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長度m,時間s,質量kg,熱力學溫度K(開),電流單位A(安),光強度cd(坎德拉),物質的量mol(摩爾))之一,符號為t。
在國際單位製(SI)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s,在1967年召開的第13屆國際度量衡大會對秒的定義:銫-133的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
這個定義提到的銫原子必須在絕對零度時是靜止的,而且在地麵上的環境是零磁場。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定義的秒,與天文學上的曆書時所定義的秒是等效的。生活中常用的時間單位還有:毫秒ms、分min、小時h、日(天)d、月m、年y等。
現代宇宙學理論認為,宇宙大爆炸“之前”沒有時間可言。
“永遠向前”指時間的增量總是正數。
時間表達物件的生滅排列。“時間”簡稱“時”。
時間就是物質的運動和能量的傳遞。
擴展資料:
概念
時間 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概念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周期,地球繞太陽周期,地球自轉周期,原子震蕩周期等。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認知的一種錯覺。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從一個奇點處開始,這也是時間的奇點。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不能把時間、空間、物質三者分開解釋。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時間與空間在測量上都不是絕對的,觀察者在不同的相對速度或不同時空結構的測量點,所測量到時間的流逝是不同的。廣義相對論預測質量產生的重力場將造成扭曲的時空結構,並且在大質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時鍾之時間流逝比在距離大質量較遠的地方的時鍾之時間流逝要慢。
現有的儀器已經證實了這些相對論關於時間所做精確的預測,並且其成果已經應用於全球定位係統。另外,狹義相對論中有“時間膨脹”效應:在觀察者看來,一個具有相對運動的時鍾之時間流逝比自己參考係的(靜止的)時鍾之時間流逝慢。
時間是地球(其他天體理論上也可以)上的所有其他物體(物質)三維運動(位移)對人的感官影響形成的一種量。
就今天的物理理論來說時間是連續的、不間斷的,也沒有量子特性。一些至今還沒有被證實的,試圖將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起來的理論,如量子重力理論、弦理論、M理論等,預言時間是間斷的,有量子特性的。一些理論猜測普朗克時間可能是時間的最小單位。
根據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所解出廣義相對論中的愛因斯坦方程式,顯示宇宙的時間是有一個起始點,由大爆炸開始的,奇點沒有“之前”一說,討論在此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而物質與時空並存,隻要物質存在,時間便有意義。
愛因斯坦認為:“現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的差別隻是一種錯覺。”時間倒流或回到過去,其實是建立在一個不存在的邏輯基礎上的。(注明:在基本的物理學定理中沒有時間概念,時間不參與計算,這並不表明其不存在,物種衰老、晝夜更替都證明其真實存在,切莫誤解其意;相對論中,粒子的很多運動,裂變、聚變,互相之間都是這種關係,互為倒放的關係。)
《時間簡史》中霍金說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 現在我們知道,任何粒子都有會和它相湮滅的反粒子。
(對於攜帶力的粒子,反粒子即為其自身。
)也可能存在由反粒子構成的整個反世界和反人。
然而,如果你遇到了反你,注意不要握手!否則,你們兩人都會在一個巨大的閃光中消失殆盡。
2. 當你麵臨著夭折的可能性,你就會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3. 我們看到的從很遠星係來的光是在幾百萬年之前發出的,在我們看到的最遠的物體的情況下,光是在80億年前發出的。
這樣當我們看宇宙時,我們是在看它的過去。
4. 關於時空物理的問題爭議,我不敢和我的同事們打賭,因為我怕他們是通過蟲洞跑來的未來人,他們很清楚地知道標準答案。
5. 妓女和科學家是最好的兩個職業。
6. 上帝討厭裸露的奇點!7. 一本書中多一個數學公式就會減少一半讀者。
8. 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這不取決於天賦,完全是個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結果。
9. 當大部分人深信一個本質上靜止不變的宇宙時,關於它有無開端的問題,實在是一個形而上學或神學的問題。
10. 身體和精神是不能同時殘障的。
11. 在一個不變的宇宙中,時間的端點是必須由宇宙之外的存在物賦予的某種東西;宇宙的開端並沒有物理的必然性。
12. 無論命運有多壞,人總應有所作為,有生命就有希望。
13. 熱力學第二定律,在任何閉合係統中無序度或熵總是隨時間而增加。
換言之,是墨菲定律的一種形式:事情總是趨向於越變越糟。
《時間簡史》簡介
1. 時間簡史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宇宙學的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
2. 在這部書中,霍金帶領讀者遨遊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係、黑洞、誇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並對宇宙是什麼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讀者初步了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3. 時間簡史自1988年首版以來,已成為全球科學著作的裏程碑。
它被翻譯成40種文字,銷售了超1000萬冊,成為國際出版史上的奇觀。
關於《時間簡史》
比較適合年輕一輩,具有好奇心的人看。
有一本是插圖本,有一本是普及版。
普及版的,翻譯得有點生澀,有些地方很難理解,沒能把霍金那種幽默的,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表現出來。
建議選擇插圖本,容易理解。
一.簡介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是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於1988年編寫的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
講述關於宇宙的起源和命運,主要介紹了什麼是宇宙、宇宙發展的最新狀況和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解釋了黑洞和大爆炸等天文物理學理論。
二.內容介紹 宇宙論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
作為宇宙裏高等生物的人類不會滿足於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綿延,還一代代不懈地探索著存在和生命的意義。
但是,人類理念的進化是極其緩慢和艱苦的。
從亞裏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說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說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時間。
令人吃驚的是,盡管人們知道世間的一切都在運動,隻是到了本世紀20年代因哈勃發現了紅移定律後,宇宙演化的觀念才進入人類的意識。
人們甚至從來沒有想到過宇宙還會演化。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表明,宇宙的物質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處於穩定的狀態。
即使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為了得到一個穩定的宇宙模型,他曾將宇宙常數引進理論中。
他們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論中找到穩定的宇宙模型。
...
時間簡史在線閱讀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 作者:史蒂芬·霍金 許明賢 吳忠超 譯 下載(511KB) 回主頁 -------------------------------------------------------------------------------- 譯者序 感謝 導言 第一章 我們的宇宙圖象 第二章 空間和時間 第三章 膨脹的宇宙 第四章 不確定性原理 第五章 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 第六章 黑洞 第七章 黑洞不是這麼黑的 第八章 宇宙的起源和命運 第九章 時間箭頭 第十章 物理學的統一 第十一章 結論 阿爾貝特·愛因斯坦 伽利雷·伽利略 伊薩克·牛頓 小辭典 -------------------------------------------------------------------------------- 第一章 我們的宇宙圖象 -------------------------------------------------------------------------------- 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據說是貝特郎·羅素)曾經作過一次關於天文學方麵的講演。
他描述了地球如何繞著太陽運動,以及太陽又是如何繞著我們稱之為星係的巨大的恒星 群的中心轉動。
演講結束之時,一位坐在房間後排的矮個老婦人站起來說道:“你說的 這些都是廢話。
這個世界實際上是馱在一隻大烏龜的背上的一塊平板。
”這位科學家很 有教養地微笑著答道:“那麼這隻烏龜是站在什麼上麵的呢?”“你很聰明,年輕人, 的確很聰明,”老婦人說,“不過,這是一隻馱著一隻一直馱下去的烏龜群啊!” 大部分人會覺得,把我們的宇宙喻為一個無限的烏龜塔相當荒謬,可是為什麼我們 自以為知道得更多一些呢?我們對宇宙了解了多少?而我們又是怎樣才知道的呢?宇宙 從何而來,又將向何處去?宇宙有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這開端之前發生了什麼?時 間的本質是什麼?它會有一個終結嗎?在物理學上的一些最新突破,使一部分奇妙的新 技術得以實現,從而對於回答這些長期以來懸而未決問題中的某些問題有所啟發。
也許 有一天這些答案會像我們認為地球繞著太陽運動那樣顯而易見——當然也可能像烏龜塔 那般荒唐可笑。
不管怎樣,唯有讓時間來判斷了。
早在公元前340年,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在他的《論天》一書中,就已經能夠對於 地球是一個圓球而不是一塊平板這一論點提出兩個很好的論據。
第一,他認為月食是由 於地球運行到太陽與月亮之間而造成的。
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總是圓的,這隻有在地球 本身為球形的前提下才成立。
如果地球是一塊平坦的圓盤,除非月食總是發生在太陽正 好位於這個圓盤中心之下的時候,否則地球的影子就會被拉長而成為橢圓。
第二,希臘 人從旅行中知道,在越往南的地區看星空,北極星則顯得越靠近地平線。
(因為北極星 位於北極的正上方,所以它出現在處於北極的觀察者的頭頂上,而對於赤道上的觀察者, 北極星顯得剛好在地平線上。
)根據北極星在埃及和在希臘呈現出來的位置的差別,亞 裏士多德甚至估計地球大圓長度為 400斯特迪亞。
現在不能準確地知道,一個斯特迪 亞的長度究竟是多少,但也許是200碼左右,這樣就使得亞裏士多德的估計為現在所接受 數值的兩倍。
希臘人甚至為地球是球形提供了第三個論據,否則何以從地平線外駛來的 船總是先露出船帆,然後才是船身? 亞裏士多德認為地球是不動的,太陽、月亮、行星和恒星都以圓周為軌道圍繞著它 轉動。
他相信這些,是由於神秘的原因,他感到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圓周運動最為 完美。
在公元後兩世紀,這個思想被托勒密精製成一個完整的宇宙學模型。
地球處於正 中心,包圍著它的是八個天球,這八個天球分別負載著月亮、太陽、恒星和五個當時已 知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圖1.1)。
這些行星被認為是沿著附在相應 天球上的更小的圓周運動,以說明它們在天空中被觀察到的相當複雜的軌跡。
最外層的 天球被鑲上固定的恒星,它們總是停在不變的相對位置,但是總體繞著天空旋轉。
最後 一層天球之外為何物一直不清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不是人類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的 部分。
圖1.1從最裏麵往最外麵順序為月亮球、水星球、金星球、太陽球、火星球、木星球、 土星球和固定恒星球。
最中心為地球。
托勒密模型為預言天體在天空的位置提供了相當精密的係統。
但為了正確地預言這 些位置,托勒密必須假定月亮軌道有時離地球比其他時候要近一倍,這意味著月亮有時 看起來要比其他時候大一倍。
托勒密承認這個瑕疵,盡管如此,他的模型雖然不是普遍 地、卻是廣泛地被接受。
它被基督教接納為與《聖經》相一致的宇宙圖象。
這是因為它 具有巨大的優點,即在固定恒星天球之外為天堂和地獄留下了很多地方。
然而,1514年一位名叫尼古拉·哥白尼的教士提出了一個更簡單的模型。
(起初, 可能由於害怕教會對異端的迫害,哥白尼隻能將他的模型匿名地流傳。
)他的觀念是, 太陽是靜止地位於中心,而地球和其他行星繞著太陽作圓周運動。
將近一個世紀以後, 他的觀念才被認真地接受。
後來,兩位天文學家——德國的約翰斯·開普勒和意大利的 伽利雷·伽利略開始公開支持哥白尼的理論,盡管它所預言的軌道還不能完全與觀測相 符合。
直到1609年,亞裏士多德——托勒密的理論才宣告死亡。
那一年,伽利略用剛發 明的望遠鏡來觀測夜空。
當他觀...
簡單介紹《時間簡史》
《時間簡史》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立人史蒂芬·威廉·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宇宙學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 [英]史蒂芬·霍金 著 導言 第01章 我們的宇宙圖象 第02章 空間和時間 第03章 膨脹的宇宙 第04章 不確定性原理 第05章 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 第06章 黑 洞 第07章 黑洞不是這麼黑的 第08章 宇宙的起源和命運 第09章 時間箭頭 第10章 蟲洞和時間旅行 第11章 物理學的統一 第12章 結 論 阿爾貝特·愛因斯坦&伽利雷·伽利略&伊薩克·牛頓 小辭典 感謝如果想閱讀,我建議你嚐試《時間簡史(普及版)》
時間簡史的簡介
《時間簡史》主要向人們介紹了什麼是宇宙論,以及宇宙論最新的發展狀況。
由於針對的是非專業讀者,為了不至於嚇倒他們,通篇隻放了一個數學公式,就是著名的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
上個世紀的科學進展是無與倫比的,《時間簡史》以最通俗的語言,對一些最古老的問題做了闡述,諸如: * 宇宙是什麼樣的 書中並沒有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科學並不能保證所有問題都有一個答案。
雖然我們不能找到一套解釋整個宇宙的理論,但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分成很多小塊,並發明許多部分的理論,每一部分理論解釋有限的範圍,同時忽略其他影響。
這種方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隻要知道星球的質量就能精確的計算出他們的軌道,而對於星球的結構,上麵有沒有智慧生物等等完全可以忽略。
正由於這種方法的成功,我們對自己生活的宇宙的了解比起古人已經進了一大步了。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地球隻是圍繞著太陽這顆恒星轉的行星,月亮是我們的衛星,我們都處在太陽係之中,而太陽係隻是銀河係無數個太陽係中的一個。
銀河係之外還有數之不盡的河外星係。
由此我們忽然發現了最重要的一點:宇宙並不是任意的,它是由確定的規律所製約的。
因此,科學的終極目標就是:把所有的部分理論合並為能描述宇宙中任何東西的完整統一理論。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個完整統一的理論必定包含我們人類自身,也就是說製約了我們的行為,作為這個理論中一小部分的人類,是否有能力去了解整個理論呢。
也就是說,對於人類而言根本不可能找到一個終極的結論,或者隻能找到一個錯誤的結論。
對不久之前才發現的問題同樣做出了很好的解釋: * 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 在愛因斯坦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
愛因斯坦所創立的相對論則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對的。
讓我們來考慮一個特殊的情況:假設有一個宇宙,其中什麼東西都沒有,有的隻是虛空。
對於這樣的宇宙,時間和空間就毫無意義,因為實在沒有方法來度量它們。
可見時間和空間都是依附於“物”來存在的。
相對論最大的貢獻是告訴了人們,光是有速度的,而且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能超過光速。
正由於此,對於同一件事的發生,不同的觀察者所測得的時間是不同的。
最簡單的例子是通過望遠鏡觀察極遠處的星球。
假設某個星球不幸遇到了彗星碰撞,大爆炸後毀滅了,同時發出的光通過10億光年到達了地球,並被某個天文學家看到。
對於這個天文學家來說星球毀滅這一事件正在發生,而其實這個星球早在10億年前就已經不存在了。
時間簡史是什麼?
霍金的《時間簡史》的概括 第一章 我們的宇宙圖像 大部分人會覺得,把我們的宇宙喻為一個無限的烏龜塔相當荒謬,可是為什麼我們自以為知道得更多一些呢?我們對宇宙了解了多少?而我們又是怎樣才知道的呢?…… 第二章 時間和空間 在以後的幾十年中,對空間和時間的新的理解是對我們的宇宙觀的變革.古老的關於基本上不變的,已經存在並將繼續存在無限久的宇宙的觀念,已為運動的,膨脹的並且看來是從一個有限的過去開始並將在有限的將來終結的宇宙的觀念所取代.…… 第三章 膨脹的宇宙 宇宙不可能像原先人們所想像的那樣處於靜態,而實際上是在膨脹;不同星係之間的距離一直在增加著.宇宙膨脹的發現是20世紀最偉大的智慧革命之一.事後想起來,何以過去從來沒有人想到這一點?!…… 第四章 不確定性原理 人們會以為,每個電子隻穿過其中的一條縫,這樣它的行為正如同另一個狹縫不存在時一樣——屏幕會給出一個均勻的分布.然而,實際上即使電子是一個一個地發出,條紋仍然出現,所以每個電子必須在同一時刻通過兩個小縫! …… 第五章 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 攜帶力的粒子按照其攜帶力的強度以及與其相互作用的粒子可以分成四種.必須強調指出,將力劃分成四種是種人為的方法;它僅僅是為了便於建立部分理論,而並不別具深意.大部分物理學家希望最終找到一個統一理論,該理論將四種力解釋為一個單獨的力的不同方麵.…… 第六章 黑洞 事件視界,也就是空間——時間中不可逃逸區域的邊界,正如同圍繞著黑洞的單向膜:物體,譬如不謹慎的航天員,能通過事件視界落到黑洞裏去,但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通過事件視界而逃離黑洞.…… 第七章 黑洞不是這麼黑的 我們知道,任何東西都不能從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內逃逸出來,何以黑洞會發射粒子呢?量子理論給我們的回答是,粒子不是從黑洞裏麵出來的,而是從緊靠黑洞的事件視界的外麵的"空"的空間來的!…… 第八章 宇宙的起源和命運 為了解釋我和其他人關於量子力學如何影響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的思想,必須首先按照"熱大爆炸模型"來理解為大家所接受的宇宙曆史.…… 第九章 時間箭頭 所以,我們對時間方向的主觀感覺或心理學時間箭頭,是在我們頭腦中由熱力學時間箭頭所決定的.正像一個計算機,我們必須在熵增加的順序上將事物記住.這幾乎使熱力學定律變成為無聊的東西.…… 第十章 蟲洞和時間旅行 這樣看來,快速空間旅行和往時間過去旅行似乎都不可行了.然而,還可能有辦法.人們也許可以把時空卷曲起來,使得A和B之間有一近路.在A和B之間創造一個蟲洞就是一個法子.…… 第十一章 物理學的統一 如果我們確實發現了宇宙的終極理論,這意味著什麼?正如第一章所解釋的,我們將永遠不能肯定我們是否確實找到了正確的理論,因為理論不能被證明.…… 第十二章 結論 然而,如果我們確實發現了一套完整的理論,它應該在一般的原理上及時讓所有人(而不僅僅是少數科學家)所理解.那時,我們所有人,包括哲學家,科學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參加為何我們和宇宙存在的問題的討論.如果我們對此找到了答案,則將是人類理智的最終極的勝利——因為那時我們知道了上帝的精神.
時間簡史被稱為什麼
《時間簡史》是1988年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斯蒂芬·霍金,原版出版社是牛津大學出版社。
[1] 作者盡可能的將當時高深的物理前沿知識用通俗的語言詳盡講述給讀者,將讀者引進物理的世界。
本書主要講述了宇宙的起源,黑洞,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等,同時作者也對物理學前沿的大一統理論以及M理論做出了講解。