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
相關:
三更燈火五燈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少年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誌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誌》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鬆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誌》
28、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飽讀詩書上句是什麼
不知道您所問的是出自那篇文章,先列出三個選擇,希望符合需求1《送楊念行監簿侍行赴鄂渚》楚天南去水冥冥,鄂渚悠悠到幾程。
京洛信稀千裏隔,江湖春盡一帆輕。
莫辭送別青春滿,會是相逢白發生。
飽讀詩書取卿相,不應如我老無成。
2當今狀元,天子門生,飽讀詩書,深明禮義 3 少壯出遊,亦農亦工,未嚐飽讀詩書;以筆開路,坎坷蹉跎,忝為一方文士
對聯:飽讀詩書下一句
出句:飽讀詩書成博客 [燭之幽]對句:靜觀網海做閑人 [曉夢]對句:古渡橫舟難戲水[曉夢] 出句:青藤繞樹欲攀天[燭之幽]對句 飛霞柳岸人聲朗 [曉夢] 出句 橫翠煙溪鳥語稠 [朱砂紫萸]對句:籠齊月色添詩韻 [曉夢] 出句:剪碎春花入句香 [朱砂紫萸]出句:冷雨無情敲竹杠 (天人相應)對句:春風有意潤桃紅 (曉夢)對句:善惡原則常顛倒 [曉夢] 出句:陰陽理論不虛無 [燭之幽]對句:天寒笛韻隨風遠 [曉夢] 出句:夜靜笳聲入夢涼 [朱砂紫萸] 出句:秋來竹影枝枝瘦 [燭之幽]對句:冬盡梅魂縷縷香 [曉夢] 出句:秋來竹影枝枝瘦 [燭之幽]對句:春去桃紅片片消 [曉夢]對句:柳岸花隨清風去[曉夢] 出句:梅邊笛引玉人來[燭之幽]出句:飛花入硯香研墨[清風野渡] 對句:歸雁傳書羽裁雲[曉夢]出句:清風野渡孤舟客[清風野渡] 對句:綠水輕楊趕海人[曉夢]2006年2月23日-3月8日臨屏戲對
飽讀詩書陶冶情操的例子
古代名人讀書的故事: 一、匡衡--鑿壁偷光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
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
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
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幹活不報酬。
隻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像匡衡這樣的古代名人讀書的故事還有很多。
二、蘇秦--頭懸梁錐刺股 古代名人讀書的故事。
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乘軒裏人,字季子。
蘇秦是洛陽人,雖然出身寒門,卻懷有一番大誌。
他跟隨鬼穀子學習遊說術多年後,看到自己的同窗龐涓、孫臏等都相繼下山求取功名,於是也和張儀告別老師下山。
張儀去了魏國,而蘇秦在列國遊曆了好幾年,但一事無成,隻得狼狽地回到家裏。
蘇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譏笑他不務正業,隻知道搬弄口舌。
蘇秦聽了這些嘲笑他的話,心裏感到十分慚愧,但他一直想遊說天下,謀取功名,於是請求母親變賣家產,然後再去周遊列國。
蘇秦的母親勸阻說:“你不像咱當地人種莊稼去養家口,怎麼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貴呢?那不是把實實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沒有希望的東西嗎?如果到頭來你生計沒有著落,不後悔麼?”蘇秦的哥哥、嫂嫂們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蘇秦知道自己這麼多年來很對不起家人,既慚愧,又傷心,不覺淚如雨下。
但蘇秦揚名天下的雄心壯誌仍然不改,於是閉門不出,取出師父臨下山時贈送給他的禮物——薑子牙的《陰符》,晝夜伏案攻讀起來。
蘇秦經常自勉說:“讀書人已經決定走讀書求取功名這條路,如果不能憑所學知識獲取高貴榮耀的地位,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想到這些,蘇秦更加忘我地學習起來。
為了抓緊時間學習,蘇秦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他讀書時,把頭發用繩子紮起來,懸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頭發就把自己揪醒。
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
這就是成語“頭懸梁,錐刺股”的由來。
三、車胤--囊螢夜讀 古代名人讀書的故事。
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
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
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
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裏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裏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
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隻,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製的口袋裏,掛在案頭。
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四、歐陽修—苦讀 古代名人讀書的故事,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
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
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
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隻是致力讀書。
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五、宋濂--苦學成才 酷愛讀書,由於家中貧寒,隻得借書博覽,隨著書越讀越多,宋濂越覺得需要老師指點,於是他當掉衣服,千辛萬苦來到城中,考上學館,不料學官的脾氣古怪,宋濂曆經曲折,最後終於苦學成才。
六、範仲淹--斷齏畫粥 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範仲淹曾給後人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受到了人們的讚譽。
可是他幼年卻很不幸,出身貧寒,無力上學,隻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間僧房中去讀書。
在寺廟讀書期間,他將自己關在屋內,足不出戶,手不釋卷,讀書通宵達旦。
由於家貧,生活得也十分艱苦。
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凍後,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二塊,晚上再吃二塊,沒有菜,就切一些醃菜下飯。
生活如此艱苦,但他毫無怨言,專心於自己的讀書學習。
後來,範仲淹的一個同學看到範仲淹的生活如此艱苦仍好學不輟,就回家告訴了父親。
同學的父親聽說後,被範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也深深同情範仲淹的貧窮處境,於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魚肉等好吃的東西,叫兒子帶給了範仲淹。
那個同學將做好的魚肉送給範仲淹,說:“這是我父親叫我送給你的,趕快趁熱吃吧!” 範仲淹回答說:“不!我怎麼能夠接受你的東西呢?還是帶回去吧!” 那個同學以為範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辭,連忙放下東西,就回家去了。
過了幾天,那個同學又來到範仲淹的住所,發現上次給他送的好吃的東西絲毫未動,已經變壞了。
就責備範仲淹說:“看,叫你吃你不吃,東西都變壞了,你為什麼不吃呢?” 範仲淹回答說:“並不是我不想吃,隻是我已經過慣了艱苦的生活,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肴,以後再過這種艱苦的生活就不習慣了,所以我就沒有吃。
感謝你父親的...
飽讀詩書的飽還能組成什麼四字成語
一、“飽”在第一位置的成語,有18個。
飽經滄桑 飽:充分。
滄桑:滄海變桑田的簡縮。
泛指世事的變化。
經曆過多次的世事變化,生活經曆極為豐富。
飽經風霜 形容經曆過長期的艱難困苦的生活和鬥爭。
飽暖思淫欲 食飽衣暖之時,則生淫欲之心。
飽食暖衣 飽食:吃得飽;暖衣:穿得暖。
形容生活寬裕,衣食豐足。
飽食終日 終日:整天。
整天吃飽飯,不動腦筋,不幹什麼正經事。
飽學之士 飽學:學識淵博。
指學識淵博的人。
飽以老拳 飽:充分;以:用。
痛打,盡情地揍。
飽諳世故 指對世態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豐富的處世經驗。
飽漢不知餓漢饑 飽:吃足;饑:饑餓。
比喻處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別人的苦衷。
飽經風雨 指經曆過許多艱難困苦。
同“飽經風霜”。
飽經世變 指經曆了許多人世變故。
飽經世故 指閱曆多,積累了豐富的處世經驗。
飽經霜雪 飽:充分;經:經曆;霜雪:比喻艱難困苦。
形容經曆過長期的艱難困苦的生活和鬥爭。
飽經憂患 指經曆了許多困苦患難。
飽練世故 指對世態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豐富的處世經驗。
同“飽諳世故”。
飽暖生淫欲 指生活安逸,易起淫念。
飽人不知餓人饑 比喻處境順利、優越或個人願望得到滿足的人,不理解處境困難、惡劣或個人願望不得實現的人的苦衷。
飽饗老拳 指挨一頓痛打。
參見“飽以老拳”。
二、“飽”在第二位置的成語,有5個。
筆飽墨酣 筆力飽滿,用墨充足。
形容詩文酣暢渾厚。
士飽馬騰 軍糧充足,士氣旺盛。
腹飽萬言 指學識淵博。
饑飽勞役 指生活勞苦,食無定時。
中飽私囊 中飽:從中得利。
指侵吞經手的錢財使自己得利。
三、“飽”在第三位置的成語,有3個。
饑附飽颺 附:依附,歸附;揚:飛揚。
不得誌時即來依附,得誌時便遠走高飛。
暖衣飽食 形容生活寬裕,衣食豐足。
醉酒飽德 感謝主人宴請的客氣話。
四、“飽”在第四位置的成語,有11個。
酒足飯飽 酒已盡量,飯也吃飽。
形容吃飽喝足。
酒醉飯飽 比喻飲食得到了滿足。
眼饞肚飽 形容人貪心大,沒有滿足的時候。
半饑半飽 指不求甚飽或吃不飽飯。
筆酣墨飽 指文章表達流暢,內容充足。
茶餘飯飽 泛指閑暇之時。
盜食致飽 比喻以不正當手段獲益。
三饑兩飽 猶言饑一頓,飽一頓。
形容生活艱難。
食不暇飽 暇:空閑。
沒有空好好吃飯。
形容整日忙碌,連吃飯也沒空。
一饑兩飽 猶言每天不能飽食。
形容生活貧困。
饔飧不飽 饔:早飯。
飧:晚飯。
終天吃不飽。
形容生活十分貧困。
亦作“饔飧不繼”、“饔飧不給”。
類似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句
"腹有詩書氣自華"意思是指我們應該飽讀詩書豐富自己內在的品格,不應該隻重視外表。
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類似的詩句有: 1、《勸學》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勸學詩》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一作:少年易學老難成)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4、《讀書》 宋代:陸遊 歸誌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5、《觀書》 明代:於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so.gushiwen.org/type.aspx?p=1&t=%E8%AF%BB%E4%B9%A6...
在古代當好一個皇帝,需要飽讀詩書嗎?
您好!肯定需要的。
【由於各個朝代所崇尚的學術思想不同,因而太子所讀之書也各有側重,不過大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類:敘君臣之義、上下之位、父母之道、長幼有序。
如《周禮》、《禮記》、《孝經》、《論語》。
第二類:述曆代治亂興衰,成敗得失之理。
如《尚書》、《春秋》、《漢書》、《資治通鑒》。
第三類:記國君禦天下之術,治國用兵之道。
如《老子》、《六韜》、《管子》、《商君書》、《韓非子》、《申子》。
這些典籍對太子以後即位,君臨天下,統治萬民無疑都是很重要的,也是有誌於治道的封建皇帝“留神載籍,萬機之下,未嚐廢卷”的目的所在。
明朝張居正為十歲即位的萬曆皇帝編了一本書《帝鑒圖說》。
清朝幼年即位的皇帝都讀過這本書。
例子:十歲皇帝的課程表明穆守時內閣大學士張居正,在穆宗逝世後,輔佐十歲的小皇帝神守當政,還是神守的教師。
他曾為小皇帝規定了如下一張課程表:---每日接續講讀《大學》《尚書》,先讀《大學》十遍,次讀《尚書》十遍。
---講讀畢,皇上進暖閣少憩,禮監將各衙門奏章,進上禦覽,臣等退在西廂房伺候。
皇上若有所回,乞即如臣等至禦前,將本中事情,一一明白敷奏。
---覽本後,臣等率領正字官恭侍皇上,進字畢,若皇上不欲再進,暖閣少憩,臣等仍退至西廂房伺候。
若皇上不進暖閣,臣等即率講官再進午講。
---進午初時,講講《通鑒節要》,講官務將前代興亡事實,直解明白,講畢各退,皇上還宮。
---每日各官講讀畢,或聖心於書義有疑,乞即下問,臣等再用俗說講解,務求明白。
---每月三、六、九視朝之日,暫免講讀。
仍望皇上於宮中有暇,將講讀過經書,從容溫習。
或看字體法帖,隨意寫字一幅,不拘多少,工夫不致間斷。
---查得先朝事例,非遇大寒大暑,不輟講讀。
本日若遇風雨,傳旨暫免。
韋編三絕後麵的句子是什麼
一個外賣小哥對詩詞的理解竟如此之深,真實佩服啊!我們上學時隻是為了考試背詩詞,完全不懂詩的意境。
小編整理了一篇詩詞奪冠外賣小哥雷海為告訴你飽讀詩書,有什麼用?供大家欣賞! 這幾天,有位外賣小哥火了。
居然不是因為長得帥,而是因為會背詩! 他作為一名普通送餐員,碾壓北大文學碩士,成為《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
幾乎所有新聞,都在為草根逆襲而歡呼:年輕人好好看看,多勵誌啊,好好學吧。
但年輕人的評論亮了!討論得最多的,竟然是so,有什麼用呢?。
言外之意,詩背得再好,拿不到名校一紙文憑,不還是得去送外賣。
飽讀詩書,究竟有什麼用?這個問題太沉重! 1 如果,你看過《詩詞大會》決賽,就會知道,讀詩歌到底有什麼用。
賽場上,一位是北大碩士,帶著天之驕子的名號,掛著衛冕冠軍的大旗,氣勢洶洶而來。
但他點的每一個答案都遲疑,臉上的每一個表情都寫著必勝的緊張。
另一位,是淳樸的外賣小哥,他沒有人們想象得那樣卑微到塵埃裏,而是像個戰士一樣,士氣如虹,擲地有聲。
現場老師都誇獎:他讀詩時,有種漢軍的氣魄。
決賽開始,北大碩士聽錯題目,搶答錯誤,先送兩分。
外賣小哥寵辱不驚,微微一笑,淡然自若,開始發力。
外賣小哥得第一分,是看到一扇窗、一個人,就答出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畫畫老師都驚訝:怎麼知道的呀?他說:這窗戶畫在西邊。
如此敏銳的觀察力,竟發現了出題人都沒留意的細節,真是驚人! 外賣小哥得第二分,不但根據條件猜出了詩人賀鑄的名字,還準確答出了其名號賀梅子。
現場老師又驚訝:這不是一個普遍用法呀!他隻能笑而不語。
如此廣泛的知識麵,不是死記硬背能夠得來的,還需要深厚的文化積澱! 此時,現場比分四比零,一邊早已亂了節奏,一邊已然勝券在握。
最終毫無疑問,外賣小哥獲得了勝利。
也許,比賽過後,外賣小哥依然送著外賣。
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人沉穩內斂,又有如此的觀察力和知識麵,一定不會被埋沒。
這就是詩歌的用途,它不能幫你考入名校,也不能幫你獲得關注,但可以增加內心的力量,找到自我的價值,擁有麵對世間萬物得之不驚、失之不驚的勇氣。
人們關注有用本身,就已經失去了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 遺憾的是,這是我們接受這麼多年教育,而養成的通病。
2 記得小學時,我有幸遇到一位負責任的班主任。
他年輕氣盛,老想創新,自作主張利用早自習時間,領同學們背詩,占用晚自習時間,給同學們講古詩背後的故事。
結果麻煩就來了,領導親自找他談話,說這麼做不符合教學大綱,影響正常教學進度。
沒辦法,再背詩歌、講故事,隻能偷偷來,但學生們背得更起勁了。
諷刺地是,直到那屆學生畢業,教學大綱突然被修改了,古詩詞成為指定教學內容。
從此以後,所有學生,早自習都必須背古詩,因為小升初要考試! 不知道後來的學生怎麼樣,反正我們記住的絕大多數古詩,都是那時候背下來的。
沒有壓力,沒有功利,隻是好玩,反而記得更深刻! 後來,再見這位老師,他說早已被歲月磨平了棱角,之後沒有精力再搞創新了。
有沒有人想過,我們讀詩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是因為教學大綱,還是考試必考? 一代代人,從小被教育,讀書是為了考好成績、去好學校、找好工作。
明明簡單的學習,被扣上沉重的枷鎖,真的太痛苦了,誰不想掙脫呢。
長大後,被迫學習的一代,隻能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可是,他們大談功名,長輩們開始搖頭,他們熱愛錢財,老年人卻又嗤之以鼻。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那些求了很多年有用的人,最後根本得不到,所以隻能嘴上說不想要。
結果就是,一茬又一茬年輕人,本來各有各的美,卻被人們按在一個模子裏,都長成了病梅,表現著時代急功近利的陣痛。
3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曆,從小到大,每做一件事,就至少有一個人說沒用。
那到底什麼是有用呢?當然就是眼前的好處。
在這個意義上說,別說讀詩了,就連讀書也沒那麼立竿見影的效果。
可是,真正有長遠價值的事情,沒人能看到它的用處。
尤其是今天,社會發展速度成指數倍增長,一個人一天接受的信息量,超過了古人一輩子。
馬雲爸爸做的事情,幾年之前,不光是普通人,連那些投資大佬都覺得沒用。
但今天,所有人都知道,他創造的一些東西已經改變了世界。
李安導演喜歡拍電影,沒名氣的時候靠妻子養活,說閑話的人,都覺得他學得那些東西沒用。
但成為世界著名導演以後,人們又開始羨慕他獨特的才華。
JK羅琳一開始寫奇幻小說,是窮得叮當響的單親媽媽,很多出版社都覺得她寫的東西沒用,不給出版機會。
可是《哈利波特》風靡全球後,沒人再質疑她寫作的價值。
好像所有做成事情的人,都是靠著那些所謂的無用功,撇下了目光短淺的同類。
或許,當人們開始用有沒有用來衡量一件事兒時,就已經變得徹底無用了。
我國哲學家老子,對這種情況做了有趣的描寫。
他說:以前的車子,都是三十根輻條穿進中間的空洞中,才能拉走;陶土做成的器皿,都是中間空著,才能盛放東西;建造房屋時,都是將牆上挖空,做出門和窗戶,才能供人居住。
...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飽讀詩書,走遍天下.用一句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