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驚蛇的故事
唐代時,有一個人叫王魯,他是一個縣官,縣官是管一個縣的人。王魯當官的時候不好好做官。經常貪汙受賄,意思就是非法的得到錢,物品和東西。一天,一個人告訴王魯,他底下有一個人有貪汙受賄的事,把所做的壞事寫在一張紙上(狀子)。這些壞事跟王魯平常幹得事情差不多,王魯看完狀子後很害怕,好像告的就是自己,不由自主地在狀子上批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以驚蛇。”
意思就是:你(雖然)打了草,我就像一條蛇,被嚇住了。
用打草驚蛇造句
1、在野外要進入草叢時,切記要先打草驚蛇。
2、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驚蛇,讓歹徒溜了。
3、連長告訴我們,不要打草驚蛇,要對敵人進行圍攻。
4、你打草驚蛇了驚什麼蛇?5、對方似仍未察覺,我們先按兵不動,免得打草驚蛇。
幫幫忙,用鼠目寸光,狐假虎威,狼吞虎咽,打草驚蛇連成一句話,...
這是一個普通的周日,爸爸和媽媽都因為公司有事出去了。
隻有我一個人在家,這都已經有很多次了,所以沒有什麼可怕的,於是我開始寫作業。
到中午的時候我突然聽見了門鈴聲——“叮咚、叮咚……”這每一聲好似一個鐵錘在敲打著我的心,爸爸媽媽不可能這麼早回來。
我懷著恐懼的心情朝門走了過去。
隻聽門外說:“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他讓我來接你。
”我隨手擰動了門把手。
忽然,我想到了一個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的知識——“請不要給陌生人開門開門。
”這時,我才把眼睛對準貓眼兒。
看見了一個身材不高,文文氣氣,非常普通的一位叔叔,但是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位叔叔,而爸爸的同事我都見過。
難道是新調來的?這個問題在我的心裏犯了矛盾。
我又準備給爸爸打一個電話問問,但是電話非跟我作對——壞了。
我急得像一隻熱鍋上的螞蟻。
我忽然靈機一動,出一個問題考考他。
“我爸爸是不是去和李叔叔吃飯才讓你來接我的啊!”我大聲地問。
“哦、對!對!對!你爸走了才讓我來接你。
”他得意的回答。
由此我辨別出門外的這位叔叔是一位大騙子,因為我把單位就沒有姓李的叔叔。
我有很快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我拿起了壞了的電話,嚴肅地對裏麵說:“喂!是警察叔叔嗎?我們家來了一個大騙子,我們家在梁家莊四十八號小二樓三門二層,快來呀!”我想騙子也被我的話蒙住了。
我又看了看門外,他早就跑了,哈哈哈!我的打草驚蛇計成功了。
下午,我的心裏好像還裝著一隻小鹿“撲通、撲通”的亂跳。
爸爸回家後我把今天發生的事告訴了他,爸爸用教育的口氣說:“這件事提高了你的應變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驚慌失措隻會起反效果。
”
打草驚蛇成語典故
打草驚蛇曆史典故南唐時候,當塗縣(現安徽省馬鞍山市下轄的一個縣)的縣令叫王魯。
這個縣令貪得無厭,財迷心竅,見錢眼開,隻要是有錢、有利可圖,他就可以不顧是非曲直,顛倒黑白。
在他做當塗縣令的任上,幹了許多貪贓枉法的壞事。
常言說,上梁不正下梁歪。
這王魯屬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見上司貪贓枉法,便也一個個明目張膽幹壞事,他們變著法子敲詐勒索、貪汙受賄,巧立名目搜刮民財,這樣的大小貪官竟占了當塗縣官吏的十之八九。
因此,當塗縣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個個從心裏恨透了這批狗官,總希望能有個機會好好懲治他們,出出心中怨氣。
一次,適逢朝廷派員下來巡察地方官員情況,當塗縣老百姓一看,機會來了。
於是大家聯名寫了狀子,控告縣衙裏的主簿等人營私舞弊、貪汙受賄的種種不法行為。
狀子首先遞送到了縣令王魯手上。
王魯把狀子從頭到尾隻是粗略看了一遍,這一看不打緊,卻把這個王魯縣令嚇得心驚肉跳,渾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
原來,老百姓在狀子中所列舉的種種犯罪事實,全都和王魯自己曾經幹過的壞事相類似,而且其中還有許多壞事都和自己有牽連。
狀子雖是告主簿幾個人的,但王魯覺得就跟告自己一樣。
他越想越感到事態嚴重,越想越覺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繼續控告下去,馬上就會控告到自己頭上了,這樣一來,朝廷知道了實情,查清了自己在當塗縣的胡作非為,自己豈不是要大禍臨頭!王魯想著想著,驚恐的心怎麼也安靜不下來,他不由自主地用顫抖的手拿筆在案卷上寫下了他此刻內心的真實感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寫罷,他手一鬆,癱坐在椅子上,筆也掉到地上去了。
[2] 那些幹了壞事的人常常是做賊心虛,當真正的懲罰還未到來之前,隻要有一點什麼聲響,他們也會聞風喪膽。
...
打草驚蛇打一生肖,並說明理由
詞目 敲山震虎拚音 qiāo shān zhèn hǔ詞義一、通過敲山來震懾老虎,使老虎不敢發威。
二、軍事策略計謀之一:三、現代引申義解釋11、計名釋義製造攻擊的聲勢,使隱蔽的敵人驚恐。
解釋22、按語評析3、引申義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動,有警示之意。
同“敲山振虎”。
打草驚蛇猜一生肖?並說明理由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
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
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
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麼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
”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裏麵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打草驚蛇的意思
1. 打草驚蛇:打草驚了草裏的蛇。
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
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2. 【出自】: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
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3.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多用於否定句4. 打草驚蛇是三十六計之第十三計,作為謀略,是指敵方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秘,意向不明時,切切不可輕敵冒進,應當查清敵方主力配置、運動狀況再說。
5. 例句:這是敵人的先頭部隊,放他們過去,以免~,影響全殲敵人主力的計劃。
6. 例句:空自去“~”,倒吃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九回7. 成語故事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
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
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
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麼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
”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裏麵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8. 近義詞:顧此失彼 操之過急 風吹草動 急功近利 9. 反義詞:引蛇出洞 敲山震虎 欲擒故縱10. 英語翻譯 beating the grass to frighten the snake11.
有勇無謀,烏合之眾,草木皆兵,打草驚蛇,聲東擊西,這五個軍事成...
有勇無謀: 隻有勇氣,沒有計謀。
形容做事或打仗隻是猛打猛衝,缺乏計劃,不講策略.出處:唐·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王)武俊蕃種,有勇無謀。
”烏合之眾:像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
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
出處:《後漢書·耿弇傳》:“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
” 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
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打草驚蛇:作為謀略,是指敵方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秘,意向不明時,切切不可輕敵冒進,應當查清敵方主力配置、運動狀況再說。
出處:語出段成式《酉陽雜俎》:“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 聲東擊西: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
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製勝的一種戰術。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