響易沉”比喻言論受壓製;“無人信高潔”喻自己的品性高潔卻不為時人所理解。
全詩取譬貼切,用典自然,語多雙關,於詠物中寄情寓興,由物到人,由人到物,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蟬詩中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而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蟬》詩則是這樣寫的:“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詩人滿腹經綸,抱負高遠,然而清高自負的他卻不被重用。
後來,又陷入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潦倒終身。
因而。
詩人在聽到蟬的鳴唱時,由蟬的立身高潔聯想到自己的清白,由蟬的無人同情聯想到自己無同道相知的悲涼。
於是,不由自主地發出“高難飽”、“恨費聲”的慨歎。
古詩詞中關於特殊意象(如:月,水~~~~~~~)的詩句有哪些? 越多越...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一)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青樓君去後,明月為誰圓?”(羅鄴《秋別》)不堪分袂後,殘月正如鉤。
”(唐求《邛州水亭夜送顧非熊之官》)“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蘇軾《赤壁賦》)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也。
(蘇軾《赤壁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